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5

第五章 网络教育应用

第五章 网络教育应用. 第一节 网络教育概述. 一、网络教育概述

moswe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五章 网络教育应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五章 网络教育应用

  2. 第一节 网络教育概述 • 一、网络教育概述 网络教育是远程教育的现代化表现,远程教育是一种同时异地或异时异地进行教育的形式。我们认为迄今为止,远程教育经历了三代历程:传统的远程教育、广播电视远程教育和网络教育。传统的远程教育首指函授、刊授教育。最早的函授教育起源于1840 年的英国,当时英国速记法发明人伊萨克.皮特曼通过邮寄方式教速记,教育界一般就认为这便是世界函授教育的开端。广播电视远程教育起步于本世纪60 年代,在近二十多年来得到了巨大的发展。由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在教育中充分利用而演绎出来的现代远程教育,一般被称为第三代远程教育,即网络教育。

  3. (一)网络教育的概念 从网络教育过程和网络教育环境的角度出发,可以认为网络教育是指以计算机网络、卫星通信网络和电信网络为介质,在多媒体网络课程为核心的学习资源构建的网络教育环境中展开教学与学习活动进程的教育组织形式。

  4. (二)网络教育特点及优势 1.交互性与异地性 2.灵活性与非线性 3.开放性与挑战性 4.主体性与主动性

  5. (三)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特征比较 传统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社会的需要,“网络的爆炸式增长,为人类广泛的、协作的、开放的、无止境的学习提供了机会”。网络技术和教育的结合,使得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相比,具有更大的开放性、更强的灵活性、更多的自主性。

  6. 二、网络教育的研究范畴 如何界定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范畴,这将会影响网络教育应用的研究任务和方向。网络教育研究范畴的界定可分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微观”的意思是局部、小范围,相对于“微观”的是“宏观”,即整体,大范围、大视野。而中观是界于“微观”与“宏观”之间的。

  7. (一)宏观层面的网络教育研究 网络教育既是一种新兴的重要的教育范畴,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宏观层面的网络教育研究领域是对网络教育本体的认识,从更高的层面,运用相关学科如教育社会学原理、哲学、文化学、传播学等多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来观照网络教育。  

  8. 宏观层面的研究包括对对网络文化观念和网络教育现象的分析;对网络、网络教育、网络教育系统的社会文化特征和本质进行系统的分析;网络教育与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中其它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对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的影响,展示社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结构之中的网络教育的复杂性;网络教育在分配不同形态、形式的教育中所所占的重要地位。宏观层面的研究包括对对网络文化观念和网络教育现象的分析;对网络、网络教育、网络教育系统的社会文化特征和本质进行系统的分析;网络教育与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中其它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社会结构、意识形态等对基于网络技术的教育的影响,展示社会的文化、经济和政治结构之中的网络教育的复杂性;网络教育在分配不同形态、形式的教育中所所占的重要地位。

  9. (二)中观层面的网络教育研究 教育技术学是连接教育理论、心理学、信息技术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其目的是为了促进师生有效地学习和发展。作为教育技术范畴下的网络教育领域也处于连接网络技术、网络教育学理论与基于网络的教育实践之间的桥梁中介作用,担负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处在宏观层面网络教育研究和微观层面网络教育研究与实践之间的桥梁,这一个层次的网络教育为中观网络教育。

  10. 基于教育技术学领域的94定义界定的网络教育定义: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网络技术及有关的多媒体技术,对资源和过程进行设计、开发、配置、运用和管理,对教与学习进行创新和变革中的理论与实践。此定义指出了中观层面的网络教育研究范畴为网络资源和网络教与学过程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五个范畴。

  11. (三)微观层面的网络教育研究范畴 无论是宏观层面网络教育本体及观念的建构还是中观层面的网络教育体系的构成,最终都将在微观层面予以充分而实际的显现,而这些,都将集中在体现在基于网络支持的各种类型的教育范畴内的操作应用。微观层面强调的是网络教育的核心环节是在教育中的应用,尤其是在学校具体的学科课程、课堂、学习中的应用和及其应用过程中的问题研究,师生在网络教与学中的行为和心理变化等具体研究。

  12. 对网络教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既要从宏观层面上去研究(如网络教育与社会系统及其它社会因素),又要进行微观层面的研究(如网络学习情境中的教师重构与学生适应之间的关系);同时既要进行动态的分析(如网络学习过程、网络课程的运作过程),又要进行静态分析(如网络课程标准、结构)。当然,以上三个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可能有重合的部分,不应绝对地对立。对网络教育进行系统而全面的研究,既要从宏观层面上去研究(如网络教育与社会系统及其它社会因素),又要进行微观层面的研究(如网络学习情境中的教师重构与学生适应之间的关系);同时既要进行动态的分析(如网络学习过程、网络课程的运作过程),又要进行静态分析(如网络课程标准、结构)。当然,以上三个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可能有重合的部分,不应绝对地对立。

  13. 三、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 在我国,网络教育应用已经成为教育技术应用发展的重要方面之一。《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所提出的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正是当今世界在网络教育应用方面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在网络教育应用领域,发展的趋势和热点可主要归纳在以下三个方面:远距离教学(Distance Learning)、网上学校(Web School )和计算机支持的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 Cooperative Learning,CSCL)。

  14. 第二节 网络教育中的教与学 • 一、网络教学策略 在网络教学的过程中,不论何种教学模式都可以采用基于教育原则的教学策略,或者是基于认知理论的教学策略,也可以采用基于学习环境的学习策略。有选择地使用不同的教学策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从微观上来说,教学策略可以分为四类:主动性策略、接受型策略、教练策略、建模策略、反思策略、竞争策略、协同策略、抛锚策略、学徒策略、随机进入策略、十字交叉型策略等。从宏观上来说,网络教学策略主要有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者的学习策略。下面主要讨论网络教学中的宏观教学策略。

  15. 习题 • 1.什么是网络教育? • 2.网络教育有那些特点? • 3.谈谈网络教育与传统教育有何异同? • 4.网络教育的研究范畴有那些? • 5.简述我国的网络教育发展概况与发展趋势

  16. (一)教学活动组织者的教学策略 在网络教学中提倡学生自主学习,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因此,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如何才能在人机教学的活动过程中给人以“渔”,而不是给人“鱼”呢?选择什么样的教学策略对于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17. 1.群体授课策略 • (1)群体授课可以如同课堂教学,有统一的授课时间,能让学习者感受到集体上课的氛围。但是学习者可以在任何地点上网学习。 • (2)群体授课具有实时互动或延时互动。 • (3)群体授课根据学习者人数配有助教。 • (4)群体授课有自己的评测系统。

  18. 2.个别化学习策略 • (1)教师不开展网上实时授课,全部学习内容都预先设定的。 • (2)学习者可以选择任何地点、任何时间,按照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学习内容,但是有统一达标要求。 • (3)学习者可以非实时地请求教师的指导。 • (4)指导教师可以随时向学习者发布学习要求,可以给学习者不同的鼓励。

  19. 3.合作学习策略 • (1)记录学习者个体物质信息。 • (2)根据个体物质信息系统自主分组和教师主持分组。 • (3)根据学习目标和培训目的来决定成员的小组角色,角色功能还可以通过合作任务的分配在交流中调整和加强。 • (4)分组合作的学生自主形式和教师的主持形式。

  20. 4.制定教学策略的原则 • (1)遵循学科的教学规律 • (2)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 (3)注重网络教学功能的发挥   

  21. (二)学习者的学习策略 在网络教学日益普及的情况下,各种学科的每门课程都可以有不能同的版本,同一门课程还可以提供不同的教学策略。因此,在网络教学活动中应该提倡学习者选择学习课程的同时还应该注意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

  22. 1.自我分析策略   在教学策略活动中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者的智力因素(知识基础、认知能力和认知结构变量)和非智力因素(兴趣、动机、情感、意志和性格)尤其是与智力因素有关的特征对学习策略选择至关重要。 学习者在学习开始前可以采用自我分析策略,分析自己已有的认知水平,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才能科学地选择学习内容。

  23. 2.选择性策略    个别化学习策略的设计是整个以学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个别化学习的设计中应认真考虑以下三方面(即三要素): • (1) 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要能够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 (2)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 (3) 要让学生能够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自现自我反馈)。

  24. 3.求助性策略 学会学习是指学习者要能把更多的时间(包括闲暇时间)用于积极学习,并显示出从学习中得到乐趣,喜欢学习并希望能多学些;要发展向自己提供反馈的技能;知道在哪些方面已学好,哪些方面学得不太好,并懂得需要做些什么,以便改进学习;在遇到学科中特定而具体的学习困难时,能熟练地从书本、电子课件、朋友或教师那里寻找答案与寻求帮助。

  25. 4.制定学习策略的原则    • (1)激发动机确定目标原则    • (2)自我评价追求实效原则

  26. 二、网络教学模式 网络教学中的教学模式不仅要体现现代教学思想,同时要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的两个要素,转变为学生、教师和计算机三个要素。它所提供的应该是包括计算机和网络在内的和教学理论相联系的教学技能,具有典型性、科学性和较强的理论功能及实践功能。因此,网络教学模式是学习理论、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教学实践的有机结合,是为完成现代教学与学习任务而采用的相对稳定的,用以设计、组织、实施、评估、优化教学与学习的策略方法和结构的简化形式。

  27. 网络教学模式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信息传递的远程性 、教学的交互性 、信息共享性 、学习的个别化、教学的时效性等。从表中可以分析出传统教学模式与网络教学模式的异同。

  28. 目前,网络教学模式主要有:WebQuest教学模式 、问题型教学模式 、协作型教学模式 、教授型教学模式 、案例型教学模式。

  29. 三、网络教与学工具的应用 (一)博客 博客(Blog)又译为网络日志、部落格(台湾音译)、或博客阁等,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图像或视频的网站。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许多博客专注在特定的课题上提供评论或新闻,其他则被作为比较个人的日记。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及其它与主题相关的媒体。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

  30. (二)播客 播客,又被称作为“有声博客”,是Podcasting的中文直译。这个词是来源于iPod(苹果MP3播放器)和broadcasting(广播)的组合,是两种技术的合成,是RSS技术与MP3播放器相结合的产物。播客使用的是RSS2.0文件式传送信息,该技术允许个人进行创建与发布 。

  31. (三)wiki wiki一词来源于夏威夷语的“wee kee wee kee”,原本是“快点快点”的意思。国内有人将其翻译为“维客”,在这里指一种超文本系统。这种超文本系统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同时也包括一组支持这种写作的辅助工具。我们可以在web的基础上对wiki文本进行浏览、创建、更改,而且创建、更改、发布的代价远比HTML文本小;同时wiki系统还支持面向社群的协作式写作,为协作式写作提供必要帮助;最后,wiki的写作者自然构成了一个社群,wiki系统为这个社群提供简单的交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在一个社群内共享某领域的知识。

  32. 四、网络学习环境的构建 依据现代的教学设计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一个网络学习环境一般应包括学习工具模块、网上答疑模块、学习资源模块、协作交流模块、维护支持模块、后台管理模块、评价模块等几个子系统。

  33. 习题 • 1.试着谈谈你对网络教学策略的理解。 • 2.淡淡你对网络教学模式的理解。 • 3.请谈谈如何构建网络学习环境?

  34. 第三节 多媒体网络课件的设计与开发 一、多媒体网络课件的特点与类型 (一)多媒体网络课件的特点 • (1)共享性 • (2)即时性 • (3)时空不限性 • (4)人机优势互补 • (5)整合性

  35. (二)多媒体网络课件的类型 • (1)课堂演示型 • (2)自主学习型 • (3)协作学习型 • (4)模拟再现型 • (5)测验评价型 • (6)趣味游戏型 • (7)综合型

  36. 二、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开发方法 开发网络型课件并没有固定的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使用多种方法。常规的开发方法有3种:自上而下、自下而上和先整体后增补的开发方法。

  37. 1.自上而下的开发方法 所谓自上而下,就是从系统的主页开始设计,然后一层一层往下设计,直到全部设计完成,这种开发方法适合于课件准备提供的教学信息已经确定并准备就绪的情况。 自上而下开发方法的优点是可以在系统设计前就做出完整的详细规划。这样设计和制作的网络课件,在信息的组织结构上比较严密,用户接口风格比较一致。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进行课件设计时,常可采用“模板法”,即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用户界面的版面风格和功能设置的一致性,先编制出一套通用的模板Web页面,作为课件开发的基础。

  38. 2.自下而上的开发方法 如果在开发课件时对整个课件的总体结构和布局还没有考虑成熟,但对具体的Web页面的信息内容和服务方式的设计很有把握,就可以采用自下而上的开发方法:先设计系统中的各个节点,然后通过归纳、设计它们的支干节点,最后再设计根节点。 自下而上开发方法的优点,在于设计节点时可以完全根据所提供信息内容表达的需要来进行页面设计,而不必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当制作的课件具备一定规模后,可以再统一进行页面风格的调整。

  39. 3.先整体后增补的开发方法 这是一种先设计整体框架,然后分阶段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设计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做到边使用边修改,使急需的网络课件能马上投入使用。

  40. 三、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开发过程 (一)确定课题 基于Web的课件的课题确定原则类似于一般多媒体课件课题的确定原则,要考虑制作它的目的、媒体特性、教学方式、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等。总之,要选择适合于Web页表现的、能解决教学中主要问题的内容,作为我们的制作题目。

  41. (二)内容分析 • 内容分析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确定教学目标、学生的需要、特点和学习风格;分析教学内容,确定要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确定课件的表现形式。 • 学习内容分析完成后,需要制定出Web课件系统的设计原则,这些原则可概括为以下两点: • 1.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在获取学习资源上的要求。 • 2.结构清晰、界面连贯、运行高效。

  42. (三)系统设计 编制设计网络型课件首先要有一个整体的考虑,要为它将来的发展和修改留有空间。需要绘制课件制作流程图、制定详细的编制计划以及确定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和形式。编制计划主要包括屏幕显示版面设计,这些图不是最终设计的结果,只是一个草图。按照整体到部分的观点,创建一个Web型课件包括系统结构设计、内容设计、界面设计三大方面。

  43. 1.系统结构设计 • ⑴信息分块 • ⑵页面链接结构 • ①序列性链接。 • ②分栏型链接。 • ③树状层次型链接。 • ④网状型链接

  44. 2.内容设计 • ⑴内容表现媒体的选择 • ⑵内容表达结构的设计 • ⑶内容的视觉效果设计 • ⑷内容链接的选择 • ①前进型链接,是进一步对对Web页面中的信息进行详细说明、解释和展示的一种链接方式。 • ②返回型链接,可以返回到上一级的Web页面。 • ③跳转型链接,往往是为了某种特定需要而设立的。它链接的页面常常并不直接对页面中的内容进一步地解释说明。⑸提示信息的设计 • ⑹学习者控制方式的设计

  45. 3.界面设计 • ⑴页面屏幕 • ⑵导航设计

  46. (四)制作阶段 制作阶段需要根据设计阶段的规划进行具体的制作,包括素材制作、代码编写、集成和发布。制作Web型课件系统需要掌握一些新技术,包括Internet工具的使用、网络技术、HTML和多媒体等。课件制作小组包括内容提供者、界面设计师、编程师等人员,这些都类似于多媒体课件的制作过程。

  47. (五)测试与评价 通过测试可以获得对所制作的Web型课件的综合性评价。软件工程中的软件测试原则和方法,也同样适用于对Web型课件的测试,评价有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测试与评价主要从课件系统的运行环境和效率、网页的易用性、网页的教学功能与教学设计等方面展开。

  48. (六)修改与发布 经过测试评价后,应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修改,然后在网络上进行发布了,但Web课件即使在发布后,也应进行不断的测试与评价,并不断进行修改和发布更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