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8

簡介與使用說明

簡介與使用說明. 針對九年一貫七年級幾何教材所整理的 授課內容 , 有別於各出版社的解說過程,希望能引導、儘可能給予學生更合乎數學推論的真正「實測操作」。 『 數學的學習注重循序累進的邏輯結構 』 , 這正是「 操作幾何 」努力的方向,. 使用說明: 這是 Power Point 2002 簡報檔, 動畫表現還可接受 , 按滑鼠左鍵或右鍵 便能持續進行, 有些補充說明或教學心得可參考 「備忘稿」 。 再提供適時的 GSP 圖檔 強化或輔助操作說明。 【 連結 GSP 使用說明頁 】 「 操作幾何e化講義 」的第一單元,編號: Geo_01. 認識「幾何」.

quincy
Download Presentation

簡介與使用說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簡介與使用說明 針對九年一貫七年級幾何教材所整理的授課內容,有別於各出版社的解說過程,希望能引導、儘可能給予學生更合乎數學推論的真正「實測操作」。 『數學的學習注重循序累進的邏輯結構』,這正是「操作幾何」努力的方向, 使用說明:這是 Power Point 2002 簡報檔,動畫表現還可接受,按滑鼠左鍵或右鍵便能持續進行,有些補充說明或教學心得可參考「備忘稿」。 再提供適時的GSP圖檔強化或輔助操作說明。【連結GSP使用說明頁】 「操作幾何e化講義」的第一單元,編號:Geo_01

  2. 認識「幾何」 「幾何」的字義: 「幾何學(Geometry)」的原名,來自測量,是「測地術」的意思。但它發展到後來,已遠遠超出「測地術」這一原始意義,成為以現實物體的形狀、大小和互相位置關係為研究對象的一門數學理論。 這個名字是明朝科學家徐光啟翻譯的,取自曹操《短歌行》詩中「對酒當歌,人生幾何」的字句。 幾何是較有系統的推理訓練教材。學習過程中,請同學多點耐心,用心思考。

  3. 什麼是「操作幾何」? 以「驗證」三角形的內角和為例:若不做任何解釋,而將三個角剪下來拼湊成好像是平角,就說內角和是180度?實在說,與「測量角度再加總」有何兩樣?總不能因為結論是內角和180度,就要每個人都量出或拼出相同的結果吧?(任何誤差都可以忽略?)但是,若在拼湊的同時,引進「平移、旋轉」的操作,就能很確定三個角可拼成平角,很理直氣壯的得到結論。 七年級的幾何學習是以操作為主,能瞭解圖形性質即可,並不要求會寫過程。然而「操作過程」也得有個合理的說明解釋,所以我將一系列課程稱為「操作幾何」。這是一個不同的嘗試,有興趣繼續「看下去」嗎?說不定你的想法超好的,屆時請趕快E-mail給我喔,先謝謝囉。

  4. 三步曲 本單元由下列三部分所組成◎ 基本的圖形記法與位置關係: 識圖、閱圖的最最最基礎篇。◎ 平移 旋轉 點對稱 線對稱: 這是「操作工具」,不是應該經由「操作」來觀察圖 形變化,進而討論性質的嗎? 還沒引進「推理證明」之前,這是我目前所找到最能 「直觀」,且大家都有「操作經驗」的說明工具。◎ 兩直線的位置關係: 常常引用到,特別強調先說明清楚。

  5. 簡要說明 國中階段只討論平面上的簡單幾何圖形部分。 平面:如同桌面,只是平面可以延伸。所謂簡單或基本幾何圖形泛指下列各項平面圖形名稱。 先認識下列與基本圖形有關的符號用法及名詞意義,但圓的部分暫不做介紹。 1. 點、線段、端點、直線、射線的記法與意義 2. 角的記法與分類 3. 線段與角度的大小比較 4. 三角形、四邊形的記法與邊、角位置關係 ◎ 要清楚符號意義與用法,可自己多畫畫圖對照。

  6. E A D B C 「點」的記法與意義 表示「位置」的意思,與點的大小無關,但為了讓人確實知道位置,有時會特別塗黑標示。 位置如同地名,要有名字。通常以大寫的英文字母命名,寫在該點四周任意適當位置皆可。如圖A、B、C、D、E所示,都可明確表示出位置。此時,讀作「點A」、「A點」、…。 注意事項: 在同一圖形上,不同的點要使用不同的名稱。但因為點可重合(視為同一個點),所以可認為同一個點可有不同的名稱。

  7. A B 又通過不同兩點,可用直尺作出唯一的一條直線。 此時可以符號 (讀作直線AB)表示由A、B兩點所作出的直線,當然 與 表示同一條直線。 AB BA AB 「直線」的記法與意義 利用直尺邊緣畫出的圖形即是直線(不用畫箭頭)。 直線也有名字,通常以英文字母 L、M、N 為直線命名,寫在直線兩側任一方皆可,讀作直線L、…。 L L 在幾何圖形上,直線可任意延長且沒有粗細的分別。

  8. 線段是直線的一部份,不能延長,故在兩側有「端點」。直線上從 A 點到 B 點的部分,即是線段,記作  或  。而A、B兩點即是線段AB的端點(右圖不必特別塗黑)。 或 A B A B 又線段符號除了表示在圖形上的位置之外,也可用來表示長度大小(例如: =5公分),因此線段是可以比較大小,也可以列式計算的。(例如: + > )。 常用疊合法比較線段的大小,若兩線段重合,則等長。反之,若等長,則兩線段會重合。 A 因為也常用 =a (以代表數表示線段的長度),所以線段也可直接用小寫英文字母來表示。 b c BC BA AB AB AB AB C B a CA 「線段」與「端點」

  9. 射線有符號,如圖的射線記作 (箭頭一律向右)。 顯然 與 表示不同的圖形。 A B AB AB BA -2 0 0 3 「射線」與「半線」 直線可向兩端延長,線段被端點所限,不能延長。若允許一方有端點,另一方可延長,則稱之為「射線」。 若不含端點,則稱之為「半線」(供參考)。 要在數線上圖示大小的範圍時,常會畫到射線與半線。 例如:x>-2 、y≦3 的數線圖形

  10. 型如兩線段(射線)共用一端點的圖形即為角,有∠BAC(∠CAB)、∠A、∠1等不同的記法。型如兩線段(射線)共用一端點的圖形即為角,有∠BAC(∠CAB)、∠A、∠1等不同的記法。 A點稱為∠A的頂點  與  稱為∠A的邊。 B 1 A C AB AC 「角」的記法 又角的符號除了表示在圖形上的位置之外,也可用來表示角度大小,所以角的符號也是可以列式計算的。(例如:∠1>∠2、∠A=30°、∠1+∠2=90°)。 除了使用量角器外,幾何上是用疊合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若兩個角的頂點與兩邊都各自重合時,則兩角相等;反之,若兩角相等,則必能重合。

  11. 2 1 B A C 「角」的分類 若一圓以半徑將之等量分割為360部份(或說將半圓等分成180等分,例如:量角器),則每兩相鄰的半徑所夾的角為1度。 通常依度數大小有以下分類名稱:周角(360°)>平角(180°)>鈍角>直角(90°)>銳角>零角(0°) 平角表示有兩邊連成一條直線,或者說直線上的角為平角。所以,若兩個角的度數和=180°,則將頂點與其中一邊重合,另外兩邊會連成一直線。

  12. 1. 若是確定     ,則將兩線段端點A與C疊合時,B點會落在 之間。(    、    道理相同) 2. 反之,在疊合時,若能確定兩線段端點A與C疊合時,B點會落在 之間,則     。 CD CD AB < CD AB < CD AB >CD AB =CD 線段與角度的大小比較 與平時的測量大小是有差別的,此處的比較要有確定的「已知條件」,才能「根據已知條件」得出比較結果。 還是以「疊合」的觀念比較大小。 另外,角的疊合比較、圖形的全等比較與線段大小比較的道理是相同的,不能只憑「測量」的感覺相等,就認為會「相等」。(比較補充說明頁)

  13. A 1 如右圖的三角形各個位置稱呼有三個頂點:A、B、C。三個邊: 、 、 (互為鄰邊)。三個內角:∠BAC、∠B、∠C(互為鄰角)。 又例如:  的對角為∠C;∠C的對邊為每個內角各有兩個相鄰的外角。(外角指一邊與另一邊的延長線所形成的角)。∠BAC與∠1是相鄰內、外角;∠B、∠C是∠1不相鄰的內角,稱為∠1的內對角。 C B AB BC CA AB AB 三角形的記法與邊、角位置關係 不在同一直線的A、B、C三點可作出三角形,記作△ABC。當然△ACB、△BCA、…等都表示同一個三角形。

  14. 如右圖的四邊形各個位置稱呼有四個頂點:A、B、C、D,故四邊形記做□ABCD。 必須依各頂點的順序(順時針或逆時針皆可)四個邊:  、  、  、  。 有共頂點的是互為鄰邊(  與  、  與  ) ,否則是互為對邊(  與  、  與  )。四個內角:∠DAB、∠ABC、∠BCD、∠CDA有共一邊的是互為鄰角(∠DAB與∠ABC), 否則是互為對角(∠DAB與∠BCD)。每個內角各有兩個相鄰的外角(∠BAD與∠1是相鄰內、外角),但沒有三角形的內對角位置關係。兩條對角線(不相鄰頂點的連線):  、  。 1 A D C B CD AB BC DA AC BD AB CD AB AD AB BC AD BC 四邊形的記法與邊、角位置關係

  15. 簡要說明 這些是小時候玩拼圖或畫圖時,就在使用的方法,借重它們做為「操作幾何」的基本工具之一部分。很可惜的,這麼好的工具,各出版社在第二年的教科書竟然只保留了線對稱。 何況沿生的全等觀念,對以後的推理幾何的學習與思考,是絕對有幫助的。 平移、旋轉、鏡射(翻轉)與圖形全等密不可分。即經由平移、旋轉、鏡射所產生的新圖形會與原圖形全等。而若兩圖形全等,則可平移、旋轉、鏡射(翻轉)使兩圖形重合。 另外,日常生活所見到的美麗多樣圖案(欣賞)也常是平移、旋轉、鏡射的合成。

  16. 先字義說明,有個基本認識 ◎ 平移:圖形沿相同方向移動同樣距離。 ◎ 旋轉:圖形繞著某一個定點(旋轉中心)轉動一個角度。 ◎ 點對稱:若圖形以某一點為中心旋轉180°後,會與原 圖形重合,即為「點對稱圖形」。 ◎ 鏡射(線對稱):將圖形對著一條直線翻轉(對摺)過 去。原圖形與其鏡射圖即是一個線對稱圖形。 全等:兩圖形的大小與形狀一模一樣,則稱兩圖形全等。 ◎ 對應點、對應邊、對應角 針對平移、旋轉、鏡射所產生的新圖形與原圖形,互相對應的點稱為對應點,互相對應的邊稱為對應邊,互相對應的角稱為對應角。

  17. 所以若  的端點A沿著直線L方向平移到新位置D,則另一端點B同樣維持與A點相同的方向和移動相同距離到達C點。當然, 上的每一個點都同樣維持與A、B相同的方向和移動相同距離,所以平移之後的新線段 與原線段 是會等長的,而且 與 會平行(因為不會有交點)。 所以平移也就是平行移動的意思。 L C D AB AB DC AB A B AB DC 平移的意義–(1) 圖形沿相同方向移動同樣距離。 若是只看起點與終點位置,可視為是沿著直線方向移動。

  18. 平移的意義–(2) 再以三角形為例, 試想:平移到新位置之後與原圖形位置能得到什麼結果? 問題:新圖形的形狀、大小與原圖形比較有何改變? 答:做圖形的平移時,是將整個三角形平行移動,並沒有改變圖形原來的形狀、大小,因此所產生的新圖形與原圖形是會「全等」的。 因為全等,所以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且會平行。

  19. 旋轉的意義 圖形繞著某一個固定點(旋轉中心)轉動一個角度。 若以線段上某一定點為旋轉中心,將線段轉動一個角度,則可看出新舊線段會相交於一點。 仍以三角形為例,試想: 將三角形以某一頂點為旋轉中心,順時針旋轉某一角度到新位置之後,與原圖形位置比較,能得到什麼結果? 答:做圖形的旋轉時,是將整個三角形旋轉,並沒有改變圖形原來的形狀、大小,因此所產生的新圖形與原圖形是會「全等」的。 因為全等,所以對應角相等、對應邊相等。另外,各對應邊當然旋轉相同的方向與角度。

  20. 點對稱的意義 若圖形以某一點為中心旋轉180°後,會與原圖形重合,即為「點對稱圖形」。可認為是旋轉的特例。其旋轉的中心點,稱為「對稱中心」。 如右圖,是整個圖為「點對稱」圖形。 A B 若以線段上某一定點為「旋轉中心」,將線段旋轉180°,則可看出新舊線段會連成一直線。 若以線段外某一定點為「旋轉中心」,將線段旋轉180°,則可看出新舊線段會平行。 點對稱圖形中的對應點(邊),特別稱為「對稱點(邊)」。 其對稱中心正好是對稱點所連接線段的中點。

  21. 線對稱的意義 A B 將圖形對著一條直線翻轉(對摺)過去。原圖形與其鏡射圖即是一個線對稱圖形。 如右圖,是整個圖為「線對稱」圖形。 亦即對摺後,可以重合,就是「線對稱」。 例如:正方形、圓形、「中」字、剪紙圖案、…。 該條對摺線稱為「對稱軸」。 一個圖形可能會有多條對稱軸存在。【要會畫出對稱軸】 線對稱圖形中重合的對應點(邊),特別稱為「對稱點(邊)」。

  22. 對稱點與對稱軸 線段的中垂線:通過線段中點且與線段垂直的直線。 又稱為垂直平分線。 將對稱點連接成線段,再將此線段對摺時,兩側會重合,所摺出的直線是為對稱軸。此對稱軸可檢驗出:(1) 與線段垂直。(因為等分平角)(2) 將線段平分。表示線段的對稱軸與線段的中垂線是同一直線。且在操作過程知道「恰可捏出一條對稱軸」,又將線段對摺也是現階段作「線段的中垂線」的方法之一。 結論:對稱軸是對稱點所連接線段的垂直平分線。或說,對稱軸會垂直平分對稱點所連接線段。

  23. 如何找對稱點、畫鏡射圖 利用對稱軸會垂直平分對稱點所連接線段的性質,就可找到某一點的對稱點。 方法:作出通過該點與對稱軸垂直的直線,再取出等線段長 ,就是對稱點所在的位置。 問題:如何作垂直線與取出等線段長? 要畫鏡射圖,只要找到所有的對稱點連結即可。

  24. 連接全等與拼湊 連接全等(依序連接各對應點可得全等形) 圖形全等的判斷比較方法之一。因為平移、旋轉或對摺後的對應點重合,則所連接的對應邊當然也重合,由對應邊產生的圖形當然也重合全等。 拼湊(點對稱與線對稱) 兩全等形能拼出點對稱與線對稱圖形。 例如:兩個全等的三角形可拼出平行四邊形或鳶形。 兩個等底的等腰三角形可拼出鳶形。 也常利用線對稱來「平分」線段、角度、…

  25. 順序連接 A1-B2-A3-A1與 B1-A2-B3-B1(是對稱圖形)。 又如 ,且交點在對稱軸上。(對應線段會相等) B1 A1 B2 A2 B3 A3 A1B2=B1A2 連連看、拼拼看 這是「連接全等」與「拼湊」的舉例。依有規則的對稱繪圖或拼圖所得的圖形也會是對稱圖形,或所得的對應線段會相等。 利用對稱拼圖拼出對稱圖形 →

  26. 簡要說明 由「平移、旋轉」觀察體會,在平面上兩直線的「平行」、「重合」、「相交於一點」三種位置關係。 雖然「平行」、「重合」、「相交於一點」三種位置關係,在「平移、旋轉」已概略說明,但是兩直線的位置關係在幾何圖形性質的解釋上時常用得到。(例如:兩直線垂直或對頂角)所以,特別就相關內容再詳細強調說明。

  27. 重合 兩直線合而為一,處處是交點。 依據問題情況,有時視為兩條重合直線,有時視為合而為一的一條直線。若提到兩相異直線,則重合情況便被排除在外。 判斷兩直線重合的方法: (1) 因為通過相異兩點恰可作出一條直線,所以,若兩條 直線有兩個以上的交點,就表示兩直線是重合的。 (2) 以直線(線段)上某一固定點為「旋轉中心」,旋轉180度後,原直線(線段)與新直線(線段)是重疊的 兩直線(線段)。(平角概念)

  28. L1 L2 平行線的直觀意義與符號 平行線是指在平面上不會有交點的兩條(以上)直線,即「不相交的兩直線」。 例如:火車鐵軌、… 使用符號「//」表示平行。 如圖,若兩直線L1與L2互相平行,記作 L1//L2。

  29. 判斷平行線的方法 - (1) (1) 將重疊的兩線段或直線之一「平移」開,因為兩直線 沒有交點,所以產生平行線。 (2) 將重疊的兩線段或直線之一,以線外某固定點為旋轉 中心,旋轉180度後,會產生平行線。 若不特別強調旋轉中心的位置,旋轉180度泛指: 「平移後再旋轉180度」、「旋轉180度後再平移」、 「邊平移邊旋轉180度」。 ※亦即「平移」(可依移動的角度判斷)或說「沒有旋轉」 (旋轉180度是例外),會產生平行線。 ※兩重合直線可由「平移」而平行;兩平行直線可由「平移」而重合。

  30. 判斷平行線的方法 - (2) (3) 距離處處相等(兩平行線沒有交點)。 距離就是兩平行線之「寬度」的意思, 如圖所示的紅色線段,會與平行線垂直,稱為兩平行線的距離。可由「平移」意義思考,得兩平行線的距離處處相等。 反之,若有兩條直線的距離處處相等,則必定不相交,是為平行線。

  31. L N M 判斷平行線的方法 - (3) (4) 具有「遞移律」。 即若 L//M、M//N,則 L//N (L//M//N)。 想法:三直線都可由平移而重合,再由平移而平行。 (5) 過直線外一點恰可作出一條平行線。 即「直線外等距離的相異兩點所連接的直線是平行線」。 想法:作不出相異的第二條平行線, 因為違反了遞移律。

  32. 平行線的截線概念 一直在使用「平移」或「沒有旋轉」來說明兩直線的重合與平行關係,但是要如何確定是將直線「平移」呢? 引進「截線」概念,根據直線與截線的夾角度數,以便清楚判斷直線的移動沒有旋轉,便是平移,就是平行。 截線也是幫助畫平行線的輔助工具。 截線 平行的直觀意義不方便以後的幾何推理證明,故在八九年級會引進垂直截線定義,屆時就有更多平行線的性質。

  33. 相交於一點 將兩重合或平行直線其中之一「旋轉」(180度除外),即是相交於一點的兩直線。 平面上,不平行的相異兩直線恰有一個交點。 簡單回顧: 以兩直線的交點情形,來討論平面上兩直線的位置關係。 (1) 沒有交點:平行。 (2) 一個交點:相交於一點。 (3) 兩個交點:重合,事實上是無限多個交點。

  34. 若兩直線的交角為90度,則稱兩直線互相垂直。亦即「垂直」表示兩直線交角為90度。若兩直線的交角為90度,則稱兩直線互相垂直。亦即「垂直」表示兩直線交角為90度。 使用符號「⊥」表示垂直。 如圖,若兩直線 L 與 M、 與 互相垂直,記作 L⊥M、 ⊥ 。 又相交的交點稱為「垂足」。 L M B A C D AC BD AC BD 垂直與直角 垂直沒有「遞移律」。(畫圖檢驗即知) 過直線上(外)一點恰可作出一條垂直線。 想法:作不出相異的第二條垂直線, 因為比較後知「夾角不等於90度」。

  35. 3 2 1 4 對頂角 兩相異直線 相交於一點,不相鄰的角,稱為對頂角。 如圖,∠1 與∠2、∠3 與∠4,互稱為對頂角。 對頂角會相等, 即∠1 =∠2、∠3 =∠4, 如何驗證? (等量公理) ∠1 +∠3=∠2 +∠3 =180°(平角)

  36. 謝謝瀏覽 歡迎建議與指教 ◎ 採用直觀操作(非測量)去理解幾何性質。就目前各 家版本的「豐富內容」,某些解釋也不得不借重「等 量公理」的概念(但還是很直觀的等量加減)。◎ 「直觀操作」與「推理證明」兩者可以相輔相成,在 八九年級時可引導將「操作」轉換成「推理證明」的 敘述。所以,本簡報檔也適用於九年級預習或複習。◎ 雖然九四學年度改版時七年級的幾何「消失了」,但 還是將自己被激發出來的的一些教學淺見提供予大家 分享,歡迎建議與指教,集思廣益下,會找到更好的 解說方式,也會有更理想的內容增減取捨安排。◎ 開放式的 PPT檔 可視您的需要自行加以增減修正, 謝謝您的瀏覽與指教。 結束

  37. GSP使用說明頁 (1) 右上角的「GSP」是放置在「投影片母片」,所以隨時 可以點選,按「最小化」立刻可回到 Power Point 。 「超連結」設定:Geo_01.gsp。 需用GSP程式開啟(V4.0版)。 (2) 可在 www.keypress.com/sketchpad/evaluation下載DEMO檔(有使用期限、不能存檔),但不影響圖檔的執行。 (3) gsp圖檔需與ppt檔放置同資料夾。若無法執行, 那請您先執行(安裝)GSP主程式或做「檔案關聯」。 (4) GSP圖檔內容請看「Geo_01.gsp」目錄頁。

  38. 「比較」補充說明頁 以三角形為例,所謂確定的「已知條件」,指兩個三角形的三個邊與三個角分別對應相等,則由疊合比較,兩個三角形會重合,此時稱兩個三角形全等。 當然要比較「三個邊與三個角」太繁了些,所以才會有全等性質的產生。利用「推理」來幫忙做全等的判斷。 所以個人認為:幾何的大小比較觀念,應是很重要的「邏輯推理」必經過程。因為實在太容易與「測量、量量看」的日常生活上的比較混淆。 國中幾何課程仍然採用「測量、量量看」的比較,來解釋性質是有待商榷溝通的。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