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0

审美距离和移情

审美距离和移情. 近代美学所侧重的问题是: “ 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样? ” 至于一般人所喜欢问的 “ 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算是美 ” 的问题还在其次。 —— 朱光潜 《 文艺心理学 》. 对美的本质的探求. 美感经验的研究. 美. 美感. 什么是美感或美感经验呢?. 在风和日暖的时节,眼前尽是娇红嫩绿,面对这灿烂浓郁的世界, 心旷神怡,忘怀一切,时而觉得某一株花在向阳带笑,时而觉得某一个鸟的声音特别清脆,心中恍然有所悟。. 一、距离说. ● 距离说的提出 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 ---- 布洛 ● 距离是指事物和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

Download Presentation

审美距离和移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审美距离和移情

  2. 近代美学所侧重的问题是: “在美感经验中我们的心理活动是什样?”至于一般人所喜欢问的“什么样的事物才能算是美”的问题还在其次。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

  3. 对美的本质的探求 美感经验的研究 美 美感 什么是美感或美感经验呢?

  4. 在风和日暖的时节,眼前尽是娇红嫩绿,面对这灿烂浓郁的世界,在风和日暖的时节,眼前尽是娇红嫩绿,面对这灿烂浓郁的世界, 心旷神怡,忘怀一切,时而觉得某一株花在向阳带笑,时而觉得某一个鸟的声音特别清脆,心中恍然有所悟。

  5. 一、距离说 ●距离说的提出 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 ●距离是指事物和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

  6. ●距离产生美

  7. 植物学家 诗人 商人

  8. 岸上绚丽的风光与水中美丽的倒影

  9. 舟还长沙 郭六芳 侬家家住两湖东, 十二珠帘夕阳红。 近日忽从江上望, 始知家在画图中。

  10. 曾经那倏忽一轮春秋的交集, • 彼岸的梦幻美好到不真实, • 此岸的芥蒂也隔膜得不真实。 • 隔着时空的距离默默地观望, • 些微的美也被恰到好处的间隔放大。 • 真空沉淀了与爱俱来的琐碎, • 于是那边的凝望刺痛了这厢的囫囵。 • 所以只有回忆永远是绯红色, • 所以更青翠的永远是邻家草。

  11. 薄雾中宁静的村庄

  12. 李可染(1907~1989), 中国现代中国画家。 作品: 《锺馗》、《牧牛图》 《屈原》、 《王羲之》、《牧童遥指杏花村》 、 《风雨归牧》 、《细雨漓江》等等。 《细雨漓江》

  13. 清代画家、天文学家。山东济宁人。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生。清代画家、天文学家。山东济宁人。是天主教传教士汤若望的门生。 通天文,擅画肖像,熟悉西方画法。他所画的人物、山水、楼观 的位置至近而远,至大而小,采用敏感透视法。 主要作品:《织耕图》、《张照肖像》、《列朝贤后故事》、 《秋千闲戏图》。 【清】 焦秉贞 《仕女图册》

  14. 醉花阴宋 李清照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15.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济南人。 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女作家, 婉约派词人的卓越代表。

  16. 有关帘的诗句: 王勃诗云: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宋人陈简斋海棠诗云:“隔帘花叶有光辉。” 陆放翁诗云: “垂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欧阳修蝶恋花中: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

  17. ●审美不涉及利害理论 18世纪德国美学家——康德 审美不涉利害——审美与功利、欲念无关。 《判断力批判》 区分了美感和快感 一般快感都要涉及到利害计较, 都只是欲念的满足 。

  18. [俄] 艾伊凡佐夫斯基 《九级浪》 “如果危险或痛苦太紧迫, 它们就不能产生任何愉快, 而只是恐怖。 但是如果在某种距离之外, 或只受到了某种缓和, 危险和痛苦也可以变成愉快。” 18世纪英国美学家博克 使用了“距离”这个术语。

  19. 北京著名画家 周智慧 油画

  20. ●审美客体和审美主体要保持距离 不即不离 距离不及——实用功利 距离太过——不能欣赏和理解对象

  21. 二、移情说 ●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 “那些无耻的石头又滚回平原” “矛头兴高采烈的闯进他的胸膛”

  22. 子非我,安之我不知鱼之乐?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乐也!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23. 古希腊建筑中主要的三种柱式: ◆多立克柱式 ◆爱奥尼亚柱式 ◆科林斯柱式

  24. 多利克式柱子比例粗壮, 开间比较小,檐部比较重, 柱头是简单而刚挺的倒立的圆锥台, 没有柱础,雄强的柱身从台基面上拔地而起。 粗壮的多利克式柱子收分比较明显。 波塞多尼亚的第一希拉神殿

  25. 爱奥尼式柱子比例修长, 开间比较宽,檐部比较轻, 柱头是精巧柔和的涡卷, 柱础复杂,看上去富有弹性, 爱奥尼式柱子纤巧而又柔和。

  26. 科林斯式柱子的柱头宛如一棵 旺盛的忍冬草, 其余部分用爱奥尼式的。 直到希腊晚期才形成独特的风格。 忍冬草成为建筑的重要装饰题材。

  27. 罗 马 圆 形 斗 兽 场

  28. 巴 台 农 神 庙

  29. ●移情作用的定义 用简单的话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

  30. ●审美的移情作用的特征: 一、审美的对象不是对象的实体,而是对象的形象。 二、审美的主体不是实用的自我,而是观照的自我。 三、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

  31. 主客融合,物我同一 由我及物—把我的感情移注于物由物及我—把物的姿态吸收于我 美感,其实不过是我的情趣和物的情趣往复回流而已

  32. 三、格式塔同形同构说

  33. 1、格式塔心理学简介 诞生:20世纪初发源于德国,针对构造主义心理学提出。格式塔是德语Gestalt的音译,相当于英文Configuration,含有“完形”、“整体”、“全境”的意思,所以格式塔心理学又称为完形心理学。 创始人物:韦特墨、考夫卡、库洛

  34. 2、阿恩海姆简介 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美学家,格式塔心理学创始人库洛的追随者,格式塔心理学最主要代表,毕生从事教育和艺术心理方面的研究,颇有成就。 著作:《表现性的优先地位》、《艺术与视知觉》、《走向艺术心理学〉等。其中《艺术与视知觉》是格式塔心理学的扛鼎之作。

  35. 3、观点: 自然物的运动、形状、色彩是支配它们或创造它们的力的作用的结果。 “自然物的形状,往往是物理力作用之后留下的痕迹,才把自然物的形状创造出来。大海波浪所具有的那种富有运动感的曲线,是由于海水的上涨力受到海水本身的重力的反作用之后才弯曲过来的;树干、树枝和花朵的那些弯曲的、盘旋的或隆起的形状,同样也保持和复现了一种生长力的运动。” 

  36. 人内在的感情活动也受到力的支配

  37. 如果外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样和人的心理中展示的力的式样相类似,即外部事物运动和形状同人的心理同形同构,那么外物能引起人相应的感情活动。外物本身就能表现人的感情。人并不是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外物身上,而是外物的运动和形状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它们表现了某种人类情感。如果外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样和人的心理中展示的力的式样相类似,即外部事物运动和形状同人的心理同形同构,那么外物能引起人相应的感情活动。外物本身就能表现人的感情。人并不是把自己的情感移植到外物身上,而是外物的运动和形状本身就是一种表现,它们表现了某种人类情感。

  38. 舞蹈演员在用动作表现悲哀的情感时,几乎都是一致的,这些动作“看上去都是缓慢的,每一种动作的幅度都很小,每一个舞蹈动作的造型也大多呈曲线形式,呈现出的张力也都比较小;动作的方向看上去是是变化,很不确定;身体看上去似乎是在重力的支配下活动着,而不是在一种内在的主动的力量的支配下活动着。”这样的舞蹈动作恰恰和悲哀的心理活动是异质同构的,因此,我们能在这些舞蹈动作中见到悲哀。不仅舞蹈动作,而且落日的余晖,飘零的落叶,微微泛起涟漪的清澈的泉水都可以因为和我们的情感活动的力的模式同形同构而被认为是美。舞蹈演员在用动作表现悲哀的情感时,几乎都是一致的,这些动作“看上去都是缓慢的,每一种动作的幅度都很小,每一个舞蹈动作的造型也大多呈曲线形式,呈现出的张力也都比较小;动作的方向看上去是是变化,很不确定;身体看上去似乎是在重力的支配下活动着,而不是在一种内在的主动的力量的支配下活动着。”这样的舞蹈动作恰恰和悲哀的心理活动是异质同构的,因此,我们能在这些舞蹈动作中见到悲哀。不仅舞蹈动作,而且落日的余晖,飘零的落叶,微微泛起涟漪的清澈的泉水都可以因为和我们的情感活动的力的模式同形同构而被认为是美。

  39. 上述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异质同构说有其合理因素,这一学说用外在世界(物理)与内在世界(心理)的“力”在形式结构上的对应关系,对审美性质的来源真正做了某些解释,指出,“一定的形式结构,因为同构感应,引发人们特定的知觉情感,从而具有审美素质。上述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异质同构说有其合理因素,这一学说用外在世界(物理)与内在世界(心理)的“力”在形式结构上的对应关系,对审美性质的来源真正做了某些解释,指出,“一定的形式结构,因为同构感应,引发人们特定的知觉情感,从而具有审美素质。

  40. 4、移情说与同形同构说的区别 移情说侧重主体—美是(有选择性的)外物与人心相融合的结果 同形同构说侧重客体——美在外物本身

  41. 题画松 万草已凉露 开国披古松 青山遍沧海 此树生何峰 孤根邈无倚 直立撑鸿蒙 端如君子身 挺如壮士胸 ——李商隐

  42. 淮上与友人别 杨柳青青着地垂 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尽花飞尽 借问行人归不归 ——无名氏 淡黄柳 三眠未歇 乍到秋时节 一树斜阳蝉更咽 曾绾灞陵离别 絮已为萍凤卷叶 空凄切 长条莫轻折 苏小恨 倩他说 尽飘零 游冶章台客 红板桥空 湔裙人去 依旧晓风残月 ——纳兰容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