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研究部 余 斌 2009 年 9 月. 提 纲. 1、 经济回升的表现与动力 2、 资产价格上涨 , 通胀预期增强 3、 三种可能的前景 4、 推进改革、调整至关重要. 2008 年经济总量 : GDP:30.067 万亿,增长 9% 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 :6.9451:1 约合 4.33 万亿美元 ( 日本 4.9 万亿美元 ) 2009 年可能成为 第二大经济体 2008 年底总人口 :13.2802 亿

Download Presentation

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当前经济形势与发展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宏观经济研究部 余 斌 2009年 9月

  2. 提 纲 1、经济回升的表现与动力 2、资产价格上涨,通胀预期增强 3、三种可能的前景 4、推进改革、调整至关重要

  3. 2008年经济总量: GDP:30.067万亿,增长9% 全年人民币兑美元平均汇率:6.9451:1 约合4.33万亿美元(日本4.9万亿美元) 2009年可能成为第二大经济体 2008年底总人口:13.2802亿 人均GDP:22640元,约合3260美元 十一五末从下中等收入国家进入 中等收入国家行列

  4. 家宝总理8月22-24日在浙江调研 ——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向好,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形势依然复杂严峻; ——我们正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经济回升的基础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决不能盲目乐观; ——一方面,外部需求下滑的压力依然很大,并将延续较长时间,使国内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的矛盾凸现,对工业和经济增速回升形成较大制约;另一方面,经济发展还缺乏应对危机、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与活力,国家政策支持对企业和经济发展还起着重要支撑作用。

  5. 1、经济回升的表现与动力 随着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的政策效应逐步显现,扩内需、保增长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运行在一季度初步企稳的基础上,积极因素增多,回升态势明朗。 经济增长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连续7个季度下滑以后首次反弹。 2007年:13%、13.8%、13.4%、11.8% 2008年:10.6%、10.1%、9%、6.8% 2009年:6.1%、7.9%

  6. 2007-2009年季度经济增长

  7. 30年年度经济增长

  8. (1)政府投入力度大,政策执行力强 财政投资力度大。2009年中央投资安排9080亿元,新增4875亿元,目前半数以上已有序下达。货币供应快速增长。上半年广义货币增长28.5%,新增贷款上半年累计7.37万亿(7月新增3559亿)。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有机配合(政府-项目、财政-资本金、银行-贷款),及时、有效地扩大了国内需求,弥补了外需大幅度下滑形成的需求缺口。

  9. (2)消费需求增速提高 通常情况下,经济危机和经济调整会影响居民的就业与收入预期,消费增速将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2%,扣除商品零售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8.11%,为历史最高增幅。 这表明,在储蓄率较高的情况下,居民消费受短期收入变化的影响较小。只要政策调整得当,居民消费增长的潜力和空间很大。

  10. (3)社会投资开始回升 有效促进社会投资增长,既是政府增加投资希望达到的目的,也是经济持续回升的重要基础。 具有标志性的是房地产和汽车两大主导产业销售增长加快,投资回升。7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67.6%。库存消化加速,投资增长逐月加快,7月份增幅从1-2月份的1%提高到19.6%。7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增长51.6%和32%。

  11. (4)出口产品国际市场份额稳中有升 1—7月份,出口下降22%。 1—7月份,我国外贸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7.5%、-25.7%、-17.1%、-22.6%、-26.4%、-21.4%、-23%。 但剔除价格因素后,实物量降幅相对较小。在全球贸易大幅下滑的背景下,我国出口产品占主要国家和地区市场份额不降反升。保出口企业生产能力和国际市场份额成效显著。

  12. 2、资产价格上涨,通胀预期增强 1—7月份 CPI、PPI同比分别下降1.2%和6.2%。 这种通货紧缩状态将延续到年底。 (1)上年基数较高(2008年8月PPI上涨10.1%); (2)产能普遍过剩、夏粮连续第6年丰收,供给能力增强; (3) 经济低迷时期货物周转速度减慢、资金占用增加,货币流通速度下降; (4)世界主要国家实体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徘徊在相对较低水平。

  13. 最近,国内股指连续上扬。上证指数从2008年10月28日的1665点上涨到最高3400多点,上涨了一倍。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在回调不充分的基础上再度反弹,土地成交价屡创新高。最近,国内股指连续上扬。上证指数从2008年10月28日的1665点上涨到最高3400多点,上涨了一倍。部分城市房地产价格在回调不充分的基础上再度反弹,土地成交价屡创新高。 股市和房地产市场回暖,既有经济形势好转、投资信心增强、刚性购房需求逐步释放等正常因素,也是在通胀预期增强后大量资金流入股市、楼市的反映。

  14. (1)资产价格上涨 我国经济率先复苏,国际资本通过各种渠道再度涌入; 信贷规模快速扩张,而实体经济领域面临产能过剩、过度竞争、经济效益滑坡(1-7月全国22个地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润同比下降17.3%)等,投资意愿减弱。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信贷资金没有直接流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也会间接推动社会资金大量涌入资产市场,导致资产价格再度泡沫化。

  15. 亚洲金融危机源于房地产和股市泡沫的破裂,本次金融危机则是美国房地产和基于房地产抵押贷款的金融衍生品泡沫破裂而引发的。两次危机的危害程度有目共睹。一旦我国房地产和股市泡沫化,其危害同样难以估量。

  16. (2)通胀预期增强 国际市场粮食价格恢复上涨趋势,对国内粮价上涨将起到示范和推动作用; 原油、铁矿石等初级产品价格存在上涨压力,输入型成本推动压力也在增强; 国内经济回升后货物周转加快、货币流通速度提高; 生猪价格、生产再次大幅波动,将推动食品价格上涨。

  17. (3)输入型成本压力 我国等新兴国家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预示着初级产品中长期需求旺盛,价格上涨趋势难以改变; 大宗商品价格以美元标价和交易,美国经济复苏乏力、美欧政府为救市大量注入流动性,美元贬值预期不断增强; 国际投机资本会借助需求增长和美元贬值预期,再度大肆炒作初级产品期货价格。

  18. 国际市场初级产品价格波动 以石油为例: (1)世界经济增长所决定的能源需求 非工业化国家:经济增长的50%,能源需求增长的90% (2)欧佩克(OPEC)产能调整 (3)石油储备(商业储备和政府储备) (4)美元汇率 (5)国际投机资本炒作

  19. 3、三种可能的前景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状况看,政府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效应逐步释放,市场驱动的投资开始回升,消费需求增速提高。这是3月份以后在外需持续、深度滑坡的情况下经济企稳回升的重要拉动力量。 下半年,外需大幅度下降的趋势难以明显改变,政策效应逐步减弱,市场驱动的企业投资、居民消费能否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有效接续力量(二次接替),则是决定经济走势的主要因素。

  20. A、外需下降趋势难以明显改变 目前,全球金融市场初步企稳。主要国家金融市场功能开始逐步恢复,流动性偏紧的状况初步得到改善。但是,美国、欧盟等失业率再创新高,房价继续下跌,实体经济恢复缓慢。美国等采取多项措施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增长,其衰退程度减轻并不意味着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的增加。

  21. 考虑到外部需求转化为我国出口产品订单和实际出口的时滞,以及上年三季度出口基数较高(月均1360亿美元)等,下半年外需大幅度下降的趋势难以明显改变。考虑到外部需求转化为我国出口产品订单和实际出口的时滞,以及上年三季度出口基数较高(月均1360亿美元)等,下半年外需大幅度下降的趋势难以明显改变。 预计全年出口下降20%左右,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为-1%左右。

  22. 世界经济高增长短期内难以重现 2003—2007年高增长的主要推动力: 全球化红利;IT 技术革命。 新增长点: 智慧地球:云计算和物联网 低碳技术:存在明显外部性 奥巴马(OBAMA)的新能源战略: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复兴的核心,集成IT、能源、新材料的新技术革命。

  23. B、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 (1)年度经济增长仍处在周期性回调阶段; (2)经济回升过度依赖政策调整,而调整空间不大,作用递减; (3)出口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低迷,对就业、收入及消费影响较大;外向型产业集中的发达地区(上半年,全国平均增长9.45%,上海5.6%,浙江6.3%,广东7.1%),占经济总量比重高,增速较低;

  24. (4)部分行业和领域调整不充分; (5)产能过剩、过度竞争,利润下降,影响实体经济投资扩张; (6)通胀预期—资金流出实体经济--资产泡沫的恶性循环。

  25. C、不进则退

  26. 第一种前景 政策效应集中释放以后,政府进一步增加投资受制于财政收支不平衡(1—7月份,全国财政收入下降0.5%,支出增长23.5%); 消费刺激政策的边际效应逐步减弱; 宽松货币政策与信贷规模扩张,需要在保增长与防泡沫、防通胀之间重新权衡; 市场驱动的社会投资和居民消费扩张步伐减缓;短期内总需求再度收缩,经济增长出现二次探底。

  27. 第二种前景 房地产、汽车产销、投资持续回升,城乡居民以改善住、行为热点的消费结构升级合理释放,带动相关重化工业生产、投资增长加速,产能过剩压力逐步减轻。 宏观经济政策尤其是货币政策微调,证券市场扩容和增加土地供给,资产价格上涨得到有效控制,通胀预期有所减弱。 经济运行在相对稳固、健康的基础上进入新一轮扩张周期。

  28. 第三种前景 当前经济回升主要依赖于政府政策调整,回升基础脆弱,经济增长徘徊在较低水平。 保八难度依然较大,政策保持连续性,资产价格过快上涨,通胀压力持续增加。 出现“低增长、高通胀”并存的中国式“滞涨”局面。

  29. 从经济发展的内外条件看,下一步: 经济运行出现第一种前景的可能性已经较小;出现第二种前景的积极因素正在积累;但出现第三种前景的风险有所增加。 应当积极创造条件(货币政策微调、证券市场扩容和增加土地供给),争取第二种前景,避免其他两种特别是第三种前景。

  30. 4、推进改革、调整至关重要 回顾十年前,亚洲金融危机以后: 一方面推进了住房制度改革、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等; 另一方面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加入WTO,深化对外开放。 在经过了1998—2001年的调整后,伴随着房地产、汽车需求“井喷式”爆发、民营经济快速发展和低成本竞争优势得到充分发挥,2003年以后经济增长连续5年达到或超过10%。

  31. 经济危机和衰退既是一场灾难,也是改革、调整的良机。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突现,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呼声高涨,内在压力增强。经济危机和衰退既是一场灾难,也是改革、调整的良机。当经济危机来临时,体制性障碍和结构性矛盾突现,推进改革和结构调整的呼声高涨,内在压力增强。 推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对短期经济增长的作用相对较小,有时甚至会与短期目标相冲突,而能够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政策措施往往会带来固化现有体制和结构的后果。如果对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不仅会贻误良机,而且会为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增加新的障碍。

  32. 重点领域与关键环节 • 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占GDP比重及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转变过度依赖出口、投资的增长模式; • 推进垄断领域改革,放宽准入,鼓励竞争; • 服务业对内、对外开放,增加有效供给; • 户籍制度改革,推进城市化; • 资源性产品(石油、天然气、水、电、土地、煤)价格、税费改革; • 政府职能转变,建设服务型政府。

  33. 消费占GDP%:中国与世界平均

  34. 如何扩大消费? (1)调整政府支出结构 重点转移到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 (2)提高低收入群体(农民和城镇低收入户) 可支配收入水平; (3)提高中高收入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 (4)提高居民的财产性收入; (5)国有垄断资源收入的再分配;

  35. 公共服务支出占政府支出比重

  36. 中小企业贷款难 各大商业银行成立中小企业贷款事业部、各级财政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基金、各地成立小额贷款公司 中小企业贷款难,表面上看,主要原因是小额贷款业务成本高、风险大。其实,现阶段我国中小企业贷款难的根本原因,并不是来自于中小企业自身,而是适应中小企业贷款特点的市场化金融机构的严重不足。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