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達文西的作品賞析

達文西的作品賞析. 達文西的生平記事. 1452 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文西鎮。 1469 進入佛羅倫斯藝術家安德利亞 ‧ 德爾 ‧ 維洛及歐 (Andrea del Verrocchio) 工作室學藝,從此展開其藝術生涯。 1476 被控以同性戀罪行,被宣告罪。 1483 受託完成 < 岩窟的聖母 > 。 1490 根據維楚維斯 (Vitruvius) 之理論作 < 人體比例圖 > 。 1495~97 為米蘭聖母感恩堂之膳食堂繪製濕壁畫 < 最後的晚餐 > 。 1500 歸返佛羅倫斯,並造訪羅馬。 1503 開始構思 < 蒙娜麗莎 > 。

nell-lo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達文西的作品賞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達文西的作品賞析

  2. 達文西的生平記事 • 1452 生於佛羅倫斯附近的文西鎮。 • 1469 進入佛羅倫斯藝術家安德利亞‧德爾‧維洛及歐(Andrea del Verrocchio)工作室學藝,從此展開其藝術生涯。 • 1476 被控以同性戀罪行,被宣告罪。 • 1483 受託完成<岩窟的聖母>。 • 1490 根據維楚維斯(Vitruvius)之理論作<人體比例圖>。 • 1495~97 為米蘭聖母感恩堂之膳食堂繪製濕壁畫<最後的晚餐>。 • 1500 歸返佛羅倫斯,並造訪羅馬。 • 1503 開始構思<蒙娜麗莎>。 • 1506~13 再度往訪米蘭(1506), 並接受教皇李奧十世的邀請前往羅馬。 • 1516 到法國旅行,居住於安布瓦茲附近的 克盧城堡(Cloux)。繪<自畫像>。 • 1519 年5月2日,逝世於克盧城堡,享年六十七歲。

  3. 《維特魯威人》 約1490

  4. 《維特魯威人》 • 表示男女和諧?圓圈是女性的保護象徵? • 正方形或圓形裡有人體完美的形狀,這在當時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想法。 • 達文西則進一步把人體同時放進圓形及正方形中。 • 肚臍是圓形的中心點,而生殖器則是正方形的中心點。

  5. 達文西的繪畫理論 • 「大氣透視」:物體越遠,在人的眼中看起來其輪廓就越模糊;還發現雨、霧、浮塵等大氣效應會影響視覺,色彩本身會隨距離而變化,例如遠山看起來就帶著藍色 。 • 明暗法:運用明暗來界定形狀,使人物從背景中凸顯出來。他還發現,光線除了用於加強人物之外,還可以他們顯得柔和,創造出一股神秘的氣氛 。 • 把科學知識和藝術想像有機地結合起來。 • 認為藝術應該體驗人自身在自然之中獲取的經驗,例如他所選的模特兒都是一些活生生的人,而非圖像或虛構出來的,切實表達人的心理狀態及感情。

  6. 《岩石上的聖母》 1483-1486 198x123cm1503-1506 189.5x120cm • 達文西共畫了兩幅《岩石上的聖母》,目前各分別收藏於巴黎羅浮宮、以及倫敦國家美術館裡頭。 • 《岩石上的聖母》的主題與環境都是虛構的。 • 畫中,嬰兒的施洗約翰向耶蘇禮拜,嬰兒的耶蘇舉起右手施以祝福;聖安妮與聖母則是無限慈藹地看著他們 。

  7. 《最後晚餐 》1495-1497 油彩與蛋彩的混合顏料壁畫 420x910cm

  8. 1463年-由建築師索拉裏兄弟修建聖瑪利亞感恩修道院Santa Maria delle Grazie。 1470年代-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札,擴建修道院。公爵找來了當時28歲的畫家達文西與另一位米蘭建築師布拉曼特一同設計,建築師布拉曼特將修道院後部的半圓頂穹窿改為挑高的聖壇。此外也增建了方形迴廊、餐廳等。 1495年-1497年-在有公爵廬多維科王徽裝飾的主窗下。達文西選擇了大廳北墻繪製他打稿已久的油畫「最後的晚餐」,就連顏料也是他自己的發明,是一種油彩與蛋彩的混合顏料。而非中世紀時期廣被運用的濕壁畫顏料。此顏料因混合了有機物,據知是雞蛋與牛奶,而且達文西塗的很薄,導致「最後的晚餐」在五十年後就因濕氣而開始嚴重剝落,修道院費盡心力修補此畫多次。 1652年-修道院在牆上開了一道小門,因此將畫中耶穌與三個門徒的腳給截去了。 1796年-拿破崙占領米蘭,修道院被軍方占用,據記載該大廳被用來當做馬房。 1943年-二次大戰期間,米蘭遭受劇烈的轟炸,所幸修道院並沒有被完全摧毀,為保護畫作,軍方與人民以沙包、鋼架、木板將整面牆做了嚴密的保護,戰後修復了頃倒的其他屋體之後,才重新公開此畫。今日去參觀此畫,仍可看到當時的照片紀錄。 1982年-義大利成立修復小組,並在奧利外提公司的資助下,開始用科學儀器輔助清洗並修補「最後的晚餐」,主持修復計劃的是米蘭的一位藝術史女教授比寧·布拉姆比拉(Pinin Brambilla Barcilon)。此舉雖滿足世人長久以來的願望,但也引起藝術界的一些爭議,因此修復過程相當久,直到1999年3月才重新公開展示此畫。 2000年-「最後的晚餐」並沒有停止修補,而外界的爭議卻越來越大,有些評論家認為此畫被清洗的太過明亮,而藝術史家和宗教學家則在修復過的畫中發現了許多與眾不同的線索。

  9. 約翰、彼得、猶大、與安德烈

  10. 「最後晚餐」這幅畫有幾個特點,譬如所有人物全沒有聖光,強調現實生活、普普通通的人。連耶穌頭上都沒有聖光,達文西僅只用透視法,讓耶穌成為中心,用窗口之光取代聖光,並使猶大背光置身黑暗中。「最後晚餐」這幅畫有幾個特點,譬如所有人物全沒有聖光,強調現實生活、普普通通的人。連耶穌頭上都沒有聖光,達文西僅只用透視法,讓耶穌成為中心,用窗口之光取代聖光,並使猶大背光置身黑暗中。 猶大也不像傳統般與耶穌眾門徒分開,而是放在眾人之中,甚至靠近耶穌,以使主題更戲劇性:我身邊的人要賣我。 因此我們可以據以判斷,達文西透過這幅畫,其實就是要發揮文藝復興時代最重要的、據以反叛前時代的主題「人生與人性」。

  11. 《蒙娜麗莎》 1503 - 1507 木板上油彩 76.8x53cm • <蒙娜麗莎>是貴族吉奧孔達(Gioconda)的第三任妻子,名字是「瑪丹娜.伊利莎白塔」(Madonna Elisabetta)。 • 達文西的「暈塗法」:色彩漸次融合、光線使面部富於質感。 • 許多傳說附會在這件舉世聞名的畫作上︰ • 關於達文西如何使音樂帶動她臉部的微笑? • 關於畫中女子失去孩子的哀傷如何掩蓋在微笑之下? • 關於達文西如何處理她身上每一個衣服的皺褶? • 關於她柔和的手如何透露著懷孕的訊息? • 關於從小失去母親的達文西如何將女性的美理想化到了極致? • 關於<蒙娜麗莎>是不是達文西自己的自畫像?或者是另一名他表愛的美貌男子… ? • 美是不需要論證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