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3

第四章 摄影技术

第四章 摄影技术.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 摄影基本理论 ,掌 握 现场摄影 和 物证摄影 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 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要点. 1 、摄影基础知识; 2 、现场摄影的内容及方法; 3 、物证摄影的内容及特点; 4 、物证原物大、直接扩大摄影方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摄影基础知识 第二节 拍照技术 第三节 现场摄影技术 第四节 常规物证摄影概述. 第一节 摄影基础知识. 一、 取景构图 二、摄影用光. 一、取景构图. 取景构图是为了 揭示主题 ,达到 富有表现力的 艺术形式 所进行的 造型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摄影技术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摄影技术

  2. 教学目的 通过教学,使学生熟悉摄影基本理论,掌 握现场摄影和物证摄影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验 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 教学要点 1、摄影基础知识; 2、现场摄影的内容及方法; 3、物证摄影的内容及特点; 4、物证原物大、直接扩大摄影方法。

  3.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摄影基础知识 第二节 拍照技术 第三节 现场摄影技术 第四节 常规物证摄影概述

  4. 第一节 摄影基础知识 一、取景构图 二、摄影用光

  5. 一、取景构图 取景构图是为了揭示主题,达到 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形式所进行的造型 处理。是一个思维过程、组织过程和 反映过程。

  6. 取景构图的基本步骤 • 通过拍摄时的取景获得构图的基本形式; • 利用制作时的取舍精练造型表现。 • 画面结构主次分明 • 造型表现简洁生动 • 技术手段灵活多样 • 构图安排新颖独特 取景构图的基本要求

  7. 取景构图的基本内容 (一)正确选择拍摄位置 (二)合理安排画面布局

  8. (一)正确选择拍摄位置 是取景构图之始。 1、选择拍摄距离 2、选择拍摄方向 3、选择拍摄高度

  9. 1、选择拍摄距离 拍摄距离直接决定着主体的大小,透视 感的强弱,画面景物的多少,景别的变化。 • 远景 • 全景 • 中景 • 近景 • 特写 拍摄距离

  10. 远景 远,取其势,即以自然的气势取胜。 多用于表现地形特征、地理位置、山川 形势、气候变化等以突出整体气氛为目的的 画面。

  11. 全景 用以表现被摄体的全貌和所处环境的画面。 • 具有明显的结构中心主体,环境是用来说明、 烘托和渲染主体的; • 既要注意空间深度的表达,又要注意主体的 立体感和轮廓形态的表达; • 背景范围大,要特别注意对杂乱景物的取舍, 力求画面精练、简洁,切忌喧宾夺主。

  12. 中景 用以反映某一对象动作性强的局部或某 一事件富有表现力的情节,反映事物的矛盾 焦点,表现人与人之间感情交流的画面。 • 中景背景少、人像大,以人的动作、姿态、 • 情节取胜,环境降到次要地位; • 拍摄时要注意被拍者的手势与面部表情的 • 协调配合; • 要注意抓拍富有表现力的身体语言动作。

  13. 近景 近,取其神、取其质。指用以表现人物 的神情或物体的质感的画面。 • 拍摄人像近景照片,需特别注意人物面部 的神态表情,着重传递人物细腻的深情; • 要注意选光、配光,以突出人物皮肤的质 感或物体的纹理与质地。

  14. 特写 将被拍对象的局部充满画面,以表现 局部特征为目的的画面。

  15. 2、选择拍摄方向 指相机围绕被摄体四周选择不同的拍摄点。 改变拍摄方向,可以使主体的轮廓、 主体与背景的关系、背景的范围等发生极 为显著的变化。 • 正面 • 正侧面 • 斜侧面 • 背面 常用拍摄方向

  16. 正面方向拍摄 • 适合于表现人物、建筑的对称结构; • 不利于表现动态特征和深度强的景物。 用于表现对象正面特征, 将其横向与竖向线条充分展 示出来。

  17. 正侧面方向拍摄 适合于表现被摄体的侧面特征,人和物的外轮廓,具有一定的动感和方向性。 其和正面拍摄一样呈平行透视效果,不利 于表现深度空间。

  18. 斜侧方向拍摄 随着斜侧的程度变化,拍摄位置可有许 许多多的变化,使物体形象发生千差万别的 表现。富有动感。 是最常见的拍摄方向。

  19. 背面方向拍摄 以形体刻画为主,整体感强。 • 背面角度可将人物、主体、背景融为 • 一体,背景的事物就是被摄人关注的中心, • 启发观众联想。

  20. 3、选择拍摄高度 指照相机镜头与被摄对象间的相对位置高低变化。 • 平拍 • 仰拍 • 俯拍 摄影高度的变化,影响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远近景物的展开程度,主体与背景的关系以及透视的效果。 基本拍摄高度

  21. 平拍 相机与被摄体处于同一水平线,即镜 头光轴与地面平行。 • 适于表现上下对称的结构; • 优点是不变形,可正确反映对象各个部 • 位的比例关系; • 不利因素是平淡,缺少变化。

  22. 仰拍 仰拍时,被摄体透视化强烈,有利于 强调对象的高度。易于表达建筑物的高大, 树木的修长和人物的跳跃动作等。 相机低于被摄对象向上拍摄。

  23. 俯拍 相机高于被摄对象向下拍摄。 • 俯拍能清楚的交代出地面景物的数量、位置、远近、层次等;画面饱满而充实,适于表达广阔、盛大的场面,深远、众多的景物等。 • 俯拍重在写实、仰拍重在写意。

  24. (二)合理安排画面布局 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合理分割画 面,正确有序地处理主体、陪体、前景、 背景等的位置关系,美化画面结构,突 出画面主题。

  25. 画面布局的基本要求 1、主题单一明确 2、主体突出鲜明 3、画面简洁明了 4、注意对比 5、注意均衡 6、注意动向

  26. 1、主题单一明确 一幅好照片首先应有一个主题,画 面上所有景物必须统一于这个主题下。

  27. 2、主体突出鲜明 主体必须突出醒目,在画面上占明显的 压倒优势,作为画面的内容中心和结构中心 而呼应全局,其他景物的配置都要适应主体 的需要。 • 主体安排原则 • 突出主体的常用方法

  28. 主体安排原则 • 物忌居中,人忌正面。正中位置是人双眼 观察时视觉上最薄弱的,且主体居中缺乏 呼应,显呆板。 • 常把主体安排在画面九宫格中间的四个交 叉点处,或画面对角线的交点到各个角的 中间。

  29. 4. 色温 3. 光质 黑 黑 光质指光线的刚硬、聚散性质。 当光源发光的颜色与黑体在某温度下发出的光的颜色相同时,将黑体此时的温度 ( 开氏温标 ) 称作该光源的色温。 • 色温不是光源的实际温度,而是表示光源光色的一种定 量方法;当光源色温增加时,光色由红向黄、白、蓝变 化; • 常见光源的色温:白炽灯3000K;清晨和黄昏阳光 3500K; 晴天中午阳光 5400K;闪光灯5500K;阴天 或阴影处的光 线8000K;无云兰天20000K。

  30. (三)摄影用光的造型要求 1. 要真实而客观 在照片上体现出客观环境的光线特点; 2.要表现物体的质感 通过对表面结构的刻画反映物体的物质属性。

  31. 3. 要表现空间感和立体感 • 可以利用空气透视和光影效果加强空间感; • 利用明暗所表现的物体“体面”变化加强空间感; • 利用投影说明物体所处的空间。 4. 要突出主体 利用光的显露与隐藏对主体实现强调、对与主题无关或 关系较差的事物进行削弱。 5. 要表现情感 利用光的情感象征性并与照片的内容相结合传递思想感 情。

  32. (四)摄影用光的种类 1、自然光: 主要指太阳光,是室外摄影的主要光 线,是最经济、最明亮的摄影光源。 自然光可分为:直射光;散射光。

  33. (1)直射光:直接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太阳光。(1)直射光:直接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太阳光。 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使物体有 明显的明暗分界,有利于造型, 但影调层次少。 • 日升日落光; • 正常斜射光; • 午间顶光。

  34. 日升日落光 早晨和傍晚,太阳升离或接近地平线, 与大地夹角不超过15º时的光线。 • 投射角度低,投影长;长波多短波少,色温 低,偏红橙色;光质柔和,光照强度小。 • 这段时间的光线具有引人入胜的魅力,又很 短暂,所以被称作室外摄影的黄金时间。 • 适合拍风景照,影调层次丰富、气氛浓烈活泼。 • 拍人像,宜拍成剪影。

  35. 正常斜射光 上午8-11点,下午2-5点,太阳光线 与地面夹角在15º—60º时的斜射阳光。 • 阳光中的红、绿、蓝三原色比率大致相等,呈白光,是正常摄影时间。 • 景物水平面和垂直面上的照度基本相等,投影明显而适中。 • 天空散射光和地面反射光交织,构成又亮又柔的辅助光,可照明景物阴暗部分的影纹,景物的凹凸阴阳表现醒目而细致,适合表达景物的质感、立体感和空间感。 • 持续时间长,亮度变化小,光影移动慢。

  36. 正常斜射光

  37. 午间顶光 太阳光线与地面夹角在60º—90º间的光线。 • 强烈而垂直,反射光和散射光相对少,景物 受光部分特别刺眼,投影黑而短,反差极为 强烈,缺乏层次。 • 这种光线往往会歪曲或丑化人物形象,在人脸、鼻下、嘴唇下形成浓重的阴影。 • 把夏天有顶光的中午称为摄影的死角时间。

  38. 午间顶光

  39. (2)散射光:指太阳被云层遮住时的光线, 或被建筑物遮蔽下的阴影,及 室内的自然光。 散射光无明显的方向性,可产生层次丰富、反差柔和的效果,有利于表现被摄体天然的影调关系和质感。但如果照度太低,也会使景物平淡、缺少反差。

  40. 2、人造光 黑 (1)人造光的特点 (2)人造光的选择 黑 黑 可以人为地选择和变换光源的位置,不受季节和时间的限制,还可以进行几个光源的组合并分出主次。 钨丝灯:色温较低约2800k左右。 碘钨灯:色温在3200K左右。 聚光灯、透射式集光灯:使物体产生明显的阴影,利于刻画 体积和轮廓。物证摄影中常用小型可调聚光灯。 电子闪光灯:闪光时间为10-6 ~ 10-3秒,色温 5000 ~ 6000k, 与日光相似。

  41. (五)不同光位的光线的造型效果 根据相机、被摄体和光源三者间位置的 改变可产生不同的光位变化。 • 顺光(正面光) • 斜光 • 侧光 • 逆光 • 顶光 • 脚光

  42. 第二节 拍照技术 • 照相机是记录景物影像信息的光学成像仪器。 • 现代照相机已形成传统相机和数码相机两大类,已发展成为一种综合光、机、电、微电脑等技术的高科技产品。 • 传统相机是指利用感光胶片逐幅记录景物影像信息的光学成像仪器,刑事摄影中常用的单镜头反光式相机(俗称“ 单反相机 ”)为传统相机。

  43. 照相机的工作过程 照相机的工作是一个两步成像的过程。 • 第一步---成像 利用摄影镜头结成被摄景物的光学影像; • 第二步---影像记录 利用感光胶片上卤化银的光化学作用,将镜头结 成的景物光学影像转换为“潜影”。

  44. (一)照相机的结构 一、照相机的结构和类型 现代相机的结构由镜头和机身两部分组成。 • 摄影镜头 • 作用:结成景物影像。 • 机身 • 作用:内部为一个暗腔,确保胶 片上的记录影像;其它部 件的承载体。 机身 镜头

  45. 相机组成按摄影的具体分工,可进一步分为: 1.摄影镜头 2.取景器 3.调焦机构 4.快门 5.自动控制系统 6.卷片、计数、上弦 机构 7.机身 模式控制环 机身 镜头

  46. 光圈调节环 调焦环 快门按钮 计数器 取景器 倒片旋钮 感光度调节 调速盘 卷片扳手 后背

  47. 第三节 现场摄影技术

  48. 一、现场摄影概念及作用 黑 现场摄影是运用照相技术,固定现场原始状况, 记录现场勘查过程,发现、提取和保存物证的专门 摄影技术。 现场摄影的作用: • 为分析现场、制订侦查方案、采取侦查措施提供影像依据; • 为技术检验、鉴定提供条件; • 为案件的司法诉讼提供重要的证据。

  49. (一)照相机 二、现场摄影的设备器材 黑 用于现场摄影的照相机,应具有较多种功能,应坚固耐用和性能可靠。 相机应配备标准镜头、广角、中焦镜头或变焦镜头,以适应多种情况下的拍摄需要。

  50. (二)近摄装置   近距摄影的目的是为了获得较大倍率的影像,以清 晰反映较小的物体或物体的局部细微特征。 近摄装置包括:   近摄镜头     具有微距功能的定焦或变焦镜头。   近摄接圈或皮腔     应能与相机配套,倍率从1:10 ~ 1:1左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