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4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次通货膨胀及治理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次通货膨胀及治理. 38085104 吴苏盎 38085113 赵 桐 38085121 刘 璐 38252125 秀 莎. 1992 ~ 1994 年中国通货膨胀及宏观调控措施. 背景 : 1992 年自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增长扭转了 1989 年以来的低速徘徊局面,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 原因 :. 1 、社会供求矛盾突出. 2 、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影响. 3 、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影响. 80 年代以来中美实际 GDP 增长率曲线图.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应的历年通货膨胀率.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次通货膨胀及治理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两次通货膨胀及治理 38085104 吴苏盎 38085113 赵 桐 38085121 刘 璐 38252125 秀 莎

  2. 1992~1994年中国通货膨胀及宏观调控措施 • 背景: • 1992年自邓小平南巡讲话后我国经济增长扭转了1989年以来的低速徘徊局面,进入了一个加速发展的时期。 • 原因: 1、社会供求矛盾突出 2、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影响 3、经济环境和经济政策影响

  3. 80年代以来中美实际GDP增长率曲线图

  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应的历年通货膨胀率

  5. 1992~1994年间中国总失业率增加,但就业压力并不大1992~1994年间中国总失业率增加,但就业压力并不大

  6. 199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迅速增长到23.9%。1992年到达44.4%,1993年到达61.8%。投资的增长由国有经济投资和非国有经济投资双向拉动,直接导致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全面上扬。199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迅速增长到23.9%。1992年到达44.4%,1993年到达61.8%。投资的增长由国有经济投资和非国有经济投资双向拉动,直接导致能源、原材料价格的全面上扬。

  7. 投资需求带动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过度扩张,社会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如图可以看出1992~1994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都有飞速的增长。投资需求带动消费需求。社会总需求过度扩张,社会的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如图可以看出1992~1994年间,中国进出口贸易额都有飞速的增长。

  8. 1992年通货膨胀期间,经济增长率均超过潜在增长率8~10%的上限,CPI增长率均超过1~5%的上限,表明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进入了全面过热的阶段。1992年通货膨胀期间,经济增长率均超过潜在增长率8~10%的上限,CPI增长率均超过1~5%的上限,表明我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经济进入了全面过热的阶段。

  9. 政府宏观调控措施 • 1、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 • 2、经济体制改革 • 3、政府三大调控手段的运用 • 4、政府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方式

  10. 2004年中国通货膨胀及宏观调控措施

  1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反应的历年通货膨胀率

  12. 2003和2004年经济增长率接近10%的上限,分别为9.3%和9.5%,物价上涨率仍在1~5%的区间运行。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是轻度的通货膨胀。2003和2004年经济增长率接近10%的上限,分别为9.3%和9.5%,物价上涨率仍在1~5%的区间运行。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是轻度的通货膨胀。

  13. 政府宏观调控措施 • 1、稳健的财政货币政策 • 2、注重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的运用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 3、调控方式的渐进性

  14. 中国1993年银行治理 • 背景: • 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宣布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过连续两年4%的GDP低增长后,1991年GDP的增长率达到了9.2%,1992年GDP增长率达到了14.2%,商品零售价格上升了6.7%,大城市的物价指数上涨了17%,粮价上涨了43%,燃料价格上涨69%,建筑材料价格上升25%,1993年春天原材料价格上涨了40%。中国面临着建国以来最严重的通货膨胀,与之相伴而来的是各种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

  15. 1、朱镕基担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 1993年7月2日,全国人大八届二次会议做出决定,时年65岁的朱镕基被任命为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 1993年7月5日~7日,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国务院副总理兼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朱镕基首次亮相并讲话。

  16. 经济过热的直接诱因是投资过度,投资过度是因为金融失序。为整顿金融秩序,朱镕基提出了“约法三章”:经济过热的直接诱因是投资过度,投资过度是因为金融失序。为整顿金融秩序,朱镕基提出了“约法三章”: • 会上,朱镕基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身份,命令属下的行长们在40天内收回计划外的全部贷款和拆借资金。

  17. 1993年8月~10月间,面对由于经济发展过热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朱镕基先后主持召开了8次会议,集中讨论了宏观调控实施的程度及货币投放量控制的程度。1993年8月~10月间,面对由于经济发展过热引起的通货膨胀问题,朱镕基先后主持召开了8次会议,集中讨论了宏观调控实施的程度及货币投放量控制的程度。 • 遏制经济过快增长的主要方法是控制基本建设投资的过快增长,央行要按照国家宏观调控政策,通过银行系统来有效的对此进行管理。

  18. 中国经济的“软着陆”: • “软着陆”是相对于 “硬着陆”而言的。采用强有力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将通货膨胀率降到正常水平。优点是重拳出击立竿见影,但缺点是经济震动较大,进而影响社会稳定。“软着陆”即避免经济出现较大的波动,在抑制通货膨涨的同时,维护经济正常的发展速度和社会的稳定。

  19. 1993年7月底,拆借资金收回332亿,同时增加了405亿元的存款。银行可发行几百亿元收购夏粮,股市止跌启稳,宏观调控初见成效。1993年7月底,拆借资金收回332亿,同时增加了405亿元的存款。银行可发行几百亿元收购夏粮,股市止跌启稳,宏观调控初见成效。 • 除了一些房地产项目外,国家建设项目并没有停止,没有大量工人下岗。央行成功减少了货币投放量。中国经济防止了更高程度的、全局式的恶性泡沫,避免了商品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经济增长缓慢减速,经济发展维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平。 • 中国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

  20. 谢谢观看!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