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第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第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一、点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重点 讲述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中国折。. 二、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原因篇. —— 为什么要长征. 过程篇. —— 长征经历的过程. 影响篇. ——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战地日记(一). 1934 年 9 月 6 日. 阴. 但我们坚持了一年了,也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看着身边的同志一个个倒下了,我们都很难过。为什么这场仗这么难打,我们会胜利吗?我们的前途在哪里?. 今天的天气阴沉沉的,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的心情。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 13 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13课 红军不怕远征难

  2. 一、点击课程标准,明确学习重点 讲述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 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中国折。

  3. 二、漫步历史长廊,汲取知识精华 原因篇 ——为什么要长征 过程篇 ——长征经历的过程 影响篇 ——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4. 战地日记(一) 1934年9月6日 阴 但我们坚持了一年了,也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看着身边的同志一个个倒下了,我们都很难过。为什么这场仗这么难打,我们会胜利吗?我们的前途在哪里? 今天的天气阴沉沉的,让人闷得发慌,正如我们的心情。 老蒋在对我们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四次围剿没赚到什么便宜后,接着又发动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围剿。但这次,同志们虽然仗打得很辛苦,

  5. 原因篇 思 考 请 1.为什么红军奋战一年没有打退敌人的进攻?这次战争的最终结果如何? 2.这次反围剿失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客观:敌人势力的强大 主观:中央临时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左”的错误指挥)

  6. 五次反“围剿”的力量对比

  7.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8. 根据以上材料分析: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党中央被迫放弃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战略转移

  9. 辩一辩 你认为谁的观点更正确? 不对,它只是在战争暂时失利的情况下的一次战略转移。 工农红军的长征实际上就是一次战争失败后的大逃跑。

  10. 战地日记(二) 瑞金出发,一路上敌人围追堵截,我们拚死冲杀,但有更多的同志倒下了。 我们不知道路在何方?我们要走向哪里?红军可能面临着生死存亡。我们会摆脱敌人吗? 1934年10月26日 多云 这场战争我们没有胜利,眼看着弟兄们一个个倒在战场上,我们很难过。 党中央被迫放弃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决定进行战略转移。我们从

  11. 过程篇 陕北革命根据地 (1935.10) 过雪山、过草地 飞夺 泸定桥 遵义会议 (1935.1) 四渡 赤水 强渡 大渡河 巧渡 金沙江 强渡 乌江 放弃去湘西 改道贵州 渡过 湘江 中央革命根据地 (1934.10)

  12. 重走长征路 红军长征已经过去很多年了,但长征精神却影响着整个中华民族。重走长征路,让我们沿着先辈的足迹,感受那伟大的征程。

  13. 第一站:瑞金(红色故都) 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八万多人离开中央革命根据地开始长征

  14. “那次仗打完后,江水都成红色的了,江底到处是战士的尸体,我们老百姓都说,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 第二站:湘江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湘 江 湘江战役:长征途中,红军拼死冲杀,突破了敌人四道防锁线,渡过了湘江,但是损失过半,只剩三万多人

  15. 第三站:乌江 渡过乌江,夺取遵义:长征途中,敌人在红军前去湘西的路上设下埋伏,在这关键时刻,毛泽东提出了不去湘西,改道贵州,夺取遵义的正确决定

  16. 在遵义曾经召开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说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会议内容和历史意义?在遵义曾经召开了中国历史上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说出这次会议召开的时间、会议内容和历史意义? 第四站:遵义 遵义会议—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7. 遵义会议:1935.1. 内容:集中解决了博古等人在军事和组织上的错误,取消了博古的军事指挥权,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会后确定军事由毛泽东和周恩来指挥。 意义:确立了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这次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18. 毛泽东 周恩来 王稼祥 三人军事指挥小组

  19. 遵义会议 点击画面 播放视频

  20. 遵义会议 (1935年) 中国共产党诞生 (1921年) 新中国成立 (1949年) 14年 14年 转折点 经历了很多挫折,经受了大革命的失败、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由胜利走向胜利,建立新中国

  21. 第五站:赤水 古镇赤水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 长征途中,在毛泽东的领导下,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22. 中央红军第一次渡赤水河的渡口——土城

  23. 红军二渡赤水河渡口——太平渡

  24. 红军三渡赤水河渡口——茅台渡口

  25. 红军四渡赤水河渡口——二郎滩 毛泽东同志指挥的四渡赤水之战,使红军摆脱了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是红军作战史上的光辉范例

  26. 第六站:金沙江 巧渡金沙江:四度赤水后,红军急行军渡过金沙江,从此跳出敌人的包围.

  27. 第七站:大渡河、泸定桥 红军由22名突击队员冒着枪林弹雨,在火力的掩护下一边铺桥一边战斗,终于占领了对面的桥头,为主力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28. 第八站:爬雪山 长征路上翻越第一座大雪山——夹金山。红军大多来自气候炎热、潮湿的南方亚热带地区,好多人以前从未见过大雪山,更不用说爬了。一开始见到雪山,的确非常壮观。白雪皑皑,一片银色,雪连天,天连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来,却一点也不觉得美了。   进入冰雪世界,雪山刺得人们睁不开眼睛,又没有路,人们在冰上滑行,摔倒了,要站起来,浑身无力,有的就这样永远地躺倒在雪山的怀抱里了。

  29. 红军过草地之艰难,是后人难以感受到的。过草地有三怕:一怕没踩着草甸陷进泥沼。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拼命往上挣扎,会越陷越深,来不及抢救就会被污泥吞噬。二怕下雨。草甸本来就难走,天下着雨,脚底下更软、更滑,稍有不慎就摔倒,掉进泥沼里去。三怕过河。几乎每过一条河,都有战士倒下。有一次,部队正在淌水过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涨,激流滚滚,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冲走吞没。就这样,数不清的红军战士陈尸草地。 第九站:过草地

  30. 第十站:胜利会师的吴起镇、会宁 1935年10月,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历经艰辛,终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宣告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束

  31. 想一想 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他们分别从什么地点出发的?试沿着他们的道路再进行一次长征。

  32. 图例 会宁 吴起镇 红一方面军 长征红军 示 意 图 陕北红军 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 甘孜 红军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其他红军长征路线 红四方面军 大渡河 重要地点 红二方面军 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红军强渡乌江,解放遵义。 河流 红军在这里打过一场恶战,损失惨重。 金沙江 瑞金 赤水 遵义 红军巧渡金沙江,从此跳出了敌人的包围。 乌江 湘江 红一方面军

  33. 战地日记(三) 二和红四方面军会合了,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日子。我们相信只要保存下革命的火种,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 1936年10月21日 晴 经历了千辛万苦,我们到达陕北已经一年了,虽然我们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但我们却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摆脱了老蒋的追击。 这两天,我们同红

  34.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长征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

  35. 讲到长征,请问有什么意义呢?我们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经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十二个月光阴中间,天上每日几十架飞机侦察轰炸,地下几十万大军围追堵截,路上遇着了说不尽的艰难险阻,我们却开动了每人的两只脚,长驱二万余里,纵横十一个省。请问历史上曾有过我们这样的长征吗?没有,从来没有的。 ——毛泽东 “伟大的长征给党和人民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江泽民

  36. 影响篇 红军长征有什么样的历史意义?长征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你认为长征精神指什么? 意义: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长征精神:不怕艰难险阻、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的精神。

  37. 请思考 红军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和问题?红军能够克服这些困难靠的是什么?在社会日益发展的今天,我们还有必要发扬长征精神吗? 困难: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如:终年积雪的雪山、一望无际的草地、缺少粮食等等。

  38. 红军不怕远征难, 大渡桥横铁索寒。 三军过后尽开颜。 更喜岷山千里雪, 金沙水拍云崖暖, 乌蒙磅礴走泥丸。 五岭逶迤腾细浪, 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毛泽东

  39. 三.小结 “左”倾错误的泛滥(根本原因 ) 原因 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直接原因) 时间:1934年10月——1936年10月 参加部队: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第二十五军 突破四道防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长征 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 经过 巧渡金沙江 翻越夹金山 过草地 甘肃会宁会师 陕北会师 ①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意义 ②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精华,成为日后革命的主力 ③在途中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火种

  40. 四、达标检测 1.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生死攸关转折点的会议是 ( ) A.中共一大 B.中共三大 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 C 2.2006年5月,央视主持人翠永元带领21名体验者重走长征路。这支队伍在出发前,计划在我们贵州境内应走的地方有( ) ①遵义 ②赤水 ③乌江 ④黄果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A

  41. 3.一位经历过长征的老红军曾激动地向同学们讲述着几十年前那一幕幕艰难困苦的场面。下面地点中不可能出现在他的讲述中的是 ( ) A.湘江 B.松花江 C.乌江 D.赤水河 B 4.1935年10月,毛泽东怀着无比兴奋的心情赋诗一首《七律·长征》,其中“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这首诗创作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 ) A.井冈山会师 B.遵义会议 C.吴起镇会师 D.会宁会师 C

  42. 长征精神 生生不息

  43.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