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2

全球腹泻症的研究进展 和诊疗共识

全球腹泻症的研究进展 和诊疗共识.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缪晓辉. 主要内容.  腹泻症的流行病学现状  腹泻症的诊疗原则  腹泻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全球腹泻症发生率回顾. 发展中国家儿童腹泻发病率. 4.8. 每人每年腹泻发作次数. 年龄组. 成人腹泻症发病情况. 在发达国家,成人腹泻 症 的发病率约为每人每年 0.5 - 2.0 次。 在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国家,成人腹泻 症 的发病率远远超出该数值。. 2006 年亚太地区 感染性 腹泻现状.  轮状病毒感染每年导致 440,000 名 5 岁以下儿童死亡

neylan
Download Presentation

全球腹泻症的研究进展 和诊疗共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全球腹泻症的研究进展和诊疗共识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 缪晓辉

  2. 主要内容 腹泻症的流行病学现状 腹泻症的诊疗原则 腹泻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3. 全球腹泻症发生率回顾 发展中国家儿童腹泻发病率 4.8 每人每年腹泻发作次数 年龄组

  4. 成人腹泻症发病情况 • 在发达国家,成人腹泻症的发病率约为每人每年0.5-2.0次。 • 在发展中国家或贫困国家,成人腹泻症的发病率远远超出该数值。

  5. 2006年亚太地区感染性 腹泻现状 轮状病毒感染每年导致440,000名5岁以下儿童死亡 住院患者的轮状病毒感染率明显高于门诊和社区人群。 细菌性腹泻发病率降低 住院 门诊 社区 轮状病毒感染 细菌性腹泻

  6. 2006亚太地区非感染性腹泻现状 • IBD和IBS在发展中国家的发病率上升,许多国家接近10%。IBD和IBS是非感染性腹泻的两大主要疾病 • 感染性腹泻可以诱发IBD和IBS IBD:炎症性肠病 IBS:肠易激综合征

  7. 腹泻症的诊疗流程 病史+体格检查 感染性 病因与对症治疗 非感染性 • 是否存在如下情况 • 炎症性血性腹泻 • 严重脱水 • 高热 • 严重腹痛 • 病程>3天 • 社区爆发 • 宿主免疫力低下 对症治疗,如口服补液盐,抗腹泻药物 治愈 无 有 治疗无反应 补充液体和电解质 实验室检查 如全血细胞计数、血生化、粪便检查,必要时进行肠镜检查 抗病原治疗 抗腹泻治疗

  8. 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原及临床表现 肠道致病原 急性水泻 血便 持续性腹泻

  9. 肠道致病原 急性水泻 血便 持续性腹泻

  10. 非感染性腹泻的常见病因 肠道吸收/消化功能障碍 先天性肠病 内分泌性腹泻 肿瘤性 肝脏、胰腺功能异常 炎症性肠病 (IBD) 肠易激综合征(IBS)

  11. 需特别考虑的特殊急性腹泻综合征 老年人腹泻(≥ 65岁) 旅游者腹泻 抗生素相关肠炎(AAD)(菌群失调、二重感染) 出血性结肠炎(原发病?) 爆发性腹泻 免疫缺陷患者的腹泻(HIV感染、使用免疫抑制剂等) 医院获得性腹泻 毒血症倾向状态下的急性腹泻

  12. 诊断性试验的“适应证” 病情严重:量特别大、严重脱水、腹绞 痛、超过3天 血便 合并全身中毒症状 近期有高危地区旅行史 免疫缺陷患者

  13. 对粪便培养的再认识 绝大多数腹泻为自限性的 在感染性腹泻中,细菌感染所占比例较少 3至5天才能获得阳性结果 抗生素滥用使得粪培养失去意义 培养前3次镜检作为必须 病史和临床表现可以为大多数腹泻提供确 诊依据

  14. 对粪便培养的再认识 • 价格-效果 • 特殊人群 • 腹泻性质 • 爆发流行 • 耐药菌感染(医院获得性腹泻) • 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检测 提高认识水平,是否为必须?需要“三次培养阴性”吗?

  15. 腹泻症的诊断进展 鉴别诊断: 分类: 感染性,非感染性 急性,持续性,慢性 水样便,脓血便 单纯腹泻,有合并症或基础疾病 的腹泻

  16. 腹泻症的诊断进展 鉴别诊断: 非感染性腹泻: 排除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合并感染性腹泻

  17. 腹泻症的诊断进展 鉴别诊断: 感染性腹泻: 感染病原体的初步鉴别 特殊病原体的特殊检查 新的诊断技术的应用

  18. 腹泻症的诊断进展 粪乳铁传递蛋白(Fecal lactoferrin) 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初筛试验 确诊试验 技术方法 优越性和局限性 血清学诊断——ELISA

  19. 腹泻症的治疗进展及共识 补液和支持治疗 抗分泌治疗 抗动力治疗? 抗生素 肠道粘膜保护剂 益生菌、益生元

  20. 补液支持治疗的进展 低渗口服补液溶液(2002年WHO通过) 以多糖代替单糖 耐分解多糖(Resistant starch) 肠道能够吸收水、电介质和营养,鼓励进食 没有严重呕吐者均推荐口服补液和进食,严 重脱水而又不能口服者静脉补液

  21. 抗分泌治疗的进展 • 脑啡肽酶抑制剂(Racecadotril) 通过加强内源性脑啡肽(enkephlins)发挥促吸收作用。 水杨酸铋剂 有效减少排粪量、缩短病程、吸附毒素、一定的杀菌作用

  22. 抗动力治疗? Yes: 减少腹泻次数和量 缓解腹绞痛 No: 延缓毒素排泄 降低肠动力,减少肠黏膜吸收

  23. 抗生素应用进展 新型肠道抗细菌药物:利福昔明(Rifaxmin) 喹诺酮类的应用:第三代喹诺酮,儿 童的安全性问题,孕妇? 耐药菌感染:万古霉素 抗生素禁忌

  24. 针对特异病原菌的治疗 大多数感染性腹泻没有使用抗生素的必要!

  25. 益生菌的应用 纠正肠道微生态紊乱:越来越受到重视的益生菌(Probiotics)疗法 • 概念:有利于肠道菌群平衡的微生物 • 机制:刺激免疫系统、竞争小肠上皮结合位点 和调控细菌素防治腹泻、菌群平衡 • 代表菌种: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 • 疗效:改善症状、缩短病程 • 安全吗?菌血症、机会感染?

  26. 益生菌的应用 促进有益细菌生长 保护肠道黏膜 促进肠道吸收 双八面体蒙脱石(思密达):保护肠黏 膜、吸附毒素、促进益生菌生长

  27. 预防感染性腹泻——新型疫苗

  28. 总 结 腹泻病仍是发展中国家儿童的主要致死 原因之一 在发达国家腹泻症仍然常见和多发 感染性腹泻的致病病原体发生了较大变 化 导致成人感染性腹泻的主要原因不仅仅 是卫生习惯问题

  29. 总 结 感染性腹泻病因诊断需要输入新的理 念,粪培养结果不再是“金标准” 新的诊断技术,比如粪乳铁传递蛋白检 测和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为腹泻症的病 原学诊断提供更为敏感和高效的方法 以多糖为基础的低渗口服补液溶液能更 有效地减少粪便丢失

  30. 总 结 肠粘膜保护药的应用提出治疗腹泻的新 观念 益生菌可用于防治特定类型的腹泻,但 其使用还存在争议 需要遏制抗生素在急性腹泻中的滥用 急待研制针对常见肠道感染病原体的疫 苗

  31.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