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如何备课

如何备课.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精心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精心备课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一、对话意识. 与课标对话 与教材对话 与同伴对话 与名师、网络对话 与学生对话. 读透课标,把握根本.

pet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如何备课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如何备课 •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条件。 • 精心备课是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 精心备课是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保证。

  2. 一、对话意识 • 与课标对话与教材对话与同伴对话与名师、网络对话与学生对话

  3. 读透课标,把握根本 • “教材编写、教师教学、考试命题”的依据深入理解 “一、基本理念;四、课程实施建议”两部分。第一部分“基本理念”中提到“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把握教学起点、选择教学方法、确定课堂角色

  4. 读懂教材,智慧处理

  5. 现行小学数学实验教材版本 苏教版 人教版 北师大版 现代小学数学

  6. 当今教材使用不良现象 • 现象一:过分迷信,教材圣旨,金科玉律。 • 现象二:舍本逐木,盲目开发,简单拼凑。

  7. 六年级上册

  8. “倒数的认识”——课例一 • 师:在我们的汉字中,有些汉字有一种非常特殊的现象,把上下两个部首的位置倒换一下,又可以组成新的汉字。如:吞——吴,你会吗? • 生1:士——干 • 生2:杏——呆 • …… • 师:同学们真会思考。你们知道吗,数学中也有这种非常有趣的现象,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倒数的知识。 • 接着教师写出3/8、5/7、4/9等分数:你们能不能用我们刚才的上下颠倒法写出这些分数的倒数呢? • 这个容易,学生一气呵成。 • 然后老师写出0.5、3又2/5:你们能不能写这些数的倒数呢? • 学生:这些数怎么会有倒数?

  9. “倒数的认识”——课例二 • 师:填空题4/15×( )=3/5×( )=( )×5/8=( )×7/32=1谁能以最快的速度把四个括号里的答案全部说出来! • 师:(笑着说)我不需要笔算,就能很快说出来。 • 学生一算,果然全部正确!怪事,学生面面相觑。 • 生:你出的题,你肯定在课前就算好了嘛。 • 师:(笑了)要不这样吧,你们可以随便说一个数,老师都能很快说出它乘什么数得1。 • 学生一个个争着举手考老师,老师毫不迟疑,张口就来。 • 学生彻底心服口服,投以惊奇和羡慕的目光。 • 师:大家想知道期中的奥秘吗?其实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10. 比 较 • “倒数的认识”——课例一 • 给学生带来新奇感,但没有把握教材的重点,注重了倒数的外形结构,忽略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实质。 • “倒数的认识”——课例二 • 紧扣“乘积是1的两个数”这一要点,通过“填数说数”表演,激趣,引发真思考,投入研究。

  11. 读懂教材——整体把握 第一学段 • 能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者自己选定的标准,对事物或数据进行分类,感受分类与分类标准的关系。 • 经历简单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的简单方法,并能用自己的方式(文字、图画、表格等)呈现整理数据的结果。 • 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体会运用数据进行表达与交流的作用,感受数据蕴涵信息。

  12. 一年级上册:用分、排、数等方法整理信息,获得数据。象形统计图。简单的表格。一年级上册:用分、排、数等方法整理信息,获得数据。象形统计图。简单的表格。

  13. 一年级下册:用分类、符号记录等方法收集、整理随机事件中的信息。简单的统计表。一年级下册:用分类、符号记录等方法收集、整理随机事件中的信息。简单的统计表。

  14. 二年级上册:方块统计图

  15. 二年级下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获得不同的数据。二年级下册:按不同的标准分类统计,获得不同的数据。

  16. 三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

  17. 三年级上册:条形统计图

  18. 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三年级下册:平均数的意义、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

  19. 读懂教材——整体把握 第二学段 • 经历简单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可使用计算器)。 • 会根据实际问题设计简单的调查表,能选择适当的方法(如调查、试验、测量)收集数据。 • 认识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 ;能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 • 体会平均数的作用,能计算平均数,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其实际意义。 • 能从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中,有意识地获得一些数据信息,并能读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 能解释统计结果,根据结果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并能进行交流。

  20. 四年级上册:分段整理数据

  21. 四年级下册:折线统计图

  22. 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3. 五年级上册:复式统计表和复式条形统计图

  24. 五年级下册:复式折线统计图

  25. 六年级下册:扇形统计图、众数和中位数

  26. 读懂教材——理解编写意图 • 教材为什么要编这个内容? • 为什么要选这个素材? • 这个素材好在哪里? • 主题图有何深刻含义? • 教材的旁注与空白是什么目的? • 教材什么是可变的?什么是不可变的?

  27. 接着数 • 凑十法 • 意图:在多样化 的计算中,体会哪 一种方法最优化, 从而选择最优化 方案进行计算。

  28. 读懂教材——抓住重点、难点 • 张奠宙:“教什么永远比怎么教更重要。” • 教什么——教学重点(教的层面) • 怎么教——教学难点(学的层面)

  29. 除法的含义是建立在 “平均分”的基础上的。 教学重点是丰富的 实践活动中建立起 “平均分”的概念, 从而认识除法。

  30. 读懂教材——抓住重点、难点 • 师:4个桔子装一袋,12个桔子能装几袋? • 学生动手分 • 师你能够用减法算式表示刚才分的过程吗? • 生12-4-4-4=0 • 这个算式表示12里面有几个4? • 生:12里面有3个4。 • 师:3个桔子装一袋,12个桔子能装几袋?用减法算式怎样表示? • 生:12-3-3-3-3=0 • 师:2个桔子装一袋,12个桔子能装几袋?用减法算式怎样表示? • 生:12-2-2-2-2-2-2=0 • 师:写这些减法算式你有什么想法? • 生:这么写真是麻烦,有没有简便的列式方法?

  31. 读懂教材——挖掘思想方法

  32. 画长方形为何用虚线? • 虚线是由一点一点 构成的,正是无限平均 分后产生的结果,体现 极限的思想方法。 • 课堂中,有的画成实线, 有的将小扇形又平均分 两份,移一半到另一边, 让这个长方形更像一些。 这将影响学生对无限的 想像。

  33. 同伴对话 三个人必有我师 同伴对话,智慧风暴。

  34. 名师、网络对话 特级教师、名师可资借鉴的资源。 引入、情境创设、方法选择、练习、评价语言。 网络:教育新时空。学科网站。论坛。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