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开启“成功教育”的钥匙

开启“成功教育”的钥匙. 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具有鲜明的“两极性”。谁能准确、灵活地把握这个特点,谁就找到 了开启“成功教育”的钥匙。试看下面的故事能否说明这一点。.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具有鲜明的“两极性”。谁能准确、灵活地把握这个特点,谁就找到 了开启“成功教育”的钥匙。试看下面的故事能否说明这一点。. 一、案例聚焦.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启示. 四、案例思考. 一、案例聚焦. 2004 年 1 月 6 日下午,寒风凛冽,但学校的运动场上却

n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开启“成功教育”的钥匙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开启“成功教育”的钥匙 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开展工作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具有鲜明的“两极性”。谁能准确、灵活地把握这个特点,谁就找到 了开启“成功教育”的钥匙。试看下面的故事能否说明这一点。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具有鲜明的“两极性”。谁能准确、灵活地把握这个特点,谁就找到 了开启“成功教育”的钥匙。试看下面的故事能否说明这一点。

  2. 一、案例聚焦 二、案例分析 三、案例启示 四、案例思考

  3. 一、案例聚焦 2004年1月6日下午,寒风凛冽,但学校的运动场上却 人声鼎沸,热闹非凡。原来,学校一年一度的拔河比赛即 将在这里举行。我是初二(4)班的班主任,为了鼓舞班级 同学的士气,我也来到了运动场上。但奇怪的是,当其他 班级的同学正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时,我居然没有看到 我班的一个同学。我非常纳闷:莫非是我班同学记错了比 赛的时间?就在这时,随着裁判员的“砰”的一声枪响,比 赛已拉开了帷幕。“加油!”“加油!”啦啦队的喊声此起彼 伏,不绝于耳……。

  4. 我来不及多想,撒腿就往教室跑去。跑到教室一看,全班的同学正齐刷刷的坐在教室,窃窃私语地议论着什么呢!“各位同学,拔河比赛已经开始了,请同学们赶快到运动场上集中否则就来不及了”我大声地对同学们喊道,没想到同学们表情各异地盯着我看,但没有一个人离开座位。我诧异了连问几句“怎么了?发生了什么事?”但没有一个同学吭声。沉默了会儿,体育委员见我焦急的样子,站起来十分为难对说:“报告老师, 我们班同学不想参加拔河比赛了,我们班打算弃权!”

  5. 一听这话,我火冒三丈,简直是无组织无纪律!我真想劈头盖一听这话,我火冒三丈,简直是无组织无纪律!我真想劈头盖 脸地把全班同学狠训一通。但转念一想,我们班同学一向团结 友爱,有很强的集体荣誉感,今天发生这样的事,肯定有原因。 我强压怒火对同学说:“拔河比赛已经开始了,请同学们一定 要顾全大局,无论发生了什么事,等比赛结束以后再处理,好 吗?”同学们尽管很不情愿,但听我的话已说到这份上,再加 上有几位班干部带头响应,只好勉强起身,一路嘟囔着向运动 场走去……。本次拔河比赛,我们班的成绩就可想而知了。

  6. 比赛一结束,我便留下几位班级干部了解情况。原来,比赛一结束,我便留下几位班级干部了解情况。原来, 一直以来,由于上其它课的教室距离上体育课的运动场地 较远,有几个动作慢的同学常常迟到。今天上午上体育课 时,他们又迟到了。这一次,体育老师王老师真的生气了, 不问青红皂白,把全班同学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同学们当 然不服气,不仅有的同学顶嘴,还有的同学起哄,王老师 大为恼火,就骂了几句难听的粗话。 同学们感到受了侮辱, 心中对王老师非常反感。刚好,今天下午的拔河比赛是体 育组主办的,而王老师是体育组的教研组长,偏偏他又是 我们班比赛时的裁判,所以全班同学打算罢赛,给王老师 点颜色看看。了解到事情的原委后,我心中便有了主意。

  7. 第二天班会课时,我平静地说:“我想先了解一下昨天第二天班会课时,我平静地说:“我想先了解一下昨天 上体育课的详细经过。”全班同学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虽 然大家表情各异,语气不同,但说的内容大体相同。我于 是说:“这件事的经过我已经知道了,我相信你们不是故意 捣乱的学生,但我也相信王老师管你们是为了你们好。那 么,到底谁错了?错在哪里?该怎么办?今天的班会课就 专门来讨论这个问题”。

  8. 同学们热烈地讨论开了,讨论的结论是:我们班的同学有同学们热烈地讨论开了,讨论的结论是:我们班的同学有 错,错在“不该迟到了还找借口!” “不该和老师顶嘴!”“不该 起哄!”;王老师也有错,错在“不该不尊重学生!”“不该骂粗 话!”。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既然我们有错,那就应该勇敢 地向王老师承认错误并赔礼道歉!   班会课后,同学们推荐体育委员代表我们班的全体同学写 了一份检讨书上交给王老师。   几天后体育委员非常高兴地告诉我,王老师在体育课上向 全班同学道歉了。   一场风波终于平息了,我暗自松一口气。

  9. 二、案例分析 青少年时期,心理上有人称为“心理断乳期”、“第二反抗 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成为主要思维形式,思维的独立性和批 评性特点较为突出,但又不很成熟。故事中,初二(4)班的同 学被王老师狠狠批评了一顿后,不仅有的同学顶嘴,还有的同学 起哄,就是因为他们缺乏有效的辨别能力,不能全面、正确、辩 证地看待王老师的批评。他们仅仅看到王老师批评教育方式的不 当,没有认识到有的同学上课迟到了还找借口是错误的,更没有 想到王老师批评他们也是为了他们好。

  10. 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产生青少年时期也是人的自我意识快速发展的时期,他们产生 了成人感,要求成人能平等地对待他们,但由于他们的单纯和 热情,所以在有关自尊和面子问题上,往往具有一种非常执著 和坚定的态度。但是另一方面,也是由于上述原因,他们一旦 明白自己错了,他们又是最能虚心承认错误、改正错误的。逆 反心理,虽然在他们身上表现很突出,但也是最容易化解的“心结”。这里的关键就是老师的态度和方法。故事中,初二(4) 班的同学之所以不想参加拔河比赛,仅仅是因为上午被王老师 批评了,觉得伤了自尊,没了面子,所以想“以牙还牙”,也让 王老师下不了台。后来经过班主任的启发引导,他们一旦认识 到了自己的错误,就能勇于承认、积极改正,结果不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还增进了师生之间的相互尊重和感情。

  11. 三、案例启示 1、要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工作   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学生,在认知、心理、情感等 方面的发展,对他的一生来说,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同 时,这也是教育最容易“成功”或“失败”的关键期。这一时 期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具有鲜明的“两极性”:认知上的求真、 前卫与片面、肤浅并存;心理上的逆反、倔强与爽朗、坦 诚并存;情感上的细腻纯真、爱憎分明与“走极端”并存。 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积极、主动地寻找开启“成功教育” 的钥匙,灵活、机智地根据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开展工 作,不能“强迫”、“硬来”,而要以理解、说服、引导为主 要工作策略,这样更有利于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培养出 德才兼备的下一代。

  12. 2、要尊重青少年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2、要尊重青少年学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   “青少年学生” 是一个包含了“人—儿童—学生”这样三位 一体内容的概念。首先,作为“人”,一切自然的和社会的人所 具有的特点他们都有。例如生理、安全、自尊和爱的需要,丰 富的情感、独立的人格、能动性的需要等。其次,作为“儿童”, 他天真幼稚,可塑性强,发展潜力大,同时对成年人具有依靠、 借助、畏惧、崇敬、向往和乐于聆听教诲的趋向性等。第三, 作为“学生”,他是一种以成长、发展、学习、探究为“生活主 旋律”的社会角色。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尊重青少年学生在 教育活动过程中的主体性,即他们作为“人”的、“儿童”的和 “学生”的价值、地位和处境,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 性,努力体现他们的自主性和能动性,这样才能产生良好的 教育效果。同时,也确保了青少年学生成长、发展的个人价 值和权利。

  13. 四、案例思考 • 1、初二(4)班的同学在拔河比赛中为什么打算弃权? • 它反映了青少年学生哪些心理特点? • 2、初二(4)班的同学和体育老师王老师究竟谁错了? • 为什么? • 3、你赞成班主任的处理方法吗?为什么? • 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这件事? • 4、你认为作为班主任应如何根据青少年学生的特点 • 开展工作?

  14. 课件制作人:周爱国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