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2

第二章 中西管理思想的发展

第二章 中西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管理的演进(共同性)? 古代:经验管理 近代:科学管理 现代:复杂管理.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西方管理文化的比较(差异性)?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西方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各学术流派的管理思想 兵家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 道家管理思想 法家管理思想 墨家管理思想 商家管理思想.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 、兵家思想 兵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姜尚(?)著 《 六韬 》 ,成古代帝王之学

oona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中西管理思想的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中西管理思想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2.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管理的演进(共同性)? • 古代:经验管理 • 近代:科学管理 • 现代:复杂管理

  3.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西方管理文化的比较(差异性)? •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 西方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4.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中国古代各学术流派的管理思想 • 兵家管理思想 • 儒家管理思想 • 道家管理思想 • 法家管理思想 • 墨家管理思想 • 商家管理思想

  5.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1、兵家思想 兵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姜尚(?)著《六韬》,成古代帝王之学 • 孙武著《孙子兵法》,被誉为“东方兵学鼻祖” • 黄石公著《三略》,完善兵家学说体系 • 鬼谷子、孙膑、诸葛亮、刘基等,继承、发展并实践兵家思想 • 《三十六计》,历史积淀兵家实用策略 • 《三国演义》,兵家战略管理的案例大全

  6.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兵家思想的影响和价值 •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学说渊源 • 中国古代谋略的集成 • 世界知识精华的重要组成部分 • 现代商战的教科书和案例库

  7.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收揽人心的三件法宝 《六韬》认为,“军国之要,察众心,施百务”。“失其众则败”。只要能做到“仁、义、利”就能赢得万人之心。 • “天有时”,“地有财”,能与百姓分享,则为仁 • 与众人爱憎相同,喜忧相同,是为义; • 普通人怕死喜生,好德归利,能生利的人,就顺应了规律和潮流。

  8.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赏罚分明,一视同仁 • “犯上者诛,贪鄙者拘” •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军无赏,士不往” • “赏罚必信,如天如地”,“乃可使人,士卒用命,乃可越境。” • “赏所以存劝,罚所以示惩。吾欲赏一以劝百,罚一以惩众” 。“故杀一人而三军震者,杀之;赏一人而万人悦者,赏之”

  9.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以身作则,为人表率 • 领导者的重要性:“夫将者,国之命也,将能制胜,则国家安定”。 • 领导应具备的素质:“将能清、能静、能平、能整、能受谏、能听讼,能纳人,能采言,能知国俗,能图山川,能表险难,能制军权。”的素质。 • 领导这的表率作用:统治者要正己化人,必须做到,道、德、仁、义、礼。---

  10.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帝尧王天下之时,金银珠玉不饰,锦绣文绮不衣,奇怪珍异不视,玩好之器不宝…布衣掩形,粝粱之饭,黎霍之羹,不以役作之故,害民耕织之时” “夫将拒谏,则英雄散;策不从,则谋士叛;善恶同,则功臣倦;专己,则下归咎;自伐,则下少功;信馋,则众离心;贪财,则奸不禁;内顾,则士卒淫。”

  11.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识别和考核人才 • 挑选将才的“六守”标准是:仁、义、忠、信、勇、谋。富之而不犯者,仁也;贵之而不骄者;义也;付之而不转者,忠也;使之而不隐者,信也;危之而不恐者,勇也;串之而不穷者,谋也。 • 考核人才的“八证”标准为: “一曰问之以言,以观其详;二曰穷之以辞,以观其变;三曰与之间谋,以观其诚;四曰明白显问,以观其德,五曰使之以财,以观其廉;六曰试之以色,以观其贞;七曰告之以难,以观其勇,八曰醉之以酒,以观其态。” • 尊重人才:“伤贤者,殃及三世;蔽贤者,身受其害;嫉贤者,其名不全。进贤者,福流子孙。故君子急于进贤,而美名彰焉”。

  12.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兼听纳言 • “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智虑,则无不知也。”《六韬·大礼第四》 /

  13.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五事七计”,道为首计 • “五事”:道、天、地、将、法。 • “七计”:“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 • “道为首计”:《孙子·计篇》中说,“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孙膑兵法·八阵》中说,“知道者,上知天之道,下知地之理,内得其民之心,外知敌之情,……”

  14.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知彼知已,百战不殆 • 《谋攻篇》说,“知彼知已者,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者,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 • 《地形篇》中又作了强调:“知彼知己,胜乃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殆。”

  15.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必以全争于天下 • 《谋攻篇》提出 “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是故……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 “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

  16.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运筹庙算 • 《孙子·计篇》说:“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 《谋攻篇》曰“故知胜有五: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 •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故小敌之坚,大敌之擒也。” • 《孙子·形篇》说“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

  17.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谋势取胜 • 《孙子·势篇》说:“勇怯,势也;强弱,形也。” • “善战人之势,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势也。” • “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任势者,其战人也,如转木石”“木石之性,安则静,危则动,方则止,圆则行。” • “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

  18.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分权管理与制度管理 • “治众如治寡,分数是也。” • “令之以文,齐之以武。” (《孙子兵法·行军篇》) /

  19.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2、儒家 儒家思想的兴衰 • 儒家学说的创立(孔子、孟子、荀子) • 焚书坑儒(秦始皇) • 儒学的盛兴(董仲舒、汉武帝、朱熹) • 现代的批判

  20.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的影响和价值 • 封建时期国家和社会治理的主流学说 • 中国文化传统的集中体现 • 对现代管理的借鉴意义

  21.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天人合一”、“唯人则天”的管理本体论 • 孔子:“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论语·泰伯》) • 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荀子·天论》)

  22.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知行一致”的管理认识论 • 孔子:“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 “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 • 孟子:“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 荀子则根据言行是否一致的情况,把管理人才区分为“国宝”、“国器”、“国用”、“国妖”四种类型,提醒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荀子·大略》)。

  23.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执经达权”的管理方法 • 孔子: “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论语·为政》) • 颜渊问为邦,孔子回答说:“行夏之时,乘殷之辂(he),服周之冕,乐则韶舞。”(《论语·卫灵公》)在这里,“百世可知”,就是孔子的“经”;“适时变化”,就是孔子的“权”。 • 孔子:“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可与适道,未可与立;可与立,未可与权。”(《论语·子罕》)。 • 荀子:“宗原应变。曲得其宜”(《荀子·非十二子》)。

  24.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重义轻利管理价值追求 • 孔子:“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论语·里仁》) 在儒家看来,管理者的职责就是要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的关系,见利思义,以义求利,义而后利。所以孟子对梁惠王一见面就“问利”的行为很不以为然答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 • 荀子:“义与利者,人之所两有也。虽尧舜纣不能去民之欲利,然而能使欲利不克其好义也。虽桀纣亦不能去民之好义,然而能使其好义不胜其欲利也。故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荀子·大略》) “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 (《荀子·荣辱》) 。

  25.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管理的本质 • 孟子:“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公上》) • 孔子:“君子谋道不谋食”(《论语·卫灵公》)。 • 荀子:“故曰:‘君子以德,小人以力;力者,德之役也’百姓之力,待之而后功;百姓之群,待之而后和;百姓之财,待之而后聚;百姓之势,待之而后安;百姓之寿,待之而后长。”(《荀子·富国》) • 荀子:“小人君子者,未尝不可以相为也”(《荀子·性恶》)。

  26.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人性假设 • 孔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论语·阳货》) • 孟子 :主张“人性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告子上》) • 荀子:主张“人性恶”。“生之所以然者谓之性”。他认为:“凡人有所一同: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荀子·荣辱》)。 “故必将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然后出于辞让,合于文理,而归于治。”(《荀子·性恶》)。

  27.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管理行为原则 • 孔子:“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论语·卫灵公》) • 孔子:“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为政》)

  28.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管理控制思想 • 孔子:“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论语·为政》) •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 • 荀子主张礼法刑赏并举。他说:“听政之大分,——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两者分别,则贤不肖不杂,是非不乱。贤不肖不杂则英杰至,是非不乱则国家治。”(《荀子·王制》) /

  29.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道家的创立 • 老子 • 《道德经》

  30.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道家其他代表人物 • 关尹 • 庄子 • 列子 • 张陵

  31.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道家学说的价值和地位 • 哲学理论 • 宗教理论 • 政治理论 • 社会理论 • 文化理论

  32.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 • “无为而治”是管理思想的核心 • 基本理念: 为——无为——无不为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命而自均”(三十二章)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 。 “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三十七章)。 “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不妄为、“为而不恃”、“为而不争”“无为而无所不为”

  33.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理想的管理者是分权管理者 • “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十七章) • “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同上). • “其政察察,其民缺缺”、“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34.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权衡变通的管理策略 • “道可道非常道”。 • “反者道之动”。 • “弱者道之用”。

  35.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老子曰“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 。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七十六章)。 “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六十九章)。 “后其身而身先”,“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同上)。

  36.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无为思想的管理艺术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十一章)。 •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第七章)。

  37. 一、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 领导者的品质 • (1)公正无私,清虚自守。“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圣人常无心,以百姓之心为心”。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 • (2)厚道宽容。“上德若谷” 。 • (3)谦逊处下 。“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於道 。”(第八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六十六章) • (4)自知自省。知不知,上,不知不 知,病,圣人不病, 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 (七十一章) • (5)善用众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 (6)诚实守信。“信不足焉,有不信焉。” //

  38. 梭伦改革 1、颁布“解负令”,取消“六一汉”制 2、经济措施 3、修改宪法 4、对政治机构进行改革 荷马时代 一长两会制 一长: 军事首领 两会: 议事会 民众会 民主政治 1、抽签法 2、公民大会 3、陪审法庭 4、将军委员会 5、 公职津贴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1、早期管理思想 民主政治

  39.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共和体制 • 执政官 由百人团会议从贵族中选举两人担当 协商处理国家政治事务 遇紧急事变则以其中一人为独裁官任期半年 • 元老院 由氏族长和退任执政官组成 有决定内外政策之权,并监督执政官 现时政治名词“共和”,即来源于罗马的共和制

  40.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法律制度 • 汉穆拉比法典:又称“石柱法”。订于古巴比伦(B.C1800)法典全文282条。诉讼手续、盗窃处理、军人份地、租佃雇佣关系、商业高利贷关系、债务、婚姻、遗产继承、奴隶买卖和处罚等等。 • 十二铜表法:罗马最古老的成文法,订于公元前450-149年,反映了早期罗马共和国的社会经济关系。全文现存104条,是后世罗马法典以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41.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科学文化思想 • 泰勒斯、德莫克里特 • 毕达哥拉斯 • 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 欧几里德、阿基米德、托勒密、盖仑

  42. 其他(如农奴) 聚居 手工业者 城市 商 品 交 换 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 手工业 的发展 集市 商 人 聚居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商品经济

  43.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资本主义精神 • 人格自由 • 新教伦理 • 自由意志伦理 • 市场伦理

  44. 蒸汽机的发明 电机的发明 圈地运动 毛纺业的发展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工厂的建立 第一个工厂建立于1718年,贝隆兄弟 工具的变革 飞梭、单轴纺纱机、 珍妮纺纱机、水力纺纱机 改变炼铁方法 发明鼓风机,提高炉温 冶金、煤炭业 的发展 工厂制度的产生 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工业革命 纺织业—— 工业革命的源头

  45.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早期管理思想的代表人物 • 马基雅维利(1469—1527), 主要著作:《君主论》、《战争的艺术》、《佛罗伦萨史》。“政治学之父”。 • 亚当.斯密(1723~1790):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劳动分工对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性;“经济人”假设。 • 罗伯特.欧文:管理实践;福利实验;“人事管理之父”。

  46.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近代工业管理特点 • 由资本家直接担任企业管理者。 • 靠个人的经验从事生产和管理。 • 管理的重点是解决分工和协作问题。

  47. Frederick W. Taylor, 1856- 1915 • 美国人,科学管理之父。 • 生日:1856/ 20/3 • 年出美国费城一个富裕的家庭 • 19岁时因故停学当学徒工 • 22岁时进入费城米德维尔钢铁公司 • 28岁时任钢铁公司的总工程师 • 1890年离开这家公司,从事顾问工作 • 1906年担任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的主席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1、科学管理思想 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48.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泰罗的主要贡献 泰罗毕生致力于研究如何提高效率,包括管理人员和工人的工作效率,《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基础,标志着科学管理思想的正式形成,泰罗也因而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其主要观点和贡献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 (1)明确提出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的分离 (2)主张一切问题实行科学化 (3)提出科学管理中心问题是提高劳动生产率。

  49.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泰罗同时代人的贡献 • 甘特(Henry L.Gantt,1861~1919)。是泰罗的亲密合作者,发展了生产管理中的计划控制技术,创制了“甘特图”方法;提出了新刺激性工资制度,即劳动报酬奖金制;主张企业应将重点放在服务上,而不要专图盈利。 • 吉尔布雷斯(FrankGilbreth,1868~1924;Lillian·M·Gilbreth,1878~1972)。他们从工作效率和心理作用两方面入手,在动作研究、工作简化方面作出了独特贡献。 • 埃默森(H·Emerson,1853~1931)。被称为“效率大师”,著有《十二条效率原则》(1912年)一书,提出企业应有明确的奋斗目标;管理者要有丰富见识;要有严密的纪律;及时、准确、可靠的信息和会计制度;要有标准化的工作条件、操作方法;等等。

  50. 二、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 法约尔的行政管理理论 Henri Fayol, 1841-1925 法国人,现代经营管理之父 生日:1841/29/7 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1916)(General and Industrial Management) 1860,康门塔里-福尔香包矿冶公司采矿工程师 1888,矿井公司的总经理 1892年起,担任康曼包矿业公司的总经理,直至77岁退休后,继续担任该公司董事 1918,创办法国管理研究中心并兼任高级商业学院教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