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1

《论语》

《论语》.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余功清. 一、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1.平等的教育权。. 2.民主的师生关系。. 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教育思想. 3. 感悟. 感悟一 : 教育应以人的内在发展作为唯一目的。. 感悟 二: 教育坚持博爱,而非偏爱。. 感悟 三: 教育乃万世之功,要有事业心。.

noleta
Download Presentation

《论语》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论语》

  2.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3.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4. ` 《论语》中的教育智慧 余功清

  5. 一、教育思想:有教无类

  6. 子曰:“当仁不让于师。” 子曰:“君子贞而不谅。” 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7. 1.平等的教育权。 2.民主的师生关系。 3.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教育思想 3

  8. 感悟

  9. 感悟一:教育应以人的内在发展作为唯一目的。感悟一:教育应以人的内在发展作为唯一目的。 感悟二:教育坚持博爱,而非偏爱。 感悟三:教育乃万世之功,要有事业心。 感悟四: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10. 二、教育宗旨:育人为本。

  11. 1.教书育人,本在培育作人作事之学问。 教育宗旨 3

  12. 媒 介 计 划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24

  13. 1.教书育人,本在培育作人作事之学问。 2.本立道生,孝弟乃仁之本,仁乃礼之本。 教育宗旨 3

  14. 媒 介 计 划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大学》:“物有本未,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24

  15. 3.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1.教书育人,本在培育作人作事之学问。 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教育宗旨 2.本立道生,孝弟乃仁之本,仁乃礼之本。 3

  16. 感悟

  17. 感悟一:基础教育是为学生一生奠基的。 人格基础 能力基础 感悟二:育人关键在育本,孝文为教,本在孝心。 感悟三:态度加能力便能出成绩。

  18. 三、教育理念。

  19. 1.温故知新。 教育理念 3

  20. 媒 介 计 划 教育理念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4

  21. 1.温故知新。 2.以人为本。 教育理念 3

  22. 媒 介 计 划 教育理念 子曰:“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子曰:“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其不能也。” 24

  23. 四、教育态度:诲人不倦。

  24. 媒 介 计 划 教育态度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诲乎?”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 不善不能改,是忧也。” 子曰:“过而不改,是谓过焉。” 24

  25. 感 悟

  26. 感悟一:人人皆可为师。 感悟二:反思是进步的阶梯。 感悟三:学习、成长是自己的事。 感悟四:正确对待学生的过错。

  27. 五、教育方法。

  28. 1.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 3

  29. 教育方法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 在家无怨。” 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讱。” 24

  30. 教育方法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 子曰:“知人。” 樊迟未达。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 樊迟退,见子夏曰:“乡也吾见于夫子而问知, 子曰:‘举直错诸枉,能使枉者直’。何谓也?” 子夏曰:“富哉言乎!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24

  31. 感 悟

  32. 感悟一:同一问题,应针对不同对象,有效解答。感悟一:同一问题,应针对不同对象,有效解答。 感悟二:不拘泥于所谓标准答案。 感悟三:教育无所谓对错,只有适合与否。 感悟四:合作学习是有效学习方法。

  33. 1.因材施教。 2.有启有发。 教育方法 3

  34. 教育方法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24

  35. 感悟

  36. 感悟一:注重教育时机。 感悟二:培养自主学习。 感悟三:消减根源性负担。 感悟四:教育的本质是唤醒。 自由才能自觉、自主才会自律

  37. 六、学习态度。

  38. 1.敏而好学。 学习态度 3

  39. 学习态度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24

  40. 1.敏而好学。 2.实事求是。 学习态度 3

  41. 学习态度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4

  42. 1.敏而好学。 2.实事求是。 3.志存高远。 学习态度 3

  43. 学习态度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三年学,不至于谷,不易得也。” 子曰:“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曾国藩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道德经》:“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24

  44. 感悟

  45. 感悟一:兴趣切入、培养乐学精神。 感悟二:挖掘潜能、张扬个性。 感悟三: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感悟四:时刻有危机意识。 感悟五:能从事自己所喜爱事业,乃人生大幸。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