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古巴飛彈危機

古巴飛彈危機. 一九六二年十月 莫斯科當時已授權蘇軍駐古最高指揮官葛利波夫,一旦美軍進攻古巴,他可以立即下令以飛彈攻擊美國城市,無需再請示莫斯科。 九月八日,第一批飛彈已由蘇聯貨船歐姆斯克運抵古巴。 十月中旬,大約四十枚蘇聯中程飛彈送進古巴,並由蘇聯部隊防守。. 蘇聯把攻擊性飛彈輸入古巴,十月十四日,美國的 U-2 高空偵察機才拍攝到古巴境內的 SS-4 型飛彈基地。 十月十四日甘迺迪總統才看到這些照片

nitz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古巴飛彈危機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古巴飛彈危機 • 一九六二年十月 • 莫斯科當時已授權蘇軍駐古最高指揮官葛利波夫,一旦美軍進攻古巴,他可以立即下令以飛彈攻擊美國城市,無需再請示莫斯科。 • 九月八日,第一批飛彈已由蘇聯貨船歐姆斯克運抵古巴。 • 十月中旬,大約四十枚蘇聯中程飛彈送進古巴,並由蘇聯部隊防守。

  2. 蘇聯把攻擊性飛彈輸入古巴,十月十四日,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才拍攝到古巴境內的SS-4型飛彈基地。蘇聯把攻擊性飛彈輸入古巴,十月十四日,美國的U-2高空偵察機才拍攝到古巴境內的SS-4型飛彈基地。 • 十月十四日甘迺迪總統才看到這些照片 • 八月二十二日,中央情報局局馬康(John McCone)便已告訴甘迺迪總統、國防部長麥納瑪拉(Robert McNamara)和國務卿魯斯克(Dean Rusk),蘇聯正準備運送攻擊性飛彈進入古巴。

  3. 成立有效的危機處理小組 • 危機最明顯的特質乃是突發性與急迫性,在雙方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爆發。 • 每一個國家應有常設機構,平時負責國家戰略的長程規劃,危機出現時,則成為處理中樞。

  4. 危機政策執行者之選定,往往取決於人而非取決於職位。危機政策執行者之選定,往往取決於人而非取決於職位。 • 如卡特時期之國家安全助理布里辛司基 • 老布希時期的國務卿貝克國防部長錢尼和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鮑威爾 • 兩伊戰爭爆發後的史瓦茲科夫。 • 中華民國雖然設有國家安全會議,不過在波斯灣危機期間,政府另外成立一個「中東緊急情況應變小組」。

  5. 豬玀灣事件的教訓,是永遠不要依賴專家,不要信賴專家,不管他們是將軍或中央情報局的官員。豬玀灣事件的教訓,是永遠不要依賴專家,不要信賴專家,不管他們是將軍或中央情報局的官員。 • 1962年10月,甘迺迪認命「專家」退伍將領泰勒將軍為參謀首長聯席會主席,以及更多他個人信任的「通才」。 • 十月十六日(週二),甘逎迪總統證實蘇聯在古巴部署了彈道飛彈。早上十一點四十五分,甘逎迪政府首度召開處理古巴飛彈危機的小組會議。「國家安全會議執行委員會」(The Executive Committe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Council),簡稱為執委會(ExCom)。

  6. 執委會(ExCom)成員包括甘逎迪總統、國務卿魯斯克、國防部長麥納瑪拉、檢查長羅伯甘逎迪、中央情報局局長馬康(John McCone)、財政部長狄倫(Douglas Dillon)、彭岱(Mcgeorge Bundy)、索倫森(Theodore Sorensen)、國務次卿鮑爾(George Ball)、副國務次卿強森(U. Alexis Johnson)、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泰勒、負責拉丁美洲事務的助理國務卿馬丁(Edward Martin)、蘇聯事務顧問包林(Chip Bohlen)、副國防部長吉爾派翠克(Rosewell Gilpatric)以及助理國防部長尼茲(Paul Nitze)。

  7. 偶而與會的還有詹森副總統(Lyndon B. Johnson)駐聯合國大使史帝文生(Aldai Stevenson)、總統特別助理歐達諾(Ken O’Donnell)、美國新聞總署副主任威爾遜(Don Wilson)、前國務卿艾奇遜(Dean Acheson)以及前國防部長羅維特(Robert Lovett)。 • 羅伯甘逎迪回顧古巴飛彈危機時表示:「我們當時能說,能辯,能爭論,能不同意,然後能再辯的事實,對於最後方向的選定非常重要。」

  8. 決策的形成: • 豬玀灣之役後,甘逎迪總統希望他的顧問們向他提供「獨立自主和可以信任的忠言」。 • 他的親信們也下定決心不再那麼默從。小史勒辛格表示: 「豬玀灣事件給予我們不客氣詢問和粗魯評論的執照。」整個飛彈危機期間,執委會成員的意見都能隨心所欲的發言討論,各種意見具體呈現出來。為了使成員們能不受拘束地論事,甘逎迪總統甚至故意不出席某些會議。

  9. 以十月十九日為例,與會者分成數組,就處理危機之對策寫出個別建議:首先是甘逎迪總統對全國演說之大綱,接著是行動方針以及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和應付這些狀況的策略,各組隨後交換報告,互相分析和批評,這些報告接著被退還各組以回答別組的疑問。甘迺迪政府整個對策之大綱就這樣逐漸完成。以十月十九日為例,與會者分成數組,就處理危機之對策寫出個別建議:首先是甘逎迪總統對全國演說之大綱,接著是行動方針以及所有可能發生的狀況和應付這些狀況的策略,各組隨後交換報告,互相分析和批評,這些報告接著被退還各組以回答別組的疑問。甘迺迪政府整個對策之大綱就這樣逐漸完成。

  10. 支持封鎖的小組勾勒了美國行動的法律基礎、美洲國家開會的議程、聯合國的角色、阻止蘇聯船隻的軍事程序,以及可能動武的環境。支持封鎖的小組勾勒了美國行動的法律基礎、美洲國家開會的議程、聯合國的角色、阻止蘇聯船隻的軍事程序,以及可能動武的環境。 • 贊成立即採取軍事行動的小組,則概述攻擊的地點,如何在聯合國維護美國的立場,以及如何說服赫魯雪夫不要在加勒比海、柏林或其他地區採取軍事行動對抗美國。

  11. 危機處理小組所操縱的是一部極其複雜的機器,任何一 個小錯誤都可能引發核戰。 • 危機處理中樞要能順利解決危機,最重要的條件乃是它的指揮官要有當機立斷的特質。 • 甘逎迪總統一再獨排眾議,尤其是軍方的壓力,決定給予黑魯雪夫更多時間考慮蘇聯的立場。 • 甘逎迪總統的確在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經常承受危機小組成員(尤其是軍方)甚至國會議員要求採取軍事手段的巨大壓力

  12. 結 論 • 甘逎迪成立的「國家安全會議執行委員會」具有幾項特色: • 第一,該危機處理小組的成員來自政府各部門,甚至包括有經驗的退休官員,使得比較主戰的中情局和軍方無法操縱會議。 • 第二,甘逎迪總統鼓勵該小組成員討論和互相批評,使得事理愈辯愈明。 • 第三,甘逎迪總統本人仔細監控危機對策之執行,並且往往獨排眾議,發揮領袖的角色。

  13. 結 論(續) • 由於甘逎迪瞭解黑魯雪夫在古巴部署飛彈的動機係改變全球的戰略均勢而且蘇聯並無實力和決心向美國作戰,他「被迫」下決心而且「敢於」下決心要求蘇聯必須撤出飛彈。另一方面,由於洞悉蘇聯沒有和美國交戰的力量和決心,甘逎迪乃決定在執行強硬對策時,耐心地誘引黑魯雪夫認清現實,撤走飛彈。

  14. 結 論(續) • 甘逎迪政府一面藉著海上封鎖以及其他軍力的展示,逐步升高對蘇聯的壓力。另一方面,他在執行那些強硬措施時,不斷地向蘇聯表示彈性和耐心;他更藉著和黑魯雪夫的書信往返以及接觸蘇聯駐美大使,持續地向黑魯雪夫說理和顯示善意。他最後並同意撤出士耳其境內的朱彼特飛彈。此種軟硬兼施的策略終於說服黑魯雪夫撤離古巴境內的攻擊性武器,防止了一場迫在眉睫的大戰。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