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十六章 国际收支调整

第十六章 国际收支调整. 本章结构. 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方法  商品市场与外汇市场  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 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马歇尔 — 勒纳条件  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及 “ J曲线 ”. 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方法  开放条件下的收入决定  开放经济乘数  吸收分析法  吸收分析方法的缺陷 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方法  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 货币分析法的简要总结与评述. 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方法.

nedr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十六章 国际收支调整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十六章 国际收支调整

  2. 本章结构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方法 商品市场与外汇市场  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 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  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及“J曲线”

  3.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方法 开放条件下的收入决定 开放经济乘数 吸收分析法 吸收分析方法的缺陷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方法 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货币分析法的简要总结与评述

  4. 第一节 国际收支的弹性分析方法 • 是指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运用汇率与价格的变动对经常项目失衡进行调节, 由于这一调整机制与进出口商品的供求弹性关系密切,所以被称为弹性论。

  5. 一、商品市场与外汇市场 图 16-1

  6. 图 16-2

  7. 二、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1)对贸易量的影响:本国增加,外国减少 (2)对国外价格的影响:下降 (3)对本国价格的影响:上升 (4)对外汇供需的影响:贸易量减少,需求减 (5)对贸易条件的影响:取决于弹性的大小 (6)对A国国家收支的影响:上面的例子

  8. 马歇尔-勒纳条件 货币贬值所产生的效应有两个: 价格效应和贸易量效应,结合起来就决定了经常项目收支的变化,下面的模型从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的角度具体分析货币贬值的效果。

  9. 美国经济学家勒纳(Abba Lerner) 首次探讨了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影响的临界值,从而确立了著名的“马歇尔一勒纳—罗宾逊条件”(Marshall-Lerner-Robinson Condition),这经常也被称作“马歇尔一勒纳条件”。

  10. 马歇尔勒纳条件 CA= P·x- e·P*·m ( 经常项目CA是,P是国内价格水平,x是出口量, e 为汇率,P* 是外国价格水平, m为进口量)设 P 为常量,对e 做CA的导数 dCA/de= P(dx/de) – p*m – eP*(dm/de) >0 (1) 假设: 出口和进口需求价格弹性nx 和nm为 nx = -(dx/x)/(dPx/Px) nm = -(dm/m)/(dPm/Pm) 如果两国的名义价格不变,那么两个国家贸易的实际价格变动就是两个币种的汇率变动,假设A国货币贬值, 汇率是负变动,B国货币升值,正向变动 所以将上面两个式子整合: dx = nx(de/e)X (2) dm =-nm(de/e)M (3) 将(2),(3)代入 (1) 得出:

  11. 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马歇尔-勒纳条件 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在进出口商品的供给弹性趋于无穷大的前提下,如果进出口商品需求弹性之和的绝对值大于1,则货币贬值就能发挥其扭转贸易状况、改善国际收支的作用。

  12. 四、货币贬值的时滞效应及“J曲线” 当一国的货币当局采取使本币贬值的调整政策以后,相关实际部门贸易量的调整不会同步进行, 而是需要一个过程,从而在本国汇率变动的瞬间到实际部门进出口数量的调整与随之而来的国际收支均衡的恢复之间产生一个时间上的延滞。 贬值后贸易量调整存在的这种时滞效应可用著名的“J型曲线”来描述。即一国的货币贬值后,最初只会使国际收支状况进一步恶化,只有经过一段时滞以后,才会使贸易收入增加,并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13. 认识时滞 决策时滞 生产时滞 取代时滞 交货时滞 J曲线 图 16-3

  14. 第二节 国际收支的吸收分析方法 国际收支调整的吸收方法(Absorption Approach to the Balance of Payments)是西德尼·亚历山大(Sidney Alexander)于1952年任职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时提出的,该分析方法是指,只有当一国商品、劳务的产出的增加超过其吸收能力的增加时,该国的国际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这里“吸收”一词系指国内居民在商品和劳务上的支出。

  15. 一、开放经济下的收入决定 Y(收入)-A(支出)=X-M S-I = X-M 由以上两个式子可以知道: 在均衡时,收入与本国居民支出之差,即净储蓄,等于出口与进口之差,即贸易盈余。而重要的是Y与A的均衡差取决于整个经济体系的运行,即内生变量C和M,再加上外生变量I、G和X一起决定了Y和A。

  16. 二、开放经济乘数 • Y = C + G + I +(X- M) (1) • C = C + c y (2) • M = M + my (3) • 将(2) 和(3) 代入(1)

  17. = = 此即为开放经济乘数或外贸乘数。在一般情况下,(1-c+m)<1,则乘数>1,这表明收入的增加会提高收入与吸收之间的比率,从而改善经常项目;而收入的减少则会降低收入与吸收之间的比率,从而恶化经常项目。这一点正是国际收支收入调整机制的核心思想。

  18. 三、吸收方法 Y = C+I+G+(X-m) 如果把C+I+G定义为吸入,那么 Y-A = (X-m) 如果(X-m) 就是国际贸易盈余CA: CA=Y-A 如果贸易要增加盈余,那么要么增加Y,要么就减少A, 在充分就业条件下,Y的增长很难,只有减少A。贬值对A的影响有两个,一个是收入变动对吸入的影响adY,a表示边际吸收倾向。例如:贬值减少了人们持有此种货币币种的人们的财富,为了保持现金平衡,人们减少消费,再如:贬值使本国通货膨胀,收入提高,税收提高,消费减少。

  19. 另一个影响除收入外对消费的影响,比如比如:贬值会带来工资和利润的变化,如果收入来自工资,边际消费倾向会低于利润变化的边际消费倾向。另一个影响除收入外对消费的影响,比如比如:贬值会带来工资和利润的变化,如果收入来自工资,边际消费倾向会低于利润变化的边际消费倾向。 dA= (1-a)dY- dAd • 由上式可知,贬值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包括两部分,即贬值的收入效应(1-a)dY及贬值的吸收效应(直接效用)dAd。只有当(1-a)dY>dAd时,经常项目方能得到改善。

  20. 货币贬值对国民收入的影响: • 供给方面:当一国生产要素尚未被充分利用而存在闲置的生产能力时,由贬值引起的出口需求上升就可能进而引发产量扩大,使国民收入增加。贬值的收入效应(1-a)dY是正还是负取决于边际吸收倾向。若a <1,则(1-a)dY >0;若a >1,则(1-a)dY <0;若a =1,则(1-a)dY =0。 • 需求方面:如果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即可使国际收支得到改善。 • 政府对宏观经济进行调控的角度:如果一国采取贬值政策的同时放松那些保护性或限制性的贸易政策,使资源配置的扭曲得以降低,那么,贬值就可以增加国民收入,改善国际收支。

  21. 货币贬值对吸收的直接影响: • 从货币效用来看,贬值政策导致本国通货膨胀现象,货币当局同时实行紧缩的货币政策,国内利率上升,国内投资随之下降。消费者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引起消费下降,此为货币余额效用。货币幻觉效应,即当货币贬值、物价上涨时,即使人们的收入与物价同比例上涨,人们也会因物价上涨而减少支出。 • 收入再分配效用。名义工资水平很难与物价同步上升,实际工资下降,厂商利润增加。利润的边际储蓄倾向比工资更高,使全社会的吸收水平下降。如果是累进所得税,贬值带来的名义收入增加将使全体纳税人缴纳更多的税,政府实行紧缩财政政策,将使全社会吸收水平下降,国际收支将因此而得以改善。

  22. 四、吸收分析方法的缺陷 (1)吸收分析法是在接受充分就业作为主要经济政策目标以后出现的。它把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希望寄托于增税和减少国民收入上。这实际上等于在国内进行紧缩政策,而同充分就业目标不相容。 (2)这里所说的国际收支仍然指的是贸易差额,完全忽略了资本移动等在国际收支中的重要地位。 (3)它和弹性论、乘数论一样,完全忽略了国内货币供应和信用创造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23. 一、货币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第三节 国际收支的货币分析方法 Md=kPY (16. 23) MS=m(D+R)(16. 24) m(D+R)=kPY (16. 25) D为基础货币的国内部分,R为基础货币的国外部分。由于k,P,Y 均不变,所以从(16.25)式可以得出: dR= -d D 这意味着货币当局如果要扩大国内信贷,货币供给就会超过货币需求,为了恢复货币市场需求,就要减少国家储备,于是国际收支出现逆差。

  24. 二、货币分析法的简评 国际收支调整的货币方法的五个主要论点 (1)国际收支本身是一种货币现象,因此需要用货币理论来进行分析; (2)货币应是存量,不应看作流量,因而一种健全的国际收支理论应把二者区别开来; (3)货币的存量可以通过两种措施来调整,即国内信用的紧缩或扩张和国际储备的增减。一个国家可以任选其中之一; (4)货币论者一般都强调应当全面分析国际收支,并认为调整国际收支是一个长期过程; (5)以现代经济学中的瓦尔拉定律作为理论基础,即认为在一个经济社会中,对商品、证券和货币的超额需求的总和必然为其他市场上的超额需求所抵消。

  25.  西方的经济学家对货币分析法的一些疑问 货币需求函数是否稳定,以及每个居民的财产中各类资产的比例关系是否经常不变,以至足以保证货币的收入流通速度永远不变。对于哪些变量应列入货币需求函数,也存在不同看法。 货币供应能否完全由金融当局从外部决定,亦或决定于一个国家经济活动水平的高低。 瓦尔拉定律认为所有市场上的超额需求的总和等于零,这一理论能否适用于市场机制不同的国家。 如果国际收支的调整是自动化的,何以许多国家的政府常为国际收支问题感到不安。 货币分析法假定世界市场的运行是高效率的,这并不符合实际情况。 以牺牲内部稳定来取得对外均衡,所以一些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因担心需要为此付出相当大的代价(持续的失业和社会动乱)而不愿采纳货币论者的建议。

  26. 本章小结 国际收支的调整在一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问题, 本章分别考察了国际收支的价格调整机制与收入调整机制。其中,弹性分析法认为货币贬值可以提高外国商品相对国内商品的价格,但贬值能否改善贸易收支取决于国际贸易的供求弹性。在各国国内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当一国的出口需求弹性和进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时,贬值可以起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但贬值经常伴随着所谓的“J曲线”效应,即在贬值过程中,贸易收支差额先降后升。

  27. 吸收分析法是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在弹性分析法中的一个应用,该方法说明货币贬值只有在收入相对吸收增加,贸易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货币分析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征,即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中的作用。它将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直接联系在一起,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是因为其国内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而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是因为其国内货币供给低于货币需求。在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以适应货币需求这一过程加以恢复;在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整。吸收分析法是凯恩斯的乘数原理在弹性分析法中的一个应用,该方法说明货币贬值只有在收入相对吸收增加,贸易收支才能得以改善。货币分析法强调国际收支的货币特征,即强调货币供求在决定一国国际收支状况中的作用。它将货币市场失衡与国际收支失衡直接联系在一起,认为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逆差是因为其国内货币供给超过了货币需求;而一国国际收支出现顺差则是因为其国内货币供给低于货币需求。在固定汇率下,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货币供给的自动调整以适应货币需求这一过程加以恢复;在浮动汇率下,国际收支失衡可通过汇率的变化来自动调整。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