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其他抗生素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其他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基本结构: 是由一个 多元碳的内酯大环 附着一个或多个 脱氧糖 所组成的一类抗生素。 特点 :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抗菌强度较弱。. 代表药物 : 14元环内酯: 红霉素 、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15元环内酯: 阿齐霉素 16元环内酯: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 沙霉素. 一、红霉素类. 红霉素 erythromycin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其他抗生素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三十七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其他抗生素

  2.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基本结构: 是由一个多元碳的内酯大环附着一个或多个脱氧糖所组成的一类抗生素。 特点: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似,但抗菌强度较弱。

  3. 代表药物: 14元环内酯:红霉素、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15元环内酯:阿齐霉素 16元环内酯: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 沙霉素

  4. 一、红霉素类 红霉素 erythromycin 1952年从红链霉菌代谢产物中发现的一种口服抗生素。 特点:不耐酸 口服制剂: 肠衣片: 在十二指肠溶出吸收 无味红霉素(红霉素丙酸酯的十二烷基硫 酸盐):儿童用 琥乙红霉素(红霉素琥珀酸乙酯): 在体内释出酯和游离碱两部分。

  5. 药动学 吸收 红霉素碱在小肠上段吸收不完全,但足够抑菌,易被胃酸破坏,制成肠包衣片或含肠包衣颗粒的胶囊。 分布 分布广,易扩散进细胞内液,组织浓度高 代谢 肝 排泄 随胆汁分泌排泄,胆汁中浓度高。 活性形式:红霉素碱

  6. 抗菌作用 1. 对需氧的G+球菌和G+杆菌强大抑菌; 2. 对大多需氧的G-杆菌无效 但对脑膜炎球菌、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多杀巴氏菌、梅毒螺旋体、百日咳杆菌、空肠弯曲菌、嗜肺军团菌、肺炎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有效。 3. 对病毒、酵母菌及真菌无效。 属速效抑菌剂,窄谱抗生素

  7. 作用机制 与敏感菌的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移位酶:抑制新合成的氨酰基-tRNA分子从核糖体受体部位A位移至肽酰基结合部位P位,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8. 肽酰基tRNA移位 抑制移位酶

  9. 耐药性 • 耐药性 易产生,但停药数月后可恢复敏感性,同类药物之间有部分或完全交叉耐药性。 • 耐药性产生原因 1.细菌细胞壁、膜渗透减少; 2.甲基酶形成物改变了核蛋白体靶位 3.肠杆菌产生的酯酶使红霉素水解。

  10. 临床应用 • 白喉急慢性感染及带菌状态的治疗、百日咳带菌者的预防、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感染、嗜肺军团菌病的首选。 • 青霉素过敏者链球菌、破伤风感染的替换药; • 耐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 拔牙或呼吸道手术后继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预防,现已用克林霉素,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11. 不良反应 严重不良反应少见 1. 胃肠道反应 大剂量口服时 2. 肝损害 (如无味红霉素)长期服用时,转氨酶升高,出现胆汁郁积性黄疸,停药后可恢复 3. 血栓性静脉炎 静注时(红霉素乳酸盐) 4.对肝药酶有抑制作用

  12. 克拉霉素 clarithromycin • 为红霉素的甲基衍生物; • 口服有首关消除,生物利用度50-55%。代谢物有活性。 • 抗菌谱:   -红霉素敏感的链球菌、葡萄球菌作用比红霉    素强;与红霉素有交叉耐药性   -淋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中等活性;   -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有活性   -鸟分枝杆菌和某些原虫活性高于红霉素 • 每日给药2次

  13. 阿齐霉素 azithromycin • 15元环 • 药动学特点 组织分布广,细胞内浓度高,每日给药1次; • 抗菌谱 类似红霉素 对G+菌弱于红霉素,对G-菌活性升高 对流感嗜血杆菌、弯曲菌属活性更高; 肺炎衣原体、支原体、军团菌有活性

  14. 二、其它大环内酯类 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等

  15. 第二节 林可霉素与克林霉素 林可霉素(洁霉素) 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氯洁霉素)

  16. 共同特点: • (1)口服吸收好,体内分布广泛,渗入骨组织较强,但不易过血脑屏障。 • (2) 抗菌谱相同,与红霉素相似。后者抗菌作用强,毒性小。 • (3)不良反应为胃肠道反应,林可霉素可引起伪膜性肠炎,用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

  17. 机制和应用 作用机制: 与细菌核蛋白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从而抑制蛋白质合成。(与红霉素、氯霉素有交叉耐药) 抗菌谱: 与红霉素相似,对厌氧菌作用好。 对G-杆菌和肺炎支原体无效。 应用 1. 厌氧菌感染 腹腔、盆腔感染,并与氨基糖苷类合用消除需氧病原菌; 2. 敏感G+菌感染 呼吸道、关节、软组织、骨组织、胆道感染及败血症、心内膜炎; 3.金葡菌骨髓炎 首选克林霉素

  18. 第三节 万古霉素等其他药物 万古霉素,去甲万古霉素 抗菌谱: G+球菌:金葡菌、表葡菌(包括甲氧西林耐药 株)、链球菌、多数肠球菌高度敏 感,有强大杀菌效。 G-菌及分枝菌属均对万古霉素耐药。 作用机制 阻碍细菌细胞壁合成。 不与PBPs结合,作用于细菌细胞壁合成的早 期阶段。与细菌N-乙酰胞壁酸五肽的氨基 酰- D丙氨酰-D丙氨酸的尾部结合,阻碍细 菌细胞壁合成而呈杀菌作用。

  19. 耐药性:有耐药株出现。与其他抗生素尚无交叉耐药性:有耐药株出现。与其他抗生素尚无交叉 耐药性。 临床应用 • 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所致严重感染如肺炎、脓胸、心内膜炎、骨髓炎和软组织脓肿。 • 已知对其敏感的耐青霉素肺炎球菌感染及其他抗生素尤其是克林霉素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不良反应 毒性较大 • 耳毒性、肾毒性: 血浆高浓度药物可导致可逆性的耳聋、耳鸣、听力损害及肾损害。 • 过敏性皮疹 • 注射部位静脉炎

  20. 替考拉宁 teicoplanin,tancoplanine 作用机制 与万古霉素相似,抑制粘肽合成,进而抑制细胞壁合成 抗菌谱:对G+菌特别是MRSA、MRSE和肠球菌作用强;杀菌剂。 特点 亲脂性高,更易渗入组织和细胞,t1/2更长。 用途: 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的G+菌引起的感染 对β-内酰胺类过敏者的严重感染如菌血症、心 内膜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下呼吸道 感染等。

  21. 利奈唑烷 linezolid 人工合成的恶唑环酮类抗菌药物 抗菌作用 • 与万古霉素相似,对G+菌有强大抗菌活性,而对大多数革兰阴性需氧或厌氧菌几乎无作用。 • 对多种其他药物耐药株包括耐青霉素的肺炎链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具抗菌活性。 作用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其通过与核糖体50S亚基上的23S亚单位结合,抑制70S始动复合物的形成。与其他类型药物无交叉耐药性。 应用 治疗革兰阳性细菌感染(包括耐甲氧西林 和万古霉素耐药株)。 e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