1 / 50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田志强 2013 年 9 月. 主要内容. 背景 情况 说明. 《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 (调整试行版). 其他有关情况说明. 第一部分 背景情况说明. 建库意义. 为落实 《 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 》 (国土资发 〔2010〕218 号)要求,确保落实好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与责任,加快推进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 “以图说数、以图管地”,是落实“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的重要手段。 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是推进基本农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moesh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 田志强 2013年9月

  2. 主要内容 • 背景情况说明 •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版) • 其他有关情况说明

  3. 第一部分 背景情况说明

  4. 建库意义 • 为落实《国土资源部农业部关于加强和完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10〕218号)要求,确保落实好基本农田保护目标任务与责任,加快推进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 • “以图说数、以图管地”,是落实“严守耕地红线、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的重要手段。 • 基本农田数据库建设是推进基本农田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提升管理效能的重要手段。

  5. 调整标准 • 部在《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TD/T1032-2011)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参考土地利用规划数据库标准和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库标准。 • 对《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TD/T1019-2009)进行调整补充,形成了《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试行版)

  6. 1.总体情况简介 • 统一各业务管理部门有关基本农田数据标准,能够为规范基本农田建库工作, • 衔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基本农田上图成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基本农田数据, • 为实现基本农田数据的日常管理维护、年度更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7. 1.总体情况简介 并结合对基本农田数据库逐级备案和基本农田数据质量检查的有关要求,形成了 • 《基本农田数据库成果汇交要求》 • 《基本农田数据质量检查细则》 保证汇交基本农田数据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8. 第二部分 调整试行版主要内容

  9. 基本农田数据库 规范 标准化 整合 文本及 附件 划定矢量 成果 栅格图件 表格 一、基本农田数据库内容构成

  10. 二、基本农田数据库要素

  11. 矢量成果 • 基础地理要素(行政区、界线、注记) • 土地利用要素(地类图斑、线状地物、零星地物、注记 ) • 基本农田要素(基本农田保护区、片块、图斑、保护界线、标识、变化)

  12. 文本及其它文档: • 基本农田划定方案、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结报告、划定平衡表、保护责任一览表、现状登记表、现状汇总表;实地勘验记录、当地政府、村委和村民意见、专家论证意见

  13. 表格: • 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 图件: • 标准分幅基本农田保护图 • 县级基本农田分布图 • 乡级基本农田保护图

  14. 三、基本农田数据库信息分类代码表

  15. 《基本农田数据库标准》调整说明 四、基本农田数据库调整主要内容 1、空间基准补充 2、要素调整 3、要素属性结构调整 4、其他调整

  16. 1、空间基准补充内容: 1)基本农田数据库的高程基准: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 2)地图投影和分带规则:采用 “高斯-克吕格投影”,1:1万比例尺图采用标准3度分带,1:5万以上比例尺图采用标准6度分带。 3)平面坐标系统: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

  17. 1、空间基准补充内容: 4)基础数据源与尺度: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从最新的经过部确认的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获取; • 土地利用信息数据,从最新的经过部确认的年度变更调查数据库获取; • 基本农田保护区数据,从最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数据库获取; • 基本农田划定数据,来源于最新的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是以最新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成果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成果为基础获取; • 基本农田质量等级信息,从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数据库获取。

  18. 1、空间基准补充内容: 4)基础数据源与尺度: 以最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数据为基础,建库数据由1:10000主比例尺数据构成,图件成图具体要求按《规程》执行。 5)术语和定义中补充“要素”、“栅格数据”、“元数据”的解释说明。

  19. 2、要素调整——新增内容: 1)“基本农田栅格要素类”; 2)“基本农田文档要素类”; 3)“基本农田标志牌”要素信息(在基本农田要素中新增); 4)“基本农田划入划出”要素信息(在基本农田要素中新增); 5)表格要素中新增“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要素。

  20. 基本农田标志牌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BNTBZP)基本农田标志牌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BNTBZP)

  21. 基本农田划入划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BNTHRHC)基本农田划入划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BNTHRHC)

  22. 基本农田划入划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BNTHRHC)基本农田划入划出属性结构描述表(属性表名:JBNTHRHC)

  23. 基本农田现状登记表属性结构 (属性表名:JBNTXZDJB)

  24. 2、要素调整——调整内容: 1)“境界与行政区”要素中不再单独划分“县级行政区”、“乡级行政区”和“行政村”而是统一为“行政区”要素。 2)“行政注记”要素的约束条件由“M”修改为“O”; 3)“土地利用要素注记” 的约束条件由“M”修改为“O”; 4)“等高线”、“高程注记点”要素的约束条件由“M”修改为“O”,“等高线注记”要素删除;

  25. 2、要素调整 5)“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信息”要素、“基本农田土地质量”要素删除; 6)“基本农田数量变化”、“基本农田质量变化”要素及其相关信息内容删除;

  26.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属性(保护责任)扩展表结构(属性表名:JBNTBHPKZR)基本农田保护片(块)属性(保护责任)扩展表结构(属性表名:JBNTBHPKZR)

  27. 基本农田图斑属性(土地质量)扩展表结构(属性表名:JBNTBHTBZL)基本农田图斑属性(土地质量)扩展表结构(属性表名:JBNTBHTBZL)

  28. 基本农田图斑属性(保护责任)扩展表结构(属性表名:JBNTBHTBZR)基本农田图斑属性(保护责任)扩展表结构(属性表名:JBNTBHTBZR)

  29. 2、要素调整 7)“基本农田保护区(BHQ)”、“基本农田保护片(BHP)”和“基本农田保护块(BHK)”要素名称分别调整为 “基本农田保护区(JBNTBHQ)”、 “基本农田保护片(块)(JBNTBHPK)” 和“基本农田图斑(JBNTBHTB)”;

  30. 各种标准对基本农田区片的定义

  31. 2、要素调整 8)“地类图斑”要素、“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要素,分别直接全文引用《土地利用数据库标准》(TD/T 1016-2007)及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和年度变更调查相关规定中的“地类图斑”要素、“线状地物”和“零星地物”要素。

  32. 3、要素属性结构调整 1)“行政区”要素属性结构中增加“基本农田统计时点”、“备注”字段; 2)“基本农田保护区”要素属性结构中“保护区编号”字段长度调整为“13”;增加 “质量等级代码”字段;“保护结束时间”字段约束条件由“M”修改为“O”,增加对“基本农田保护区”的注解;

  33. 3、要素属性结构调整 3)“基本农田保护片(块)”要素属性结构中的“保护片(块)编号”字段长度改为16;“保护结束时间”字段约束条件由“M”修改为“O”;增加“四至范围”、“质量等级代码”、“保护片(块)面积”、“备注”字段 ;增加“基本农田保护片(块)(保护责任)属性扩展表”;

  34. 3、要素属性结构调整 4)“基本农田图斑”按《规程》中的表格设计,要素属性结构中的“基本农田图斑编码”字段长度改为20,“耕地类型”注记说明中的“T”改为“TT”,增加“PD”类型; 将“基本农田图斑地类面积”改为“基本农田面积”,将“权属性质代码”改为“权属性质”, 增加“基本农田类型”、“坡度级别”字段;增加“基本农田图斑(保护责任)属性扩展表”、 “基本农田图斑(土地质量)属性扩展表”

  35. 3、要素属性结构调整 5)“保护界线”要素中,将“界线说明”字段类型改为“Char”; 6)“界桩”要素中,将“界桩点号”字段长度改为“19”,将“界桩类型代码”字段长度调整为“1”,增加界桩点号编号规则,同时删除“界桩点类型代码”字段;

  36. 3、要素属性结构调整 7)“基本农田标志牌”属性结构表在《规程》基础上中增加“标志牌类型”、“标志牌影像”字段,增加标志牌编号规则; 8)“注记”要素中,将“注记方向”字段约束条件调整为“O”;

  37. 4、其他调整内容 1)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增加TD/T 1032-2011《基本农田划定技术规程》; 2)补充《标准》表44基本农田文档资料编码表内容; 3)在“基本农田数据库属性代码表”中增加“农用地等级代码表”; 4)基本农田界桩编号规则; 5)删除界桩点类型代码表。

  38. 第三部分 其他有关情况说明

  39. 一、不同数据的逻辑关系 规划基本农田调整 形成保护区数据 基本农田划定形成 基本农田本底数据库

  40. 二、与规划基本农田关系 • 规划是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是在规划保护区的基础上对基本农田进行落地和落实保护责任。保护区可以从规划数据库中直接引用。 • 部分地方在规划中对基本已经做到了图斑层面,保护区也比较琐碎,本次划定建库可以对规划的保护区进行有关归并。

  41. 二、与规划基本农田关系 • 划定基本农田是在规划基本农田的基础上进行细化落实,布局应该与规划基本农田(调整层中保留和调入的)保持一致。严禁借机擅自调整。

  42. 三、数据汇交有关要求 • 以县级为最小建库组织单元(乡镇尺度1:10000),按照有关要求逐级备案。 • 省级对基本农田数据质量负总责,保证本行政区域内基本农田的数量和质量。 • 汇交到部的数据由省级国土资源部门来提交,可以市为最小单元分批汇交数据,也可全省一次汇交。

  43. 四、注重数据库应用 • 数据库(Database, DB)是按照数据结构来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的仓库。 • 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数据应用。

  44. 四、注重数据库应用 • 各地研究构建基本农田管理信息化支撑体系和应用系统,在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建设基础上,运用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规划管理、用地审批、土地整治、占补平衡和土地执法等管理信息,逐步实现基本农田定位、定量、定责以及占用与补划的全面动态监管。

  45. 五、数据库更新维护 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建成后,各地要对基本农田占用(减少)、补划(调整)等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建立联动工作机制,组织耕地保护、地籍、规划等相关部门,根据实地变化情况及时变更数据库基本农田片(块)和图斑信息、管理信息和保护责任信息等,纳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成果中。

  46. 五、数据库更新维护 部将通过日常监管工作和年度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工作对基本农田数据进行日常更新和年度更新。部也将研制出台有关更新的数据标准等。

  47. 谢谢大家!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