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3

刺法灸法学

刺法灸法学. 第七章 耳针 头皮针 腕踝针. 第一节 耳针法. 定义 :耳针是指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来源与发展 古籍记载 耳脉 《 阴阳十一脉灸经 》─《 内经 》 手少阳三焦 《 灵枢五邪 》 …… 恶血在内,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 备急千金要方 》 艾灸耳后阳维穴 - 风聋雷鸣. 《 针灸大成 》 艾灸耳尖治疗眼生翳膜 民间 针刺耳轮 - 痄腮 / 砭石刺耳 - 斑疹 / 刺耳垂 - 红眼病 国外 古希腊 割耳后血管 - 阳萎不育 古埃及 妇女节育.

olesia
Download Presentation

刺法灸法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刺法灸法学 第七章 耳针 头皮针 腕踝针

  2. 第一节 耳针法 • 定义 :耳针是指用毫针或其他方法刺激耳穴,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 来源与发展 • 古籍记载 • 耳脉 《阴阳十一脉灸经》─《内经》手少阳三焦 • 《灵枢五邪》 ……恶血在内,取耳间青脉以去其掣 • 《备急千金要方》 艾灸耳后阳维穴-风聋雷鸣

  3. 《针灸大成》 艾灸耳尖治疗眼生翳膜 • 民间针刺耳轮-痄腮/砭石刺耳-斑疹/刺耳垂-红眼病 • 国外 古希腊 割耳后血管-阳萎不育 • 古埃及 妇女节育

  4. 耳针图的形成 《德国针术杂志》1957年1号 • 耳穴42个(耳与内脏的关系) • 1958年译成中文传入我国 • 耳穴标准 • 《耳穴国际标准方案》 • 1987.6西太地区卫生组织通过。 • 国家标准《耳穴名称与部位》1993年 耳针体系中国耳针体系 法国耳针体系

  5. 一 、耳针刺激部位 (一)耳郭表面解剖 耳郭正面

  6. 耳郭背面

  7. 1.耳郭正面: • 四个凹陷三支脚: • 四个凹陷:三角窝、耳甲艇、耳甲腔、耳舟。 • 三支脚:对耳轮上脚、对耳轮下脚、耳轮脚。 • 耳轮对耳轮四切迹: • 耳轮脚切迹、轮屏切迹、屏间切迹、屏上切迹 • 耳轮结节外耳门, • 耳屏对耳屏加耳垂。

  8. 2.耳郭背面

  9. 3.耳根

  10. (二)耳穴的分布 耳穴分布规律:与面颊相应的穴位在耳垂;与上肢相应的穴位在耳舟;与躯干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体部;与下肢相应的穴位在对耳轮上、下脚;与腹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艇;与胸腔相应的穴位在耳甲腔;与消化道相应的穴位在耳轮脚周围等。 耳穴在耳郭的分部犹如一个倒置在子宫内的胎儿,头部朝下,臀部朝上。

  11. 头面----耳垂、对耳屏 • 上肢----耳舟 • 下肢----对耳轮上、下脚 • 躯干----耳轮体部 • 腹腔----耳甲艇 • 胸---- 耳甲腔 • 消化道----耳轮脚周围 • 耳、鼻、喉咽----耳屏四周

  12. (三)耳郭的分区 • 1.耳轮分区

  13. 2.耳舟分区

  14. 3.对耳轮分区

  15. 4.三角窝分区

  16. 5.耳屏分区

  17. 6. 对耳屏分区

  18. 7.耳甲分区

  19. 8.耳垂分区

  20. 9.耳背分区

  21. (四)耳穴的部位和主治

  22. 四、耳穴的部位和主治 • 1.耳轮穴位 • 12区 11穴 1)耳中(膈) • 部位 耳轮脚 • 耳轮1区 • 主治 呃逆、呕吐 • 皮肤病 血证

  23. 2)耳尖 • 部位 耳郭向前对 • 折的尖端 • 耳轮6/7区交界 • 主治 发热、 • 高血压、眼病、 • 肝阳上亢诸症

  24. 2.耳舟穴位6区6穴 3)风溪 • 部位 耳舟内 1、 • 2区之间 • 主治 风证(皮肤病、 • 外感、 眩晕、 • 过敏性鼻炎等)

  25. 3.对耳轮穴位 • 13区14穴 • 交感下脚端 • 部位 耳轮内缘与 • 对耳轮下脚交界处 • 对耳轮6区前端 主治 内脏疼痛 (心/胃/胆/肾) • 精神紧张 •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26. 4.三角窝穴位 • 5区5穴 神门 • 部位 三角窝后1/3 • 上部 三角窝4区 • 主治 炎症疼痛 • 失眠、高血压 • 癫痫 • 戒断综合症

  27. 5.耳屏穴位 • 4区9穴 • 肾上腺 下屏尖 • 部位 耳屏游离缘 • 下部尖端 • 2区后缘 主治 急性炎症、休克 过敏、低血压

  28. 6.对耳屏穴位 4区8穴 • 皮质下(脑) • 部位 对耳屏内侧面 • 对耳屏4区 • 主治 神经精神障碍 • 各种慢性病

  29. 7.耳甲穴位 • 心 • 部位 耳甲腔正中 • 凹陷中 • 耳甲15区 主治 心/舌/神/脉

  30. • 部位 耳轮脚消失处 • 耳甲4区 • 主治 胃、牙 • 前额、肌肉

  31. • 部位 对耳轮下脚下方 • 后部 • 耳甲10区 • 主治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 腰、耳

  32. 内分泌(屏间) • 部位 屏间切迹内 • 耳甲腔前下方 • 耳甲18区 • 主治 月经病、更年期、 • 座疮、 • 甲状腺等疾病

  33. 8.耳垂穴位 9区8穴 • 9.耳背穴位 5区6穴 • 10.耳根穴位 3穴

  34. 二 、耳针操作技术 (一)操作程序 1 选穴 2 严格消毒 (二)刺激方法

  35. 1 毫针刺法

  36. 2 电针法 3 埋针法 4 压丸法

  37. 5 灸法 6 刺血法 7 水针法 8 磁疗法 9 按摩法 耳穴按摩

  38. 三 耳针的临床运用 (一)在诊断方面的应用 当人体内脏或躯体某些部位发生病变时,往往会在耳郭相应区域出现各种反应,这种病理性反应可以表现为变形、变色、脱屑、丘疹、压痛敏感、皮肤低电阻等。这些现象可以作为辅助诊断的依据。但仅仅是其辅助作用,不能作为诊断的主要依据。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