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4

膝關節之運動傷害

膝關節之運動傷害. 報告者:黃淑芬 指導老師:呂宏淵. 報告大綱.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膝關節的傷害 第三節 常見的膝關節病變 第四節 慢跑與膝傷害. 第一節 前言.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且最複雜的關節之一,但骨骼的穩定力量並不堅強,必需依靠關節軟組織來加強穩定,如關節囊( joint capsule )、半月軟骨( Meniscus )、前後十字韌帶、內外側副韌帶、橫跨膝關節的肌腱等作為膝關節的穩定因子。.

myra-greer
Download Presentation

膝關節之運動傷害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膝關節之運動傷害 報告者:黃淑芬 指導老師:呂宏淵

  2. 報告大綱 第一節 前言 第二節 膝關節的傷害 第三節 常見的膝關節病變 第四節 慢跑與膝傷害

  3. 第一節 前言 膝關節是人體最大且最複雜的關節之一,但骨骼的穩定力量並不堅強,必需依靠關節軟組織來加強穩定,如關節囊(joint capsule)、半月軟骨(Meniscus)、前後十字韌帶、內外側副韌帶、橫跨膝關節的肌腱等作為膝關節的穩定因子。

  4. 膝關節做屈曲(flexion)和伸展的時候(extension),並非沿著單一軸來做動作,而是一直變化轉動軸的位置,在運動中顯得極不穩定,加上膝關節在個體活動過程中必須負擔大部分從地面所傳回之反作用力,因此,膝關節承受的力量若是過大或是受力不平均,運動傷害就隨之形成。膝關節做屈曲(flexion)和伸展的時候(extension),並非沿著單一軸來做動作,而是一直變化轉動軸的位置,在運動中顯得極不穩定,加上膝關節在個體活動過程中必須負擔大部分從地面所傳回之反作用力,因此,膝關節承受的力量若是過大或是受力不平均,運動傷害就隨之形成。

  5. 第二節 膝關節的傷害 一、骨折 二、骨骼脫位 三、髖骨軟骨軟化 四、肌腱炎 五、韌帶拉傷或斷裂 六、半月板裂傷

  6. 一、骨折(Fracture) 當膝蓋大力側撞,如車禍、跳樓、賽車會造成股骨(Femur)骨折。至於臏骨(Patella)若是在膝蓋彎曲情況下,大力跪撞到地面,則產生骨折現象,依照臏骨骨折的情況,可分為縱向骨折、橫斷骨折、兩端骨折、粉碎性骨折(李孔嘉,1997)。

  7. 二、骨骼脫臼(Patella Dislocation) • 髕骨滑動脫離大腿骨上部凹槽時稱之為髕骨脫臼或半脫臼。由於骨外肌比骨內肌強壯、外臏骨股骨韌帶較緊、外股髁發育不良、臏骨形狀異常、股四頭肌角度太大等,都容易形成臏骨外移脫位,使臏骨造成磨損,產生疼痛(李孔嘉,1997)。

  8. 三、軟骨軟化 由於髕骨軟骨水分大量增加,為早期的 退化症狀,依嚴重性可分1. 軟骨較軟,沒有磨損 。 2. 表面些微磨損,產生表淺裂縫。 3. 軟骨表面出現潰瘍情形。 4. 軟骨全層磨損,下方硬骨暴露。

  9. 四、肌腱炎 肌腱使用過度會造成肌腱炎,大部分好發於膝後區域,常有壓痛、運動痛及肌肉無力感產生。

  10. (一)髂脛束 • 當跑步時膝關節會規律性地交替伸直與彎曲時,髂脛束會前後來回滑動,這使得髂脛束和大腿骨下端的外髁產生反覆的摩擦,而引發膝蓋外側疼痛或跑跳時有疼痛感的現象。連續性的跑步或長途滑雪騎自行車,都容易發生髂脛束的傷害(賴金鑫,1988)。

  11. (二)股二頭肌(Biceps Femoris) • 膝最外側之肌腱。當長跑或特別用力的動作,如下坡時,常因過份使用股二頭肌,造成股二頭肌肌腱炎。

  12. (三)膕腱肌(Popliteus) • 膝蓋最小的肌腱為膕腱肌,位於股二頭肌的內側,作用為解開膝蓋卡鎖,肌腱本身就小若長期使用伸展彎曲再加上阻力過大時,會造成國腱肌過度使用形成膕肌腱炎(李孔嘉,1997)。跑步時若選擇下坡路段或是負重下坡都易使膕肌腱發炎,應儘量避免(賴金鑫,1988)。

  13. 五、韌帶拉傷或斷裂 (一)內側副韌帶(medial collateral ligaments) (二)外側副韌帶 (lateral collateral ligaments) (三)前十字韌帶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四)後十字韌帶 (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14. (一)內側副韌帶 • 可分為表層與深層部分。因為外力多從膝蓋外側而來,諸如直接撞擊或是急遽的內轉都是撞到膝外側造成膝外翻而拉張內側副韌帶,因此跌倒、撞擊、車禍所造成的傷害經常發生在內側副韌帶(李孔嘉,1997;林威秀、蔣明雄,2000)。

  15. (二)外側副韌帶 • 外側副韌帶在膝蓋伸直時,方向與前十字韌帶平行,它扮演幫助前十字韌帶與後十字韌帶的功能。由於外在力量很少來自膝蓋內側,因此外側副韌帶的傷害也很少見,若有傷害,多為伴隨前十字韌帶或後十字韌帶的損傷而來(李孔嘉,1997)。

  16. (三)前十字韌帶 • 前十字韌帶簡稱為(ACL),其傷害的形成是經由膝關節扭曲伴隨內翻、外翻、或過度伸展所造成。前十字韌帶傷害經常伴隨其他結構受傷,如滑雪、英式足球、美式足球,經常外旋加上外翻的力量使前十字韌帶及膝內側韌帶受傷,如圖二。而籃球運動則因內轉加上膝過度伸展,形成前十字韌帶及後十字韌帶受傷。前十字韌帶撕裂傷亦常伴隨半月板撕裂,軟骨骨折(林建甫、馬筱笠、吳濬哲,1997)。

  17. 前十字韌帶 內側副韌帶 圖二 內側副韌帶合併十字韌帶扭傷(Anderson, 1995)

  18. (四)後十字韌帶 • 後十字韌帶是所有膝關節最強的韌帶,約為內外側韌帶強度的兩倍,它可以支撐三至四倍的體重。後十字韌帶受傷在東南亞國家較常見,這是因為這些地區的民眾多以摩托車作為代步之工具,當摩托車發生強力碰撞時易發生後十字韌帶斷裂的傷害;強烈的運動碰撞也有可能使後十字韌帶受傷(李孔嘉,1997)。

  19. 六、半月板裂傷 • 內外兩側的半月板(Medial and Lateral Menisci)具有肌肉軟骨(Fibro-Cartilage)結構,所以非常強硬及富有彈性。內側半月板比外側半月板承受的壓力大,因此較容易受傷,而且受到傷害則很難復原,這是因為半月板所需的營養是依賴骨滑液的滲透,缺乏直接的血液循環所造成(黃賢堅編,1986)。常見的半月板傷害如圖三。

  20. Horizontal水平層狀裂傷 Radial 放射狀 Longitudinal 縱形 Flap tear 花瓣狀裂傷 Degenerative 退化型 圖三 半月板裂傷

  21. (一)縱形裂傷:最常見的半月板傷害,受傷的內 • 側在運動時會翻起,形狀類似水桶提把,由 • 於受 傷部位擠在一起,走路、 彎曲時皆會壓 • 迫到造成劇痛。 • (二)水平層裂傷:又稱為魚嘴式裂傷,為第二常 • 見的傷害,不易修復。 • (三)放射狀裂傷:為第三多的裂傷。 • (四)斜向裂傷。

  22. (五)花瓣狀裂傷。 • (六)退化性裂傷:因長期磨損造成邊緣呈現不規 • 則、毛毛狀、厚薄不均、表面不平整等現象。 • (七)綜合式裂傷。 • (八)間質性裂傷:半月軟骨表面完好,但中間纖維 • 退化裂傷,呈現海綿狀質地。

  23. 第三節 常見的膝關節病變 • 一、跳躍膝:跳躍膝是專指髕骨下方韌帶拉 • 傷,形成肌腱或韌帶發炎。此種疾病多 • 發生在十至十五歲的年輕男孩,因跑跳 • 激烈所造成。在疼痛嚴重時,可以局部 • 止痛休息,採保守方式的療法並找出膝 • 蓋受傷的動作,減少甚至停止再重複相 • 同的動作(李孔嘉,1997;范振國譯,1997)。

  24. 二、奧斯古德病(Osgood Disease):易犯於十 至十五歲的年輕男孩,由於此時的男孩正在生 長且運動量大,生長板尚未骨化,因此生長板 容易受傷。奧斯古德病專指脛骨粗隆(Tibial Tuberosity)的生長板被拉傷。在膝蓋外表 上,可以明顯看到脛骨粗隆處有一大凸起。可 以用 X光片診斷,急性期用冰敷,休息就可痊 癒,若疼痛嚴重可用止痛劑(李孔嘉,1997)。

  25. 一般來說,奧斯古德病在發育期結束後症狀就會有減輕的現象,或是減少或停止造成傷害的又因動作也可以減輕疼痛。然而有時候發育其結束後,症狀並未減輕,反而有加重的情況發生,這是由於脛骨粗隆膝蓋韌帶附著處產生異常骨化,疼痛劇烈時,必須藉手術切除之(范振國譯,1997)。一般來說,奧斯古德病在發育期結束後症狀就會有減輕的現象,或是減少或停止造成傷害的又因動作也可以減輕疼痛。然而有時候發育其結束後,症狀並未減輕,反而有加重的情況發生,這是由於脛骨粗隆膝蓋韌帶附著處產生異常骨化,疼痛劇烈時,必須藉手術切除之(范振國譯,1997)。

  26. 三、長跑膝:跑馬拉松及長跑步的人膝蓋外側常三、長跑膝:跑馬拉松及長跑步的人膝蓋外側常 有疼痛的問題,故外側膝疼又名長跑膝。疼 痛的原因是源自於膝外側有一條髂脛束 (Ileotibia Bundle),在長跑時,因為單腳 支 撐體重的機會增多,若加上速度快,摩擦 大量增加,導致肌腱炎或滑囊炎,形成局部 疼痛或壓痛。治療上以保守療法為主(李孔 嘉,1997)。

  27. 四、 貝克氏囊腫:股髕關節退化,刺激關節滑膜分泌許多液體,累積許多液體後,壓力過大由膝後關節囊向外突出,及成貝克氏囊腫。另外,半月軟骨破裂、退化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等會產生大量關節液者都可能產生貝克氏囊腫。

  28. 其症狀為在膝後區可摸到一軟性囊腫,有壓迫感,少數囊腫太大會壓迫到神經使腳麻木或疼痛。若無不適,可不必處理,若有神經壓迫症狀,可考慮手術切除,或是用空針抽除積液,暫時解除症狀,不過其缺點是容易再發(李孔嘉,1997

  29. 第四節 慢跑與膝傷害 慢跑的傷害:膝部疼痛最常發生。 原因:1.國內:膝蓋骨正下方及正上方的肌腱炎。 其特點為用力按股四頭肌和膝蓋的連接觸 會有疼痛感,或是亞膝蓋骨的正下原與膝 蓋肌腱交接觸會疼痛,而用力伸直膝關節 也會痛。 2.國外:膝痛最多的原因是膝蓋軟骨軟化。 膝蓋軟骨軟化是因膝蓋骨的正後方和大腿 骨的下端摩擦過度或密接的角度不良,所 造成軟骨受傷退化的現象(賴金鑫,1983)。

  30. 股四頭肌肌腱炎 膝蓋軟骨軟化症 膝蓋肌腱炎 後腳跟肌腱炎

  31. 傷害? 運動 健康?

  32. 謝謝聆聽! 請多多指教!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