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4

人口高齡化對祖孫關係之影響 及其在終身學習的意義

人口高齡化對祖孫關係之影響 及其在終身學習的意義. 林雅音 中國文化大學講師. 前言 臺灣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 人口高齡化對家庭結構及家人關係的影響 人口高齡化下,祖孫關係的改變,及其在終身學習上的意義 結語. 壹、前言. 人口高齡化儼然成為全球趨勢 社會的變遷產生人口高齡化的現象,不僅個人受到衝擊,也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老年人的家庭互動影響家人關係。. 隨著人口平均餘命的延長,人口結構的改變、老年人口比率持續增加,老年人對家庭的需求日益增加,也使得 家庭中的老人問題 更益突顯。

Download Presentation

人口高齡化對祖孫關係之影響 及其在終身學習的意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口高齡化對祖孫關係之影響及其在終身學習的意義人口高齡化對祖孫關係之影響及其在終身學習的意義 林雅音 中國文化大學講師

  2. 前言 • 臺灣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 • 人口高齡化對家庭結構及家人關係的影響 • 人口高齡化下,祖孫關係的改變,及其在終身學習上的意義 • 結語

  3. 壹、前言 • 人口高齡化儼然成為全球趨勢 • 社會的變遷產生人口高齡化的現象,不僅個人受到衝擊,也影響人與人之間的關係。 • 老年人的家庭互動影響家人關係。

  4. 隨著人口平均餘命的延長,人口結構的改變、老年人口比率持續增加,老年人對家庭的需求日益增加,也使得家庭中的老人問題更益突顯。隨著人口平均餘命的延長,人口結構的改變、老年人口比率持續增加,老年人對家庭的需求日益增加,也使得家庭中的老人問題更益突顯。 • 老人不論是否與子女同住,邁入老年後對家庭角色轉變與代間關係的知覺,均對其生活有很大的影響。

  5. 貳、臺灣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少子化

  6. 貳、臺灣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少子化 • 1950年代,因為高出生率與低死亡率,人口自然增加快速 • 60年代初,人口成長速度因出生率下降而下滑。 • 人口自然成長率,逐年遞減且下降快速。 • 總生育率不斷下降,預估臺灣人口的自然成長率將從2008年的2.7‰,依中推計來看,到2024年接近零;接著進入人口負成長。

  7. 台灣地區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加率變動趨勢--中推計台灣地區出生率、死亡率及自然增加率變動趨勢--中推計

  8. 貳、臺灣社會人口結構的改變--人口高齡化 • 老年人口逐年增加,造成生命期不斷地向後推移,而使臺灣社會迅速朝向高齡社會發展。 • 2010年6月底,65歲以上者為247萬4,471人,占總人口的10.7%,呈現持續增加的現象。

  9. 臺灣地區從1986至2056年人口結構趨勢圖

  10. 100 90 2056年 80 70 60 2008年 50 40 30 20 10 0 25 15 5 萬人 5 15 25 台灣人口金字塔變型 • 嬰兒潮世代入中齡,人口金字塔結構呈現中間肥胖型 • 嬰兒潮世代邁入高齡,人口金字塔轉為倒金鐘型 10 10 資料來源:行政院經建會,臺灣2008年至2056年人口推計 , 2008年8月。

  11. 台灣人口金字塔1950、2005、2050年

  12. 參、人口高齡化對家庭結構及家人關係的影響

  13. 人口高齡化對 家庭結構的影響

  14. 一、家庭結構窄化 • 由於生育率的驟降,使得家庭人口結構窄化, 代之而起的是二代同住的核心家庭,平均家庭人數銳減(楊靜利、董宜禎,2007)。

  15. 一、家庭結構窄化 • 未來主要的家戶型態仍為核心家庭,一半是由老人所組成的一代家庭 • 離婚率逐漸攀升,單親家庭的比率將愈來愈高 • 女性離婚後的再婚率較低,使得女性單親家庭的成長更為明顯

  16. 二、代間增長 • 豆竿式家庭(beanpole family) • 代間的增長,因此,數代共存的現象更普遍 • 過去,祖孫生命重疊的時間短 • 現今,祖孫共存的時間可能長達40至50年

  17. 三、家庭的解組 • 全球化、知識化、少子高齡化,全球社會正快速變遷 • 離婚率增高,高齡離婚現象增加 • 再婚現象及跨國家庭(transnational family)興起,家庭型態越趨多元。

  18. 人口高齡化對 家人關係的影響

  19. 一、家庭結構窄化,影響家人互動的質與量 • 家人眾多,家人互動必然較多 • 家庭結構的窄化,家人互動關係的量將銳減 • 但就質而言,家人間互動的深度及品質卻有可能增加。

  20. 二、代間增長,提供隔代或數代間相處的經驗 • 更多祖父母將看見孫子女成長至進入成年時生活角色的轉變 • 優點:使更多代的家人相互接觸與連結,有助家族將信念和價值觀代代相傳。 • 缺點:也可能造成年長者與年輕者因價值觀相異更大,而致使彼此距離更遠。 • 成功代間關係連結的基礎--彼此能擁有更多的共同回憶。

  21. 三、家庭解組,家人關係趨向多元 • 離婚率上升,家庭因離婚而解組,家人可能分居不同的地方,勢將影響家人的互動機會與品質。 • 加上再婚的關係,會產生更多家庭網路的串連,而使家人關係多元化。 • 因家庭的解組,移居而使隔代關係的頻率與深度,以及代間連結方式產生改變。

  22. Connidis(2010)即指出人口和社會趨勢,可能對不同代間的家庭成員及生活造成隔閡,對家庭關係的強度(接觸的形式與數量)、品質和支持等均會產生改變,對家人間的互賴、親近及歸屬等均會有所衝擊。Connidis(2010)即指出人口和社會趨勢,可能對不同代間的家庭成員及生活造成隔閡,對家庭關係的強度(接觸的形式與數量)、品質和支持等均會產生改變,對家人間的互賴、親近及歸屬等均會有所衝擊。

  23. 肆、人口高齡化下, 祖孫關係的改變

  24. 一、扮演祖父母的角色延後 年輕人「不婚、不生、不立」的三不原則 • 年輕人「養兒防老」觀念淡薄 • 不立業-- 「尼特族」或「啃老族」 、醃魚族的現象

  25. 醃魚族 (Kids in parents’ pockets eroding retirement savings / KIPPERs) • 指生活在父母口袋中,侵蝕父母退休金的小孩

  26. 一、扮演祖父母的角色延後 年輕人「不婚、不生、不立」的三不原則 • 年輕人「養兒防老」觀念淡薄 • 不立業-- 「尼特族」或「啃老族」 、醃魚族的現象 「二晚一少」:晚婚、晚生及少生 • 上述現象將造成扮演祖父母角色的推延

  27. 二、祖孫關係期間的拉長 • 平均壽命延長 • 祖孫相處年限的增長,正是高齡社會下的產物 • 扮演祖父母角色是高齡者生命歷程中的重要事件

  28. 三、祖孫接觸減少,關係疏遠 • 家庭解組,影響祖孫關係 • 祖孫間接觸機會減少,相處頻率降低,造成關係的疏遠。 • 祖父母對孫子女具有社會化與教養的功能。 • 祖孫關係的疏遠,導致孫子女對老人產生負面的刻板印象。

  29. 四、祖孫連繫方式多元 • 現代通訊科技使聯繫方式多樣化 • 使分離異地的家人,分居不同地區的祖孫,能維持較緊密的互賴與親近感 • Uhlenberg 和 Kirby(1998)指出,隨著老年群體在健康、經濟、教育程度的提高,將會縮短祖父母與孫子女間的距離,並減少彼此的障礙。

  30. 五、祖孫間的支援方式改變,支援度減弱 • 隨著社會的變遷,祖孫間因距離分隔,那種彼此相處、相伴的場景恐亦不再多見。 • 祖父母的角色會從正式型、家中智慧的傳授者等角色,轉換為遠方人物型 • 語言對話的情感性支援將會減少

  31. 五、祖孫間的支援方式改變,支援度減弱 • 祖父母對孫子女的支持,會較以物質或金錢的方式 • 家庭年長一代擁有較多的資源,是對後代照顧的重要支柱 • 但隨著時代的變遷,現代的祖父母越來越不願像過去把自己的精力、時間花費在照顧孫子女的身上

  32. 六、祖孫關係趨向複雜 • 家庭型態的多元 • 混合家庭(blended family)的家人關係與教養可能會重疊出現,且這種趨勢將日漸普遍 • Costano和Hoy(2007)指出家庭網路的擴展,越來越多非血緣親屬的加入,而使代間關係更加複雜。 • 家庭更多的人際互動?更加陌生與疏離?

  33. 伍、人口高齡化,祖孫關係改變在終身學習上的意義伍、人口高齡化,祖孫關係改變在終身學習上的意義

  34. 老人擁有家人的支持和情感維繫,與後代的關係良好,則身體健康,對生活有幸福感(well-being) (Ajrouch, 2007 ; Costano &Hoy, 2007 ;高紅英、苗元江, 2008)。

  35. 家庭隔代關係的改變,在終身學習的時代中,亦甚具意義。家庭隔代關係的改變,在終身學習的時代中,亦甚具意義。 • 學習是一生的歷程,與個人的生命相始終。 • 終身學習,以人人學習、時時學習、處處學習、事事學習為其特徵。

  36. 扮演祖父母雖是人類經驗中最老的社會角色(Bengtson, 1985),卻也是人際關係中重要的一環。 • 角色扮演好,就需要學習。 • 如何面對「老」,因應「老」,就需要不斷的學習。

  37. 對孫輩而言,祖孫關係是個人認識老人、了解老人的起點對孫輩而言,祖孫關係是個人認識老人、了解老人的起點 • 從與長輩的相處互動中,而獲得社會經驗、生活知能與人生智慧,此為個體社會化不可欠缺的一環。

  38. 一、祖父母角色的扮演,宜納入高齡者終身學習的範圍一、祖父母角色的扮演,宜納入高齡者終身學習的範圍 • 人生任何角色或職份都需要學習才能扮演好 • 從各種不同的祖孫關係型態中,包括:正式型、尋樂型、遠方人物型、代替父母型及家庭智慧型(Cavanaugh & Blanchard-Fields, 2002)等,學習做好符合自己的適當角色。

  39. 二、祖父母角色,應隨時代變遷及孫子女年齡的增長而調整二、祖父母角色,應隨時代變遷及孫子女年齡的增長而調整 • 祖父母的角色並非一成不變,要與時俱進而調整,這也是學習的要項。 • 伴隨孫子女的成長,祖父母的角色可能由照顧者、支持者,轉變為互惠者、相互依賴者,到受照顧者、依賴者的角色。 • 關係的調整與因應,亦為高齡學習的重點之一。

  40. 三、發展代間學習課程,促進隔代互學,以使兩代互惠三、發展代間學習課程,促進隔代互學,以使兩代互惠 • 現代科技資訊的交流,兩代彼此是互惠互利、相互依存的的關係。 • 家庭經營者及社會各界,終身教育機構宜多開設有關代間學習的課程,以增進二代間的瞭解與互動,共創雙贏。

  41. 四、祖父母宜多學習新科技的溝通技巧,以加強隔代間的聯繫四、祖父母宜多學習新科技的溝通技巧,以加強隔代間的聯繫 • 現代3C通訊科技的使用,對孫輩而言,可能相當熟悉;但對祖輩而言,往往感到害怕與不安,甚至排拒。 • 新近很多的研究,均指出高齡者具有終身學習的能力(Lemme, 2006)。 • 高齡者,先宜破除排斥、害怕的心理;其次,宜多吸取相關學習的訊息,積極參與

  42. 五、祖父母宜多予孫子女支持,以促進代間的融和五、祖父母宜多予孫子女支持,以促進代間的融和 • 越來越多的新一代祖父母強調自主自立,將每天的日子排得滿滿的,顯得忙碌而生氣勃勃 • 孫子女獲得來自祖父母的支持,無論是情感或物質,均為其發展的重要支柱。 • 給予孫子女的支持,以促進家庭的融和

  43. 陸、結語 • 人口高齡化對祖孫關係的探討,在終身學習上吸取有效的方法與策略,以建構代間的良好關係,而有助於整體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44. 敬請指導 Thank you…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