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 媒 介 素 养 教 育

文学院 《 媒介素养教育 》 课程组 讲授.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 媒 介 素 养 教 育. 内容回顾 : 广告素养. 标题 1: - 调动感知 捕捉具象 - 积聚感情 态度明朗. 标题 2: - 第一节 广告与眼球经济 第二节 广告与消费 第三节 正确理解广告. 第一节 媒介娱乐功能 第二节 媒介泛娱乐化 第三节 媒介案例分析 第四节 媒介审美教育. 第 八 章 媒介娱乐素养. 第一节、媒介的娱乐功能与受众主体性的培育. 一、 娱乐的本质.

rafael
Download Presentation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 媒 介 素 养 教 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文学院 《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组 讲授 【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核心课程】媒 介 素 养 教 育

  2. 内容回顾 :广告素养 • 标题1: • - 调动感知 捕捉具象 • - 积聚感情 态度明朗 • 标题2: • -第一节 广告与眼球经济 • 第二节 广告与消费 • 第三节 正确理解广告 www.themegallery.com

  3. 第一节媒介娱乐功能 • 第二节媒介泛娱乐化 • 第三节 媒介案例分析 • 第四节 媒介审美教育 第八章媒介娱乐素养 www.themegallery.com

  4. 第一节、媒介的娱乐功能与受众主体性的培育 一、 娱乐的本质 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 游戏、游艺、运动和艺术的消遣, 把人从常规中解放出来, 消除了文化的紧张与拘束 。 媒介娱乐功能: 赖特在《大众传播:功能的探讨》中提出“四功能说”,对拉斯韦尔的三大功能进行了补充,又增加了一项功能——提供娱乐。 www.themegallery.com

  5. 二、中国媒介娱乐节目的发展与受众主体性的培育二、中国媒介娱乐节目的发展与受众主体性的培育 综艺晚会类 游戏娱乐类 竞猜博彩类 恶搞娱乐类 www.themegallery.com

  6. 1.媒介娱乐文本与受众的关系: 以思想性、知识性、说教性为主的寓教于乐的传播理念。表演形式上仍然是“明星+表演”,明星是节目的当然主角,节目串联由主持人来完成。 “舞台”和“话筒”成为电视观众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圣”本体,受众,是一个纯粹的“看客”或“他者”。 • 从“教你玩”———“为你玩”———“带你玩”———“你来玩”几个阶段来演变。 (1)《综艺大观》“教你玩” (2)综艺节目“为你玩” 综艺类节目对明星权威形象的颠覆成为最吸引眼球的资源,明星在节目上真情流露、尴尬失态,甚至丑态百出,与其在舞台上展示的形象大相径庭,受众也从中获得了观看的“快感”。 www.themegallery.com

  7. “真人秀”节目最大的创新和存在价值就在于,“真人秀”必须带受众“一起玩”,传播者制定“玩法”,剩下的部分,就要由受众亲自参加游戏来完成整个节目,受众玩得越投入,节目也就越成功。“真人秀”节目最大程度地赋予了受众参与和创造传播文本的空间。真人秀节目中观众的参与程度是目前为止电视节目中最高的。观众不仅能够借助各种交流手段来表达意见,更重要的是他们可以直接参与节目或者通过各种方式影响节目的进程和结果,观众是节目中必不可少的有机组成部分。 (3)“真人秀””带你玩” “恶搞”作品充分利用了社会流行的元素,等做夸张的加工。真正实现了受众使用媒介的主动性,受众在此升级为传播文本的制作者和传播者,主体性获得充分彰显。作者本人的创意始终处于支配地位,媒体在“恶搞”中起到的是提供创作材料和传播作品、互动交流的作用,而媒介在此自动“让位”,大部分时间是看着“恶搞分子””你来玩” (4)网络“恶搞””你来玩” www.themegallery.com

  8. 大陆媒介在一定程度上是党政权力的补充和延伸,受众与媒介的关系是“仰视”。而且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并不重视玩,玩经常被同“玩物丧志”联系起来,“吃喝玩乐”经常被认为是腐化堕落。娱乐的社会文化功能长期被忽视,正是《正大综艺》和《综艺大观》等节目的出现,唤醒了最大规模受众的娱乐需求。 2.受众的主体意识得以重建: • 在“不敢玩”———“看别人玩”———“和别人玩”———“自己玩”的过程中重建。 (1)受众的娱乐需求被唤醒” 综艺节目对明星权威形象的颠覆,是对受众媒介认知能力的一次洗礼,在对媒介树立的偶像明星有了更真实的认知的同时,对自我的肯定也逐渐增强。消弭了传统舞台带给观众的距离感和神圣感,这对受众来说,是一次非常生动的媒介素养的活教材,增加了受众理解媒介的能力。 (2)综艺节目的发展带来偶像黄昏 在“真人秀”的文本中,受众承担了更多的责任,他们不仅自行从文本中建构意义,更主要的他们要参与传播文本的生产和传播过程,也就是他们承担了部分传统上属于传播者的责任。在“真人秀”节目中,对大陆受众来讲,是一种全新的传播体验,“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休闲体验,受众投入越深,体验就深刻,获得的愉悦就越强。受众也会在这个过程中重建主体意识,从而在与媒介的互动中获得更多的发展空间。。 (3)“真人秀”节目中受众主体意识的重建 www.themegallery.com

  9. 4.受众在“恶搞”中“自己玩” “恶搞”颠覆了传统媒体中传播者与受众的关系 “恶搞”作品的狂欢效果来自对现实生活的解构 www.themegallery.com

  10. 第二节、媒介泛娱乐化表现、危害与成因 • “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使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 ———尼尔·波兹曼 www.themegallery.com

  11. 一、媒介泛娱乐化的具体表现 • 在内容上偏向软新闻,尽力使硬性新闻软化: • 内容上减少严肃新闻的比例,在严肃的事件中挖掘其娱乐价值。表现形式上强调故事性、情节性,从最初强调硬新闻写作中适度加入人情味因素,加强贴近性,衍变为一味片面追求趣味性和吸引力,强化事件的戏剧悬念或煽情、刺激的方面,走新闻故事化、新闻文学化道路。 1、表征:向下飞的快感 www.themegallery.com

  12. 泛化: • 娱乐节目的泛滥化、同质化。 • 娱乐新闻的私秘化、炒作化。 • 电视剧的冗长化、雷同化。 • 文化节目的低俗化、浅薄化。 • 新闻节目的娱乐化、篱笆化。 • 四大类媒体共享“娱乐”的议题, 共同掀起一波又一波娱乐化的浪潮。 • 网络“恶搞”娱乐, “恶搞”一切。 www.themegallery.com

  13. 异化 • 其本质在于使人获得精神层面的愉悦感。但是, 今天的部分媒体所提供的娱乐不仅不能给受众带来愉悦, 反而公众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心理负担, 在“类娱乐”的形式下, 出现了“非娱乐”、“反娱乐”的倾向, 造成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影响。 被娱乐者的痛苦。 受众的痛苦。 社会文化的伤痛。 www.themegallery.com

  14. 弱智化 • 娱乐的目的在于消除文化的紧张和约束, 但并不意味着毫无智商含量的“傻乐”。然而今天, 部分媒体却体现出了童稚化、弱智化, 甚至无智化的倾向。 • 思考题:君不见,到处都是游戏、作乐、捉弄人,到处都是主持人港派十足的张牙舞爪、山呼海叫,一点正经没有,一点文化没有。没有自责没有反省没有内疚,好象不如此就不足以表现对过去僵化教条无趣的电视节目的反叛和决裂!没有想到这种弥漫在游戏中的玩世不恭气氛的喧染,会不会带来观众的麻木和思考的退化? • ——《弱智的中国电视》载《新周刊》 1998年5 月 www.themegallery.com

  15. 《超级模特》换衣屏风 克林顿性丑闻 身体化 • 以“性”为卖点,迎合了当今“男色经济”时代的心理。美女穿着暴露、大秀身材,“潜规则”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满城尽带黄金甲》 www.themegallery.com

  16. 媒介本着“泛娱乐化”的传播理念,在表现形式上产生“幼稚化”倾向,在表达方式上选择“恶搞”,在内容选择上竭力通过“明星效应”来加强传播效果,与此同时,各大媒介不约而同追求娱乐化表达,在全球化的影响下,产生“同质化”的结果,经济利益至上的“拜金主义”是媒介“娱乐至死”的实质,而对娱乐、对经济效益的过分看重,影视“媚俗”之风也就随之显现了。 结论: www.themegallery.com

  17. 二、传媒泛娱乐化的危害 • 1、麻痹毒害灵魂,造成价值观扭曲 • 2、降低受众审美趣味,进而损害民族整体素质 • 3、挤占关乎公共利益的公共话语空间 • 4、媒体失却了其赖以生存的公信力 www.themegallery.com

  18. 三、传媒泛娱乐化的原因: www.themegallery.com

  19. 第三节、案例分析: 马加爵事件与娱乐综合症 • 曾经热闹风靡的“马加爵”风波虽然已经拉上帷幕,但媒体所塑造的矛盾复繁,杂合妖魔与娱乐性格的马加爵形象,并未立即消失。各种版本的“马加爵”仍在不断涌现,如女版马加爵等。媒体妖魔化、娱乐化马加爵所的影响仍在延续,媒介泛娱乐化的苦果仍在继续…… www.themegallery.com

  20. 一、马加爵案中的媒体的怪现状 • 现状一:坏人的典型化与彻底化 “马加爵从小性格孤僻、内向,没有朋友,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批评。””马加爵个人的兴趣仅限于上网,经常浏览色情、暴力、黄色网站。” www.themegallery.com

  21. “当今媒体塑造两个虚拟世界:一是党报系统所描画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欣欣向荣的积极世界;二则是市民都市类报纸所表现的杀、伤、毒、黄,你争我夺、沸沸扬扬、吵吵闹闹的社会底层昏暗消极的生活。”“当今媒体塑造两个虚拟世界:一是党报系统所描画的莺歌燕舞、形势一片大好、欣欣向荣的积极世界;二则是市民都市类报纸所表现的杀、伤、毒、黄,你争我夺、沸沸扬扬、吵吵闹闹的社会底层昏暗消极的生活。” • ———李良荣教授 媒介非白即黑,非直即曲的两段论、两分法 www.themegallery.com

  22. 一、马加爵案中的媒体的怪现状 • 现状二:严肃新闻娱乐化 “想用一把刀把自己灭掉/好让你们停止疯狂行为/到处贴我照片/我经过的地方/都会被狂热警民包围/一时冲动杀了几个哥们/二十万通缉我真是狼狈/……” www.themegallery.com

  23. 现状二:严肃新闻娱乐化 马加爵版Flash “mjj,我们的20万,你在哪里呵,你在哪里?你可知道,我们想念你,――祖国的人民想念你! 我们对着高山喊:mjj―― 山谷回音:他刚跑路,他刚跑路,亡命征途千万里,他大步前进不停息。……” www.themegallery.com

  24. 现状二:严肃新闻娱乐化 热卖“加爵”牌铁锤 剧照《马加爵亡命天涯》 www.themegallery.com

  25. “一个严肃的话题奇异地充满了娱乐性。以媚众和无立场为立场的传播代替了传统成了社会心理的最高权力,多元化最终沦为单一化的事不关己不正经不负责的娱乐,娱乐压倒一切。善与恶的黑白分明于是在事不关己的起哄中让位给色彩斑斓而混乱的搞笑。”“一个严肃的话题奇异地充满了娱乐性。以媚众和无立场为立场的传播代替了传统成了社会心理的最高权力,多元化最终沦为单一化的事不关己不正经不负责的娱乐,娱乐压倒一切。善与恶的黑白分明于是在事不关己的起哄中让位给色彩斑斓而混乱的搞笑。” • ———社会走笔栏目 严肃新闻娱乐化得后果: www.themegallery.com

  26. 二、马案媒体娱乐化背景 第一:马加爵案件本身的特殊性,满足消费者猎奇的心理需求。 富含个性特征的角色主角(通缉照片——侦探故事 ) 戏剧情节高潮迭起的特质 (谜:杀人动机、作案过程) 戏剧日渐丰满的方式与手段 (亡命天涯) www.themegallery.com

  27. 二、马案媒体娱乐化背景 第二:大众传媒自身的特性与定位 大众传媒的基本出发点与最终归宿是为了获取商业利润 大众传媒基本功能的异化及其存在的合理性。 “我们每天在媒体上看到的谋杀、爆炸、饥饿、动乱的目的只是为了夏威夷的沙滩、曼哈顿的繁荣、超级模特的笑靥更加迷人,更加有魅力。” 大众传媒最直接、最有效、最便捷、最节省的方法便是提供均质化的产品,满足绝大部分受众的需求,以期获得最大程度的利润 www.themegallery.com

  28. 三、马案媒体娱乐化的社会影响 传统价值体系的消解与崩溃。 造成三种根本性的分裂现象:“即人性结构中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分裂与对立,经济人与道德人的分裂与对立,享乐欲望与价值理性的分裂与对立。” www.themegallery.com

  29. 1.个人感性欲望的诱发与泛滥 www.themegallery.com

  30. 早熟消费、畸形消费、豪华消费、炫耀消费、悬空消费、情绪化消费 2.媒体受众自我精神的丧失 消费媒体产品的盲目性 (欲望陷阱) 典型性消费生活 无主题的随波逐流式的漂流 (欢乐空洞) 社会风气的污染与人类思考能力的降低 (反省缺失) www.themegallery.com

  31. 3.人情的淡漠与社会责任感的消失 无人关注! 一个真实的司法案件 一个失足的大学青年 五个不幸的悲惨家庭 www.themegallery.com

  32. 欣赏: 凤凰卫视纪录片: 《冷暖人生——马加爵身后》 www.themegallery.com

  33. 第四节、泛娱乐化的救赎:媒介审美教育 一、由“泛娱乐化”走向“审美娱乐” 审美娱乐不再满足于生理满足的刺激和情绪的宣泄,更注重于社会、理论、道德等抽象的意识评价,超越了个人情感的局限,以期获取深层的身心感悟,导致心理美感的产生 审美娱乐具有审美快适性,在娱乐的同时产生审美体验 审美娱乐具有审美解放性 www.themegallery.com

  34. 第四节、泛娱乐化的救赎:媒介审美教育 二、构建中国电视传媒娱乐的新理念 首先,电视传媒要着力打造精品栏目 其次,电视传媒不断创新,形成个性化的风格 再次,电视传媒要从中华民族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中汲取精神养料,借助文化的优势腾飞。 www.themegallery.com

  35. 第四节、泛娱乐化的救赎:媒介审美教育 三、发展媒介审美教育 利用媒体真正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发挥审美主体性 指导电视媒体向审美媒介转化 www.themegallery.com

  36. 课后思考 参考书目与课后训练 参考书目: 1.《媒体文化与消费时代》蒋原伦著,中央编译出版社 ,2004年版. 2.《娱乐至死》,波兹曼著,广西师范大学学出版社出版,2004年05月版 课后思考与训练: 1.批评真人秀节目《真心话大冒险》。 2.谈谈你对新闻娱乐化的看法。 www.themegallery.com

  37. Thank You ! www.themegallery.com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