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政 务 礼 仪

政 务 礼 仪. 前 言. “ 礼者,敬人也。” 礼 — 尊重;仪 — 表达。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技巧; 礼仪是行为规范。. 讲 究 礼 仪 的 作 用. 初次交往时讲礼仪可给人留下好印象; 公务交往中讲礼仪可提高办事效率; 涉外交往中讲礼仪可消除隔阂,减少误会。. 我们所讲的礼仪. 不是过去的繁文缛节; 而是个人应有的文明素养; 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 是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的日常礼仪。. 一、机关个人礼仪. 容貌、容姿礼仪; 言谈举止礼仪; 会见、拜访礼仪。. 仪容上的具体注意事项. 头发整洁(忌怪异、前卫);

no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政 务 礼 仪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政 务 礼 仪

  2. 前 言 • “礼者,敬人也。” • 礼—尊重;仪—表达。 • 礼仪是人际交往的艺术、技巧; • 礼仪是行为规范。

  3. 讲 究 礼 仪 的 作 用 • 初次交往时讲礼仪可给人留下好印象; • 公务交往中讲礼仪可提高办事效率; • 涉外交往中讲礼仪可消除隔阂,减少误会。

  4. 我们所讲的礼仪 • 不是过去的繁文缛节; • 而是个人应有的文明素养; • 是人与人之间应有的尊重; • 是听得懂、学得会、用得着的日常礼仪。

  5. 一、机关个人礼仪 • 容貌、容姿礼仪; • 言谈举止礼仪; • 会见、拜访礼仪。

  6. 仪容上的具体注意事项 • 头发整洁(忌怪异、前卫); • 面部清洁(忌浓妆艳抹); • 手部干净(忌长指甲); • 服饰整洁。

  7. 着 装 礼 仪 • 总要求:色彩要少、款式要雅、点缀要少。 • 总看法:男穿品牌、女穿时尚;中年穿品牌、青年穿时尚、老年穿宽松、舒适。 • 男女看点:男表、女包;女头、男腰。

  8. 着装的五原则: • 应时:与季节、时令、时代吻合; • 应景:与喜庆、哀伤场合吻合; • 应事:与具体的事情吻合; • 应己:与自己的身材、年龄、性格吻合; • 应制:体现自己的职业、教养。

  9. 女 士 穿 着 禁 忌 • 忌穿皮裙; • 忌裙、鞋、袜不搭配; • 忌重要场合露光腿; • 忌“三节腿”; • 忌前露乳沟,后露股沟; • 宁可不被人赞美也不能被笑话。

  10. 2011年10月北京街头惊现美丽“冻人”女

  11. 举 止 礼 仪 • 举止包括仪态、神色、表情和动作; • 是人的第二语言; • 是人修养和风度的体现。

  12. 举 止 礼 仪 要 求 • 自然、大方; • 文明、合俗; • 稳重、敬人; • 优雅、美观。

  13. 公交车上的不文明行为

  14. 旅游中的不文明行为

  15. 态度温和; 语言文明; 分清对象; 讲究分寸。 说大众话不说官话; 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虚话; 说文雅话不说粗话; 说光明正大的话不说闲话。 交 谈 礼 仪

  16. 与 人 交 谈 六 忌 • 忌一言不发; • 忌喋喋不休; • 忌矫揉造作; • 忌骄傲自大; • 忌讽刺挖苦; • 忌到处诉苦。

  17. 拜 访 礼 仪 • 做客礼仪; • 待客礼仪。

  18. 做 客 礼 仪 • 事先有约; • 做好准备; • 上门有礼; • 做客有方。

  19. 待 客 礼 仪 • 做好准备; • 热情迎接; • 安排就座; • 以礼待客; • 礼貌送客(迎三送七)。

  20. 二、公 共 礼 仪 • 电话礼仪; • 介绍礼仪; • 会面礼仪; • 称谓礼仪; • 国旗礼仪。

  21. 电 话 礼 仪 • 客气:面含微笑、吐字清楚、语调平和、语言文明; • 简洁:常规通话不超过三分钟; • 自觉:尽量不给人添麻烦。

  22. 介 绍 礼 仪 • 自我介绍:自己当介绍主角将自己介绍给别人; • 他人介绍(第三者) :介绍人是东道主、长者、活动负责人、家庭女主人、熟悉双方的第三者。 • 集体介绍:指被介绍者一方或双方不是一人而是多人的介绍。

  23. 握 手; 脱帽礼; 致意礼; 鞠躬礼; 拱手礼; 合十礼; 拥抱礼; 亲吻礼。 会 面 礼 仪

  24. 称 谓 礼 仪 • 姓名称呼:前姓后名、前名后姓、有名无姓; • 泛尊称:先生、夫人、小姐、女士等; • 职务称:公务活动中使用; • 职衔称:学位、军衔、爵位等; • 职业称:老师、教练、警官、医生等; • 特殊性称呼:阁下、陛下、牧师等; • 称呼禁忌:张冠李戴、产生误会、歧视(庸俗、混名)。

  25. 国 旗 礼 仪 • 每天升挂国旗的场所:天安门广场、新华门、全国人大、国务院等; • 每个工作日升挂国旗的部门:国务院各部门、地方人大等; • 应升挂国旗的节日:国庆节、劳动节、元旦节、春节;民族自治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

  26. 国 旗 使 用 禁 忌 • 忌侮辱、损毁、涂画国旗; • 忌挂残破、褪色、污损的国旗; • 忌用于广告或私人活动; • 下半旗的情况:国家首脑、对国家有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逝世、特别重大事故、自然灾害导致的重大伤亡。

  27. 三、公 务 活 动 礼 仪 • 会议礼仪; • 办公礼仪; • 参观访问礼仪; • 宴请礼仪; • 坐车礼仪; • 送礼礼仪。

  28. 会 议 礼 仪 • 参会人员六忌:迟到、走动、讲话、睡觉、吸烟; • 准备会议二要:会场布置要到位、座次安排要恰当。

  29. 办 公 礼 仪 • 尊重上级; • 关心下级; • 善待同事; • 接待访客。

  30. 参 观 访 问 礼 仪 • 参观者:客随主便、尊重当地风俗、自觉付费; • 东道主:热情周到、事先安排好要参观的车辆、场所、景点等。

  31. 宴 请 礼 仪 • 宴请的对象爱好、身份、职业、年龄等大致一致且不能遗漏; • 规模适中、量力而行; • 了解客人的喜好、禁忌; • 菜肴要突出特色 。

  32. 就 餐 礼 仪 • 桌次排列:两桌有横、竖之分;多桌排列时以距主桌的远近定贵贱。 • 位次排列:主人面门而座,主客居主人右;多个客人依次而座。

  33. 用 餐 要 求 • 客人应在主人邀请下动筷; • 夹菜时不大包大揽; • 让菜不奉菜; • 不搅菜; • 吃饭不出声(不说话); • 不挥舞筷子说话; • 咳嗽、打喷涕等应侧身。

  34. 敬 酒 礼 节 • 敬酒不劝酒; • 第一杯酒由主人提议; • 敬酒时从主宾开始顺时针方向。

  35. 坐 车 礼 仪 • 总要求:了解人、尊重人、讲规矩、讲互动。 • 公务接待:右排后座为上座; • 社交接待:主人开车时副驾驶为上座、专职司机开车时后右座为上座; • 接待要客:司机后面是上座。

  36. 送 礼 礼 仪 • 常送的礼品:标志产品、特色产品、有纪念意义的产品(不宜太贵); • 常规不送的:药品、营养品、黄片、散货; • 送礼禁忌:恋人间忌送伞、刀;给老人忌送钟; • 尊重民族禁忌、个人禁忌。

  37. 有“礼”走遍天下,无“礼”寸步难行!

  38. 用 筷 六 不 要 • 不要将筷子含在嘴里; • 不要挥舞筷子说话; • 不用筷子敲碗; • 不用筷子戳食物; • 不用筷子搅动菜肴; • 不把筷子放在碗上。

  39. 汤 匙 四 不 要 • 不将汤匙全放在口中吸吮; • 舀回的食物不能再放回盘中; • 食物过烫不能用汤匙倒腾; • 汤匙不用时不能放在桌上或汤碗里。

  40. 食 碟 三 不 要 • 不要在食碟存放太多食物; • 不要将各种菜肴堆放在一起; • 不要将残渣放在桌上,应放在食碟前端。

  41. 水 杯 三 不 宜 • 不宜盛酒; • 不能倒扣; • 喝入口中的东西不能再吐回杯中。

  42. 应酬性、工作性、社交式 • 应酬性:只介绍姓名即可; • 工作性:应介绍姓名、工作单位及从事的具体工作; • 社交式:还应介绍兴趣、爱好、经历等。

  43. 他 人 介 绍 要 求 • 应在双方愿意认识的情况下介绍; • 介绍时应遵循“尊者优先”的原则; • 为他人作介绍时应热情、诚恳,手心向上; • 被介绍的双方应起立目视对方,显出高兴、专注的样子。

  44. 集 体 介 绍 的 要 求 • 双方地位相当时则将一人介绍给多人; • 一人地位高于多人时则先将多人介绍给一人; • 双方都人多时,则先介绍位卑者或先介绍主人。

  45. 握 手 的 要 求 • 尊者(长者、身份高者、女士、已婚者)先伸手; • 握手时应面带微笑,目视对方,含喧致意; • 握手时力度适当,时间得当(三秒为限); • 握手七忌:左手、争先恐后、戴手套(墨镜)、东张西望、左手插荷包里、洗手(揩手)、拒绝握手。

  46. 握 手 图 例

  47. 温总理主动与农民握手显平易近人风度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