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7

第四题答题情况分析

南京市初中语文教师基本教学能力调研测试. 第四题答题情况分析. 南京市鼓楼区教研室 孙和平. 题目 、 答案及评分标准. 分为:两问题,六个小题. 四、问题诊断与矫正( 30 分) 1 .对下面一道省水平测试题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矫正方法。( 18 分). 14. 毕业会上,主持人准备用一句诗来结束晚会,劝慰同学们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离别,下列诗句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又送王孙去,萋萋离别情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学生选择各选项的百分比分别是:

nibaw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题答题情况分析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南京市初中语文教师基本教学能力调研测试 第四题答题情况分析 南京市鼓楼区教研室 孙和平

  2. 题目、答案及评分标准 分为:两问题,六个小题

  3. 四、问题诊断与矫正(30分) 1.对下面一道省水平测试题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并提出矫正方法。(18分) 14. 毕业会上,主持人准备用一句诗来结束晚会,劝慰同学们用乐观的心态看待离别,下列诗句中最恰当的一句是( ) A 又送王孙去,萋萋离别情 B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C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D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学生选择各选项的百分比分别是: A:3.7% B:84.3% C:7% D:4.9%

  4. (1)数据分析(4分) 参考答案:此题得分率较高,84.3%的同学能读懂题意、能理解常见的古诗句诗意,并在语境中正确引用;误选的答案中,选C的同学最多。 评分标准:(1)数据分析:多数学生答题正确,2分;错选C项的稍多,1分;表达清楚(不能扣住数据,或不能针对题目要求),1分。重复数据现象,不得分。 (2)错误原因(要从教与学两方面分析)(6分) 参考答案:只重记忆,不讲理解;就诗教诗,不重运用;不重审题、答题能力的培养。 评分标准:上述三点,每点各2分。 (3)矫正方法:(8分) 参考答案:引导学生分析题干,抓住关键词,理解题意;关注积累,让学生真正理解诗意;注重学生学以致用,开展活动,让学生在语境中运用诗句。 评分标准:针对上述各点:每点2分;方法具体、灵活、可操作,2分。

  5. 2.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或错误.并通过分析错因提出矫正方法。(12分)2.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写出学生在学习本节课内容时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或错误.并通过分析错因提出矫正方法。(12分) (1)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或错误) (2)分析错因 (3)矫正方法

  6. (1)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或错误)(2分)(1)学生容易出现的一个问题(或错误)(2分) 参考答案:如词句理解中的“异”“奇”“宾客”的词类活用现象,易理解成“惊异”“奇怪”“作宾客”等。 评分标准:(1)扣住文本与学情,真实有价值,(不只一题,扣1分。针对性强、表述不清,扣1分。) (2)分析错因(4分) 参考答案:如学生对词类活用现象不熟悉。文言知识积累不够。 评分标准:围绕问题:2分;由表及里、深层分析,不能就现象谈现象,2分。 (3)矫正方法(6分) 参考答案:如将文章翻译成现代小故事,从中理解词类活用的词语。 评分标准:方法体现先进理念,符合学情,2分;具体可操作,2分;新颖、巧妙,2分。

  7. 试题的导向(考查教学诊断能力) (一)培养教师对教情和学情诊断、分析的能力。 (二)引导教师注重教学反馈,反思,寻求有效补偿和矫正的方法。 (三)提高教师深层分析试题和文本的能力,克服就题论题的毛病。

  8. 典型案例:优秀答卷分析 (一)省学业水平考试数据分析。 (1)数据分析: 优秀的答卷答案准确简洁。如:“此题得分率较高,84.3%的同学能读懂题意、能理解常见的古诗句诗意,并在语境中正确引用。选择了正确答案;误选的答案中,选C的同学最多。”说明部分教师注重考后数据分析,有一定的数字分析的专业修养。 (2)错误原因: 优秀答卷分析清晰、到位,从师生两方面寻找原因,分别总结出诗句理解、运

  9. 用和审题方面的问题。说明部分教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本质问题。用和审题方面的问题。说明部分教师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善于把握学生学习的本质问题。 (3)矫正方法: 优秀答卷所提出方法能针对前面所分析的问题,具体易操作且有启发性,且表述清晰准确。如加强学生审题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乐观的面对离别”理解题目要求;又如:加强方法指导,让学生将四个选项的诗句译成现代汉语带入语境理解;再如:注重学以致用。模拟主持人感悟语境。分类比较辨析,组织质疑探究等等。说明部分教师在教学中以课标精神为指导,思考钻研得深入、细致、到位,同时善于将思考转化为实践,形成行之有效的方法。

  10. (二)教学实践问题诊断: (1)问题发现: 优秀答卷能准确把握学生学习中确实存在的困难和主要问题,如难句(即书诗四句、传一乡秀才观之、余闻之也久)朗读节奏划分错误;重点实词(书、或、固)、虚词(之)、活用现象(异、奇、宾客、利)的理解错误;难句错译;重点段(最后一个议论段)错解;表达方式(议论)不理解等,也有学生文本理解中的主观性错误,譬如学生对仲永通悟的偏爱等。说明部分教师能从教学的具体实际出发,关注学生语文基本功的锤炼,诊断问题准确、切实。 (

  11. (2)错因分析: 优秀答卷分析准确,联系学情,有一定的深度。如学生文言文知识积累较肤浅,文言语感不强;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概括不全面等,说明部分教师能抓住学生学习困难的本质原因,把握准确。 (3)矫正方法: 优秀答卷方法能体现一定的教学理念,有思想,且能切合学生学习的实际,具体易操作。如: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前的提示;带领学生多读文言小故事,增强语感;实词、虚词的以归类比较进行积累,用学过的课文温故知新、用

  12. 现代汉语中的成语等古今对照、前后勾连;联系生活实际,引导解读文本;结合学生自身经验和感触,示范引导;开展课堂小辩论,理解作者观点;从文本的整体思路及结构特点,引导学生从叙议结合进行理解;抓住关键词语,如“受之人”与“受之天”的比较等。说明部分教师能深入钻研文本,善于研究教法和学法,文言文教学扎实、深入, 有一定的成效。

  13. 主要问题及改进建议

  14. 主要问题: 尽管有不少教师测试情况良好,但总体看来,除少数老师态度不端正,随便应付外,还是有相当多的教师专业基本功不过硬,这表现一、在审题不清,答非所问;二、答题不规范,随意性大;三、文字功底有欠缺,错别字现象严重,如:以片(偏)盖(概)全等;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一逗到底;书面表述水平较差,所答不知所云;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等。

  15. 具体问题有: (一)省学业水平考试数据分析。 (1)数据分析: ①不审题,没有做数据分析,只是简单的数据现象陈述,如,选A的占3.7%……;或从试卷讲评的角度,题目或选项分析,如:A中“萋萋”可见伤感;B中的“存知己”“若比邻“表现出朋友之间不惧地遥天远;C项中 “深”“不及”表情感笃深,不忍分离;D项中的 “更尽”“无”表达对朋友日后孤寂生活的担心。还有写成学生个性分析的,如:选A的人很悲伤;选B 的人

  16. 积极乐观;选C的人重感情;选D的人多愁善感。②不会做数据分析,缺少基本常识。如:将正确率写成了难度系数。③没有发现三个误选项数据间的差异。积极乐观;选C的人重感情;选D的人多愁善感。②不会做数据分析,缺少基本常识。如:将正确率写成了难度系数。③没有发现三个误选项数据间的差异。 (2)错误原因: ①只从学生角度找问题;②看问题不够全面,仅停留在某两点上。③当作选项分析,④教师自身对诗歌理解不准确,答题错误,认为此题的正确选项应为C或D,认为B项表达的已是两地分别,并非即将分别,只有D项能表现出享受离别的乐观心态;另有答题思路混乱,表述不清。如:学生没有理解题

  17. 干中要求的情感,没有选对诗歌创作的目的和所描绘的场景的占84.3%。干中要求的情感,没有选对诗歌创作的目的和所描绘的场景的占84.3%。 (3)矫正方法: ①矫正方法就题论题,仅为简单的试题讲评,即ACD项不能选择的原因分析;②只是最寻常的教法,没有动脑筋。如:反复诵读等;③方法过于笼统,如:加强审题训练;④方法缺少语文学科特点,如: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离别,约定五年后回母校相聚等;⑤所答非所问,矫正方法答成教学要求或学习要领,如: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加强审题训练或审题一定要仔细等。

  18. (二)教学实践问题诊断: (1)问题发现: ①审题不清,如将学生学习会出现的问题理解成学生可能会问的问题,如:仲永为什么会从神童变为普通人呢?仲永“世隶耕”,却“忽啼求书具”,这可能吗?②将自认为的文本上的问题错当成学生学习问题,如:文章虚词太多,句子较长;③教师对文本理解有偏颇,自身认识不全面,不清晰,不到位,所以提出的学生问题原是正确的理解。如:多数学生认为成材的原因主要在于后天,将天资的重要因素忽略了;再如:很多

  19. 学生将仲永失败的主要原因归结为“其父不使学”,而忽略了仲永自身不努力才是其“泯然众人”的根本原因;④自身知识功底有严重缺陷,如“复到舅家问焉”中的“焉”理解为代词“他”;文言文中“是”不能作判断词;标点符号随意点;学生不了解“之”指代的是什么?⑤逻辑混乱,如:因为不能正确断句,所以不理解句意。⑥问题游离于文本阅读,随意发散,如:教育是否真能使人成才? (2)错因分析: ①与文本阅读关系不紧密,如:学生缺

  20. 少自信心,认为自己笨;②分析只停留在就题论题,分析题目和答案;③将学生学习问题当成了文本分析,如:仲永为什么会失败呢?少自信心,认为自己笨;②分析只停留在就题论题,分析题目和答案;③将学生学习问题当成了文本分析,如:仲永为什么会失败呢? (3)矫正方法: ①摘抄课标,堆砌方法,如:要将人文性与工具性统一起来,要引导学生多读书;②方法与文本阅读关联不大,如。讲科学家成才的故事等;③方法不科学,违背学生的认知规律。如:多出有关习题,让学生多练习;如:让学生先断句,后理解。④方法过于具体,只流于一词一句的讲解;⑤表述不具体,如: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教师自身的文言功底较差,只能就文本、教参教学。

  21. 改进建议: 1、教师的学科素养亟待提高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经历八年课改的征程,回眸足迹,当那些西方的“后现代”学说喧嚣于我们的课堂时,蓦然发现,教师的专业素养却成了我们面对的高山。 对语文的课堂,大家较多地关注老师的形象,课件的精彩,教案的周详,布局的巧妙,而这些都是可以靠外在的人力、物力辅助加以弥补。其实,衡量课堂教学质量的标准只应有两点:一是学科本位的价值获得,二是教育学的含量。这两者恰恰要靠教师的学科专业水准和教育教学能力来引导帮助学生完成,而学科专业水准必然是前提。

  22. 这样评价我们语文教师可能不为过 视野不宽——知识贫乏,学识单薄、干瘪,以本为本,拘泥教材,搬教参,对答案,不善举例和比喻,不善联系和联想,不能对课文知识进行有效扩展和深化,教不活,化不开;底蕴不厚——缺乏见解力和创造性,智慧疲软,人云亦云,教学没有深度和厚度;修养不足——育人乏术,责任心似乎挺强,艺术性却很差,貌似很优秀,其实问题多多,自我感觉良好,反思能力低下;情趣不高——教学生活乏味,类似套中人,心灵缺乏阳光,难与学生交往沟通。

  23. 语文教师的专业素养,可以简单地概括为两句话:第一、解读教材的功夫,第二、课堂教学的功夫。然而如何培养这个素养,让教师所受的专业教育和积累下来的专业经验,溶于教师课堂上的言谈举止之间,成为教育的机智和情怀,为学生的成长引路、照明,成为能够在如此纷繁复杂的世界中能够吸引学生热爱语文的强有力的磁场,值得每一位语文教师深思。 语文教师应当以一颗为师者应有的良心思考自己的课堂、自己的专业素养。

  24. 怎样提高? 语言学 文字学 文章学 文艺学 语言素养 语文素养 文学素养 多读书开阔视野

  25. .2.学会反思培养研究教学的能力 为什么要这样教?这样教合适吗?还有比这样教更好的方法吗? 学生会怎样理解?学生学会有什么困难?怎样让学生学习的过程得到优化?

  26. 3、教研和培训要体现学科特点。有明确的要求,市区教研活动不单重集体备课,更要强调自主研修,如:研读文本,必须要求其自主进行,且要有强制性的要求和考核。还可多开展一些专项竞赛,如研读文本、教学设计、书写竞赛等,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3、教研和培训要体现学科特点。有明确的要求,市区教研活动不单重集体备课,更要强调自主研修,如:研读文本,必须要求其自主进行,且要有强制性的要求和考核。还可多开展一些专项竞赛,如研读文本、教学设计、书写竞赛等,促进教师提高专业水平。

  27. 疏漏难免,请提意见!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