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4

皮肤肿瘤

皮肤肿瘤. 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冯永山. 皮肤起源于外胚叶及中胚叶,组织结构异常复杂,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各种组织均可异常增生形成肿瘤,因此皮肤肿瘤的种类远远超过其他器官。皮肤肿瘤可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大类;易演变为恶性者,称为癌前期皮肤病. 分类. 良性皮肤肿瘤 :①痣细胞痣,又称色素痣②皮脂腺痣 ③先天性血管瘤 ④瘢痕疙瘩 ⑤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 ⑥皮肤纤维瘤 癌前期皮肤病 : ①日光角化病,又称光化性角化病、老年角化病 ②皮角

myr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皮肤肿瘤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皮肤肿瘤 扬州大学医学院皮肤性病学教研室 冯永山

  2. 皮肤起源于外胚叶及中胚叶,组织结构异常复杂,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各种组织均可异常增生形成肿瘤,因此皮肤肿瘤的种类远远超过其他器官。皮肤肿瘤可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大类;易演变为恶性者,称为癌前期皮肤病皮肤起源于外胚叶及中胚叶,组织结构异常复杂,在各种致病因素作用下,各种组织均可异常增生形成肿瘤,因此皮肤肿瘤的种类远远超过其他器官。皮肤肿瘤可分为良性及恶性两大类;易演变为恶性者,称为癌前期皮肤病

  3. 分类 • 良性皮肤肿瘤:①痣细胞痣,又称色素痣②皮脂腺痣 ③先天性血管瘤 ④瘢痕疙瘩 ⑤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 ⑥皮肤纤维瘤 • 癌前期皮肤病 : ①日光角化病,又称光化性角化病、老年角化病 ②皮角 • 恶性皮肤肿瘤 : ①Bowen病,亦称原位鳞状细胞癌 ②Paget病,又名湿疹样癌 ③基底细胞上皮瘤,又称基底细胞癌 ④鳞状细胞癌,简称鳞癌 ⑤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曾称为蕈样肉芽肿 ⑥恶性黑素瘤,简称恶黑,又称黑素瘤

  4. 第一节 良性皮肤肿瘤

  5. 一、痣细胞痣 • 痣细胞痣(nevus cell nevus)又称色素痣(nevus pigmentosus),为人类最常见的良性皮肤肿瘤。 • 痣细胞通常要经过发展、成熟和衰老等不同阶段,并随着年龄增长逐渐由表皮移入真皮。

  6. 临床表现 • 痣细胞痣可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出生时即可存在,但常于两岁后开始出现。可发生于身体任何部位的皮肤和黏膜。皮损为扁平或略隆起的斑疹,也可呈半球状隆起、乳头瘤状或有蒂,表面光滑,可有或无毛发,数目可单一、数个至数十个。 • 因痣细胞内色素种类及含量不同,皮损可呈棕色、褐色、蓝黑色或黑色,无色素皮损多呈皮色。

  7. 根据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根据痣细胞在皮肤内的位置不同,可将其分为交界痣、混合痣和皮内痣: • 扁平皮损提示为交界痣. • 略高起皮损多为混合痣. • 乳头瘤样皮损,半球状和带蒂皮损为皮内痣。 • 本病进展缓慢,多无自觉症状。

  8. 治疗 • 一般不需治疗。 • 先天性痣细胞痣有发生黑素瘤的可能,以手术切除为好; • 发生在掌跖、腰周、腋窝、腹股沟等易摩擦部位的交界痣、混合痣亦应考虑手术切除。

  9. 痣细胞痣若出现以下恶变体征应手术切除: • ①体积突然增大; • ②颜色变黑; • ③表面出现糜烂、溃疡、出血或肿胀; • ④自觉疼痛或瘙痒; • ⑤周围出现卫星病灶等。

  10. 皮脂腺痣(sebaceous nevus) 皮脂腺痣是局限性表皮发育异常,以皮脂腺增生为特点。

  11. 临床表现 • 本病常发生于新生儿期或幼儿期。 • 好发于头面部和颈部。 • 皮损呈局限性稍隆起的斑块,淡黄或黄褐色,边缘清楚,常为单个,偶见多发或泛发,有些呈线状排列; • 头皮皮损处可部分或完全秃发。

  12. 儿童期皮损隆起不明显,呈蜡样外观,缓慢增大;儿童期皮损隆起不明显,呈蜡样外观,缓慢增大; • 青春期皮损肥厚呈疣状,有密集乳头瘤样隆起; • 老年期皮损多呈结节状增殖,可继发其他皮肤附属器肿瘤。

  13. 治疗 • 皮损较小者可考虑冷冻、电烧灼、激光等治疗 • 较大者可手术切除或切除后植皮。

  14. 先天性血管瘤(congenital hemangioma) 先天性血管瘤由胎儿期成血管组织畸型或原有血管扩张所致。临床上分为三种类型

  15. (一)鲜红斑痣(nevus flammeus) • 鲜红斑痣又称毛细血管扩张痣或葡萄酒样痣。出生时即可存在。 • 好发于颜面、颈部,也可发生于其他任何部位。皮损为斑疹或斑片,不高出皮面,颜色淡红或暗红,形状不规则,压之部分或完全退色。 • 发生于面部者可随年龄增长而颜色变深,亦可高出皮面,或其上发生结节状皮损。

  16. 可伴发其他血管畸型,如软脑膜蛛网膜血管瘤、结膜、虹膜或脉络膜血管瘤等,可导致青光眼或视网膜剥离。可伴发其他血管畸型,如软脑膜蛛网膜血管瘤、结膜、虹膜或脉络膜血管瘤等,可导致青光眼或视网膜剥离。

  17. 治疗 • 本型治疗较困难。 • 可选用YAG:585nm 激光器结合Q开关技术,但需要多次、较长时间的治疗。 • 亦可应用市售遮盖霜,以遮盖皮损而达到美容的目的。

  18. (二)草莓状血管瘤(strawberry hemangioma) • 又称毛细血管瘤,出生时即可存在,但常在出生后2~3个月内发生。 • 好发于颜面、肩部、头部和颈部。皮损呈鲜红色,质地柔软,高出皮面,境界清楚,单一或数个; • 广泛皮损的深部,常可伴发海绵状血管瘤。 • 皮损可逐渐增大,约1年后逐渐开始退化,多数患者在5~7岁时可自行完全消退。

  19. 治疗 • 本型皮损多数可完全消退,因此应尽量等待自然消退。 • 生长较快者可应用放射性核素32磷或90锶或X线照射治疗 • 还可选用YAG:585nm激光治疗。

  20. (三)海绵状血管瘤(cavernous hemangioma) • 本病出生时即存在或出生后数周发生。 • 好发于头、颈部,亦可累及口腔或咽部黏膜等其他部位。 • 皮损为单一或数个大而不规则的结节状或分叶状浅表皮损,颜色鲜红或深红,表面不规则,深在皮损颜色呈紫色,境界不清,柔软而有弹性,可压缩,状似海绵。

  21. 皮损在1年内逐渐增大,亦可逐渐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退。皮损在1年内逐渐增大,亦可逐渐缓解,但难以完全消退。 • 累及消化道常可引起慢性出血和贫血 • 其他脏器亦可受累。

  22. 治疗 • 治疗基本同草莓状血管瘤。偶亦需手术切除。

  23. 瘢痕疙瘩(keloid) 瘢痕疙瘩为皮肤损伤后,结缔组织过度增生和透明变性而引起的良性皮肤肿瘤。患者多具有瘢痕体质。

  24. 临床表现 • 好发于胸骨区,亦常见于肩部、面部、颈部、耳部等处。 • 皮损初起为小而坚实的红色丘疹,缓慢增大,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隆起于皮面,往往超过原损伤部位,呈蟹足状向外伸展,表面光滑发亮。

  25. 早期进行性皮损潮红而有触痛,呈橡皮样硬度,表面可有毛细血管扩张;早期进行性皮损潮红而有触痛,呈橡皮样硬度,表面可有毛细血管扩张; • 静止期皮损颜色变淡,质地坚硬,多无自觉症状。 • 继发于烧伤,烫伤者可形成大面积皮损,严重者可影响受累肢体功能。

  26. 鉴别诊断 • 应与肥厚性瘢痕鉴别: • 肥厚性瘢痕一般不超过原损伤范围,无蟹足状伸展,皮损经一至数年后可变平。

  27. 治疗 • 该病治疗较困难,部分患者于治疗数年后仍可复发。 • 早期皮损可选用放射治疗; • 糖皮质激素皮损内注射有效,但应避免局部皮肤萎缩; • 也可手术切除后配合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和放射治疗; • 外用糖皮质激素、维A酸霜可缓解症状。

  28. 第二节 癌前期皮肤病 癌前期皮肤病是指本身不具有明显恶性改变,但很容易发展为恶性皮肤肿瘤的病变。

  29. 日光角化病(solar keratosis) 又称光化性角化病、老年角化病,是长期暴晒损伤皮肤所引起的一种癌前期病变,电离辐射、热辐射、紫外线、以及沥青及煤焦油产物等也可引发本病。

  30. 临床表现 • 多累及于经常暴晒的中老年人,男性较女性多见,白种人发病率较高。 • 好发于暴露部位,以头部秃发处、面部、下唇、颈部、前臂、手背多见。 • 皮损为淡褐色或灰白色的圆形、不规则形角化性丘疹,境界清楚,呈单发或多发,表面覆盖干燥粘连性鳞屑,不易剥离,周围有红晕,偶见角化明显、增厚呈疣状。 • 无自觉症状或轻痒。

  31. 皮损发生部位多有明显的日光损伤,表现为干燥、皱缩、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也常伴发老年性雀斑样痣;皮损发生部位多有明显的日光损伤,表现为干燥、皱缩、萎缩和毛细血管扩张,也常伴发老年性雀斑样痣; • 未经治疗,约20%患者可发展为鳞状细胞癌,但通常不发生转移。

  32. 诊断和鉴别诊断 • 诊断应根据临床表现,结合组织病理。 • 组织病理:表皮广泛性角化过度伴境界明显的角化不全,基底层非典型细胞常呈芽状增生,异常表皮与邻近正常表皮相互交替存在,界限清楚,为本病组织病理特点。 • 应与脂溢性角化病、盘状红斑狼疮、Bowen病、扁平苔藓等进行鉴别。

  33. 治疗 • 皮损单一或数目少者可应用液氮冷冻、电烧灼、激光等治疗; • 多发性或大面积皮损可局部外用0.1%维A酸霜、1%~5% 5-氟尿嘧啶软膏或溶液。 • 口服阿维A酯亦有较好疗效。

  34. 皮角(cutaneous horn)

  35. 皮角是临床形态学诊断,多发生在某些皮肤病的基础上,由于病损处角质物异常增多而形成突起状角化性皮损,形似于动物的角。皮角是临床形态学诊断,多发生在某些皮肤病的基础上,由于病损处角质物异常增多而形成突起状角化性皮损,形似于动物的角。 • 多数皮角为肥厚性光化性角化病,但许多其他皮肤病亦可引起皮角,如寻常疣、脂溢性角化病、角化棘皮瘤、汗孔角化病、早期皮肤鳞状细胞癌等。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