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3

第九章 卤 代 烃

第九章 卤 代 烃. 第一节 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卤代烃的制备和物理性质. 第三节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第五节 卤代烯烃、卤代芳烃及重要的卤代烃. 第一节 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性质接近 , 通常总称 卤代烷. R. C. l. ,. ,. R. B. r. R. I. R. F. 性质特殊, 常称为氟代烷. 一、卤代烃的定义. 官能团:卤原子 X 。 . 卤代烃: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卤素原 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通 式: .

phuong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九章 卤 代 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九章 卤 代 烃 第一节 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第二节 卤代烃的制备和物理性质 第三节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第四节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第五节 卤代烯烃、卤代芳烃及重要的卤代烃

  2. 第一节 卤代烃的定义、分类和命名 性质接近,通常总称卤代烷 R C l , , R B r R I R F 性质特殊,常称为氟代烷 一、卤代烃的定义 官能团:卤原子 X 。 卤代烃: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几个氢原子被卤素原 子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 通 式:

  3. 卤原子与苯环直接相连 卤原子连在苯环侧链上 链状 卤代烯烃 环状 链状 卤代炔烃 环状 二、卤代烃的分类 卤代烷烃 饱和卤代烃 卤代环烷烃 1、按烃基不同 不饱和卤代烃 卤代芳烃 (X与sp2碳相连性质特殊)

  4. 2、按碳原子不同 (与卤原子相连碳) Br C H C Br 3 Br R " ( ) C H R C X 3 3 ' R 伯卤代烃 CH3CH2CH2X (CH3)2CHCH2X 仲卤代烃 (CH3)2CHX CH3CHXCH3 叔卤代烃

  5. 3、按卤原子: (1)X种类:R-F、 R-Cl、 R-Br、 R-I (2)X数目:R-X,一卤代烃; X-R-X 二卤代烃; X-R-X’混合卤代烃; RC-X3多卤代烃 (3)X原子相对位置(多讨论二卤代烃): 偕二卤代烷 邻二卤代烷

  6. C H 3 C H C B r 3 ) CHBr (CH ) CHCH Br (CH C H C H C H C H 3 3 2 2 3 2 3 2 C H 3 Br t e r t - b u t y l b r o m i d e s e c - b u t y l b r o m i d e i s o b u t y l b r o m i d e 三、卤代烃的命名 1、习惯命名法:(某烷基卤) 简单的卤代烃可根据与卤原子相连的烃基命名。 异丙基溴 仲丁基溴 异丁基溴 Isopropyl bromide Fluoride(氟) Chloride(氯) Bromide(溴) Iodide(碘) 叔丁基溴

  7. C H Cl 2 c h l o r o f o r m 一些具有特殊结构的卤代烃常有专用俗名。 CH2=CHCH2Br 烯丙基溴 苄基氯或氯化苄 allyl bromide benzyl chloride 多卤代烃:CHCl3(氯仿)、 CHI3(碘仿) Iodoform 全氟代烃:CF3CF3CF3(全氟丙烷) Perfluoropropane

  8. 2、系统命名法: (1)以相应烃为母体,将卤原子作为取代基,选 择连有卤素原子碳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 (2)从离取代基较近的一端开始编号,若两端同 样近且有一个支链是卤原子时,则应从不是 卤原子端开始编号。 (3)取代基按“次序规则”较优基团后列出的原 则写在某烷的前面(当有两个不同卤原子时, 其次序为:氟、氯、溴、碘)。

  9. C H C H C H C H H C C H C H C H C H C H 3 3 2 3 2 2 2 CH3 H3 C C H C C H3 H3 C C H H CH Cl 2 2 2 C H 3 Cl Cl C H C H C H H C H C H C H C H C 2 3 3 2 2 Br Cl 例如: 3-甲基-4-氯己烷 2-乙基-1-氯戊烷 4-chloro-3-methlhexane 1-chloro-2-ethylpentane 4-甲基-2-氯己烷 3-氯-4-溴己烷 2-chloro-4-methlhexane 3-bromo-4-chlorohexane

  10. C H 3 HC C-CH2CH2Br H C C C H CH 2 2 2 Cl (4)对于不饱和卤代烃,选不饱和键和与卤原子相 连碳在内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离不饱和键最 近端编号,卤原子作为取代基,以烯或炔作母 体命名。 4-溴-1-丁炔 2-甲基-4-氯-1-丁烯 4-chloro-2-methl-1-butene 4-bromo-1-butyne

  11. Cl C HC H Cl 2 Br C H 3 (5)芳香族卤代烃,卤原子在芳环上的卤代芳烃以 苯环为母体,卤原子为取代基。如卤原子在侧 链上,烷烃为母体,卤原子和芳烃作为取代基。 1-氯-4-溴苯 2-苯基-1-氯丙烷 1-bromo-4-chlorobenzene 1-chloro-2-phenylpropane

  12. C H H 3 B r C H C H C C H C H 2 2 2 3 - - - - ( S ) 3 1 甲 基 溴 戊 烷 C H C H 3 3 C l C H C H 3 C l C H C l 2 C H C H 2 3 Cl CH3 - - - - - - - - ( R ) 2 , 3 3 1 4 二 甲 基 氯 戊 烷 反 氯 甲 基 氯 环 己 烷 (6)有空间构型异构的要注明其构型。 (1R,2S)-1-甲基-2-氯环己烷 (1S,2R)-1-bromo-2-methylcyclohexane

  13. 第二节 卤代烃的制备和物理、光谱性质 CH4 + 4Cl2 CCl4 +4HCl 500℃ + H2 C C H C H C I + H C I H2 C C H C H3 C I2 2 O Br O H2 C C H2 C C + C C I NH r N B + 4 H2 C C △ C H2 C O O 一、卤代烃的制备 1、烷烃的卤化 2、烯烃的取代 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

  14. C H C I 2 H H P O 3 4 + + C O H C I C H C O O H 3 H 或无水氯化锌 3、芳 环上的卤代 4、芳环上的氯甲基化反应

  15. 5、不饱和烃的加成 6、卤素的置换 说明:此反应一般只适用于制备伯碘代烷。

  16. O H Cl Z n C I + + H O 2 H C I 2 7、由醇制备 (1) 醇与氢卤酸的作用 说明:上式中的氢溴酸可用溴化钠-硫酸代替

  17. (2) 醇与卤化磷的作用 (3) 醇与亚硫酰氯的作用 说明:亚硫酰氯又名氯化亚砜。 该反应中副产物均为气体,易于分离和提纯。

  18. 二、卤代烃的物理性质 1、色、态、味 室温下,常见的低分子量的甲乙丙氟代烷、甲乙氯代烷、溴甲烷为气态,其他则为液态。 纯的卤代烷无色,但碘代烷易分解析出碘,故 久置后常有棕红色。 一卤代烷有不愉快气味,蒸气有毒。 卤代烷在铜丝上燃烧有绿色火焰,可鉴定卤素。

  19. 一些卤代烃的物理常数

  20. 一些卤代芳烃的物理常数

  21. 一些二取代卤苯的熔点和沸点

  22. 同一卤烷 C数 沸点/℃ 同一烷基 F Cl Br I沸点/℃ 同一烷基 X数 沸点/℃ 二卤苯 对位 熔点/℃ 同一烷基 X数 熔点/℃ CH3Cl CH2Cl2 CHCl3 CCl4 2、沸点 (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子极性有关) 比相应的烷烃的沸点高; 在同一种卤代烃的各种异构体中,支链越多沸点越低。 3、熔点 (与分子的对称性、分子的相对质量有关)

  23. R-F R-Cl d<1 ; R-Br R-I d >1 RXn n d >1 同一卤素 C数 d X数 溶解度 4、相对密度 (与分子相对质量有关) 5、溶解度 (与C—X极性有关)

  24. 三、卤代烃的光谱性质 1、红外光谱 C-X键的吸收频率随X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加而减小。其中C-F在1400-1000cm-1,C-C在l800-600cm-1,C-Br在600-500cm-1,C-I约在500cm-1 2、核磁共振谱 由于卤原子的电负性比C大,使直接与卤原子相连的C和邻近C上的质子的屏蔽效应降低,质子的化学位移向低场移动,化学位移值增大,比烷烃中质子的δ值大;卤原子越多,δ值越大。

  25. 第三节 卤代烃的化学性质 H N F C O 2 . 1 2 . 5 3 . 0 3 . 5 4 . 0 P S C l 3 . 0 2 . 5 2 . 1 B r 2 . 8 一些元素的电负性 I 2 . 5 一、卤代烃的结构特点 1、卤素对化学建的影响——诱导(吸电子)效应 诱导效应: 通过单键传递的电子效应 σ-电子发生偏移,X起吸电子作用。

  26. 由于C-X键为极性键,易极化;另外还主要是由于C-X键的键能比C-H键的键能小(除C-F键外),故C-X键比C-H键易断裂而发生反应。由于C-X键为极性键,易极化;另外还主要是由于C-X键的键能比C-H键的键能小(除C-F键外),故C-X键比C-H键易断裂而发生反应。

  27. 2、C—X键的异裂 X 总是以负离子形式离去 • 自身异裂: • 在亲核试剂作用下异裂: 碳正离子 亲核试剂(Nucleophile ): 一些带有未共有电子对的分子或负离子,与正电性碳反应时称为亲核试剂。 亲核试剂(Nu)取代了卤素(X) —亲核取代反应(SN反应,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28. 二、卤代烃的亲核取代反应 (SN反应,Nucleophilic Substitution Reaction) 1、反应通式: 离去 基团 负离子型亲核试剂 底物 (substrate) 分子型亲核试剂 亲核试剂至少含有一对未共用电子对。

  29. 威廉姆逊合成williamson (接下页) 2、与负离子型亲核试剂的反应 (稀碱)

  30. + N u R X R N u R C N 腈(增C反应) C N 炔 C C R ' R C C R ' 高 级 炔 基 负 离 子 (增C反应) R C H ( C O E t ) C H ( C O E t ) 烷 基 丙 二 酸 酯 2 2 2 2 丙 二 酸 酯 负 离 子 碘 代 烷 R I I (接上页)

  31. 3、与分子型亲核试剂的反应 同时充当试剂和溶剂—溶剂解反应 卤代烃的水解、醇解和氨解 此外,苯环上的傅-克烷基化反应对于苯环是亲电取代,但对于卤代烃则是亲核取代反应。

  32. 4、与硝酸银的醇溶液的反应 卤代烷与硝酸银的醇溶液也可以发生亲核取代反应。 硝酸酯 各种卤代烃的反应次序为: phCH2X、CH2=CHCH2X > 3°>2°>1°>CH3X 、CH2=CHX、phX 即:烯丙型卤代烃 > 叔卤代烃 > 仲卤代烃 > 伯卤代烃 > 乙烯型卤代烃 室温下立即反应 振荡 加热后反应 加热长时间有反应 不反应 烃基相同时,不同卤代烃活性顺序为:RI > RBr > RCl 此反应可用于鉴别不同的卤代烃。

  33. 解释:⑴ 烯丙型卤代烃:中间体碳正离子稳定性好,易生成。 CH2=CHCH2+ ,p-π共轭体系,分散正电荷。 ⑵ 伯、仲、叔卤代烃:中间体碳正离子及其稳定性为: ⑶ 乙烯型: (乙烯型) p-π共轭体系,C-X键之间的电子云密度因共轭作用而增大,因此键能增大,不易断裂,稳定性增强。 相同烷基不同卤原子的反应活性为:R-I>R-Br>R-Cl ,因原子半径越大,重叠程度越差,越易离去。

  34. ● 取代反应小结: R-X为重要有机中间体(intermediates)

  35. 三、卤代烃的消去反应 在卤代烷中: a和β位氢均有弱酸性 消除反应(Elimination Reaction)

  36. 71% 29% 消除反应的难易:三级卤代烃 > 二级卤代烃 > 一级卤代烃 札依采夫(saytzeff)规则: 在ß-消除反应中的主要产物是双键碳上连接烃基最多的烯烃。即主要由含氢较少的α碳原子上脱氢。 (马氏规则:烯烃和酸(HX)加成时,X加到含氢较少的双 键碳原子上。)

  37. 卤代烃的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常常是同时存在,但又相互竞争的两个反应,一般浓碱有利于消除,稀碱有利于取代;醇溶液有利于消除,水溶液有利于取代;仲叔卤代烃有利于消除,伯卤代烃有利于取代;高温有利于消除,低温有利于取代。卤代烃的消除反应和取代反应常常是同时存在,但又相互竞争的两个反应,一般浓碱有利于消除,稀碱有利于取代;醇溶液有利于消除,水溶液有利于取代;仲叔卤代烃有利于消除,伯卤代烃有利于取代;高温有利于消除,低温有利于取代。

  38. 无水乙醚 RX + Mg RMgX 四、卤代烃与金属的反应 1、与金属镁的反应:(格氏试剂) 格氏试剂是由法国化学家V.Grignard首先发现,并在1912年被授予诺贝尔奖。格氏试剂主要是卤代烃基镁和二烃基镁及卤化镁的平衡混合物。 乙醚的作用是与格氏试剂络合成稳定的溶剂化物。

  39. 溶液中还存在(RMgX)n, 由于RMgX浓度大于R2Mg, 通常简写为RMgX。在格氏试剂中,由于C-Mg键是极化的,烷基碳原子具有显著的碳负离子性质,因此是碳负离子的潜在来源(Carbanions), 在生成C-C键中有重要用途,后面再作讨论。 一卤代烷生成格氏试剂的活泼次序:RI 〉RBr 〉RCl 〉RF 格氏试剂性质活泼,能与含活泼氢的化合物生成相应的烃:

  40. 格氏试剂还可和还原电位低于镁的金属卤化物作用,这是合成其它有机金属化合物的一个重要方法,例: 格氏试剂在有机合成中可用于制备烷烃、醇、醛、羧酸等各类化合物。

  41. 2、与碱金属的反应 (1) 钠: 此反应产率低,故在合成中很少用。 (2) 锂: 有机锂化合物的性质与格氏试剂很相似,反应性能更为活泼,遇水、醇、酸等立即分解,故溶剂必须彻底干燥,反应最好在氮气保护下进行。

  42. 一卤代烷与金属锂起反应的活性次序为: RI > RBr > RCl > RF 烷基锂在无水乙醚或无水四氢呋喃中与碘化亚 铜反应生成二烷基铜锂。 二烷基铜锂与卤代烷反应生成各类烃。 (可用于制备一些结构复杂的烷烃)

  43. 例: RX R2CuLi

  44. 五、卤代烃的还原反应 合成上若涉及还原反应,应注意底物中是否有卤素。 与水猛烈反应放出氢气,故使用时须用无水溶剂 较温和,对分子中羧基、氰基、酯基等不反应。可在水溶液中用。

  45. 99% (这是制备纯粹烷烃的一种重要方法) 还原活泼顺序:伯卤代烃 > 仲卤代烃 > 叔卤代烃。 NaBH4也可发生上述反应。 多卤代烃随着卤原子的引入其化学活性降低:CH3Br > CH2Br2 > CHBr3 > CBr4

  46. 第四节 亲核取代反应历程 d + d - d - R X N u R X + R N u X N u 过 渡 态 d - d - N u R X 势 能 R X N u + R N u + X 反 应 进 程 一、两种亲核取代历程(SN2和SN1) (实验证据:存在两种类型的亲核取代反应) 1、SN2机理:旧键的解离与新键的形成同时进行。 1.反应一步完成,不经过 任何其它中间体, 该 机理也称为一步机理。 2.从反应动力学的角度, 整个反应为二级反应。

  47. S 2 机 理: N 构 型 发 生 转 换 伯 卤 代 烷 H H + + N a B r H N a O H H H O B r H H • 构型转换型反应 中心C sp3 杂化 中心C sp2 杂化 中心C sp3 杂化 瓦尔登转化(Walden)

  48. N u 快 慢 R X R + R N u X 碳正离子 d + d - R X 势 能 + R X R N u R X 反 应 进 程 2、SN1 机理:C-X 键先解离,再与亲核试剂成键。 • 反应经过碳 正离子中间 体,该类反应 为二步机理。 • 第一步应为决 速步骤。为一 级反应。

  49. S 1 机 理: N N u 1 R 1 1 1 R R R 1 1 R R - X ± 3 ( ) N u C R + N u 3 3 R R + 3 3 R R X X N u N u 2 2 3 R R R 2 2 2 R 2 R R R 平面型(Sp2杂化) 叔 卤 代 烷 • 外消旋型反应

  50. 有些SN1反应确实完全产生外消旋体,但多数情况下,在外消旋化的同时,还出现了一部分构型的转化;当生成的碳正离子不稳定时,也会出现重排产物。这可能是溴代烷电离生成的碳正离子和溴负离子组成紧密离子对,溴负离子尚未完全离开碳正离子,阻碍了亲核试剂从正面接近碳正离子,迫使亲核试剂从背面进攻,生成部分构型转化的产物。有些SN1反应确实完全产生外消旋体,但多数情况下,在外消旋化的同时,还出现了一部分构型的转化;当生成的碳正离子不稳定时,也会出现重排产物。这可能是溴代烷电离生成的碳正离子和溴负离子组成紧密离子对,溴负离子尚未完全离开碳正离子,阻碍了亲核试剂从正面接近碳正离子,迫使亲核试剂从背面进攻,生成部分构型转化的产物。 伯卤代烷的亲核取代反应一般为SN2反应,叔卤代烷的一般为SN1,仲卤代烷的则较为复杂。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