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8

化学高考复习研讨会 昆一中度假区分校(金岸中学) 杜德祥 电话: 0871-68189005 邮箱: 735557398@qq 网址: kmyzja

化学高考复习研讨会 昆一中度假区分校(金岸中学) 杜德祥 电话: 0871-68189005 邮箱: 735557398@qq.com 网址: www.kmyzja.com.cn 2013 年 11 月 16 日.

prince
Download Presentation

化学高考复习研讨会 昆一中度假区分校(金岸中学) 杜德祥 电话: 0871-68189005 邮箱: 735557398@qq 网址: kmyzja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化学高考复习研讨会 昆一中度假区分校(金岸中学) 杜德祥 电话:0871-68189005 邮箱:735557398@qq.com 网址:www.kmyzja.com.cn 2013年11月16日

  2. 昆一中度假区分校(金岸中学)是由云南筑友房地产公司出资,由昆一中全面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一所民办学校,是昆一中承办的唯一的一所分校。学校面向全省招收初中和高中优秀毕业生,高中学生可以住校,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招收的初中学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小升初考试;招收的高中学生成绩需达到当地中考总分的80%以上;学校地址:昆明市广福路同仁医院旁(大商汇斜对面)。学校邮箱:www.kmyzja.com.cn昆一中度假区分校(金岸中学)是由云南筑友房地产公司出资,由昆一中全面进行教育教学管理的一所民办学校,是昆一中承办的唯一的一所分校。学校面向全省招收初中和高中优秀毕业生,高中学生可以住校,收费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招收的初中学生必须参加我校组织的小升初考试;招收的高中学生成绩需达到当地中考总分的80%以上;学校地址:昆明市广福路同仁医院旁(大商汇斜对面)。学校邮箱:www.kmyzja.com.cn

  3.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思路: 一、回顾近四年云南省的高考试题; 二、结构特点? 三、具体考点? 四、复习策略

  4. 一、近四年化学考试题回顾 1.2010年宁夏高考化学试题; 2.2011年宁夏高考化学试题; 3.2012年宁夏高考化学试题 4.2013年宁夏高考化学试题即新课标‖卷。

  5. 二、近四年宁夏高考理科综合试题结构特点 1.试卷基本结构 (1)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 (2)第I卷选择题(共21题,每题6分,共126分):其中第1—6为生物题,共36分;第7—13题为化学题,共42分;第14—21题为物理题,共48分,部分题目为单项选择题,另一部分为多项选择题) (3)第‖卷非选择题,其中物理共4+1=5题,化学3+1=4题,生物4+1=5题,共174分(必考题129分,其中物理47分,化学43分,生物39分;选考题45分,其中物理、化学、生物各15分)

  6. 第‖卷中22—32题为必考题,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中必考题中第22—25题为物理题,共47分;第26—28题为化学题,共43分;第29—32题为生物题,共39分;第‖卷中22—32题为必考题,第33—40题为选考题。其中必考题中第22—25题为物理题,共47分;第26—28题为化学题,共43分;第29—32题为生物题,共39分; 选考题中第33—35题为物理题,学生只选做其中一题(15分);第36—38题为化学题,学生只选做其中一题(15分);第39—40题为生物题,学生只选做其中一题(15分) 所以:物理题共8+4+1=13题,占110分; 化学题共7+3+1=11题,占100分; 生物题共6+4+1=11题,占90分。

  7. 三、近四年高考化学试题考点

  8. 第36题:【选修2——化学与技术】略

  9. 四、近四年化学试题的特点 1.关注新老课程对知识内容及要求的差异 新课程之后,《课程标准》对学生所学知识内容的深、广度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些变化反映在高考命题上,就成为区分新、老高考试卷的最明显标志,因而受到命题人的充分关注。诸如: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常数Ksp的应用)、电子排布式、电负性、杂化方式、晶体结构σ键和ル键的形成 、核磁共振氢谱、(等效氢)第一电离能、盐桥、反应过程中的焓变、盖斯定律等。

  10. 2.关注对教材知识的挖掘和迁移 为了引导师生回归教材、认真钻研、深刻理解教材、课标,更好地实施新课程,可以发现,近年来新课程高考试题的命制许多都是源于课本情景和相关内容,但又不是课本内容的简单重复,是对课本内容的再加工,注重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迁移,既没有脱离中学实际,又较好的考查了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11. 例如:2010年第12题,将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知识有机融合,从而体现了二者在本质上的一致性;2011年第11题,爱迪生电池、2012年第26题第(3)、(4)两问,都充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2013年第11题电化学、第13题考查学生对Ksp的理解并用于计算溶液的pH,理解迁移能力的考查非常明显例如:2010年第12题,将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化学知识有机融合,从而体现了二者在本质上的一致性;2011年第11题,爱迪生电池、2012年第26题第(3)、(4)两问,都充分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迁移能力;2013年第11题电化学、第13题考查学生对Ksp的理解并用于计算溶液的pH,理解迁移能力的考查非常明显

  12. 3.关注多角度、多层次命制试题 试题从多角度审视、挖掘同一问题情景,而在每一个角度又遵循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命题原则,让每一位考生都能在自身特长和知识层面上有话可说,展示自身的能力水平,并最终能得到与自身水平相应的分数,“题中题”是新课程命题的一个显著特点。

  13. 4.关注试题设问角度的多样化 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展现了许多新颖的设问角度和设问方式,以从不同侧面考查学生的学科能力和素养,也为我们今后理解和研究新课程高考提供了很好的思路。 5.关注信息接受和加工能力 试题十分关注信息型试题的命制,同时,试题“信息提供方式”也呈多样化的特点,诸如:文字叙述、数据表格、函数图像、仪器装置、流程图等。

  14. 6.关注命题的综合性 基于高考理综“综合性”的特点及试卷长度的限制,如何提高试题的综合性,一直是命题人在新课程高考理综试题中不断思考的问题。分析近年新课程试题,可以发现,命题人在提升命题的综合性上采取了学科内知识板块间的综合、学科间在命题情景上的综合、学科间在知识上的综合等三种途径。其中为增大考查的覆盖面,学科内的综合体现得十分突出,如2010年7、13题,2011年的7、12题,2012年的7、8题,2013年的8、9、10题等等

  15. 7.关注命题的开放性 新课程高考提倡答案唯一性与开放性(通常为有限开放)相结合的命题方式,因为开放性试题能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鼓励学生各抒己见,有利于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从而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放性试题,从其命题策略上看,主要包括开放问题的解决过程、开放问题的结论、开放问题设置的情景等三种形式。

  16. 8.关注探究性问题的设置 科学探究作为新课程提倡的一中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科学探究强调信息的收集与处理,对学生学会发现、分析、设计、交流,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探究性问题的设置主要有“关于物质的探究”以及“关于现象本质、原理规律的探究”两大类。

  17. 9.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与试题的有机融合9.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与试题的有机融合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新课程要求达成的重要目标之一,这些目标的设置往往是通过“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方式有机地融合于试题考查之中,突出地体现在时代性、科技史、科学家对人类的贡献、地域特色等。

  18. 10.过程与结果并重 过程与结果并重是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之一,在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中得到了突出体现。试题命制的出发点是“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在这类试题中,当考生得到正确结果后,往往还要追加“目的是……”、“理由是……”、“作用是……”、“判断依据是……”等等,来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2013年试题中两次出现“列式并计算”的答题要求,值得关注!

  19. 11.选考题的等值探讨并未取得实质突 破 选考题的等值问题——也即使所有考生的“投入与产出比”相当,一直是新课程高考命题以来的关注焦点。但一直以来,同学科的各选考题之间不等值现象十分严重并已经显现出某些不良倾向:如宁夏考试题2008年—2011年四年中都是“有机”难于“结构”,而2012年却是“结构”难于“有机”,给考生造成了不良暗示,以至于造成高考考生的大量失分。2013年虽作了尝试和努力,但仍感觉“结构”难于“有机”,晶体密度的计算难度远大于有机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20. 12.以本为本,以纲为纲,回归教材,立足基础试题命制严格遵照考纲要求,无偏题、怪题,无超纲题,真正做到了立足教材,以考纲为纲,高考题很正常,高度重视基础,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十分重要,四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太多的试题取材于教材 。为体现考试的公平性,试题均严格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规定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命题,没有超出《考试大纲》所要求的试题出现。

  21. 13.注重化学计算,要在精细上下功夫 统计发现,阿伏加德罗常数、转化率、平衡常数、电离常数、溶度积常数、质量分数、反应速率、盖斯定律、化学式(有机物、无机物)的确定、化学方程式的计算是计算考查的热点;突出“通过提供数字背景、信息、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相结合”的考查特点;以数值或表达式等填空形式出现或者是将计算作为工具,解决沉淀溶解平衡等相关化学原理的问题,强化了对“计算过程”的考查,更加重视计算思维过程的缜密性和规范性。

  22. 五、我的复习策略 押题固然无术 判断定然有方 做既往的高考试题 应对未来的考试! 读大家都有的化学书 应对未来的考试! 主干永远是主干! 热点常常是热点! 盲点可能变考点!

  23. 对新课程高考的认识 课标教材在变,化学的基本原理不变 高考模式在变,考查的知识点不变 理念、观念在变,高考选拔的方式不变 试题情境在变,考查能力不变 因此:复习有方法!

  24. 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说明》1.认真研究《考试大纲》、《考试大纲的说明》 具体做法:(1)高三年级老师独自逐字逐句比对新旧大纲的异同(例:2012年考纲比2011年新增了一句话:“掌握常见氧化还原反应的配平和相关计算”,其它完全相同!; 《考试大纲的说明》中替换了两道题型示例——第12题和第15题,均为选修三的内容)(2)针对这些“变”和“不变”,独自以书面形式写出自己的理解和看法;(3)集体讨论形成共识;(4)形成全年级的复习计划;(5)执行计划过程中,针对新信息,做出集体的应对措施,分享新情况、新信息!

  25. 2.重视命题和月考 高三年级我校自己命制了6套试题、加上跟云师大附中2次联考以及省、市各2次统测,整个高三年级共组织12次正规考试; 前4次学校命制的试题,要求命题教师有双向细目表,力争体现大纲的重点,解决学生中存在和暴露出来的问题,使大纲要求的考点无一遗漏。而学校命制的第5、6套试题则要求根据新大纲、新信息、热点、盲点、专家及民间对上一年试题的评价等,是发挥集体智慧而命制的预测题。

  26. 3.三轮复习,各有侧重 (一)复习计划安排 第一阶段(2012年9月—2013年2月):全面复习基础知识,分板块按章节复习 目标:夯实双基,消灭知识盲点 第二阶段(2013年2月—2013年4月):专题复习,突出主干 第三阶段(2013年4月—5月底):弥补知识缺陷,查缺补漏,强化答题的规范性和文字表达的准确性。集体教研,讲究团队协作。

  27. (二)第一轮复习 原则:依纲据本,逐点扫描,全面复习,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排查盲点; 目标:夯实基础,构建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和体系。

  28. 依纲据本确是十分重要! 由于试题命制严格遵照考纲要求,无偏题、怪题,无超纲题,真正做到了立足教材,因此高度重视基础,弄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就十分重要 ! 四年的高考试题中有太多的试题直接取材于教材。 2010年:Na2O2的电子式,N的核素,结构示意图等 ,第9题常见而重要的有机反应类型,第26题Cu和浓H2SO4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第27题蒸馏烧瓶的识别、SO2的实验室制法、SO2的还原性、氧化性、漂白性,第28题Zn和H2SO4、CuSO4反应、Cu-Zn-H2SO4原电池,第37题F2跟H2O反应以及O的电子排布式,第38题丙烯的名称等。

  29. 2011年:第7题: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第9题取代反应,第26题铜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由氢氧化铜的Ksp及溶液的pH求c(Cu2+),第27题(2)根据盖斯定律写CO和H2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可逆反应中平衡状态和起始状态的压强之比,第28题(5)CaH2的优点,第37题B的电子排布式,第38题(1)香豆素的分子式(2)甲苯和Cl2反应的类型和产物的名称。2011年:第7题: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第9题取代反应,第26题铜和浓硫酸反应方程式的书写,由氢氧化铜的Ksp及溶液的pH求c(Cu2+),第27题(2)根据盖斯定律写CO和H2O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4)可逆反应中平衡状态和起始状态的压强之比,第28题(5)CaH2的优点,第37题B的电子排布式,第38题(1)香豆素的分子式(2)甲苯和Cl2反应的类型和产物的名称。

  30. 2012年:第7题液溴的保存、Cl2的检验、I-的检验、Cl-、SO42-的检验、,第8题医用酒精的浓度、Si的用途、对淀粉、纤维素和油脂的认识,第9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定律及推论,第26题Fe和盐酸反应、Fe和Cl2反应,第27题Cl2的实验室制法、由盖斯定律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计算反应热、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比较其大小,第37题Se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式、H2Se和H2S酸性强弱比较、SeO3的立体构型、SO32-的立体构型、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和第二步电离大小的比较、酸性强弱比较及原因分析,第38题A的名称、B和C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2012年:第7题液溴的保存、Cl2的检验、I-的检验、Cl-、SO42-的检验、,第8题医用酒精的浓度、Si的用途、对淀粉、纤维素和油脂的认识,第9题阿伏加德罗常数、定律及推论,第26题Fe和盐酸反应、Fe和Cl2反应,第27题Cl2的实验室制法、由盖斯定律写出热化学反应方程式并计算反应热、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比较其大小,第37题Se的原子序数和电子排布式、H2Se和H2S酸性强弱比较、SeO3的立体构型、SO32-的立体构型、H2SeO3和H2SeO4第一步电离和第二步电离大小的比较、酸性强弱比较及原因分析,第38题A的名称、B和C反应的方程式的书写。

  31. 2013年:第7题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第8题基础有机物的性质,第10题浓盐酸和铁反应、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第26题浓硫酸的稀释、沸石的作用、仪器的名称、分液漏斗的使用、分液漏斗中上下层液体的判断,第27题沉淀是否洗净的检验方法,第28题可逆反应中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第37题D的配位数的推导……2013年:第7题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第8题基础有机物的性质,第10题浓盐酸和铁反应、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第26题浓硫酸的稀释、沸石的作用、仪器的名称、分液漏斗的使用、分液漏斗中上下层液体的判断,第27题沉淀是否洗净的检验方法,第28题可逆反应中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第37题D的配位数的推导……

  32. 为什么要这么命题呢?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能力;要体现考试的公平性;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这些知识覆盖了整个中学化学的主干和重要的内容,因此也对中学化学的教育教学有明显的导向和指导作用,这些知识也是我们教学的基本内容,能很好地避免擅自取舍教学内容的情况发生,可以肯定的是在2014年高考中还将继续坚持!因此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的我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无一遗漏地完成我们的教学是基础,是本份也是必须的!为什么要这么命题呢?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和能力;要体现考试的公平性;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这些知识覆盖了整个中学化学的主干和重要的内容,因此也对中学化学的教育教学有明显的导向和指导作用,这些知识也是我们教学的基本内容,能很好地避免擅自取舍教学内容的情况发生,可以肯定的是在2014年高考中还将继续坚持!因此作为中学化学教师的我们,按照考试大纲的要求,无一遗漏地完成我们的教学是基础,是本份也是必须的!

  33. (三)第二轮复习 任务:1.提高知识视点;2.掌握解题方法;3.巩固重点知识;4.进行专题复习,突出主干知识 目标:形成较强的解题能力 专题的组织原则:一:注意知识的覆盖面;二:符合高考大方向;三:规模适度。 专题复习的操作 :新(1)立意新;(2)组合新,一个知识点到一个概念群(实例)目标:避免使学生产生“无趣”和“炒冷饭”之感;实(1)命题思路;(2)解题方法;(3)题中陷阱;(4)专题训练,答题规范;(5)延伸变化

  34. 在化学反应原理的复习中可以将FeCl3水解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整合,将FeCl3水解原理、胶体的制备、胶体的净水原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等进行串联和联系 ; 在化学实验专题复习时,可以将水解问题进行由线到面的扩展。如将盐类、酯类、卤代烃、糖类等物质的水解进行对比和分析【从水解原理、影响它们水解的因素(如浓度、酸碱性、温度、催化剂等)以弄清它们水解的本质联系和区别,实现知识间的联系和重组,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能力的不断提升】

  35. 继续以FeCl3为例,以实验设计(或)探究性实验的方式对水解问题进行实验目的、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到实验步骤及问题讨论的全方位的讨论和分析(包括实验条件的控制、定性定量的结合等问题)继续以FeCl3为例,以实验设计(或)探究性实验的方式对水解问题进行实验目的、提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到实验步骤及问题讨论的全方位的讨论和分析(包括实验条件的控制、定性定量的结合等问题)

  36. 各块知识复习策略 《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策略 《电化学》复习策略 《有机化学》复习策略 《化学实验》复习策略 《元素化合物》复习策略 《化学用语》复习策略 ……

  37. 贯穿复习全过程的规定动作 1.加强学情、考情研究,使教学具有针对性,产生实效; 2.每一板块的复习必须进行“前测”和“后测”( “前测”和“后测” 各有要求!) 3.目标意识 4.反馈意识

  38. 要做一个研究型的教师真是不容易! 司马迁:“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谢 谢! 2013年11月16日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