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9

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武汉大学 赵健. 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慢热型”的工作. 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检验标准是学生在实际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学术能力。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是迅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大学生在高考前接触的知识是“封闭体系”,对于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开放性知识体系”接受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所以 信息安全 专业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一项慢热型的工作,需要其他实践教育环节的支撑和配合。. 封闭体系. 开放体系. 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训练途径. 1、各类实验性课程,包括基础验证型实验、专业设计型实验、创新性实验。

qabil
Download Presentation

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与思考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参与科研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武汉大学 赵健

  2. 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慢热型”的工作本科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慢热型”的工作 学生创新能力的最终检验标准是学生在实际科学研究中表现出的创造力和学术能力。本科生参加科学研究是迅速提升学生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但大学生在高考前接触的知识是“封闭体系”,对于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开放性知识体系”接受起来有很大的难度,所以信息安全专业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是一项慢热型的工作,需要其他实践教育环节的支撑和配合。 封闭体系 开放体系

  3. 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训练途径 • 1、各类实验性课程,包括基础验证型实验、专业设计型实验、创新性实验。 • 2、从大一到大四的业余科研培养体系。 • 一年级:新生年度创新计划 • 二年级:业余科研立项 • 三年级:各类科研学术竞赛 • 四年级:进入实验室与就业实习

  4. 现状分析 • 实验类课程学生能够完成,但缺乏创新性实验平台的组织与设计,学生主动利用实验室的意识和氛围不足。对于普通实验课程而言,由于实验内容、实验形式、耗材等方面都比较一致,因此实验室的管理相对比较轻松。但是对于开放实验室,每个学生的实验项目不同、需要的仪器设备不同、实验的时间也不一致,对各种实验仪器、实验设备的整理、维护、检验等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因而实验室管理工作非常繁复。实验室老师的积极性也相对较低。 业余科研体系相对比较完善,但学生的参与面随着年级增长而下降,以2009级本科学生为例(如图1所示),全部学生为346人,坚持下来的不足百人。同时学生中也出现了部分带有功利心态参与的现象。

  5. 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动力分析 • 第一种,热爱专业,好奇心强,有主动学习的自觉性。 • 第二种:为奖学金、保送研究生、出国增加砝码,有强烈的参与意识。 • 第三种:为获得老师实验室的补助而参与,学习动力略显不足。 • 第四种:为氛围所迫,不得已而参加,学习研究热情非常不高。

  6. 影响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主要因素 • 第一,生源因素,很多学生是被调剂至计算机l类专业的,信息安全相对好些,但也受冲击。 • 第二,基础因素,很多学生感觉自己没有相关知识基础,胆怯,不敢参与到相关项目中来。 • 第三,兴趣因素,有些学生参与了一部分科研活动,但发现与自己的兴趣不符,随即中断相关活动。 • 第四,时间因素,大二、大三上学期课程任务繁重,学生无法抽出相对充裕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工作。 •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目前采取了3+1的教学模式,最后一年为有针对性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环节,但在客观上压缩了前几年的课程,影响到了学生的受训时间。这也是当初没有料到的矛盾。

  7. 教师对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态度 • 第一,教师欢迎学生进入相关实验室,尤其欢迎具备推荐免试研究生潜质的学生提前参与科研工作。 • 第二,教师支持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学竞赛活动。信息安全大赛由信安系老师组成教练组集体指导,他们的悉心指导直接提升了学生的学术水平。 • 第三,教师目前最大的困难在于以学生半途而废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缺乏管理抓手。 • 目前,教师对于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的态度是一种相对矛盾的态度,从需求的角度是渴望本科生参与,但从管理的角度又害怕本科生的加盟。

  8. 提高本科生参与科学研究工作实效性的思考 • 从学生角度:大学生们普遍希望能够有更加明确的学生科学研究和动手能力培养的指南。同时希望能够有更大力度的新生入学和专业思想教育,坚定学生的专业意识与专业思想,学生希望能够得到更加有效地指导,同时对于“混经历”、“假参与”的现象予以甄别和处理。 • 从教师角度:广大教师希望学院能够加强管理,对于参与科学研究的同学予以身份识别,建立约束机制,防止人员过度的流动性,保证科学研究工作的严肃性与稳定性。同时希望能够有合适的交流平台让广大学生了解到老师每个实验室的研究项目进展和人员、设备配备情况,增强实验室对本科生的吸引力。 • 综合学生和教师的期待,提高本科生参与科研工作的有效性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居于核心位置的是师生交流沟通平台的建设,起到重要作用的是学生参与科研的身份识别和管理。

  9.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组织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最初仅有个别同学参加到现在面向全部同学的全面展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参与热情。连续五年获得信息安全大赛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开展分不开的。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组织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从最初仅有个别同学参加到现在面向全部同学的全面展开,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参与热情。连续五年获得信息安全大赛一等奖,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与本科生科研训练的开展分不开的。 • 目前还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但方向已经明确。今后,在国家“珠峰计划”、“卓越工程师计划”等政策的支持下,本科生的科研训练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