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第二章 针织面料的选择

第二章 针织面料的选择. 第一节 针织坯布的分类 第二节 常用针织面料及性能 第三节 针织面料性能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第四节 纬编针织面料及辅料规格. 第一节 针织坯布的分类. 一、按生产方式分类 分为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两大类 。 二、按原料组成分类 根据构成针织物的原料可分为纯纺针织物、混纺针织物和交织针织物。 三、按下机形状分类 分为平幅坯布和筒状坯布。 四、按加工方式分类 分为本色布、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色织布、提花布。 五、按针织物单双面分类 分为单面针织物和双面针织物 。 六、按组织结构分类

ori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二章 针织面料的选择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二章 针织面料的选择 第一节 针织坯布的分类 第二节 常用针织面料及性能 第三节 针织面料性能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第四节 纬编针织面料及辅料规格

  2. 第一节 针织坯布的分类 一、按生产方式分类 分为纬编针织物和经编针织物两大类。 二、按原料组成分类 根据构成针织物的原料可分为纯纺针织物、混纺针织物和交织针织物。 三、按下机形状分类 分为平幅坯布和筒状坯布。 四、按加工方式分类 分为本色布、漂白布、染色布、印花布、色织布、提花布。 五、按针织物单双面分类 分为单面针织物和双面针织物 。 六、按组织结构分类 根据线圈结构与相互排列分为:基本组织织物、花色组织织物和复合组织织物。 七、按织物用途分类 衣着用布、装饰用布、医疗用布、产业用布。

  3. 第二节 常用针织面料及性能 针织面料用于服装的多为纬编织物。纬编织物组织分为基本组织、花色组织和复合组织。 针织内衣常用基本组织织物。 针织外衣常用花色组织和复合组织。各种组织的结构和性能均不相同。 一、针织内衣常用面料的组织结构、性能和用途 1、纬平针组织

  4. 是双面纬编针织物的原组织,它是由正面线圈纵行和反面线圈纵行以一定的组合相间配置而成。 性能:横向延伸度好;弹性好。 用途:用做贴身内衣;袜子、手套;用于领口、袖口等边缘部位; 是单面纬编针织物的原组织,它由连续的单元线圈以一个方向依次串套而成。有正反面之分。 性能:延伸度好,且横向大于纵向;易卷边;易脱散。 用途: 用做贴身内衣;袜子、手套;横向用于领口、袖口等边缘部位滚边。 2、罗纹组织

  5. 3、双罗纹组织 俗称棉毛组织,是双面纬编变化组织的一种,由两个罗纹组织复合而成。织物两面都呈正面线圈。 性能:延伸性和弹性都比罗纹组织小,织物厚实,不卷边,不易脱散。 用途:用做贴身内衣、运动衣、休闲服装。

  6. 4、双反面组织 是双面纬编组织是由正面线圈横列和反面线圈横列交替配置而成。 织物两面都呈反面。 性能:织物纵横向延伸度好且接近,易脱散,卷边性随正、反面线圈横列 组合不同而不同。 用途:用于羊毛衫编织。

  7. 二.针织外衣常用面料 (一)具有横条纹效应的面料 (二)具有纵条效应的面料 (三) 双面织物网眼效应 (四) 其它织物

  8. 三.针织面料的命名 针织面料的命名由下列几部分构成: 纱支组成+原料组成+面料组织+平方米克重,如:18号/28号/96号全棉色织薄绒布,克重380g/㎡。

  9. 第三节 针织面料性能对服装设计的影响 针织面料的性能中,有些对款式造型、缝制加工有重要影响,设计前必须对这些性能进行了解,才能扬长避短,设计的合理性、正确性。 一.拉伸性 针织物的拉伸性也可称为弹性。 原因:1、线圈中的圈柱与圈弧发生转移 。 2、织物组织。 缺点:尺寸稳定性相对较差 ,规格尺寸发生变化。 优点:贴体服装、练功服及领口、袖口、裤口等部位设计时运用其弹性。 对策:在款式、规格设计、裁剪、缝制、整烫过程中都要 考虑。如拉布、线迹 、 熨烫不能向四周用力等。以及采用衬布、纱带等方法加固,防止拉伸变形等工艺。 二.脱散性 纱线断裂或线圈失去穿套连接后,线圈与线圈发生分离,称为脱散性。 在款式设计与缝制工艺设计时,应充分考虑这一性能,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防止。如采用包缝、绷缝等防脱散的线迹;或采用卷边、滚边、绱罗纹边

  10. 等措施防止布边脱散。同时,在缝制时应注意缝针不能刺断纱线形成针洞,而引起坯布脱散。为此,针织坯布一般要经过柔软处理。 脱散性与面料使用的原料种类、纱线磨擦系数、组织结构、未充满系数和纱线的抗弯刚度等因素有关。单面纬平针组织脱散性较大,提花织物、双面组织、经编织物脱散性较小或不脱散。 三.卷边性 单面针织物在自由状态下边缘会产生包卷现象,这种现象称为卷边性。 这是由于线圈中弯曲线段所具有的内应力企图使线段伸直而引起的。在缝制时,卷边现象会影响缝纫工的操作速度,降低工作效率。目前国外采用一种喷雾粘合剂喷洒于开裁后的布边上,以克服卷边现象。 卷边性与针织物的组织结构、纱线捻度、组织密度和线圈长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单面针织物的卷边性较严重,双面针织物没有卷边性。 四.透气性和吸湿性 针织面料的线圈结构能保存较多的空气,因而透气性、吸湿性、保暖性都较好,穿着时有舒适感。 这一特性使它成为功能性、舒适性面料的条件,但在成品流通或储存中应注意通风,保持干燥,防止霉变。

  11. 五.钩丝与起毛、起球 六.抗剪性 七.纬斜性 当圆筒纬编针织物的纵行与横列之间相互不垂直时,就形成了纬斜现象,用这类坯布缝制的产品洗涤后就会产生扭曲变形。纬斜主要是由编织纱线的捻度造成的,同时多路也会加剧这一现象。 八.工艺回缩性 针织面料在缝制加工过程中,其长度与宽度方向会发生一定程度的回缩,其回缩量与原衣片长、宽尺寸之比称为缝制工艺回缩率。 回缩率的大小与坯布组织结构、密度、原料种类和细度、染整加工和后整理的方式等条件有关。 工艺回缩性是针织面料的重要特性,缝制工艺回缩率是样板设计时必须考虑的工艺参数。

  12. 第四节 纬编针织面料及辅料规格 进行针织服装设计,需对面料的种类及规格熟悉,以便合理地使用面料,这对降低损耗,提高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常用纬编针织面料的规格 (一)内衣主料规格: 针织内衣面料通常在台车、棉毛机、罗纹机等设备上生产,坯布下机后是筒状,幅宽尺寸以筒状折叠(双层)计算。不同胸围规格的内衣大类产品,常用净坯布幅宽尺寸见表2-4-1。 (二)外衣主料规格 纬编针织外衣面料通常在提花园机等设备上生产。 SZ703C型棉毛机的筒径在14—23英寸之间; Z113A型双面提花园机的筒径为30英寸; TLJ/5E型电脑园机的筒径为33英寸。 坯布下机后需剖幅成平状,以适应外衣的平幅排料,因而幅宽一般在140-220cm之间。

  13. (三)坯布类别及一平方米干燥重量 内衣一般选用汗布、棉毛布,面料柔软贴体、较薄,其平方米干燥重量在100-220g/m2之间。外衣一般选用双纱布、棉毛布、绒布和复合组织织物,要求面料有一定质感,尺寸稳定性较好,其平方米干燥重量在220-570g/m2之间。不同坯布类别的平方米干燥重量见表2-4-2、表2-4-3。

  14. 二、针织服装辅料规格 针织服装的辅料除了梭织服装具有的扣紧材料、缝纫线、衬料、装饰材料、包装材料及标志说明外,在领口、下摆、袖口、裤口部位通常采用与主料薄厚相当的区别于主料组织的工艺处理,常用的有罗纹组织,横机领、袖口等。 (一)罗纹辅料 罗纹的编织是筒状编织,不同部位所需罗纹长度用针数来体现,裁剪所需宽度得到的即是不需接缝的筒状罗纹辅料。也可通过切条机截取所需罗纹宽度的办法,然后根据部位裁剪所需长度再缝合处理。 (二)横机领辅料 横机领是T恤衫的专用领型,它是采用专用横机进行编织的成形产品。 领长依据人体颈围尺寸来确定,或量取领窝的长度,一般成人领长在36~44cm之间,领宽为8cm(含缝份)左右。 与横机领配套的横机袖口,长度依据袖口宽度规格确定,短袖横机袖口宽度一般为3.5cm(含缝份)左右,长袖横机袖口宽度一般为6cm(含缝份)左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