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二次函数复习课

二次函数复习课. 二次函数的定义. 形如 y = ax 2 + bx + c ( a 、 b 、 c 是常数, a ≠ 0 )的函数叫做 x 的二次函数 。. 自变量 x 的 取值范围 是什么?. 任何实数. 它的 图像 是什么?. 抛物线. 说出下列二次函数的各项系数: y =- x 2 y = 2 ( x - 4 ) 2 + 3 y = 100 - 5 x 2 y= - 3 ( x-4 )( x+5 ). 做一做 :. 下列函数中 , 哪些是二次函数 ?. 是. 不是. 是. 是. 不是.

neri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二次函数复习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二次函数复习课

  2. 二次函数的定义 形如y=ax2+bx+c(a、b、c是常数,a≠0)的函数叫做x的二次函数 。 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什么? 任何实数 它的图像是什么? 抛物线 说出下列二次函数的各项系数: y=-x2 y=2(x-4)2+3 y=100-5x2 y=-3(x-4)(x+5)

  3. 做一做: 下列函数中,哪些是二次函数? 是 不是 是 是 不是

  4. 知识点:二次函数y=ax2、y=a(x+m)2 y=a(x+m)2+k的平移规律 m决定左右平移,k决定上下平移 Y=-2(x-4)2+5是由哪条抛物线经怎样 平移得到的? Y=3x2-12x-4是由哪条抛物线经怎样 平移得到的?

  5. 二次函数的解析式有几种类型? 一般式:Y=ax2+bx+c 顶点式:y=a(x+m)2+k 练习: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已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的横坐标为2, -8,与y轴交于(0,4)

  6. 的图象是___,顶点坐标 是___,对称轴是___,当a﹥0时,抛物 线的开口向__,顶点是抛物线的最__, 当x__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当x___ 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x=__时, y最小值=____. 当a﹤0时,开口向__,顶点是___,是抛 物线的最__.当x<__时,y随x的增大而 ___,当x>__时,y随x的增大而___,当 X=__时,y最大值=____. y=a(x+m)2+k

  7. 知识点: 抛物线y=ax2+bx+c与x轴的交点由_______决定. b2-4ac 练习: 判断下列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情况. 1、y=2x2-4x+1 2、y=-3x2-4x-2 3、y=5x2+20x+20

  8. y y C C o o x x 开口方向 抛物线y=ax2+bx+c的a的符号由决定,b的符号由——————决定,c的符号由————决定。 对称轴直线 Y轴交点 练习:判断下列两条抛物线的a、b、c的符号。

  9. 顶点(- , ) 与y轴交点(0,c),其关于抛 物线对称轴是 X=- ,与x轴的两交点为 (x1,0),(x2,0) 知识点:

  10. 1.已知抛物线y=x2+4x+3它的开口向,对称轴是直线,顶点坐标为,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与y轴的交点为。1.已知抛物线y=x2+4x+3它的开口向,对称轴是直线,顶点坐标为,图象与x轴的交点为,与y轴的交点为。 2.二次函数y=3(x+1)2+4的顶点坐标为. 练习 上 x=-2 (-2,-1) (-1,0) (-3,0) (0,3) (-1,4)

  11. (1) 证明:∵△=22-4×(-8)=36>0 ∴该抛物线与x轴一定有两个交点 (2)解:∵抛物线与x轴相交时 x2-2x-8=0 y 解方程得:x1=4, x2=-2 x A B ∴AB=4-(-2)=6 而P点坐标是(1,-9) P ∴S△ABC=27 例:已知抛物线y=x2-2x-8,(1)求证:该抛物线与x轴一定有两个交点;(2)若该抛物线与x轴的两个交点分别为A、B,且它的顶点为P,求△ABP的面积。

  12. 试一试: 2、已知二次函数y=2x2+8mx+2m+3,如果它的图像的顶点在x轴上,求m的值和顶点坐标.

  13. 1. 已知铅球所经过的路线是某个二次函数图像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如果这个男同学的出手处A点的坐标(0,2),铅球路线的最高处B点的坐标为(6,5) (1)求这个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2)该男同学把铅球推出去多远?(精确到0.01米 ) . y 6 B(6,5) 4 2 A(0,2) x o 12 2 4 10 6 8

  14. y 6 B(6,5) 4 2 A(0,2) x o 12 2 4 10 8 6 C

  15. 1 10 60 2 111 3 P/元 121 4 5 6 7 8 9 50 40 30 20 10 O x/元 图13 2.某商店经营一批进价为2元的小商品,在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发现: 如果该商品按最低价3元销售,日销售量为18件,如果单价每提高 1元,日销售量就减少2件.设销售单价为x(元), 日销售量为y(件). (1)写出日销售量y(件)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设日销售的毛利润(毛利润=销售总额-总进价)为P(元), 写出毛利润P(元)与销售单价x(元)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在图13所示的坐标系中画出P关于x的函数图象的草图, 并标出顶点的坐标; (4)观察图象,说出当销售单价为多少时, 日销售的毛利润最高?是多少? 解:(1) (2) 即

  16. 1 10 60 2 111 3 P/元 121 4 5 6 7 8 9 50 Q(7,50) 40 30 20 10 O x/元 图5 解:(1) (2) . 即 (3)图象如图5所示; (4)观察图象可知,当销售单价为7元时, 日销售的毛利润最高,是50元.

  17. 图象与信息 y P C O x A D B 图12 如图12,已知:一抛物线形拱门,其地面宽度AB =18m,小明站在门内,在离门脚B点1m远的点D处, 垂直地面立起一根1.7m长的木杆,其顶端恰好顶在抛 物线形门上C处.建立如图10所示的坐标系. (1)求出拱门所在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出该大门的高度OP.

  18. C Q A B P 图12 如图12,在Rt△ABC中,∠C=90°,∠A=60°,AB=12cm, 若点P从B点出发以2cm/秒的速度向A点运动,点Q从A点出 发以1cm/秒的速度向C点运动,设P、Q分别从B、A同时出发, 运动时间为t秒。解答下列问题: • 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线段AP,AQ的长; • 当t为何值时△APQ是以PQ为底的等腰三角形? • 当t为何值时PQ∥BC? t 60° 2t

  19. A 如图,规格为60 cm×60 cm的正方形地砖在运输过程中受损, 断去一角,量得AF=30cm,CE=45 cm。现准备从五边形地砖 ABCEF上截出一个面积为S的矩形地砖PMBN。 (1)设BN=x,BM=y,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y, 并写出x的取值范围; M B F P N D C E (2)请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S, (3)当x取何值时,S有最大值?最大值是多少? y 30 x G 45

  20. B Q A C P 如图,在Rt△ABC中,∠ACB=90°,AC=10cm,BC=15cm, 点P从A出发沿AC向C点以1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点Q从C 出发沿CB向B点以2厘米/秒的速度匀速移动. • 点P、Q分别从起点同时出发,移动到某一位置时所需时间为t秒 • 当t = 4时,求线段PQ的长度 • 解:当t = 4时,PC=10-t=6cm CQ=2t=8cm • 在Rt△PQC中,根据勾股定理, 得: • PQ=

  21. B Q A C P • (2) 当t为何值时,△PCQ的面积等于16cm2? • 解:因为PC=10-t,CQ=2t 解方程,得: 当 时,CQ=2t=16cm>15cm,超出BC的长度 应舍去, 所以当 秒时, △PCQ的面积等于16cm2

  22. B O Q A C P (3) 点O为AB的中点,连结OC,能否使得PQ⊥OC?若能, 求出t的值;若不能,请说 明理由. 解: ∵ 点O是斜边AB的中点  ∴ OC= ∴ ∠A=∠ACO 当PQ⊥OC时,∠QPC+∠ACO=90° 又 ∠A+∠B=90° ∴ ∠B=∠QPC, 同理∠A=∠PQC ∴ △ABC∽△QPC 有 即 解,得: 所以当 秒时,能使得PQ⊥OC。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