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7

医学护理系 护理学基础教研室

护理安全与护理职业防护. 医学护理系 护理学基础教研室. 1. 2. 护理安全防范. 护理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护理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防范 —概念. 护理安全 (nursing safety) : 指 护理对象 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生理、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护理安全防范 —概念. 护理安全 : 角度 :护理对象。 内容 :安全管理: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护理安全防范 —概述.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医学护理系 护理学基础教研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护理安全与护理职业防护 医学护理系 护理学基础教研室

  2. 1 2 护理安全防范 护理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护理职业防护

  3. 护理安全防范—概念 • 护理安全(nursing safety): 指护理对象在接受护理的全过程中,不发生法律和法定的规章制度允许范围以外的生理、心理、机体结构功能上的损害、障碍、缺陷或死亡。

  4. 护理安全防范—概念 • 护理安全: • 角度:护理对象。 • 内容:安全管理:对各种不安全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

  5. 护理安全防范—概述 • 据文献报道,在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英国等国,住院患者发生医疗事故的比例在2.9%~16.6%,其中导致患者死亡占3%~13.6%,2.6~16.6%导致患者永久伤残,而这些事故中27%~51%是可以预防的。

  6. 护理安全防范—意义 • 1、是护理对象安全的前提; • 2、是高质量护理的基础与保障; • 3、关乎医院效益与护理人员自身利益; • 4、标志着医院护理管理水平;

  7. 护理安全防范—影响因素 • 1、护理人员因素: • 业务素质低; • 工作责任心不强; • 法律意识淡薄; • 护患沟通不够。

  8. 护理安全防范—影响因素 • 2、护理管理因素: • 护理制度不完善或管理不到位; • 相关培训不到位; • 护士人力资源配备和使用不合理; • 物品管理不到位。

  9. 护理安全防范—影响因素 • 3、环境因素: • 物理性因素; • 化学性因素; • 生物性因素; • 其它。

  10. 护理安全防范—影响因素 • 4、病人因素: • 依从性(Compliance)低:不按时服药、自行调节输液滴速、不遵医嘱控制饮食、不定期复查、不配合护理操作等; • 对疾病的认知、负性情绪的影响。

  11. 护理安全防范—防范措施 • 1、健全及落实各项制度,建立安全监控体系; • 2、加强关键环节(制度/科室/人员/病人/时间)的管理力度; • 3、加强教育与培训; • 4、合理配置人力资源,确保护理安全;

  12. 护理安全防范—防范措施 • 5、重视护患沟通,提倡人性化服务; • 6、加强医院管理,完善支持系统; • 7、创造良好环境,减少或杜绝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

  13. 护理安全防范—住院患者常见安全隐患 • 1、意外伤害:跌倒、烫伤; • 2、自杀:精神病、绝望; • 3、用药(用血)安全:给错药、输错血、药物不良反应、过敏反应及毒性反应;

  14. 护理安全防范—住院患者常见安全隐患 • 4、手术安全:麻醉意外、病人错误、手术部位错误、术式错误; • 5、各种并发症:长期卧床患者压疮、医院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关节与肌肉废用性萎缩;

  15. 护理安全防范—护理安全目标 • 2010年中国住院患者10大安全目标: • 1、严格执行查对制度,提高医务人员对患者身份识别的准确性;

  16. 护理安全防范—护理安全目标 • 2、严格执行在特殊情况下医务人员之间有效沟通的程序,做到正确执行医嘱; • 3、严格执行手术安全核查制度和流程,防止手术患者、手术部位及术式错误; • 4、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落实医院感染控制的基本要求;

  17. 护理安全防范—护理安全目标 • 5、提高用药安全; • 6、建立临床实验室“危急值”报告制度; • 7、防范与减少患者跌倒事件发生; • 8、防范与减少患者压疮发生; • 9、主动报告医疗安全(不良)事件; • 10、鼓励患者参与医疗安全。

  18. 护理安全防范—护理不良事件 • 护理不良事件: • 指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的跌倒、用药错误、走失、误吸或窒息、烫伤以及其它与患者安全相关的、非正常的护理意外事件。

  19. 1 2 护理安全防范 护理职业防护 护理安全与护理职业防护

  20. 护理职业防护—概述 • 1984年:世界上首例由职业暴露于被感染的血液而引起的HIV感染。 • 自此,医护人员在护理或治疗活动中血液暴露的危害受到关注。

  21. 护理职业防护—概述 • 迄今为止,全世界报告有57例确认的HIV职业暴露后感染中,护士24名,占首位。 • 2003年SARS流行期间,护士占医护人员感染的50%以上。

  22. 护理职业防护—概述 • 职业暴露(Occupational exposure) : • 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况。

  23. 护理职业防护—概述 • 医护人员职业暴露: • 指医务人员在从事诊疗、护理活动过程中接触有毒、有害物质,或传染病病原体,从而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类职业暴露。

  24. 护理职业防护—概述 • 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监测报道:每年至少发生100万次意外针刺伤,引起20余种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 1983年美国CDC制订《医务人员感染控制指南》,并在随后的十几年中颁布了大量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血液暴露的文件。

  25. 护理职业防护—概述 • 我国:在职业安全防护方面起步较晚,90年代后期有相关报道:

  26. 护理职业防护—概述 案例一: • 王X,女,30岁,手术室护士,在一例肝移植手术(乙肝后肝硬化、肝癌)中任器械护士,术中配合时被医生递来的缝针扎伤手指。

  27. 护理职业防护—概述 案例二: • 2003年8月9日广州日报--一名遭人寻仇砍断手脚的病人被送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抢救后确诊该病人为HIV携带者!参与手术抢救的9名医生与2名护士中,两名医生被病人血液喷溅脸部,一名护士被针扎破手指。

  28. 护理职业防护—概述 • 护理职业防护(nursing occupational protection) :☆ • 指护理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使护理人员免受职业损伤因素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29. 护理职业防护—危险因素 • 1、物理因素: • 锐器伤; • 辐射性损伤; • 机械性损伤; • 温度性损伤; • 噪声。

  30. 护理职业防护—危险因素 • 2、生物性因素: • 病原生物; • 传播途径:经皮肤暴露、粘膜暴露,通过与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衣物用具等而被侵袭。

  31. 护理职业防护—危险因素 • 3、化学性因素: • 指各种消毒剂、清洁剂、药物等;

  32. 护理职业防护—危险因素 • 4、心理社会因素: • 护士工作面对的群体—患病、意外伤害、死亡等; • 护士工作的性质; • 社会对护理服务的要求; • 医疗纠纷等

  33. 护理职业防护—防护措施 锐器伤的职业防护 接触血液、体液的职业防护 化疗药物损害的职业防护 负重运动损伤的职业防护 心理性职业损伤的职业防护

  34. 护理职业防护—锐器伤 • 概念: • 由注射器针头、穿刺针、手术刀、剪刀、安瓿、碎玻璃等医疗利器造成受伤者出血的皮肤深部损伤。

  35. 护理职业防护—锐器伤 • 常见原因: • 1、掰折安瓿、抽吸药液时; • 2、注射时、拔针时; • 3、抢救、配合手术时传递器械时; • 4、整理用物、清洗器械、处理医疗废物时等。

  36. 护理职业防护—锐器伤 • 处理: 1、立即挤出伤口血液,用肥皂水和清水冲洗,再用碘酒和酒精消毒,必要时进一步进行伤口处理; 2、上报相关部门、填写职业暴露登记表; 3、24小时内抽血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抗体或梅毒、HIV抗体,必要时抽取患者血液进行对比。必要时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或其他相应措施; 4、受伤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定期复查。

  37. 护理职业防护—锐器伤

  38. 护理职业防护—锐器伤

  39. 护理职业防护—锐器伤

  40. 护理职业防护—锐器伤

  41. 护理职业防护—锐器伤

  42. 护理职业防护—接触血液、体液 • 标准预防:☆ • 将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呕吐物、排泄物、损伤皮肤与粘膜都视为潜在感染性物质,并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将这种感染性物质传播的可能性降低到最低。

  43. 护理职业防护—接触血液、体液 • 常见原因: • 1、为具有传染性病人进行输液、输血,采集血液、体液标本时; • 2、为具有传染性病人进行气管插管、吸痰等操作时; • 3、处理经血液或体液病人污染用物时。

  44. 防护措施:

  45. 护理职业防护—化学药物损伤 • 化疗药物: • 狭义:对恶性肿瘤的化学药物治疗。

  46. 护理职业防护—化学药物损伤

  47. 护理职业防护—化学药物损伤 • 3、防护措施: • 建立隔离保护制度,配备输液配制中心; • 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 严格操作规程。

  48. 护理职业防护—负重运动损伤 • 概念: • 由于经常需要性搬运或移动重物,而使身体超负荷工作或不合理用力,导致肌肉、骨骼、关节的损伤。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