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第四章 高层住宅核心体设计

第四章 高层住宅核心体设计. 2.3 高层住宅核心体设计 :. 2.3.1 面积比例 一般核心体占该层建筑面积比例为 20% 左右 2.3.2 核心体类型 中心核心体 单侧核心体. 中心核心体 —— 中心核心体标准层的外墙到核心体距离一般为 10 — 15 米。 单侧核心体 ——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四章 高层住宅核心体设计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四章 高层住宅核心体设计

  2. 2.3 高层住宅核心体设计: 2.3.1 面积比例 一般核心体占该层建筑面积比例为20%左右 2.3.2 核心体类型 中心核心体 单侧核心体

  3. 中心核心体—— 中心核心体标准层的外墙到核心体距离一般为10—15米。 单侧核心体—— 即核心体位于建筑的一侧,使用空间可避免不利朝向,并增大使用空间的进深。当核心体位于标准层长边时,外墙至核心体距离为10—20米;若位于短边,则距离为20—25米。单侧核心体的优点是楼梯间、电梯间可靠外墙开窗,利于自然通风和排烟,缺点是交通路线较长,因而标准层面积较小。另外,由于结构偏心较大,为使重心和刚心一致,应有防止偏心的设计,因此在结构上不适于太高的建筑。单侧核心体多用于板式住宅,也可用于办公建筑。

  4. 2.3.3 核心体组成 电梯,电梯前室,楼梯,楼梯前室,走廊,防火门,设备间(强电、弱电,水表,管道井,垃圾间等) 2.3.4 各部分设计要求 1、电梯 2、楼梯 3、强电、弱电竖井或室 4、其他设备管井

  5. 1、电梯 电梯数量——舒适型住宅每部电梯服务30—60户, 且12层以上住宅不应少于2台电梯, 其中一部必须兼作消防电梯。 电梯规格——轿厢宽度1100×2100(深)×2200(高), 门宽900,高2000,井道内壁宽1800,深 2600,底坑深2800,顶层高度5000; 电梯具体尺寸因电梯生产厂家不同而有不 同。一般井道内壁与轿厢外壁的间距应大 于200MM。 电梯厅宽至少是走廊的1.5倍,候梯厅深度不小于轿厢深。

  6. 消防电梯—— 消防电梯必须设具有防烟功能的前室,其前室大小应能容纳消防器材和营救伤员的担架,独用防烟前室面积最小4.5平米,与防烟楼梯合用前室时前室最小6平米。且消防电梯前室宜靠外墙设置,在首层应设直通室外的出口或经过长度不超过30米的通道通向室外;消防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但合用前室的门不能采用防火卷帘。消防电梯应设独立机房,其机房与相邻其他电梯机房之间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小时的隔墙隔开,若必须在此隔墙上开门,则应设甲级防火门。 注意:普通电梯与消防电梯并列时,电梯井内应设耐火极限不低于2个小时的防火墙隔开,井壁一般为现浇钢筋混凝土或框架填充墙,为减少自重和对基础的压力,其厚度越到高层越薄,(井道内表面应为一连续、垂直的表面),但画图时可为100mm。

  7. 2、楼梯 12—18层单元式住宅及高层建筑裙房应设封闭梯间,乙级防火门; 12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其楼梯间必须设前室、阳台或凹廊以利排烟,前室及楼梯间均设乙级防火门。 塔式住宅宜设一个防烟的剪刀楼梯间(当层数不超过18层、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平米,且设有一座防烟楼梯间和消防电梯时,可只设一座防烟普通楼梯间——即不必做剪刀梯)。 高层建筑若设置两个以上安全疏散出口,应分散设置,且安全出口间距不应小于5米。 房间门或住宅门至最近的外部出口或楼梯间的最大距离:位于两个安全出口之间时40米;位于袋形走道两侧或尽端时为20米。 注意:应避免在拐角部位布置电梯间和楼梯间。因为这些部位应力往往比较集中,而楼梯间和电梯间没有平面内强度和刚度都很大的楼板贯通。

  8. 封闭楼梯间—— 四面有墙、通过防火门进入的楼梯间。这种楼梯间隔烟阻火的效果比防烟楼梯间差。封闭楼梯间应靠外墙,并宜直接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不能时,应按防烟楼梯间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系统);楼梯间应设乙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若此楼梯间在首层紧接主要出口时,可将走道和门厅等包括在内,形成扩大的封闭楼梯间,但应用乙级防火门等防火措施与其他走道和房间隔开。 防烟楼梯间—— 在封闭楼梯间的基础上增加设有防火门的前室,前室可为封闭式或开敞式;即从走道进入防烟前室或阳台、凹廊,再进入楼梯间,因而能有效地阻止烟气进入楼梯间。其前室面积不应小于4.5m2,若与消防电梯合用前室,则前室面积不应小于6m2。前室和楼梯间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并向疏散方向开启。前室宜自然通风、自然排烟,否则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如为利用阳台、凹廊自然排烟,则楼梯间内不宜再设外窗,除非经过精确的风力风象测定。

  9. 剪刀楼梯间—— 在同一楼梯间内设有两部楼梯,具有两条垂直方向疏散通道的功能。在其楼层之间的梯段一般为单跑直梯段。 塔式高层的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梯。两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小时的实体墙分隔为两座独立的梯间,保持两条疏散通道成为各自独立的空间。两段梯宜分别设置前室,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其两个安全出入口应分别设置,且间距不应小于5米。 高层住宅疏散梯的最小净宽为1.1米,且疏散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疏散梯门净宽至少1.1米。 扩大电梯前室及扩大防烟楼梯前室(即将公共走道纳入)—— 注意各开向走道的入户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防火门上应设有闭门器;所有住户和过道、楼梯间、电梯井、相邻的墙都做足够厚度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充当防火墙的角色。各住户之间的分户墙,应有足够高的耐火极限。

  10. 自然排烟—— 即利用阳台、凹廊或外墙上便于开启的外窗。因受风向、风速、温度等影响,排烟效果不太稳定。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m2,合用前室则不应小于3m2。 机械防排烟—— 通过机械通风方式使前室、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内保持正 压,阻止烟气袭入。 A 当前室、楼梯间都不能自然排烟时,只对楼梯间加压送风,每个加压送风井断面尺寸需经计算确定,一般面积为0.6—1m2。 B 当前室和合用前室采用自然排烟,而楼梯间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则对楼梯间进行加压送风。 C 当楼梯间采用自然排烟,而前室及合用前室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对前室及合用前室加压送风。 D 当楼梯间及合用前室都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时,应同时对两者加压送风。 E 当消防电梯前室不能进行自然排烟时,应对电梯前室加压送风。

  11. 3、强电、弱电竖井或室 使用专用竖井,不得与电梯井、管道井等共用。有条件时分别设置强电、弱电,以免相互干扰。强、弱电室一般每层设置,面积分别约1.5平米。 说明:强电——照明、动力; 弱电——楼宇自动化系统、自动报警、保安、通信电话、网线等。 4、其他设备管井 可集中或分散设置。但管道井、烟道、通风道应独立设置。烟道、通风道应突出屋面,平屋顶应突出600mm及以上,且不得低于女儿墙的高度。坡屋面伸出高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烟道和通风道中心线距屋脊小于1.50m时,应高出屋脊0.60m;(2) 烟道和通风道中心线距屋脊1.50~3.OOm时,应高于屋脊,且伸出屋面高度不得小于0.60m;(3)烟道和通风道中心线距屋脊大于3m时,其顶部同屋脊的连线同水平线之间的夹角不应大于10°,且伸出屋面高度不得小于0.60m。 水管井深度应≤800mm,面积约2-3m2; 送风、排烟井面积各约0.6—1m2。 管道井宜在每层靠公共走道的一侧设检修门。配电小间或箱体前应留不小于0.8米的操作维护距离。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