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2009 、 2. 第八册语文知识要求 《 教学参考 》P8 (共 11 条). 第八册语文知识要求梳理表 (见“教学研究”). 要求:结合教材,举三反一 训练有序,有效落实 ( 例:概括内容 …… ). 二、教材分析. 一、二单元:预习课文 三、四单元:提出问题 五、六单元:复述课文 七、八单元:理解词句. 教学中要关注: 阅读教学重“表达”。(正确处理阅读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Download Presentation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四年级语文教研活动 2009、2

  2. 第八册语文知识要求《教学参考》P8(共11条)第八册语文知识要求《教学参考》P8(共11条) 第八册语文知识要求梳理表 (见“教学研究”) 要求:结合教材,举三反一 训练有序,有效落实 (例:概括内容……)

  3. 二、教材分析 • 一、二单元:预习课文 • 三、四单元:提出问题 • 五、六单元:复述课文 • 七、八单元:理解词句

  4. 教学中要关注:阅读教学重“表达”。(正确处理阅读与表达之间的关系)教学中要关注:阅读教学重“表达”。(正确处理阅读与表达之间的关系) “阅读和写作是对等的两回事,各有各的目的,这是很清楚的。说两回事,是从各有各的目的来的。说对等的两回事,并不等于说彼此不相干的两回事,这是应该辨明白的。” ——叶圣陶先生在《评读和写,兼论读和写的关系》

  5. (1)立足阅读内容,组织起有效的表达训练。(1)立足阅读内容,组织起有效的表达训练。 立足文本,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学生通过“表达”(或口头或书面)来传递的理解和感受,训练学生相应的表达能力,进而检验他们的阅读成效。 基于阅读教学的表达能力的训练分成以下两个方面: 其一,技能性表达。 大体包括以下内容:内容的归纳、概括和复述,表达形式的转换,连贯叙述(组织连贯的能力——对所阅读信息的重组能力——呈现出句子之间的连贯性——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表达等。) 其二,诠释性表达。 其目的在于:相关内容的解释、补充(提取信息,重组信息的能力,想象力和理解力等的培养),其主要训练学生基于文本的片断式的“议论、抒情、叙述、描写、说明”等。

  6. (2)站在“写作”(表达)的角度,引领学生学习语言。(2)站在“写作”(表达)的角度,引领学生学习语言。 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基于内容的了解,去 关注作者的表达,去有意识地吸收、借鉴文本的表 达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篇章的意识。 《观潮》

  7. 案例 《观潮》 1、教师首先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是按潮来前、潮来时和潮过 后的写作顺序展开的,然后按这样的记叙顺序来学习课文。 2、教学“潮来前”这部分内容时,教师要求学生用一个词概括 江面的情况,读好句子,然后体会观潮人的心情,理出“江面 和人”两条线索。 3、教学“潮来时”这部分内容时,先引导学生有感情诵读,积 累,然后再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暗含其中的两条线索 更清晰地彰显出来。

  8. (2)站在“写作”(表达)的角度,引领学生学习语言。(2)站在“写作”(表达)的角度,引领学生学习语言。 在阅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基于内容的了解,去 关注作者的表达,去有意识地吸收、借鉴文本的表 达方式。 ※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篇章的意识。 《观潮》 ※在学习文本“语言”上下功夫,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表达形式。 关注语言内部的联系,关注文本语言的整体性。即引导学生 发现,去经历,并发现话语内容之间的联系,话语形式之间的 联系,融合起来贯通起来,进而形成相应的语言图式。 《跳水》

  9. 第1节: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因而更加放肆起来。)第1节: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正往回航行,这一天风平浪静,……因而更加放肆起来。) 为什么文章一开始就要强调这是“风平浪静”的一天,又为什么特地指出这艘环游世界的帆船是在“往回航行”的途中呢?联系上下文,动脑筋想一想? ▲风平浪静 ①找个相对应的词——波涛汹涌,或者当时海上正起着风暴,船摇来摇去,那你说,后面的故事还会不会发生?(生交流) 是呀!水手们都去忙自己的工作了,赶紧抢救船只,哪还有闲情逸致跑到甲板上去逗一只猴子呀! ②跳到船长救孩子的那一幕。他用枪瞄准孩子,让孩子——(指着课题)跳水,往哪里跳?——海里。如果是波涛汹涌的大海,孩子能得救吗?(一个浪就把孩子卷走了,生还的可能性很小)船长之所以果断地让孩子跳水就因为当时海面上——风平浪静。 ▲“往回航行” 这是一艘环游世界的帆船,往回航行说明水手们已经完成了——任务,此时的心情肯定很——高兴、轻松,天气又好,所以他们才有闲情逸致到甲板上去——逗猴子。 小结:可见,正是由于这特殊的环境和条件,还有水手们当时的心情,才会引发故事的进一步发展。

  10. 3、落实“教法即学法”的理念 教师的教法应当是教师的学法,同时也是学 生的学法。要用老师的学习过程去武装学生 的学习过程,教师上课时也是与学生在一起 学习。在这个意义上讲,教法就是学法,学 法就是教法。

  11. 4、处理好教学内容和形式之间的关系 首先要明确教学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和课文内容不是一回事,课文内容从某种意义来 说只是一个例子,一个载体,它只是负载着培养、提高学生 语言素养的任务。因此,在处理教材时不光要考虑到课文本 身的内容,更要考虑到课程目标上是如何要求的,要通过课 文内容让学生学什么。 其次要明确教学形式采用的归宿点在哪里? 教学形式的归宿点是教学内容最终有效的落实和贯彻,任何教学形式都必须为教学内容服务,服从于教学内容的需要,决不能脱离教学目标。

  12. 大家一起来思考: “以读为本”,应更多地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习惯培养”,应贯穿始终。 “学习起点”,应认真把握。 “学习过程”,不应是“过场动画”。 “感悟体验”,不应是“空洞的咏叹”。 “质疑问难”,不应是明知故问。 “课后练习”,不应是“聋子的耳朵”。 ……,……,……

  13. 08年第一学期四年级期末考试概况

  14. 谢 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