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1

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 陈瑛 meagiezhucy@yahoo.com.cn. 网上资源. http://www.molss.gov.cn/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http://garnet.acns.fsu.edu/~dmacpher/cle.htm 当代劳动经济学 http://www.andromeda.rutgers.edu/~jwgraham/eco304.html 州立新泽西大学劳动经济学教学资源 http://wuecon.wustl.edu/~E4801F99/coursepage.html 华盛顿大学劳动经济学教学资源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劳动经济学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劳动经济学 陈瑛 meagiezhucy@yahoo.com.cn 云南大学发展研究院

  2. 网上资源 • http://www.molss.gov.cn/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与社会保障部 • http://garnet.acns.fsu.edu/~dmacpher/cle.htm当代劳动经济学 • http://www.andromeda.rutgers.edu/~jwgraham/eco304.html州立新泽西大学劳动经济学教学资源 • http://wuecon.wustl.edu/~E4801F99/coursepage.html华盛顿大学劳动经济学教学资源 • http://www.uchicago.edu/uchi/resteach/scholarlypublications.html芝加哥大学学术期刊,有权威的《劳动经济学》杂志 • http://occ.awlonline.com/bookbind/pubbooks/ehrenberg_awl/chapter1/deluxe.html劳动经济学家Ronald G. Ehrenberg and Robert S. Smith的教学主页 • http://garnet.acns.fsu.edu/~dmacpher/cle.htm佛罗里达州立大学David Macpherson教授的教学和研究资料 • www.iza.org劳动经济研究所IZA主页

  3. 网上资源 • http://www.ilo.org/国际劳工组织 • http://www.awl.com/aw/productList/0,1991,BE0205~BE,00.html康乃尔大学劳动经济学课程主页 • http://www.library.nwu.edu/class/economics/C39/美国西北大学劳动经济学主页 • 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 http://www.aeaweb.org/ • Economicsearch.com http://www.economicsearch.com/ • Federal Reserve Economic Data http://www.stls.frb.org/maillist/ • WebEc - World Wide Web Resources in Economics http://netec.wustl.edu/WebEc/ • Economics America http://www.economicsamerica.org/ • Dr. Ed Yardeni's Economics Network http://www.yardeni.com/ • Economic History Services http://www.eh.net/

  4. IZA主页

  5. 内容安排 • 一、教材 • 二、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 • 三、研究对象 • 四、研究方法和理论发展 • 五、基本知识背景 • 六、学习方法 • 七、教学安排 • 八、基本概念

  6. 一、教材

  7. 二、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 劳动经济学与经济学理论的联系点 劳动(劳动力)是稀缺资源吗? 经济学的一般假定(理性行为)适用吗? 理性行为人+资源稀缺——共同的逻辑起点 为什么会有失业这样的劳动力资源闲置现象? (价格刚性的问题)

  8. 劳动经济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契约理论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 与微观经济学的联系 内部劳动力市场——委托代理问题——信息经济学 双边垄断劳动力市场——议价理论——博弈论 • 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 失业问题、劳动力市场、通货膨胀——新古典综合派、货币学派、新凯恩斯主义的核心研究问题 • 与发展经济学的联系 就业问题——二元经济、农业剩余劳动力、城市失业问题……

  9. 三、研究对象 • 研究对象:工资、就业、失业、劳动力成本、每周工作时间、劳动强度、雇员解雇、雇员辞职、工伤事故、个人参与劳动力市场的决策、工会、罢工、强制性缴费的影响以及现代社会公众所关心的许多其他问题为研究对象。

  10. 四、研究方法和理论发展 • 理论发展 • 1、1925年布卢姆(Bloom)《劳动经济学》 • 2、二战为分水岭 • 二战前:传统经济均衡理论在劳动力市场的运用 • 代表人物: • 约翰·邓洛普(John Dunlop) • 克拉克· 克尔(Clark Kerr) • 理查德·莱斯特(Richard Lester) • 劳埃德·雷诺兹(Lloyed Reynolds)1949年出版《劳动经济学与劳动关系》

  11. 四、研究方法和理论发展 • 二战后:劳动力非同质假设引起理论突破,比较突出的有市场缺陷理论和分割劳动力市场理论基础。 • 贝尔顿·弗莱舍(Belton Fleisher,1970) • 理查德·弗里曼(Richard Freeman, 1972) • 艾伯特·里斯(Albert Rees, 11983)

  12. 研究方法 • 1、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实证经济学:告诉我们两个或者多个变量实际的状况,究竟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即“实际是什么” • 如:实证研究表明,按照国际通行的基尼系数所衡量的我国的收入差距已达到0.415,并且人力资本投资的大小成为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

  13. 规范经济学:对已经发生的实际状况做出价值判断。“应该是什么”规范经济学:对已经发生的实际状况做出价值判断。“应该是什么” • 例:上述基尼系数值并没有回答这一状态是好还是不好,应不保持多大的收入分配差距。 • 2、比较制度分析 • 3、研究工具的进展 • 传统:描述性阶段 • 现代:数理分析方法和计量经济学

  14. 五、基本知识 • 1、中级宏、微观经济学 • 2、计量经济学初步 • 3、动态最优化 • 4、概率论与数量统计

  15. 六、学习方法 • 1、基本理论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 (1)基本理论 • 讲解 • 学习 • 推导 • (2)实际问题 • 我国劳动力市场 • 国际劳动力市场

  16. 2、一般讲解与重点文献 • 一般讲解 • 基本理论 • 主要模型、适用性及可拓展的部分 • 重点文献 • 外文文献 • 中文文献

  17. 劳动力市场歧视 劳动力市场概论 人力资本问题 劳动力流动 工会 劳动力需求 工资 导论 劳动力供给 贫困与社会保障 失业 政府与劳动力市场 开放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

  18. 七 教学安排 • 学时:54个学时 • 1-12学时: • 第一部分 劳动力供求的决定 • 劳动力供给理论 • 受教育决策及个人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绩效影响 • 工作搜寻模型 • 劳动力需求问题 • 13-24学时: • 第二部分 工资决定因素 • 竞争工资理论及其局限性 • 信息不完全条件下的工资政策问题 • 集体谈判问题 • 25-36学时: • 第三部分 失业和不平等问题 • 失业问题的传统宏观经济分析 • 匹配模型:劳动力重新配置成本昂贵并需要的时间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工资和就业决定因素 • 技术进步和贸易全球化对收入不平等和失业的影响 • 37-54学时: • 第四部分 文献阅读及评论 • 每人认领相应部分内容的文献,第13周开始由认领人讲解所认领文献的主要内容、模型构建及在中国的适用性。 • 认领人讲解文献阅读在第8周下载具体要求 • 每人的讲解及电子文档作为平时考核、期中考核的依据, • 最终要求:各人认领文献在期末形成完整的论文,论文格式及内容要求在13周下载

  19. 附:基本概念 • 一、存量的概念

  20. 劳动力与失业

  21. 三、对劳动年龄人口更细的划分 • 1、就业 • (1)什么是就业?统计时该如何断定? • 我国将就业定义为:在调查周内为获取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而从事一小时及以上社会劳动即视为就业。(这种社会劳动应是法律不禁止的,是对社会有益的。) • 上述定义是否准确?为什么?(请思考) • (2)就业统计中存在的问题? • 就业与失业区分简单 • 被低层次雇用无法测量

  22. 2、失业:失业统计数据存在什么样的问题? • 原因:判定劳动力处于失业状态最主要的标志是“正在寻找工作”

  23. 关注:隐性就业和隐性失业 • 隐性失业:表面上看是就业,实际上工作时间短、收入少,而且随时可能失业; • 隐性就业:表面上看是失业,实际上暗地里从事有收入的劳动,有的劳动收入较低,有的收入相当可观。

  24. 四、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四、劳动参与率、就业率、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 • (一)劳动参与率 • 概念:劳动力参与率的计算一般是以加入劳动力的人数占劳动年龄人口的百分比进行的。测量的是一个国家从事经济活动的工作年龄人口的规模。 • 公式: 劳动力参与率 = 劳动力/劳动年龄人口╳100% • 作用: 劳动力参与率指标在研究确定一个国家人力资源规模和构成因素以及预测未来劳动力供给时居于重要的作用。 了解不同类别的人口群体在劳动力市场上的行为

  25. 劳动力参与率: “劳动力人口”、“经济活动人口”劳动力人口=经济活动人口问题:(1)在校学生参加社会经济活动是否就业人口?(2)军人与保安?一些基本现象:总的劳动参与率变化、男女劳动参与率变化

  26. 1990年和2000年分城乡劳动力参与率

  27. 1990和2000年男女劳动参与率

  28. 1990年和2000年劳动参与率性别差

  29. 1990年和2000年分年龄别劳动力参与率

  30. 1990分年龄别女性劳动参与率

  31. 我国劳动参与率的变化 • (1)总的劳动力参与率明显下降 • (2)城市人口的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幅度非常大; • (3)两性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幅度非常大,女性的下降幅度高于男性 • (4)年轻人劳动力参与率下降幅度最大,其次为黄金劳动年龄段人口 • (5)所有的人口中分年龄别的劳动力参与率均呈顶部较宽的倒U形,但城镇女性人口开始呈U形 • 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变化?是否会延续下去?和其他国家相比较我国处于怎样的水平?相应的政策应怎样调整?我们应该用怎样的理论来解释?

  32. 2000年东亚部分地区和国家分年龄劳动参与率

  33. (二)就业率 • 问题:就业率 ?1-失业率 • 为什么? • (三)失业率

  34. 附:劳动参与率的测量 • 测量意义: • 1、准确估算失业率城镇登记失业率 • 如:在某个年龄组,有20%的人失去了工作。 • 如果不考虑他们的工作愿望,这些人就被视为失业人口,这样计算出来的失业率为20%。 • 几组数据:(%) • 劳动参与率 失业率 • 60 12 • 40 8 • 20 4 • 劳动参与率衡量了劳动力数量与人口之间的相对比率。 • 2、年龄结构变动与劳动供给行为 • 我国法定劳动年龄(16~65)

  35. 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失业率与GDP的关系

  36. (四)自然失业率(Non-accelerating Inflation • Rate of Unemployment) 缩写NAIRU • (1)自然失业率的不同看法 • Rogerson(1997): • 自然失业率=长期失业率=摩擦性失业率=均衡失业率=正常失业率=充分就业失业率=必要的失业率=稳态失业率=最低的可持续的失业率=效率失业率=Hodrick-Prescott趋势失业率

  37. 自然失业率的最初定义: • Frideman:“在给定劳动力市场和产品市场实际结构特征(这些特征包市场不完善、需求和供给的随机变动、岗位空缺和劳动获得的信息收集成本、劳动力流动成本等),‘自然失业率’水平就等于瓦尔拉斯一般均衡方程体系给出的解。” • 质疑: • 概念存在模糊性:瓦尔拉斯市场是完全竞争的,而不具备这里所说的结构特征。

  38. (2)自然失业率的测定方法 • 第一种方法:利用劳动力市场的动态均衡来测定自然失业率。

  39. 第二种方法:利用菲利普斯曲线来估计自然失业率。代表性的是戈登提出的三角模型(triangle model)。 • 通货膨胀率与其惯性、总需求和供给三个因素的变化有关。

  40. 第三种方法:利用均衡方法估计自然失业率——假定就业者能够正确预见实际工资变化,那么,实际失业率不会偏离自然失业率。(Lucas供给曲线)第三种方法:利用均衡方法估计自然失业率——假定就业者能够正确预见实际工资变化,那么,实际失业率不会偏离自然失业率。(Lucas供给曲线)

  41. 本部分参考文献 • 陆铭,《劳动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计,2003年 • 曾湘泉,《劳动经济学》,人民大学出版社 • 曾湘泉,《面向市场的中国就业与失业测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 • 王德文,王忠,“自然失业率:经济含义和意义”,《中国劳动经济学》,(2004Vol.1 No.1)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