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8

7.4 低浓度气体吸收

逆流吸收塔物料衡算. 7.4 低浓度气体吸收. 通常是指混合气中溶质组成 y 1 < 10% 的吸收过程。. 简化假定: ① 气、液两相摩尔流率恒定 ( q nG = q nL =const ); ② 等温吸收。. 7.4.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线方程. (1) 物料衡算. 全塔物料衡算:. 溶质吸收率(或回收率):. 饱和度:. ( 2 )操作线方程. 从塔顶到任意塔截面对溶质衡算有:. —— 操作线方程. y e =mx. y 1. y 2. 可见,在低浓度条件下 y - x 为一直线,

Download Presentation

7.4 低浓度气体吸收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逆流吸收塔物料衡算 7.4低浓度气体吸收 通常是指混合气中溶质组成y1 < 10%的吸收过程。 简化假定: ① 气、液两相摩尔流率恒定 ( qnG=qnL=const ); ② 等温吸收。 7.4.1 吸收塔的物料衡算及操作线方程 (1) 物料衡算 全塔物料衡算:

  2. 溶质吸收率(或回收率): 饱和度: (2)操作线方程 从塔顶到任意塔截面对溶质衡算有: ——操作线方程

  3. ye=mx y1 y2 可见,在低浓度条件下 y-x为一直线, 以 为斜率,且过(x1,y1),( x2,y2) x1 x2 逆流吸收塔物料衡算和操作线

  4. ye=mx y1 ye1 y2 ye2 xe2 xe1 x2 x1 (3)吸收塔内的传质推动力 以气相表示: 以液相表示: 吸收过程的传质推动力 (4) 最小液气比和溶剂用量 对于吸收塔的设计,所处理的气体量qnG、组成y1、 y2及液相的最初组成x2为工艺条件所定,而溶剂的用量则在设计中规定,其用量取决于适宜的液气比。

  5. ye=mx y1 y2 x1 xe1 x2 qnL/qnG对操作线的影响 最小液气比:

  6. y1 M yM y2 x1 x2 xM 最小溶剂用量 : 注意:平衡线上凸时,应利用切点坐标求取最小液气比。

  7. 最小液气比: 操作液气比: 一般取: 溶剂用量: 说明:有时实际选取的液气比比此值大些,因为此时的qnL值 不一定满足填料层最小允许喷淋密度。

  8. h 微元填料层物料衡算 7.4.2 吸收塔高度的计算 (1)填料层高度计算的基本关系式 ● 过程的操作线方程; ● 传质速率方程; ● 相平衡方程。 对 dh微元段作溶质A衡算: dh微元段的传质速率方程:

  9. 物料衡算式与传质速率式联立得: 填料层高度 : 同样可以推得以液相传质速率方程表示的计算式:

  10. 同理,可得: (2) 传质单元数与传质单元高度 令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m —— 气相总传质单元数,无量纲数。 所以

  11. 类似地:

  12. —— 吸收因子 由 于是有:

  13. yj (y-yj)m HOG yj-1 yej-1 yej x2 x1 气相总传质单元与传质单元高度概念示意图 xe2 传质单元:通过一定高度填料层的传质,使一相组成的变化恰好等于其中的平均推动力,这样一段填料层的传质称为一个传质单元。 ① 传质单元数(以NOG为例): 可见,传质单元数决定于分离前后气、液相组成和相平衡关系,其大小表示了分离任务的难易。

  14. yj (y-yj)m HOG yj-1 yej-1 x2 x1 yej xe2 ② 传质单元高度(以HOG为例) 完成一个传质单元分离任务所需的填料层高度。 说明: ▲ 影响传质单元高度的因素:填料性能,流动情况; ▲ 其值大小反映了填料层传质动力学性能的优劣。

  15. 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吸收因子法 ▲ 数值变化范围小,一般在0.2 –1.5 m范围内。 ▲ 传质单元高度数值由实验测定或用Kya计算得出。 (3) 传质单元数的计算 ① 平衡线为直线时 计算方法 a)对数平均推动力法 平衡线、操作线均为直线,则 △y与 y成线性变化。

  16. △y1 △y2 y1 y2 所以

  17. 令 —— 对数平均推动力 同理:

  18. A=1时 b)吸收因子法 若平衡关系为直线时, 依物料衡算有: 代入以上方程并整理得:

  19. A≠1时 同理: 式中: 由上两式可得:

  20. 可见

  21. 传质过程参数 ◆ 一定,即吸收要求一定 则A↑ NOG↓; ↑ NOG↑; ◆ A一定时 说明: ◆关于吸收因子A的讨论; A 值对塔内推动力的影响

  22. 不同吸收因子对操作的影响 吸收因子对传质推动力的影响: A>1,当h无限高时,塔顶首先达平衡, A<1,当h无限高时,塔底首先达平衡, A=1,当h无限高时,塔顶、塔底同时达平衡

  23. 要使φ↑,则塔顶平衡,A>1.0,一般A=1.4 要使x1↑,则塔底平衡,A<1.0, 适宜的A值,应优化而定 ② 平衡关系为曲线规律时 ∵ m≠const Kya ≠const ∴ 应采用图解法。 若 m 变化不大,Kya变化不超过10%,则可近似认为 Kya =常数(取一平均值)。此时,h的计算又归结到NOG的计算。 a)图解或数值积分法

  24. B y1 A Δy1 y B Δy ye1 A ye y2 Δy2 ye2 O O x y2 y y1 x2 x1 图解积分示意图

  25. 代替△ym。 △ 每一区段内,用 y1 y F yF C A D M1 y2 F1 C1 A1 O x2 x x1 近似梯级法求传质单元数 b)近似梯级图解法 两点假定: △ 每一小段平衡线视为直线;

  26. yn+1=y1 y yⅡ y1=y2 O x0=x2 xn=x1 x xⅠ xⅡ 图解法求理论级数 (4) 理论级当量高度(HETP)法计算填料层高度 理论板当量高度(Hth):完成一个理论级数的分离任务所需的 填料层高度。 总填料层高度:h=NT×Hth ① 图解法

  27. N ② 解析法 若平衡关系符合亨利定律,则有: 由关联图可见: A,y2→N 或 A, N→ y2

  28. αηL 2 3 10 10 200 400 20 40 10 0.80 0.80 ET 0.60 0.60 全塔效率 0.40 0.40 0.20 0.20 0.0 0.0 1 0.1 100 10 0.01 60 20 40 6 0.003 2 4 8 0.006 0.6 0.02 0.2 0.06 ηL H/p ηL -按塔顶和塔底平均组成及平均温度计算的液相粘度,mPas; H-塔顶和塔底平均温度下溶质的亨利系数,m3kPa/kmol; 3 p-操作压强,kPa. 塔板效率关联图 (5) 板式吸收塔塔板数计算 实际塔板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