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9

第二篇 各论

第二篇 各论. 第九章 皮类生药 第 1 节 概述 第 2 节 代表生药材. 第一节. 第一节. 概述. 皮类生药 通常是以 裸子 植物或 被子 植物(主要为双子叶植物)的 茎干 、 枝 和 根 的 形成层以外部分 入药的药材。 主要是 木本植物的 茎干的皮 , 少数 为 枝皮 或 根皮 。.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概述. 第一节. 1 性状鉴别. 形 状. 外表面. 内表面. 质 地. 折断面. 气 味. 注意皮孔. 注意皱纹及油痕. 注意区别. 概述. 第一节.

niyati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篇 各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篇 各论 第九章 皮类生药 第1节概述 第2节 代表生药材

  2. 第一节 第一节 概述 皮类生药通常是以裸子植物或被子植物(主要为双子叶植物)的茎干、枝和根的形成层以外部分入药的药材。 主要是木本植物的茎干的皮,少数为枝皮或根皮。 概述

  3. 第一节 概述

  4. 第一节 概述

  5. 第一节 概述

  6. 第一节 概述

  7. 第一节 1性状鉴别 形 状 外表面 内表面 质 地 折断面 气 味 注意皮孔 注意皱纹及油痕 注意区别 概述

  8. 第一节 概述

  9. 平坦:丹皮; 纤维状:桑白皮; 裂片状:合欢皮; 分层:苦楝皮、黄柏; 粉尘:折断时见粉尘飞出; 胶丝:折断时见胶丝相连; 第一节 概述

  10. 第一节 (1)组织特征 • 周皮: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 层和栓内层3部分。 • 皮层:主要是薄壁细胞。 • 韧皮部:包括韧皮部束和射 线两部分。 2显微鉴别 概述

  11. 第一节 (2)粉末特征 主要注意木栓细胞、韧皮纤维、石细胞、分泌组织、草酸钙晶体、淀粉粒等特征。 概述

  12. 第二节 代表性中药材 第二节 厚 朴 肉 桂 黄 柏 药材

  13. 第二节 厚 朴 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拉) Bark of Officinal Magnolia(英) 本品为常用生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 药材

  14.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 科: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 • 种: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 Rehd. 凹叶厚朴Magnolia biloba Rehd. • 药用部位:干燥干皮、枝皮和根皮。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15.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16.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17.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4~6月剥取生长15~20年的树干皮,沸水中微煮堆置土坑里使之“发汗”,待水分自内部渗出后,内表面变紫褐色或棕褐色时,再蒸软,取出,卷成筒状,晒干或炕干。根皮及枝皮剥下后可直接阴干。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18.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含挥发油约1%。油中主要含α- 、β-桉油醇,有镇静作用。 另含厚朴酚约5%,有抗菌作用,及其异构体和厚朴酚。此外尚含四氢厚朴酚、异厚朴酚、木兰箭毒碱、及鞣质等成分。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19.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干皮 1形状:呈卷筒状或双卷筒状,习称“筒朴”,近根部的干皮一端展开如喇叭口,习称‘靴筒朴”或“耳朴”。 2表面:灰棕色,粗糙;有椭圆形皮孔。内表面紫棕色,划之显油性。 3断面:外部颗粒性;内侧纤维性,富油性,有时可见多数发亮细小结晶(厚朴酚结晶)。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20.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根皮 枝皮 又称根朴,呈单筒状,有的弯曲似“鸡肠”,习称“鸡肠朴” 。 又称枝朴, 皮薄呈单筒状。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21.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22.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23.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24.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组织特征 1木栓层细胞多列;木栓形成层细胞含黄棕色物质;栓内层为石细胞环层。 2皮层较宽厚,散有多数石细胞群;油细胞散在。 3韧皮部占极大部分,射线宽1~3列细胞,向外渐宽,纤维束壁极厚,油细胞颇多。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25.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26.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粉末特征 1 石细胞众多,呈长圆形、类方形者,不规则分枝者则较大,有时可见层纹。 2 油细胞呈圆形,含黄棕色油状物。 3 纤维壁甚厚。 4 木栓细胞呈多角形,壁薄微弯曲。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27.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石细胞众多,不规则分枝,有时可见层纹。油细胞呈圆形,含黄棕色油状物。纤维壁甚厚。 木栓细胞呈多角形,壁薄微弯曲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28.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薄层色谱 1供试品溶液:取粉末0.5g,加甲醇5ml,密塞,振摇30分钟,滤过,滤液作供试品溶液。 2 对照品溶液:取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各含1mg的混合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3 试验:吸取上述二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苯-甲醇(27: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 4 显色:喷以1%香草醛的硫酸溶液,在100℃烘至斑点显色清晰。 5 结果: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29.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0. 第二节 肉 桂 Cortex Cinnamomi(拉) Cinnamon Bark, Cassia Bark(英) 本品为常用生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药材

  31.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 科:樟科(Lauraceae)植物 • 种: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 • 药用部位:干燥干皮、枝皮和根皮。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2.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3.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主产于广东、广西等省区,云南、福建等省亦产。多为栽培。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4.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每年分两期采收,第一期于4~5月间,第二期于9~10月间,以第二期产量大,香气浓,质量佳。 选取适龄肉桂树,按一定的长度、宽度剥下树皮,放于阴凉处,按各种规格修整,或置于木制的“桂夹”内压制成型,阴干或先放置阴凉处2~3天后,于弱光下晒干。根据采收加工方法不同,有如下加工品: 桂通 企边桂 板桂 桂碎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5.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1桂 通:为剥取栽培5~6年生幼树的干皮和粗枝皮、老树枝皮,不经压制,自然卷曲成筒状,长约30cm,直径2~3cm。 2企边桂:为剥取十年生以上的干皮,将两端削成斜面,突出桂心,夹在木制的凹凸板中间,压成两侧向内卷曲的浅槽状。长约40cm,宽6~10cm。 3板 桂:剥取老年树最下部近地面的干皮,夹在木制的桂夹内,晒至九成干,经纵横堆叠,加压,约一个月完全干燥,成为扁平板状。 4 桂 碎:在桂皮加工过程中的碎块。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6.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含挥发油1~2%,并含鞣质、黏液、碳水化合物等。 油中主成分为桂皮醛(约90%)及醋酸桂皮酯,另含少量苯甲醛、桂皮酸、水杨酸等。 桂皮醛是肉桂的镇静、镇痛、解热作用的有效成分。 桂皮醛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7.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1形状:呈槽状或卷筒状。 2 表面:外表面灰棕色,有横向突起的皮孔,地衣斑;内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 3断面:易折断,断面外侧较粗糙,内侧油润,交界处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 4气味:有浓烈的特殊香气。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8.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外表面有横向突起的皮孔,地衣斑。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39.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内表面红棕色,用指甲刻划可见油痕。断面交界处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石细胞环带)。有浓烈的特殊香气。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0.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组织特征 1 木栓细胞数列,最内一层木栓细胞的外壁和侧壁增厚,木化。 2 皮层宽厚,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黏液细胞。 3 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 4韧皮部约占皮厚的二分之一,射线细胞宽1~2列,细胞内散在多数细小针晶;有纤维、油细胞、黏液细胞。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1.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1 最内一层木栓细胞的外壁和侧壁增厚。 2 皮层散有石细胞、油细胞及黏液细胞。 3 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排列成近于连续的环层。 4 韧皮部有纤维、油细胞、黏液细胞。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2.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粉末特征 1 纤维多单个散在,长梭形。 2石细胞类圆形、类方形或多角形,常有一面菲薄三面增厚的细胞壁。 3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含黄色油滴。 4射线细胞中含细小草酸钙针晶。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3.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1 纤维长梭形。 2石细胞一面菲薄三面增厚。 3油细胞 4射线细胞中含针晶。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4. 第二节 黄 柏 Cortex Phellodendri(拉) Bark of Chinese Corktree(英) 原名檗木,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从本草记述的产地、植物形态及《证类本草》所附黄檗和疝州黄檗图看,均是黄皮树。而关黄柏历代本草无记载。 药材

  45.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 科:芸香科(Rutaceae)植物 • 种: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川黄柏” 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关黄柏” • 药用部位:除去栓皮的干燥树皮。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6.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7.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黄皮树主产于四川、贵州等省。 黄檗主产于吉林、辽宁等省。以辽宁产量最大。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8.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3~6月间采收,选10年左右的树,剥取树皮,晒至半干,压平,刮净粗皮至显黄色,不可伤入内皮,刷净晒干。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49.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含多种生物碱,主要为小檗碱,并含少量黄柏碱、木兰碱。 另含苦味质黄柏酮、黄柏内酯、β-谷甾醇、豆甾醇等。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50. 来 源 产 地 采收加工 化学成分 第二节 关黄柏 药材 性状鉴别 显微鉴别 理化鉴别 附 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