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9

中三專題研習

中三專題研習. 母題:身份認同 子題:國家榮辱與身份認同的關係. 組員名單. 指導老師:廖卓榮老師 組長:尤靖雯 組員:許佳榮 鄭柱森 蔡瑋豪 王詩韻. 內容. 引言 問卷調查 反思 -- 如何提升國民身分和意識 感想 參考資料 答問時間. 引言. 當別人問你是什麼人時,你覺得自己是香港人、中國人還是香港的中國人呢? 你會否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國民身分而感到驕傲? 身份認同是對一個群體或文化的身份認同, 又或者是指個人受其所屬的群體或文化影響,而對該群體或文化產生的認同感。這就是身份認同。. 其實,人的身分是怎樣形成的呢?

nad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三專題研習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三專題研習 母題:身份認同 子題:國家榮辱與身份認同的關係

  2. 組員名單 指導老師:廖卓榮老師 組長:尤靖雯 組員:許佳榮 鄭柱森 蔡瑋豪 王詩韻

  3. 內容 • 引言 • 問卷調查 • 反思--如何提升國民身分和意識 • 感想 • 參考資料 • 答問時間

  4. 引言 • 當別人問你是什麼人時,你覺得自己是香港人、中國人還是香港的中國人呢? • 你會否為自己是中國人的國民身分而感到驕傲? • 身份認同是對一個群體或文化的身份認同, 又或者是指個人受其所屬的群體或文化影響,而對該群體或文化產生的認同感。這就是身份認同。

  5. 其實,人的身分是怎樣形成的呢? • 英國廣播公司(BBC)自從2000年開始,展開一個為期20年的追蹤研究。 • 研究指出,兒童在3、4歲開始已有「自我觀念」(self-image),兒童已經懂得辨別「我」和「他人」,這就是建立個人身分的開始。

  6. 艾力遜(Erik H. Erikson)的心理社會發展理論指出,青年期在13至18歲期間,會出現「認清自我身分與角色混亂」的時期,青年人的自我身分便會進入鞏固階段;他們若能培養出明確的自我觀念或國民身分的認同,便會有清晰追尋的方向和目標。

  7. 現代人感到自我身分的繁複,正因為他(她)對自己的共同性和獨特性的認識愈來愈多元化,兼且個人與社羣(或羣體)的關也愈趨複雜。現代人感到自我身分的繁複,正因為他(她)對自己的共同性和獨特性的認識愈來愈多元化,兼且個人與社羣(或羣體)的關也愈趨複雜。 • 若青年人搞不清自己的「自我身分」,就會出現「角色混亂」,生活便無目標、無方向,會時常感到徬徨迷失,更不知人生的意義,極之可悲!

  8. 佛洛依德相信,認同是人最早的一種情感的表達。兒童視父親為一個理想的自我,學習和認同的對象。到了年紀漸長,便認同某個社羣。自覺是社羣的成員,構成一種身分。認同與身分,其實是成長過程的兩面。佛洛依德相信,認同是人最早的一種情感的表達。兒童視父親為一個理想的自我,學習和認同的對象。到了年紀漸長,便認同某個社羣。自覺是社羣的成員,構成一種身分。認同與身分,其實是成長過程的兩面。 • 傳統社會的價值觀比較單一,認同也比較簡單。現代社會趨向多元化,認同也相應地複雜。 • 現代人的身分危機,也由此而生。

  9. 認同的問題的出現,同時引申所謂「認同理論」(identification theory)。認同理論屬於心理學理論其中的一種,研究如何以心理因素來理解社會的結合和動員。據英國學者W.Bloom的界定,認同理論相信為求取得心理上的安全感,每個個人都有一股內在的衝動去「內在化」(internalize),和認同(identify with)他所處的環境的價值規範、習慣和重要人物的態度。

  10. 簡而言之,個人需要尋找身分,此外,每個人亦有衝動去提高或保護他所作出的認同,或試圖主動地提高及保護他的身分。簡而言之,個人需要尋找身分,此外,每個人亦有衝動去提高或保護他所作出的認同,或試圖主動地提高及保護他的身分。

  11. 問卷調查 日期:2008年10月15日 地點:城市大學 受訪人次:103

  12. 男女比例: 年齡:

  13. 1.我認為自己是中國人 80%

  14. 2.我因香港回歸中國而感到高興 68.8%

  15. 3.我認為我愛中國 67.3%

  16. 4.我因香港代表於國際賽事勝出感到光榮 77.2%

  17. 5.我會關心中國內地的新聞 69.1%

  18. 6.我會關心香港的新聞 83.7%

  19. 7.我會因為四川發生大地震而感到傷心 83.3%

  20. 8.我會因為中國舉辦奧運會而感到自豪 79.3%

  21. 9.我會因中國運動員在奧運會獲勝而感到光榮 81.4%

  22. 10.我會因中國發生有毒食物事件而感到羞恥 79%

  23. 11.我會因中國神舟七號升空而感到興奮 73%

  24. 我認為中國最需要改善的地方是… • ☺食物檢驗 ♥衛生情況 ♠社會制度 • ▲官員架構 ♫經濟 ☺食肆衛生 • ♣教育 ♫食物品質 ♣政治 ♣道德 • ♪醫療 ♦環保 ♣民主 ☺與世界溝通 • ☺貧富懸殊 ♣出錢救市 ♣太多假東西 • ♫科技 ☺貪污 ♣開放度 ♫人民的禮儀 • ♣公德心 ♣言論自由 ◊治安 ♫人民素質

  25. 我對北京奧運的整體意見是… 中國大獲全勝 滿意 成功 很高興能看見中國的進步

  26. 我對神舟七號的整體意見是... 很值得高興 中國終於追上其他國家 感到很光榮

  27. 如何提升國民身分和意識

  28. 從教育入手 兒童和青年人的思想較為單純,是學習新事物的黃金時間,若能透過正規和非正規的教育,自小培養他們對國家民族的感情,認識祖國的發展,自然能夠有效提升香港人的國民身分和意識。

  29. 展示國家的實力  鄧小平於1978年主張經濟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發展可說一日千里,在經濟發展、國際政治舞台、體育運動和天文科技等方面,都取得很大的成就。21世紀,可說是中國的世紀,歐美及其他國家都希望到中國發展,分享中國經濟起飛的成果。作為中國人,我們也為國家成就而感到自豪!

  30. 透過奧運凝聚歸屬感  中國能夠成功舉辦2008年奧運會,是中國人的光榮,亦證明祖國有足夠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去主辦國際運動盛會!政府可以透過參與奧運會的活動,凝聚香港人對國家民族的歸屬感,有效提升香港人的國民身分和意識。

  31. 許佳榮的感想 經過今次的專題研習,我覺得好開心, 因為我可以到城市大學見識一番。在今次的訪問中,我又學會了很多東西,例如,我的自信心增強了,有信心訪問陌生人等。我亦從訪問中知道大多數香港人都會認為自己是中國人。最後我希望可以在這次專題研習取得好成績。

  32. 王詩韻的感想 在今次的專題研習中,我學會了很多知識,例如在訪問中有什麼要注意,有甚麼技巧等。另外,在討論中,我學會尊重他人。在我們一起討論的過程中,大家都十分投入,也十分開心。我在當中也體會了不少和同學相處之道。

  33. 鄭柱森的感想 在今次專題研習中,我真的學到很多東西,例如問卷調查和發表意見等。但是主要的問題就是我不夠投入和不夠主動,希望下次可以再努力。在此我很感謝指導老師、各位組員和所有受訪者給我的支持和幫助。

  34. 蔡瑋豪的感想 我覺得在這次專題研習中學到很多東西,雖然在訪問時受到很多阻難,例如經常遭到拒絕,可是我仍覺得很開心,因為我可以學到很多東西,例如與同學相處之道和說話技巧等等,我希望下次可以再努力。

  35. 尤靖雯的感想 經過這次專題研習之後我明白到原來作為中國人,既有光榮的一面亦有恥辱的一面。 我在城市大學做訪問期間,接觸到很多陌生人,膽量大了,而且又可以增進與同學之間的友誼。我們真的要多謝廖卓榮老師給我們一個很好的學習機會!

  36. 參考書籍: • Bee, H. (1998). Lifespan development (2nd ed.). New York: Longman. • Erikson, E. H. (1963). Childhood and Society. New York: Norton.

  37. 參考網頁: • http://cd.edb.gov.hk/mce/Nat_id/index.htm • http://hkupop.hku.hk/chinese/release/release476.html • http://www.cuhk.edu.hk/ics/21c/supplem/essay/0207038.htm • http://www.hkedcity.net/article/special/hksar/ • http://www.takungpao.com/news/07/04/23/JX-725723.htm

  38. 答問時間

  39. 多謝!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