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6

第七章 顧客需求與慾望 — 網路行銷組合產品 (Product)

第七章 顧客需求與慾望 — 網路行銷組合產品 (Product) . 網際網路行銷 Web 2.0. 本章學習目標. 1. 了解什麼是產品 2. 了解產品策略 3. 了解什麼是品牌 4. 了解品牌策略 5. 了解適合網路上交易的商品 6. 了解數位化商品. 導讀個案 — 真實網路 (RealNetworks) 公司.

nixi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七章 顧客需求與慾望 — 網路行銷組合產品 (Product)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七章 顧客需求與慾望—網路行銷組合產品(Product) 網際網路行銷 Web 2.0

  2. 本章學習目標 1.了解什麼是產品 2.了解產品策略 3.了解什麼是品牌 4.了解品牌策略 5.了解適合網路上交易的商品 6.了解數位化商品 劉文良整理

  3. 導讀個案—真實網路(RealNetworks)公司 • 根據研究機構Media Metrix於2002年1月的調查統計資料指出,在擁有PC的美國家庭中,有99%都已裝置串流媒體的用戶端播放器(Streaming Media Player),主要是由RealNetworks的RealPlayer、Microsoft的Windows Media Player和Apple的QuickTime瓜分這塊市場。 • 除了多媒體內容的蓬勃發展外,研究機構Jupiter更預測串流媒體形式的網路廣告市場規模在2003年將超過20億美元。由此看來,串流媒體應用市場似乎充滿無限商機。 劉文良整理

  4. 產品的定義 • 產品(product):係指市場上任何可供注意、購買、使用或消費以滿足欲望或需求的東西,它包括實體物品、服務、人、地、組織和理念。 • 廣義地說,產品不只是實體產品(如冷氣機、麵包)而已,還包括服務(如美術展覽、金融服務、理髮)、人物(如政治人物、演藝人員)、地方(如高雄、北京、東京)、組織(如公益團體、政府機構、慈善基金會)、理念(如男女平權、禁菸、反毒)、事件(如公司創立十週年紀念、奧林匹克運動會)、資訊(如百科全書和生活網站所提供的資訊)和經驗(如令人懷念的生日餐會)等。 劉文良整理

  5. 產品的三個層次 1.核心產品:最基本的層次。此乃顧客購買產品真所要求的東西。企業賣給顧客的是產品所帶給他們的「利益」(benefits),而不是產品的「功能特色」(features)。核心產品是整個產品的中心。 2.有形產品:產品規劃人員必須把核心產品轉變成有形的東西。有形產品有五種特徵:品質水準、功能特色、式樣、品牌名稱、包裝。 3.引伸產品:最後,產品規劃人員必須決定隨著有形產品,要提供那些附加的服務或利益給顧客?引伸產品會提醒企業注意購買者的整個消費體系。消費體系是「購買者欲藉使用產品以達目的之一套行事方式」。 劉文良整理

  6. 圖7-1 產品的三個層次 劉文良整理

  7. 產品的五個層次 1.核心產品(core product):顧客真正想要的基本利益或服務。例如女性購買化妝品主要是為了「想要美麗」而不是想要「化學物質」—化妝品本身。 2.有形產品(basic product):產品應該包含的最基本功能,係看得到、摸得到的實體。 3.期望產品(expected product):係指消費者在購買時所期望看到或得到的產品屬性組合。 4.擴增產品(augmented product):係指超越目前消費者的期望,為產品增添獨有的或競爭者所缺乏的屬性,這些產品屬性就稱為擴增產品。 5.潛在產品(potential product):係指目前市面上還未出現的,但將來有可能會實現的產品屬性。 劉文良整理

  8. 圖7-2 產品的五個層次 劉文良整理

  9. 圖7-3 產品分類架構 劉文良整理

  10. 消費品(Consumer Goods) 1. 便利商品(Convenience Goods):乃指消費者經常、立即購買且不必花精力去比較所購買之商品,如肥皂、香煙等民生用品,其可在一般商店,例如零售店、便利商店或在網路商店購買,其主要之購買關鍵為便於消費者購買之地點與充足之存貨。 2. 選購商品(Shopping Goods):指消費者在選擇與購買之過程中,經常會比較適用性、品質、價格及樣式等,例如家具、服飾及家電用品等,其可在一般商店購買。對於選購商品,消費者在購買決策過程早期多對商品資訊不完整,故須先有資訊蒐集階段。其購買頻率較一般便利商品低,但價格一般較之為高。一般而言,在品質因素差不多的情形下,價格較低者多佔有優勢。 劉文良整理

  11. 消費品(Consumer Goods) 3. 特殊商品(Specialty Goods):為具有獨特之特性及高品牌知名度之商品,通常須支付更多的代價取得,例如高級汽車或鑽石等。其可在專賣店或網路商店購得,消費者多具有品牌忠誠度。 4. 忽略商品(Unsought Goods):指消費者知道或不知道此商品,但通常不會自行去購買它,如百科全書等,其可在一般商店或專賣店購得。由於商品之特性使得廠商更重視廣告與人員推銷。 劉文良整理

  12. 工業品(business product) • 工業品(business product)是指個人或組織為用於未來的製造過程或經營活動上所購買的產品。消費品與工業品的區別主要在於購買此產品的目的。 • 工業品主要分為三類 • 資本性產品(設備) • 生產性產品(材料與零件) • 營運性產品(物料與委外服務) 劉文良整理

  13. 在電子商務發展初期,適合在網路上銷售之商品須具有以下之屬性在電子商務發展初期,適合在網路上銷售之商品須具有以下之屬性 1.不須實體配送之商品,可以直接使用且單價不高之商品。 2.消費者不須親自觀看檢查之商品。 3.生活中慣於使用且熟悉之商品。 4.資訊類或高科技等需要後續充分之技術指導與規格文件之商品。 劉文良整理

  14. 消費品依其屬性亦可分為實體商品、數位商品與資訊商品 1.實體商品:具有品質、重量,並可販售之商品 2.數位商品:能夠數位化且可經由網路傳輸之商品 3.資訊商品:具互動服務,且能提供訊息,情報之商品 劉文良整理

  15. 產品線與產品組合 • 產品項目(product items):係指一特定的產品,它在大小、價格、外觀或其他屬性方面有別於其他產品。例如,Nike的喬登第16代鞋、Nokia的6820手機、BMW的Z5跑車等,都是屬於產品項目。 • 產品線(product line):是一組具有相似顧客群、銷售通路且功能類似的產品。產品線係由許多「產品項目」因行銷、技術或最終使用者之考量,而將其組合在一起規劃行銷。例如,Nike依照使用者的不同,分為籃球鞋、網球鞋、高爾夫球鞋等不同的產品線。 • 產品組合(product mix):產品組合亦稱產品搭配(product assortment),是指企業所生產或銷售的所有「產品線」或「產品項目」的集合。 劉文良整理

  16. 圖7-4 產品管理的層次 劉文良整理

  17. 產品標籤(Label) • 消費者藉由產品標籤可以辨認品牌名稱、製造商、產品成份、產品使用說明。 • 因此企業可藉由產品上的標籤,塑造消費者對產品的認知,並且在消費者購買的當時影響其選擇。 • 傳統上,標籤大多是用於有形的產品,然而標籤在網路上也具有同樣功能,只是在網路上的表現方式不同而已,一般來說,只要在企業網站上整合品牌名稱、製造商、產品成份、產品使用說明等產品資訊,而會有如同實體產品標籤般的效果。 劉文良整理

  18. 產品生命週期(Product Life Cycle, PLC) • 產品生命週期係指一個產品被消費者接受以後,會經過一連串的階段,也就是引介期(introduction)、成長期(growth)、成熟期(maturity)、衰退期(decline)的現象,而在進入產品生命週期之前一階段為開發階段。 • 產品生命週期也可以說是一個產品從誕生到死亡的歷程。 • 典型產品生命週期曲線如圖7-5所示,其中橫軸為時間(Time),縱軸為銷售量(Sales Volume)。 劉文良整理

  19. 圖7-5 產品生命週期 劉文良整理

  20. 表7-1 產品生命週期各階段的特性 劉文良整理

  21. 圖7-6 產品策略管理 劉文良整理

  22. 產品行銷決策 • 產品行銷策略是一連串的流程,該流程主要是由市場區隔(segment)、選擇目標市場(targeting)及市場定位(positioning)三項基本決策所驅動 • 為了做這些決策,行銷人員必須先回答下列問題: 1.對於消費者,什麼是重要的? 2.在消費者認為重要的事情中,企業應該集中焦點在那些部份? • 第一個問題能找出可行的定位策略 • 第二個問題則可找出不同的目標顧客群,以及相對的產品定位策略。 劉文良整理

  23. 產品組合策略 • 產品組合(product mix):又稱為產品搭配(product assortment),係指賣方供銷給買方的產品線及產品品項的集合。 • 產品組合可用廣度(width)、長度(length)、深度(depth)、一致性(consistency)來說明。 劉文良整理

  24. 產品組合策略 • 1.產品組合的廣度(width):係指企業所擁有的「產品線」數目。產品線越多則表示產品組合廣度越大。假設有5條產品線,則其產品組合的廣度就是5。有些行銷者的產品組合很狹窄,只有一條產品線;有些行銷者的產品組合則很廣,有很多條產品線。較廣的產品組合廣度,可使行銷者對其經銷商有較強的談判議價能力,對經銷商的控制力也較大,這是產品組合廣度較廣所帶來的經營優勢。 • 2.產品組合的長度(length):係指企業所生產或銷售之「產品品項」的總數。產品組合的總長度除以產品線的數目即得產品組合的平均長度。 劉文良整理

  25. 產品組合策略 • 3.產品組合的深度(depth):係指企業指「產品線」中每一「產品品項」有多少種不同的樣式,換句話說,就是指每一產品品項提供多少變體—樣式或種類。假設白人牙膏有三種大小及二種配方,它的產品組合深度即為6。將每一產品品項之深度加總計算,再平均之,即得產品組合之深度。 • 4.產品組合的一致性(consistency):係指不同產品在用途、生產技術、配銷通路、或其他方面相似的程度。 劉文良整理

  26. 產品線策略 • 1. 產品線延伸(line stretching)策略 • (1) 向下延伸 • (2) 向上延伸 • (3) 雙向延伸 • 2. 產品線填補(line filling)策略 • 3. 產品線縮減(line pruning)策略 • 4. 產品線調整(line adjusting)策略 劉文良整理

  27. 產品定位策略 1.市場滲透策略:在現有市場內,以現有產品,藉由說服既有顧客購買更多的企業產品,增加既有顧客對產品的使用量,或在獲得新顧客,以達到企業成長目標的決策。 2.市場擴張策略:以現有產品,在新市場上行銷,以達企業成長目標的決策。而新市場可以是同一地理區的不同市場區隔,或不同地理區的相同目標市場。 3.產品開發策略:在現有市場上,行銷新的產品,以達企業成長目標的決策。而產品開發策略的焦點,在於以最小風險,來獲取潛在最大利益。 4.多角化策略:係將產品及市場擴張至新的產品與新的市場。 劉文良整理

  28. 圖7-7 產品市場成長矩陣 劉文良整理

  29. Hiam & Schewe (1995)兩位學者,將產品策略分為7大類型 1.全產品線與有限制的產品線:只是程度上的不同,全產品線是指產品線有相當的寬度及深度。有限制的產品線則是指提供特定產品。 2.產品線填充策略:是指市場上若存有未被競爭者注意到的斷層,或因消費偏好改變而形成的斷層。 3.品牌延伸策略:品牌延伸是指把原有產品的品牌擴大到其他產品項目。 4.產品線延伸策略:是指在相同基本型產品推出更多變化的類型。 5.重新定位策略:包括運用廣告及推廣活動扭轉消費者原有的認知 6.規劃的產品過時策略:運用使產品過時的策略,以提高替代品的銷售額。 7.產品撤出策略:當產品開始衰退或已經過時,企業便要決定何時把該產品正式退出生產線。 劉文良整理

  30. 新產品策略 1.創新發明:初次問世,對世界而言,該產品是從沒見過的。 2.新產品線:以現有的品牌名稱,然後在完全不同的類別內,創造新的產品線。 3.附加在現存產品線:在現有的產品線,增加新的規格、尺寸、口味、風格或其他變更。 4.改修現存產品:改良即有產品,以取代舊有產品。 5.產品重新定位:產品並沒有多大改變,只是改變其產品定位。 6.降低現存產品成本:產品並沒有實質上的改變,只是想辨法降低其成本。 劉文良整理

  31. 圖7-6 新產品開發程序 劉文良整理

  32. 新產品選擇進入市場的時間點十分重要,一般有三種選擇:新產品選擇進入市場的時間點十分重要,一般有三種選擇: 1.搶先上市:基於「先佔先贏(first mover advantage)」的想法,許多企業都樂於搶先上市以搶佔關鍵通路與顧客,以獲得領導廠商地位。 2.同步上市:此法的優點是可與競爭者共同分擔宣傳促銷成本。若是與異業結盟的同步上市,還可能獲得相得異彰的加乘效果。 3.延後上市:若選在競爭者進入市場後才跟進,也可能獲得三種利益,(1)競爭者必須負擔教育市場或消費者的成本、(2)可避免競爭者所犯的錯誤、(3)可藉競爭者探知市場規模與消費者反應。 劉文良整理

  33. 品牌基本概念 • 品牌(Brand)是指用以認定產品或服務的名稱、語辭、設計、符號、或其他特徵。 • 品名(Brand Name)是品牌中可以唸出聲音來的那一部份,如字母、數字和文字。 • 品線標識(Brand Mark)是品牌中不能說出的一部份,通常是一個符合、圖案、設計、顏色或其結合。 • 商標(Trademark)是品牌的法定名詞。品牌若向有關單位登記註冊,而讓註冊廠商對該品牌有獨家擁有權與使用權,則該品牌就成了商標。 劉文良整理

  34. 品牌熟悉程度 1.品牌概化:係指因消費者不知道某品牌之存在,所以認為所有品牌之產品都相同。 2.品牌認知:係指消費者聽過或知道某個品牌,而且記得它。 3.品牌拒絕:係指消費者知道某個品牌,但因對它的印象不好,而不接受它。 4.品牌接受:係指消費者在購買產品時,會將某個品牌列入考慮。這個品符合消費者對產品的最低要求。 5.品牌偏好:係指消費者不但接受某個品牌,並且喜好該品牌。 6.品牌堅持:係指消費者只購買某個品牌產品。 劉文良整理

  35. 圖7-9 品牌熟悉程度 劉文良整理

  36. 與品牌相關的決策 1.品牌建立決策:有品牌、無品牌 2.品牌提供決策:製造商品牌、配銷商品牌 3.品牌名稱決策:個別品牌名稱、總體品牌名稱、個別家族名稱、公司名稱 4.品牌策略決策:產品線延伸、品牌延伸、多品牌、新品牌、共同品牌 5.品牌重定位決策:品牌重定位、品牌不重新定位 劉文良整理

  37. 品牌稀釋(brand dilution) • 例如,當人們上網購書時,第一個出現在腦海的網站可能是亞馬遜網路書店,但如今亞馬遜不再只是賣書,還開始出售其他商品,如烤肉架、電器、錄影帶等,其品牌定位已由「全球最大的書店」,改換成「全球最大購物商城」,試圖滿足消費者一次購足的需求,但令人擔憂的是,亞馬遜的品牌延伸策略會不會帶來品牌稀釋的後果。 劉文良整理

  38. 圖7-10 品牌權益 劉文良整理

  39. 企業識別系統(CIS) • 許多企業會將產品品牌套用到整個企業對外展現的各個層面上,舉凡職員所穿的制服、與外界溝通用的信紙等,都使用相同的字體、顏色及符號設計,此稱為企業識別系統(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 CIS),同一集團旗下的關係企業也常用這種方式。 • 企業識別系統還可細分為理念識別、行為識別與視覺識別。理念識別來自品質差異化,行為識別來自銷售方式差異化,而視覺識別則涉及外觀差異化。 劉文良整理

  40. 企業識別系統(CIS) • 對消費者而言,同樣等級的商品,消費者會優先選擇具有品牌名稱及企業識別系統(CIS)的商品。 • 對企業而言,為了讓消費者看到某些企業色系自然聯想到某個企業或網站,建立網站識別色系不啻是區隔競爭對手,凝聚目標社群向心力,且又能有效吸引消費者注意力的方式。 劉文良整理

  41. 由網路特性來看品牌 • 每一項產品與服務的交易,都必然包括以下三種要素: 1.內容(Content):指公司所提供的產品或服務項目; 2.情境(Context):指公司如何提供產品或服務; 3.基礎建設(Infrastructure):指能使交易發生的媒介。 • 在實體世界中,品牌資產的形成,往往需要靠上述三方面因素的共同結合,才有可能成功。就像報業,需要有新聞人員採訪新聞(Content);報紙的格式、編排(Context);以及販賣通路(Infrastructure)等。 • 但在虛擬世界中,這三項是可以分開各自創造品牌價值的。就像AOL 未擁有Content 及Infrastructure,有的只是Context。同時在發展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時,尤以Context 為優先,其次才是Content 及Infrastructure。 • 就像消費者對HBO(Context)忠誠,但不見得對HBO 中的每部電影忠誠或是對有線電視業者忠誠。 劉文良整理

  42. 如何打響網站品牌 1. 積極宣傳知名度:透過傳媒(包括線上及離線)、市場行銷計畫、公共關係等建立公司整體的品牌。若是由傳統市場進軍者,更利用原有品牌知覺,彼此互相搭配。 2. 創造顧客認同:網站所提供的服務,能確實提供給消費者利益,消費者並非只受品牌知覺的吸引而已。 3. 尋找代理商及策略聯盟夥伴:網際網路是相互依存的世界,因此,網站間互動連結,互相打網路廣告,互相提供服務、內容,彼此加強對顧客的服務品質。 4. 先聲奪人:網站發展不但要即早把握發展契機,還要不斷求新求變。 劉文良整理

  43. 如何打響網站品牌 5. 深入瞭解顧客及市場:針對顧客所作的研究報告,是改善服務品質及設立新服務的依據。 6. 建立卓越的信譽:網站要能贏得顧客信任,口碑便能建立。 7. 提供顧客無形的價值:不斷的補充服務,從顧客的觀點出發。 8. 個人化:如『我的雅虎』是最明顯的實例,個人化在實體世界的不易,到了網路世界,卻為科技所克服。 劉文良整理

  44. 如何打響網站品牌 9. 走向專業網站:許多網站在不斷擴充的同時,卻忽略到其實是在為自己豎立更多的敵人,網站的內容愈複雜,經營的成本相對也會增加。因此在網站不斷豎立的時刻,走向專業化,或許是使品牌更加穩固的方法之一。 10. 國際化市場:這些發跡於美國的網站,亦逐漸發現國外市場的廣大。但是,國外市場的經營方式,似乎不是將網站翻為另一個語言即可,還是要注意不同地區的消費傾向。但不論這些網站公司如何因應,國際化的腳步似乎是必然的。 11. 社群的力量:眾多網站賴以存續的根據,即是虛擬社群,因為這正是顧客流連忘返的真正要素。 劉文良整理

  45. 網路品牌法則 1. 互斥法則:若要建立網路品牌,就不能只把網路當作一種宣傳的媒體工具,而要視為一項公司的新事業。基本上,現實世界的公司,若要延伸至網際網路,必須考量網站的目的,若是要經營新事業,那麼共用品牌名稱,是錯的不能再錯的決定;若只將網路當作宣傳媒體,那麼不妨共用名稱。以下提出幾項準則: (1)若公司賣的是有形商品,那麼要把網路當作媒體。 (2)對於流行商品來說,把網路定位在媒體比較好。 (3)公司產品若有成千上萬種選擇,把網路當作新事業較好。 (4)若公司品牌對低價敏感,把網路當作事業較佳。 (5)若運費是成本中的重要因素,把網路當作媒體較好。 劉文良整理

  46. 網路品牌法則 2. 互動法則:網路是唯一有互動性的大眾媒體,因此網路品牌的生死,完全繫於互動。互動性能隨時提供消費者想要的資訊;能把繁複的價格體系,同一時間呈現;能夠分析狀況、建議解決方案……等。 3. 泛稱法則:進到網路時代,命名是個生死關鍵。品牌是個專有名詞,絕不可以一般名稱、屬性名詞來命名品牌。 劉文良整理

  47. 網路品牌法則 4. 專有名稱法則 (1)名稱越短越好 (2)名稱要簡單 (3)名稱在行業中要富有聯想性 (4)名稱要特別 (5)名稱最好押頭韻 (6)名稱念起來要好聽 (7)名稱要有震撼力 (8)名稱最好個人化 劉文良整理

  48. 網路品牌法則 5. 獨佔法則:在網路世界中,沒有任何中間商、商業計算、籌碼等來制裁領導品牌,因此網站就必須盡可能在自己所屬的領域中獨占鼇頭。 6. 廣告法則:網路是第一個不被廣告支配的媒體,它是一種互動媒體。因此消費者並不希望在網路上再被廣告壓迫。因此,事實上,網路的出現,反而使傳統媒體的廣告量更多,為的就是宣傳網站。 7. 全球法則:網路帶給世人的是地球村,在一個世界型的超大型購物商場,各國產品充斥其中,因此品牌變得更重要。 劉文良整理

  49. 網路品牌法則 8. 時間法則:在商場上要獨占鼇頭,就必須第一個打進消費者心理,而不只是第一個進入市場。 9. 虛榮法則:不要以為品牌壯大,就可作任何事,因為品牌會給消費者一個既定的印象,凡是超出這個聯想外的產業,作品牌擴充便容易失敗。 10. 分散法則:網路這個新媒體,不可能與其他媒體作整合,因為科技會分家,不會整合。 劉文良整理

  50. 網路品牌法則 11. 轉型法則:未來,網路將會改變我們的生活面向。 (1)紙張目錄型的書籍將一去不返。 (2)紙張印刷的型錄命運未卜。 (3)精心印製的彩色小冊,會變得鳳毛麟角。 (4)分類廣告將會搬上網路。 (5)郵政業務將不僅於送信。 (6)各種金融服務會漸漸移到網路上。 (7)貨運業會大發利市。 (8)網路零售商會變為價格遊戲。 (9)網路外的零售業,將轉為服務競爭。 (10)網路搜尋引擎的重要性將逐年降低。 (11)網路將會扭轉電話事業面貌。 (12)網路的兩道難關--自身泡沫危機以及減稅優惠即將取消。 劉文良整理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