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西方社会学理论》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主讲:文 军 教授. jwen@soci.ecnu.edu.cn. 一 、 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动力 二、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 三、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般问题. 第一讲 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 1 、经验哲学传统与启蒙思想的影响 ( 1 ) 17 世纪 经验哲学 直接影响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 ( 2 ) 18 世纪的 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主义、自然主义和社会进化的思想 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及其主流思想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 一、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动力. 2、自然科学革命的推动及其影响

ophrah
Download Presentation

《西方社会学理论》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西方社会学理论》 主讲:文 军 教授 jwen@soci.ecnu.edu.cn

  2. 一、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动力 • 二、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 • 三、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般问题 第一讲 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的思想基础

  3. 1、经验哲学传统与启蒙思想的影响 (1)17世纪经验哲学直接影响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 (2)18世纪的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主义、自然主义和社会进化的思想对社会学理论的产生及其主流思想的形成具有明显的影响。 一、西方社会学理论产生与发展的知识动力

  4. 2、自然科学革命的推动及其影响 自近代科学革命以来,西方自然科学家们凭借观察、实验等实证主义方法已取得了一系列巨大的成就。这场科学革命不仅带来了技术的进步,还强有力地冲击了盛行于社会哲学界的那种只知引经据典而忽视观察求证的认识方式。

  5. 3、西方近代社会思想传统及其影响 (1)英国功利主义传统的“经济人”假设。 (2)法国实证主义传统强调经验性研究。 (3)德国历史主义传统注重对特定文化及其所经历的历史阶段得研究。 (4)美国实用主义传统讲求实用和个人主义。

  6. 1、以孔德(A.Comte)、斯宾塞(H.Spencer)等社会学创 始者为代表,并经古典社会学的代表人物涂尔干 (E.Durkheim)发展后日趋成熟,他们认为社会现象和自 然现象之间无本质的区别,遵循同样的方法论准则,都 可以用普遍的因果律加以说明。在方法论取向上,社会 科学应以自然科学为标准,建立统一的知识体系,并由 此开创整个实证主义社会学研究传统,且在很长时期里 成为社会学乃至整个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主流。 二、西方社会学理论发展的历史传统

  7. 2、以韦伯(M.Weber)等古典社会学家为代表,认为社会2、以韦伯(M.Weber)等古典社会学家为代表,认为社会 现象有其独特的性质和规律,绝不能盲目效仿自然科学 方法来研究社会科学,而应确立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 韦伯将社会学的任务规定为试图对社会行动做出解释性 理解,并由此形成人文的、理解的社会学研究传统,且 从19世纪下半叶开始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实证主义社会 学的批评与抨击。

  8. 3、由马克思(K.Marx)开创的批判主义社会学研究 传统,认为社会学理论知识的主要任务和作用就 在于对现实社会的批判性检视。主张采用辩证的 “总体分析”方法观察和分析社会现实,即将社 会现象置于社会的与历史的总体过程中,从它们 在社会的与历史的总体过程当中所具有的地位与 作用来确定它们的性质、意义,来考察它们的产 生、变化和发展。

  9. 1、个体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社会唯实论认为只有社会结构才是真正和客观的 存在,它独立于构成它的个体之外,并凌驾于个 体之上,而且具有自己的突生性质。如孔德、涂 尔干就是典型的社会唯实论者。 社会唯名论认为客观现实的是个体及其行为,社 会不过是个人及其行为的一种集合,个体之合大 于社会。如韦伯就是典型的社会唯名论者。 三、西方社会学理论中的一般问题

  10. 社会互动论则是希望能够在唯名论和唯实论之间社会互动论则是希望能够在唯名论和唯实论之间 获得一种调和,并且认为社会并非一个实体,而 是一个过程,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 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才构成社会。其中齐 美尔、马克思代表这种观点。

  11. 2、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 理论与实践之间有一种辩证关系,理论是根据社会实践的 情况来建立的,社会实践是理论的认识对象(除了批判对 象、行动对象之外),社会实践当然会影响理论,而理论 旨在批判社会、引导社会,不可避免会进入社会生活而影 响社会实践。 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辩证关系也就是一种反思性关系,这种 关系使得社会学理论不但应该是批判理论,而且不得不是 批判理论。

  12. 3、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问题 宏观与微观的关系问题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基本 问题,也是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两种方法论原则 在社会学理论视角上的一种逻辑延伸。20世纪80 年代以后,新的理论进行综合的努力是恢复“微 观”与“宏观”之间的联系。布劳、卢曼、科尔 曼、科林斯、亚历山大等人努力建立微观与宏观 间的联系。

  13. 4、结构与行动的关系问题 结构与行动的关系问题是欧洲传统的社会学理论争论的焦 点问题。一方面,结构是反映社会行动者关系的范畴,或 者说社会结构是外在于社会行动者的;另一方面,社会行 动者在互动过程中,要受到既有的社会结构的制约,人们 的互动行动镶嵌在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中。对二者关系的克 服详见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

  14. 5、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6、科学性与人文性的问题 7、价值中立与价值关联的问题

  15. 谢谢!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