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第七章民初的中國

第七章民初的中國. 第三節赴域外學習的熱潮. 辛亥革命推翻了閉關自守的滿清王朝,建立了民國,排除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人為障礙 五四時期,為擺脫經濟文化的落後,縮小與西方富強國家的差距,一改明代中葉以來被動吸引域外文化的姿態,積極派遣學生赴國外學習,主動吸引域外文化的精華.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20 世紀初曾留學法、英兩國的李石曾、張靜江、吳稚暉等人提倡「 勤工儉學 」 1912 年初,他們在北京組織「留法儉學會」,並成立留法預備學堂。當時任臨時政府教育總長的 蔡元培 大力支持 第一批學生 60 人取道西伯利亞乘火車赴法留學

mors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民初的中國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民初的中國

  2. 第三節赴域外學習的熱潮 • 辛亥革命推翻了閉關自守的滿清王朝,建立了民國,排除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人為障礙 • 五四時期,為擺脫經濟文化的落後,縮小與西方富強國家的差距,一改明代中葉以來被動吸引域外文化的姿態,積極派遣學生赴國外學習,主動吸引域外文化的精華

  3.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 • 20世紀初曾留學法、英兩國的李石曾、張靜江、吳稚暉等人提倡「勤工儉學」 • 1912年初,他們在北京組織「留法儉學會」,並成立留法預備學堂。當時任臨時政府教育總長的蔡元培大力支持 • 第一批學生60人取道西伯利亞乘火車赴法留學 • 在「留法儉學會」的組織下,短短數年,留法人數達120多人

  4. 約1919年的蔡元培 資料來源: 張之傑等,1992, 20世紀中國全紀錄,頁126,台北錦繡

  5. 「庚子賠款」與美國 • 清光緒26年(1900),由於義和團運動,導致八國聯軍攻陷北京。次年清與11國代表簽訂【辛丑和約】,依約規定,中國向各國賠款白銀4.5億兩,分39年還清,即所謂「庚子賠款」 • 美國分得3,200餘萬兩白銀,折合2,400多萬美元(尚不計利息),美國願以此巨額賠款幫助中國興學

  6. 留美運動 • 美國計畫從1909到1940年止,將庚子賠款按月退還中國,幫助中國興學 • 1909到1911年間,先後招收三批學生直接送美國留學,共180人 • 1911年,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成立。1912年改名清華學校。1925年起,逐步改名為大學 • 自1909至1928年經清華派出的官費留美學生共1,279人,領庚款津貼的自費生476人,各機關轉入清華官費生60人,特別官費生10人,袁氏後裔生3人,共1,828人

  7. 留美學生求學方向 • 進入清華學校到搭船留學需經8年左右時間。學習上具一貫性,且要求嚴格,赴美後很少遇到大的困難 • 因此,清華留學生在美國享有盛譽 • 留美學生所學科目多為理、工、農、醫,其中學工程技術者多

  8. 中國現代著名之「庚子賠款」留美生 • 機械工程、建築:梁思成 • 語言學家:趙元任 • 文學家:聞一多、梁實秋、錢鍾書 • 電影戲劇家:曹禺 • 哲學家:金岳霖 • 人口學家:馬寅初 • 歷史學家:陳翰笙

  9. 留美畢業生對中國的貢獻 • 留美畢業生返國需經考試,方能取得任用資格 • 截至1924年止,清華歸國留學生有39人曾任大學校長 • 教育的貢獻:引進西方進步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改革舊學制,建立新學制。中國所實行的「六、三、三、四」學制,便是模仿美國而來,此新學制自1922年11月公布後,便一直實施至今 • 文化的影響:對五四新文化運動倡導與推動,並將美國視為現代社會的楷模

  10. 早期留蘇熱潮 • 1921年春,蘇聯首都莫斯科成立東方大學,設有中國班、日本班、朝鮮班。學生的衣食住行由第三國際東方部提供 • 1925年3月12日,蘇聯在莫斯科另設中山大學以紀念孫中山。一些著名人士曾赴此留學,如蔣經國、于右任之女、谷正綱等 • 中山大學自1925年9月成立到1930年停辦,5年間共招收4期學生,培養約1,000多名畢業生

  11. 向亞洲日本學習 • 1868年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由原先的「學華」,轉變為「徹底西化」 • 1895年中日甲午戰爭,中國大敗。顯現日本向西方學習有所成果,於是中國興起一股留日之熱潮 • 初以學習軍事、法律為主、學文學的極少,但後來轉向文學研究,此些人回國後,成為五四新文學運動的中堅份子,如魯迅、郭沫若等

  12. 約1925年的魯迅 資料來源: 張之傑等,1992, 20世紀中國全紀錄,頁210,台北錦繡

  13. 參考、延伸閱讀資料 • 王介南,2004,中外文化交流史,山西書海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