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9

第六讲 研究设计

第六讲 研究设计. 第六讲. 什么是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 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 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 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 第一节研究目的. 当然,社会研究要满足许多目的。 三个基本的、有用的目的为 : 探索、描述和解释 。 虽然某项研究可能不止一个目的 ( 多数研究只有一个目的 ) ,但是,分别讨论这三个目的仍是有益的。因为,每一个都可应用于研究设计的其他方面。. 探索性研究( Exploration Research ). 探索性研究:

nirav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讲 研究设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讲研究设计 第六讲

  2. 什么是研究设计? 研究设计: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规划, • 制定出探索特定社会现象或事物的具体策略, • 确定研究的最佳途径, • 选择恰当的研究方法, • 制定详细的操作步骤及研究方案等方面的内容。

  3. 第一节研究目的 • 当然,社会研究要满足许多目的。 • 三个基本的、有用的目的为: 探索、描述和解释。 • 虽然某项研究可能不止一个目的(多数研究只有一个目的),但是,分别讨论这三个目的仍是有益的。因为,每一个都可应用于研究设计的其他方面。

  4. 探索性研究(Exploration Research) 探索性研究: 对所研究的现象或问题进行初步了解,以获得初步的印象和感性认识,同时为今后更周密、更深入的研究提供基础和方向的研究类型。 为什么要进行探索性研究? – 研究者准备研究的问题或现象本身十分特殊,十分新鲜,且很少有人涉及。如同性恋。 – 研究者本人对打算研究的问题或现象不大熟悉,了解很少。

  5. 探索性研究的直接成果: – 形成关于所研究现象或问题的初始命题或假设。 – 发展和尝试可用于更为深入的研究方法。 – 探讨进行更为系统、更为周密的研究的可行性。 • 探索性研究的研究方法: • 相对简单,也不太严格。参与观察、无结构式访谈。对象的规模小。不去推论总体,不去证明假设。

  6. 探索性研究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很少圆满地回答研究问题,尽管它可以为获得答案和寻求确切答案的研究方法提供线索。探索性研究之所以不能提供确切的答案,是因为它的代表性。探索性研究最主要的缺点就是很少圆满地回答研究问题,尽管它可以为获得答案和寻求确切答案的研究方法提供线索。探索性研究之所以不能提供确切的答案,是因为它的代表性。

  7. 描述性研究(Descriptive Research) • • 描述性研究:对某些总体或某种现象进行描述,发现总体在某些特征上的分布状况。由于科学观察仔细而谨慎,因此科学描述比一般的描述要精准。 • • 描述性研究的主要目的:收集资料,发现情况,提供信息,特别是从杂乱的现象中,描述出主要的规律和特征。 • • 比如: • – 了解那些在规模、结构和社会地位不同的家庭如何使用他们的收入; • – 那些年龄上大小不同的人们对计划生育的改变有何反应;

  8. 描述性研究与探索性研究的区别: – 描述性研究具有系统性、结构性和全面性。 • – 严格的随机抽样 • – 样本规模远大于探索性研究 • – 封闭式问卷 • – 资料要经过计算机处理 • – 数据要经过统计分析 • – 结果要推广到总体

  9. 要注意的问题: 1. 描述的准确性 2. 描述的概括性 • • 准确性:对社会现象的分布状况、基本特征,要作出定量的和精确的描述和说明。 • • 概括性:研究结果所描述的不应当是个别的或片面的,而是能反映出总体及各个组成部分一般状况的普遍现象。

  10. 解释性研究(Explanatory Research) 解释性研究:探寻现象背后的原因,揭示现象发生或变化的内在规律,回答各种“为什么”的社会研究类型。——建立因果模型 比 如: – 青少年犯罪原因的社会研究。 – 探讨现代化程度与人们生育意愿之间关系的社会研究。 – 为什么青年人比老年人更喜欢流行歌曲的社会研究。

  11. 人们对待大麻合法化的态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呢?男性和女性的意见会不同吗?人们对待大麻合法化的态度受哪些因素影响呢?男性和女性的意见会不同吗? • 认为哪个群体最支持合法化? • 1998年的全国社会调查资料表明,34%的男性及22%的女性认为,大麻应该被合法化。 • 1998年的政治气候也影响到人们对大麻合法化的态度。43%的自由派人士认为大麻应该被合法化,持中立态度的人和保守派各占26%和18%的比例。当我们考虑党派时,则发现31 %的民主党人、21%的独立派人士,以及共和党人支持合法化。 • 有了这些数据,你就可以对人们对大麻合法化的态度作出解释。有关性别和政治取向的研究,还可以深化对这些态度的解释。

  12. 解释性研究与描述性研究相比 • 除了具有系统性和周密性之外,更为严谨,针对性更强,但是它特别注重研究内容的适用性和针对性。 • 在分析方法上,解释性研究要求进行双变量和多变量的统计分析。 • 在有无假设上,有较大区别,描述性研究一般不需要做假设,但解释性研究必须做假设。

  13. 研究目的 • 对研究目的所作的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 • 显示生活中的每一项具体社会研究往往表现为更侧重与某一种目的,它同时还可能包含其他两方面的目的在内。 三种目的总的来看是认识的不同阶段。

  14. 探索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解释性研究 对象规模 • 小样本 • 大样本 • 中样本 抽样方法 • 非随机选取 • 简单随机、按比例分层 • 不按比例分层 研究方法 • 观察、无结构访问 • 问卷调查、结构式访问 • 调查、实验等 分析方法 • 主观的、定性的 • 定量的、描述统计 • 相关与因果分析 主要目的 • 形成概念和初步印象 • 描述总体状况和分布特征 • 变量关系和理论检验 基本特征 • 设计简单、形式自由 • 内容广泛、规模很大 • 设计复杂、理论性强

  15. 社会学是如何解释社会现象的 • 社会研究中的通则式因果关系有三个主要标准 • 变量之间必须相关 • 原因必须先于结果发生 • 不是假相关。

  16. 相关correlation 除非变量之间存在实际的关系——相关否则我们不能说存在因果关系。 相关:两个变量之间的经验关系, • 一个变量的改变影响到另一个变量的改变, • 一变量的特定属性跟另一变量的特定属性相关。 • 相关本身并不意味着两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但却是因果关系的一个标准。

  17. 因果-时间序列 • 除非原因先于结果发生,否则我们不可以说存在因果关系。 • 在大麻这个案例中,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性别导致了态度的差异,而不能说态度的差异决定了一个人的性别。不过,也请注意:政治取向和态度之间的时间先后顺序就没有那么清楚,不过,我们通常都说一般的取向决定了特定的观点。

  18. 非虚假关系spurious relationship • 因果关系的第三个标准就是,该关系不能被第三个变量所解释。 • 虚假关系:两变量之间巧合性的统计相关,其实是由第三个变量引起的。 • 城市中的骡子数量和博士的数量之间存在负相关:骡子越多,博士越少;反之亦然。 • 或许你能够想出第三个能够解释这种似是而非的关系的变量。答案是乡村与城市两种背景不同。在乡村,骡子较多(博士较少),而在城市则刚好相反。

  19. 鞋子尺寸

  20. 通则式因果关系的错误标准 • 完全原因 • 例外案例 • 多数案例

  21. 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 可分为理论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 从定义上看,两种研究可以分开,但在实践中,二者却难以严格区分。

  22. 理论性研究(Theoretical Research) • :侧重发展有关社会世界的基本知识,特别是侧重建立或检验各种理论假设的经验研究。 • 注意: • 此处的理论研究仍然是经验研究,它不同于那种以纯粹的思辩和逻辑推理为基础、以对抽象概念和命题的理性分析为主要特征的纯理论分析是不一样的。

  23. 应用性研究(Applied Research) • 侧重于社会问题、有针对性地提供特定的社会政策的经验研究。 主要类型有: – 社会状况研究 – 社会问题研究 – 社会政策研究 – 社会影响评估 • 通常是描述性的,尽可能广泛地从总体上描述社会现象的状况和特征,并且有针对性地提出政策建议等方面。

  24. 应用性研究课题常常来自各级政府部门: • – 人口管理、劳动就业、城市建设、公共交通、环境保护、区域发展、社会治安、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公共卫生等。 • 从目前国内情况看,从事应用性研究的学者的比例大于理论性研究的比例,同时各级部门的研究者也基本上都是应用性研究。

  25. 理论性研究与应用性研究的关系 • 两类研究的关注点不一样。 企业职工下岗和再就业现象。 • 理论性研究关注:“下岗职工个人的社会资本、人力资本对其再就业的影响”、“社会身份与职业地位获得”、“社会分层与职业流动”。 • 应用性研究关注:“下岗职工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如何增加下岗职工再就业的途径”、“如何提高下岗职工的素质和技能”。

  26. 研究方式 一.四种基本研究方式 • – 调查研究 • – 实验研究 • – 文献研究 • – 实地研究 二.研究方式的选择

  27. 调查研究 • 调查研究方式:采用自填式问卷或结构式访谈,系统地、直接地从一个取自总体的样本那里收集量化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统计分析来认识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社会研究方式。 • 主要特征:研究内容的广泛性、资料获取的及时性、描述的全面性和概括性、实际应用的普遍性。 • 主要的资料收集方式:询问。 • 三个基本元素:抽样、问卷、统计分析。

  28. 实验研究方式: • 在一种高度控制下,通过操纵某些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的研究方式。在检验因果关系方面,实验研究有最强的力量。 • 实验研究的本质:控制。 – 控制场景、控制对象、控制操作程序、控制测量方法。 • 三组基本元素: 实验组与对照组、自变量与因变量、前测与后测。 • 实验研究受到限制的原因: 政治的、伦理的、道德的和法律的。

  29. 实验研究的结果

  30. 文献研究 • 文献研究方式:最大特征是不接触研究对象,主要是利用二手资料进行研究,因而具有很明显的间接性、无干扰性和无反应性。 文献研究可以分为三种: • 内容分析 • 二次分析 • 现存统计资料分析。

  31. 实地研究 • 一个定性的社会研究方式。通常以参与观察、个案研究的形式进行。基本特征是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环境中,作为其中的一员与他们共同生活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通过参与观察和询问,去感受、感悟研究对象的行为方式及其在这些行为方式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内容,以逐步达到对研究对象及其社会生活的理解 • 要求研究者从所研究的对象的角度,而不是从局外观察者的角度来认识和了解社会世界。 • 要求研究者能“进入角色”,也能“跳出角色”。 • 目标往往是建构理论,而不是理论检验。

  32. 研究方式的选择 • 不同学科倾向于不同方式: • – 心理学—实验研究 • – 社会学—调查研究 • – 人类学—实地研究 • – 传播学—文献研究 • 影响选择的因素有: 所研究现象的性质、研究对象的规模、研究所采用的分析单位、研究所要达到的目标。 • 社会研究者在设计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选择研究方式。

  33. 研究方式的选择 • 四种中的任何一种都可以研究特定的社会科学课题。 • 比如:检验假设:“匿名性增加反社会行为”,三组不同的研究者在不同的时间、不同地点、采用不同研究方式进行了研究。

  34. 研究设计

  35. 分析单位(Unit of Analysis): 一项社会研究中的研究对象——研究什么或研究谁 – 比如:个人常常是各种社会研究的分析单位。家庭、学校、公司、企业、城镇等也是分析单位。 作为分析单位,个人被赋予某种群体成员的特征。 比如:一个来自农村社区的大学生、有高收入父亲的大学生。 作为分析单位的群体或组织也可以通过其成员来获得某种特征。 比如:一个有着高文化程度家长的家庭。

  36. 分析单位有五种主要类型 • 个人、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产品 特点: • 研究所收集的资料直接描述分析单位中的每一个体 • 将这些对个体的描述聚合起来,可以描述由这些个体所组成的群体(研究的样本),以及由这一群体所代表的更大群体(总体),或者用这种描述的聚合去解释某种社会现象。

  37. 概念辨析 • 分析对象:社会研究所研究的对象。 • 调查对象:研究者收集资料时所直接询问的对象。 • 研究的内容或主题:分析单位的属性或特征。 家庭代际关系问题研究。 • – 分析单位:家庭 • – 调查对象:每一个家庭的“户主” • – 研究的内容或主题:“代际关系”

  38. 分析单位---个体 某城市就业问题的社会研究。 分析单位:每一个合格的劳动力(假设年龄为18岁-60岁)。 • 描述状况:在业、待业、失业。 • 描述特征:年龄、性别、文化程度。 • 计算就业率、待业率、失业率。 • 描述该城市总体的就业情况。 • 用待业者的平均年龄、男女比率、文化程度分布(自变量),去分析和解释与这种就业状况相关的各种原因和结果。

  39. 样本陈述 • 60%的样本是女性 • 10%的样本戴着眼罩 • 10%样本有辫子

  40. 分析单位---群体 – 家庭:具有姻缘或血缘关系的个人组成。 – 邻居:若干个居住在一起的个人组成。 – 班级:若干名学生组成。 – 犯罪团伙:若干长期共同从事盗窃犯罪的个人组成。 还能举出什么群体吗?

  41. 20%的家庭是单亲家庭 50%的家庭有两个孩子 20%的家庭没有孩子 平均每个家庭有1.3个孩子

  42. 选取何为分析单位:群体还是个体? 研究盗窃团伙成员的盗窃动机和盗窃方式------个人 研究某城市中各不同窃贼帮派之间的差异---群体 • 当以群体为分析单位时,特征有时与群体中个人的特征有关。 • 比如:家庭的收入就与个人的收入有关。 • 但更多情况下,群体的特征则不同于个人特征。 • 比如:以家庭为分析单位时,用家庭规模、结构、代际关系等特征来描述,而不能用同样的特征去描述家庭中的个人。

  43. 分析单位---组织 • 正式的社会组成: • 工厂、公司、机关、学校、商店、医院等。 • 对于同一研究现象,会依据研究的侧重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分析单位, – 那些教授比率大的社会学系是否比教授比率小的社会学系更有可能多招研究生--社会学系 – 带较多研究生的教授是否比那些带较少研究生的教授发表的论文多----教授 – 教授比率大的社会学系中研究生是否比教授比率小的社会学系中的研究生更有可能参与科研课题---研究生

  44. 分析单位---社区 • 主要社区:乡村、城市、街道、集镇。 • 特征描述: • 人口规模、 • 社区异质性程度、 • 社区习俗特点、 • 空间范围等。

  45. 分析单位---社会产品 无法归类为前述几种分析单位类型的其他一些分析单位。 • 涉及到各种形式的人类行为以及由人类行为所导致的各种社会产物。 – 书籍、歌曲、图片、公告、建筑、服饰等; – 婚礼、殡葬仪式、考试、课堂教学、实习、求职、约会等; – 家庭制度、文化传统等更为抽象、复杂的分析单位;

  46.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区群谬误 • 区群错误(Ecological Fallacy)(层次谬误或体系错误) 在社会研究中,研究者用一种集群的分析单位做研究,而非集群的分析单位下结论。 • 比如:研究者收集的是有关某种集群(例如城市、公司、工厂)的资料,然后,从这些资料中抽出个人行为的结论。

  47. Rosenberg就曾指出,个体、群体、组织、制度、空间、文化以及社会单位都是分析单位。Rosenberg就曾指出,个体、群体、组织、制度、空间、文化以及社会单位都是分析单位。 • 约翰和琳·洛夫兰指出,实践、插曲、邂逅、角色、关系、群体、组织、聚落、社会世界,生活形态以及亚文化等,也是合适的研究单位。 • 对你们而言,更重要的是能了解分析单位的逻辑,而不只是列出长串的分析单位名称。 • 核心在于你要清楚你的分析单位是什么。当你着手研究计划时,你必须搞清楚你是在研究婚姻还是婚姻中的个体、犯罪还是罪犯、公司还是公司执行官。否则,你就会有得出无效结论的风险, • 因为你关于某分析单位的断言是建立在另一个分析单位基础上的。

  48. 与分析单位有关的区群谬误-例1 • 在研究城市犯罪时发现,流动人口多的城市其犯罪率大大高于流动人口少的城市。 • 根据这一现象得出新的结论:“流动人口比非流动人口的犯罪率高”。 • 犯了层次谬误。 • 收集的资料是关于城市(社区),新结论是关于流动人口和非流动人口(群体)。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