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再生能源 - 地熱

再生能源 - 地熱. 組員 : 楊証憲、沈迪彥、何冠逸. 目錄 :. 前言 介紹 分布 發電原理&種類 發電系統 優缺點 台灣的優勢 展望 參考資料. 前言. 我國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地熱徵兆明顯;惟經調查研究,我國除大屯山地區外,其他地熱區均屬 - 變質岩區,熱水型,產能受到岩層裂隙的 控制,與國際主要地熱利用國家之火山型地熱相比,其單井產能偏低較不具效益,難以建置大型電廠,故開發地熱發電宜結合觀光遊憩等多目標利用,以提高經濟效益。. 介紹.

niza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再生能源 - 地熱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再生能源-地熱 組員:楊証憲、沈迪彥、何冠逸

  2. 目錄: 前言 介紹 分布 發電原理&種類 發電系統 優缺點 台灣的優勢 展望 參考資料

  3. 前言 • 我國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地熱徵兆明顯;惟經調查研究,我國除大屯山地區外,其他地熱區均屬- 變質岩區,熱水型,產能受到岩層裂隙的 控制,與國際主要地熱利用國家之火山型地熱相比,其單井產能偏低較不具效益,難以建置大型電廠,故開發地熱發電宜結合觀光遊憩等多目標利用,以提高經濟效益。

  4. 介紹 • 就像太陽一樣,地球的內部也提供熱能。這種熱—地熱能—可以提供不會傷害環境的暖氣和電力。地熱資源從淺源(低溫)到地球表面下數公里(高溫)的高溫的水、蒸氣和岩石等都有。

  5. 分布 • 據美國地熱資源委員會(GRC)1990年的調查,世界上18個國家有地熱發電,總裝機容量5827.55兆瓦,裝機容量在100兆瓦以上的國家有美國、菲律賓、墨西哥、義大利、紐西蘭、日本和印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地熱資源也很豐富,但開發利用程度很低。主要分佈在雲南、西藏、河北等省區。除以上利用外,從熱水中還可提取鹽類、有益化學組分和硫磺等。

  6. 發電原理&種類 • 在火山多的地帶,因岩漿通過地殼的裂縫而上升,在地下數公里處形成岩漿庫(magma chamber)。而流進此處的雨水及地下水,受岩漿之高溫變成高溫高壓的熱水或蒸汽。利用這種熱水或蒸汽驅動輪機來發電的即「地熱發電」。 • 照地熱電站發電方式: 蒸氣型:利用由地熱井噴出的過熱蒸氣直接送入汽輪驅動發電機中發電。 熱水型:以產出之熱水,加溫工作流體,使其蒸發成氣體後,再以工作流體蒸 氣推動汽渦輪機發電。

  7. 發電系統 • 雙迴圈發電系統:亦稱為介質循環系統或朗肯系統,是以低沸點的物質做為介質,使流動的介質先從地熱系統中獲致熱量,而將其從液態轉變於氣態,繼而推動氣輪機旋轉並帶動發電機發電,常見的實例係使用熱交換器將氟氯烷(Freon)加以氣化,以運轉氣輪機。 • 全流發電系統:又稱「總流式」發電。地熱井產生的熱流體,包括蒸汽及熱水的兩相混合體,同時導入特殊設計的渦輪機,由動能及壓力能帶動傳動軸連接發電機以產生電力。

  8. 優缺點 • 優點 1.運轉成本低 2.附加價值多元化 • 缺點 1.初設成本高 2.環境負荷大 3.工安管理風險高

  9. 台灣的優勢 •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火山帶,多處山區顯示具有地熱蘊藏,根據台灣地熱資源初步評估結果,全台灣地區有近百處顯示具溫泉地熱徵兆,但較具開發地熱潛能者有26處,理論蘊藏量約有100萬瓩,其中大屯山區約具50萬瓩,惟因係屬火山性地熱泉,其酸性成分太高,成為發電利用之瓶頸,而清水及土場地區則蒸氣含量太少,較不具發電價值。因此,如能克服地熱酸性成分高與蒸氣含量少兩項科技發展上之瓶頸,則地熱發電在台灣地區將會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10. 展望 • 從已經確認的地熱資源中,還可以比目前所生產的電力再開發出數以千計的百萬瓦特出來。隨著技術的改進,會有越來越多的電力可用。對於地熱能利用的展望要視至少三個因素而定:一般對能源的需求;可得地熱資源的庫存量;地熱和其它能源比起來的競爭點。可取得之地熱能的存量是相當大的。而我國預計在民國99年,將可開發出5萬千瓦的地熱能源,佔總能源的0.1%。隨著全球各地更多的探勘,地熱能源的使用量還可以再更大。透過研究和經驗,取得地熱能的方法和技術會再加以改良,到時地熱資源庫就更可得了。

  11. 參考資料 • http://www.moeaboe.gov.tw/About/webpage/book1/page5.htm • http://www.ches.cy.edu.tw/energy/engdata • http://zh.wikipedia.org/wiki • http://www.shs.edu.tw/works/essay/2008/03/2008033109235234.pdf • http://www.ea.njtc.edu.tw/~renewable_energy/new_energy2.html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