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6

授課教師 ______ 指導

人際關係與溝通. 授課教師 ______ 指導. 3. Chapter. 知覺與溝通. 摘 要 案例導讀 第一節 知覺與溝通關係 第二節 自我知覺與人際知覺 第三節 影響知覺的因素 第四節 如何改善知覺與溝通?. 第一節 知覺與溝通關係. 一、知覺的意涵與重要性 (一) 知覺的意義 (二) 知覺的重要性 — 知覺為什麼重要呢? 它至少有三個理由. 只有將訊息重新選擇、組織、詮釋與協商後,訊息才對我們產生意義,此一過程即稱為 知覺( perception )。

Download Presentation

授課教師 ______ 指導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人際關係與溝通 授課教師______指導

  2. 3 Chapter

  3. 知覺與溝通 • 摘 要 • 案例導讀 第一節 知覺與溝通關係 第二節 自我知覺與人際知覺 第三節 影響知覺的因素 第四節 如何改善知覺與溝通?

  4. 第一節 知覺與溝通關係 一、知覺的意涵與重要性 (一) 知覺的意義 (二) 知覺的重要性— 知覺為什麼重要呢? 它至少有三個理由 只有將訊息重新選擇、組織、詮釋與協商後,訊息才對我們產生意義,此一過程即稱為知覺(perception)。 社會知覺(social perception)或稱社會認知(social cognition),主要意指個人對某些社會刺激,包括:人、事、物之認識、瞭解或判斷。 ※即使知覺不正確,都可能影響其後的行為。

  5. 一、知覺的意涵與重要性 (一) 知覺的意義 (二) 知覺的重要性— 知覺為什麼重要呢? 它至少有三個理由 1. 出現在溝通的每個階段 2. 對於認知的正確性探討 3. 瞭解知覺與溝通的互動 5

  6. 二、知覺歷程 (一) 選擇 (二) 組織 (三) 詮釋 (四) 協商 1. 刺激的強度 2. 重複的刺激 3. 偏好 4. 需求 5. 動機 ※當我們聽他人談論棒球賽時,棒球選手會注意打擊的技巧,但一般人則較注意自己偶像的表現。 6

  7. 二、知覺歷程 (一) 選擇 (二) 組織 (三) 詮釋 (四) 協商 1. 接近性 2. 相似性 3. 類推性 4. 連接性 5. 單純性 7

  8. 二、知覺歷程 (一) 選擇 (二) 組織 (三) 詮釋 (四) 協商 1. 交情深淺 2. 過去經驗 3. 態度 4. 期望 5. 資訊 6. 關係滿意度 ※這是女同志的指標或純精神的感情流露? 8

  9. 二、知覺歷程 (一) 選擇 (二) 組織 (三) 詮釋 (四) 協商 知覺並非孤立的活動,許多感受也發生在兩人間或一群人中;他們不僅彼此影響知覺,也想達成共識的知覺。有關此一過程,我們稱之為協商(negotiation)。 ※知覺並非孤立的活動,許多感受也發生在兩人間或一群人中。 9

  10. 三、知覺與溝通關係 每個人所掌握的訊息知覺可能零碎不全,甚至並不正確。顯然的,錯誤的知覺必然影響到有效的溝通。 當我們知覺到不同的訊息時,並非僅是單純的用感官去記錄刺激。我們是透過大腦對訊息的接收,並賦與它們獨特的意義。 10

  11. 第二節 自我知覺與人際知覺 一、自我知覺的面向 (一) 自我概念 (二) 自我印象 (三) 自尊 意指個人對於自身屬性所抱持的主要信念之總和。 ※自我是成長過程中透過各種角色表現而日益形成的。 11

  12. 一、自我知覺的面向 (一) 自我概念 (二) 自我印象 是指對自我概念的知覺。 在自我印象中,有兩項 明顯的因素會影響到人際 互動或溝通行為表現: (三) 自尊 1. 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是指當某人對另一人給予好的或壞的評斷、貼上好的或壞的標籤後,另一人即接受此標籤,其溝通行為表現果真被某人所言中。 12

  13. 一、自我知覺的面向 (一) 自我概念 (二) 自我印象 是指對自我概念的知覺。 在自我印象中,有兩項 明顯的因素會影響到人際 互動或溝通行為表現: (三) 自尊 2. 過濾訊息(Filtering message):通常,我們會選擇能強化自我印象的訊息,而迴避與自我知覺衝突的訊息。 13

  14. 一、自我知覺的面向 (一) 自我概念 (二) 自我印象 (三) 自尊 指個人對於自我正面與負面的評價,亦即我們不僅關心自己像什麼,也在乎我們怎樣評價這些特質。 ※自尊與溝通行為間具有密切關係。 14

  15. 二、社會知覺的要素 (一) 個人生理外表 (二) 情境生活腳本 (三) 行為證據線索 人們常會根據生理外表,而對他人直接驟然判斷。 ※人們常根據生理外表,而對他人直接驟然判斷。 15

  16. 二、社會知覺的要素 (一) 個人生理外表 (二) 情境生活腳本 (三) 行為證據線索 人們對某些情境類型也常抱持某些預設想法,亦即所謂的「腳本」(scripts)。 16

  17. 二、社會知覺的要素 (一) 個人生理外表 (二) 情境生活腳本 (三) 行為證據線索 人們是從行為中獲得意義,而這又是藉由將它歸類為可辨識、不同與有意義的單位而加以區分。 17

  18. 三、知覺傾向:歸因偏誤 (一) 自利歸因 (二) 強調他人缺點 (三) 知覺顯著性 (四) 先入為主 (五) 偽共識效應 意指將某人的成功歸因於內在、個人特質的因素,而將失敗歸咎於外在、社會情境的因素。 18

  19. 三、知覺傾向:歸因偏誤 (一) 自利歸因 (二) 強調他人缺點 (三) 知覺顯著性 (四) 先入為主 (五) 偽共識效應 較諸正面的印象,我們傾向留意他人的負面印象。 19

  20. 三、知覺傾向:歸因偏誤 (一) 自利歸因 (二) 強調他人缺點 (三) 知覺顯著性 (四) 先入為主 (五) 偽共識效應 我們容易被顯而易見的事件所影響,也相當容易瞭解此種知覺的錯誤。 20

  21. 三、知覺傾向:歸因偏誤 (一) 自利歸因 (二) 強調他人缺點 (三) 知覺顯著性 (四) 先入為主 (五) 偽共識效應 當我們對他人形成評價後,常傾向緊抓不放且調整矛盾的訊息以符合原先的評價。 21

  22. 三、知覺傾向:歸因偏誤 (一) 自利歸因 (二) 強調他人缺點 (三) 知覺顯著性 (四) 先入為主 (五) 偽共識效應 人們常會誇大或高估自己的意見或行為與他人真正相同的程度,稱為「偽共識效應」(falseconsensus effect)。譬如說,自己考試作弊的人會覺得校園中有很多人與他一樣,但沒有作弊者則可能估計校園中考試作弊的人很少。 ※他人並非總是以我們的方式思考與感覺。 22

  23. 第三節 影響知覺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一) 感官 (二) 年齡 (三) 健康 (四) 疲勞 (五) 飢餓 (六) 生理循環 (七) 心理挑戰 ※每天,我們的身體均有各種改變,持續的進行著。 23

  24. 二、認知能力 (一) 認知複雜度 (二) 他人導向 (三) 自我 意指構念的數目、抽象程度,以及 知覺範圍的廣泛度。 24

  25. 二、認知能力 (一) 認知複雜度 (二) 他人導向 (三) 自我 是將他人看作單一、有區別的個體,但與社會角色或根據所屬團體所做的一般化判斷無關。 25

  26. 二、認知能力 (一) 認知複雜度 (二) 他人導向 (三) 自我 我們知覺的是我們自己,而我們的選擇性知覺,以及組織與詮釋現象也受到許多自我概念的影響。 ※個人會不自覺的將知覺中的許多條件,組合在一起並進行推論。 26

  27. 三、社會角色 (一) 性別角色 (二) 職業角色 生物性別是指男性與女性的生物性特徵,社會性別則指涉男子氣概與女性特質或男人與女人的社會建構面向。 27

  28. 三、社會角色 (一) 性別角色 (二) 職業角色 即使在同樣的職業環境下,參與者所扮演的角色不同,也可能影響到他們的知覺。 ※老師投注許多時間在其工作上,是故,大多數的老師均非常重視所教的科目。 28

  29. 四、文化因素 每一個文化均有其世界觀,這些不同文化觀點可讓我們對於自己與對方的文化有所瞭解與學習。譬如說,在西方文化中,沉默常帶有負面價值。它被解讀為敵意、拒絕溝通、害羞、焦慮或彼此不合。 29

  30. 第四節 如何改善知覺與溝通? 一、瞭解知覺的有限性 二、避免猜測他人心意 三、預防基本歸因偏誤 四、檢視更多知覺資訊 五、主動質疑知覺真實 六、接受知覺因時而異 七、利用口語查驗知覺 透過不完整的個人資訊組織與詮釋特定刺激,致使我們的知覺往往是有限、主觀且偏頗的。 ※某人覺得俗氣的外套,另一個人卻覺得雅緻。 30

  31. 一、瞭解知覺的有限性 二、避免猜測他人心意 三、預防基本歸因偏誤 四、檢視更多知覺資訊 五、主動質疑知覺真實 六、接受知覺因時而異 七、利用口語查驗知覺 讀心的危險在於:我們可能誤解他人,卻無法檢視自己的知覺正確度。 31

  32. 一、瞭解知覺的有限性 二、避免猜測他人心意 三、預防基本歸因偏誤 四、檢視更多知覺資訊 五、主動質疑知覺真實 六、接受知覺因時而異 七、利用口語查驗知覺 基本歸因偏誤包括:對他人負面行為的過度評價而低估外在因素,以及低估自己錯誤與失敗的內在因素卻高估外在因素。 32

  33. 一、瞭解知覺的有限性 二、避免猜測他人心意 三、預防基本歸因偏誤 四、檢視更多知覺資訊 五、主動質疑知覺真實 六、接受知覺因時而異 七、利用口語查驗知覺 獲取他人資訊的最好方法是與對方直接互動,風能有較清楚的認識。 33

  34. 一、瞭解知覺的有限性 二、避免猜測他人心意 三、預防基本歸因偏誤 四、檢視更多知覺資訊 五、主動質疑知覺真實 六、接受知覺因時而異 七、利用口語查驗知覺 只有接受錯誤的可能性與知覺未必是真相,才有動機進一步的尋求證明。 34

  35. 一、瞭解知覺的有限性 二、避免猜測他人心意 三、預防基本歸因偏誤 四、檢視更多知覺資訊 五、主動質疑知覺真實 六、接受知覺因時而異 七、利用口語查驗知覺 若是他人行為事實並非我們原先預設的,則應修正自己對他人的知覺。 35

  36. 一、瞭解知覺的有限性 二、避免猜測他人心意 三、預防基本歸因偏誤 四、檢視更多知覺資訊 五、主動質疑知覺真實 六、接受知覺因時而異 七、利用口語查驗知覺 利用知覺查驗,確實可減少對他人非語言線索的誤解與降低對方的防衛。 36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