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0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主讲教师: 贺廉云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 绪论. 1. 自动控制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综合性的技术科学 2. 自动控制研究的内容及各部分的关系 3. 在实际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发展自动控制. 1. 自动控制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综合性的技术科学. 1.1 从简单设备、单性能要求的控制到复杂的、多目标高性能控制。 例如:从一台机器、一个温箱等简单的单目标低性能控制到机器人控制、大型工业过程控制、电网控制、特别是复杂航天器姿轨控制、载人飞船返回再入控制和登月控制。. 1.2 控制领域不断扩大

raine
Download Presentation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主讲教师:贺廉云 德州学院机电工程系

  2. 绪论 • 1.自动控制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综合性的技术科学 • 2.自动控制研究的内容及各部分的关系 • 3.在实际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发展自动控制

  3. 1.自动控制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综合性的技术科学1.自动控制是一门不断发展的、综合性的技术科学 1.1 从简单设备、单性能要求的控制到复杂的、多目标高性能控制。 例如:从一台机器、一个温箱等简单的单目标低性能控制到机器人控制、大型工业过程控制、电网控制、特别是复杂航天器姿轨控制、载人飞船返回再入控制和登月控制。

  4. 1.2 控制领域不断扩大 从工业控制已进入到生物控制、医学、环境控制、社会经济、人口控制等各个领域。 1.3 控制理论的发展阶段 控制理论一般分为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两大部分。 经典控制理论:20世纪50年代之前发展起来的,前后经过了较长时间,成熟于50年代中期。

  5. 现代控制理论:50年代末60年代初开始形成并迅速发展。  • 经典控制理论最初被称为自动调节原理,适用于较简单系统特定变量的调节。随着后期现代控制理论的出现,故改称为经典控制理论。 • 对于早期的控制系统,当时控制系统的目的多用于恒值控制,主要的设计原则是静态准确度和防止不稳定,而瞬态响应的平滑度是次要的。于是,由劳斯和赫尔维茨提出的代数稳定判据,在相当一个历史时期基本满足了需要。

  6.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变。例如: 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种情况才有了改变。例如: 军舰上的大炮和高射炮组,其伺服机构迫切需要自动控制系统的全程控制。对于迅速变化的信号,控制系统的准确跟踪及补偿能力是最重要的。 因此促进了经典理论的巨大发展。先后出现了奈奎斯特、伯德的频率法和依万思的根轨迹法。 当时人们希望: 经典控制理论的发展能否满足复杂系统的需要呢?

  7. 经典控制理论的局限性:        1.经典控制理论局限于线性定常系统,因其本质上是一种频率信号,信号描述要靠各个频率分量,只有用叠加原理才能进行分析,因此频率法只限于线性定常系统。             2.经典理论仅限于所谓”标量”和单回路反馈系统。 3.经典理论的系统设计问题通常是用尝试法进行的,它往往依赖于设计人员的经验,而不能从推理上给出令人满意的设计方案。

  8.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对控制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同时为理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理论,在数学分析方法上利用现代数学如线性代数、泛函分析等工具。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对控制理论提出了挑战,也同时为理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20世纪60年代迅速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理论,在数学分析方法上利用现代数学如线性代数、泛函分析等工具。   由此而引起的许多分析及设计步骤包含广泛的、耗费时间的计算机运算,大型通用数字计算机的发展为其铺平了道路,使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成为可能。   可以说控制论理论和控制技术是和数字计算机平行发展的。

  9. 1.4 涉及到的学科 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人工智能、信息论、生命科学以及社会科学。

  10. 2.自动控制研究的内容及各部分的关系 自动控制的研究内容大体可分为三大类 2.1 理论研究 1)基础理论:反馈理论、微积分方程。 2)应用基础理论:能控能观、李亚普诺夫稳定性。各个领域的控制理论以及各种控制用数学工具,如拉氏变换、黎卡迪方程。

  11. 2.2 技术实现 1)各种控制方法的研究 如:PID控制、二次型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以及目前出现的各种智能控制方法(模糊控制、专家系统、神经网络等)。 • 2)系统实现研究 • 系统方案设计包括:建模、性能指标、控制律设计 。

  12. 系统组成包括:系统软硬件配置设计、各种配套的敏感器和执行器的研制与选择。系统组成包括:系统软硬件配置设计、各种配套的敏感器和执行器的研制与选择。 • 3)各种运行故障处理的研究。 2.3 工程应用 针对各种具体的控制系统进行设计、加工、软件编制、调试、测试等,最终实现控制目标以及运行过程中的维护、维修。

  13. 2.4系统集成的各个部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2.4系统集成的各个部分都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 • 自动控制之所以能在生产实际、科学研究和国防建设中起作用,需要上述各部分有机的、统一的工作。 • 各部分的发展有互相推动的作用,从自动控制发展的历史中可以看出,应用推动技术,技术推动理论,理论又反过来促使技术的发展和指导实际应用。

  14. 3. 在实际工程应用和科学研究中发展自动控制 3.1 自动控制发展的两条途径 1) 应用——技术——理论——应用 2)理论——技术——应用 控制理论这门学科和其它任何学科一样,产生于生产实践和科学试验。 控制理论形成:把自动控制中的普遍规律抽象出来;其它科学的发展如数学、力学、物理学等。

  15. 3.2 从控制理论形成的历史看自动控制的发展   几千年来,我国人民在自动控制技术方面有过卓越的贡献。早在两千年前,我国就发明了开环自动调节系统——指南针,北宋(公元1086-1089年)我国又发明了闭环自动调节系统——水运仪象台。大约经过七百年以后,在英国和俄国等国家,开始将自动控制技术应用到近代工业中。此后随着近代工业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也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16. 1788年瓦特发明蒸汽机的离心调速器。 1868年麦克斯韦尔研究了反馈系统的稳定性问题,控制理论最早的论文“论调节器”。 1892年俄国Lyapunov的博士论文“论运动稳定性的一般问题”,提出了Lyapunov的稳定理论,20世纪10年代提出了PID控制律。

  17. 20世纪40年代是系统与控制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20世纪40年代是系统与控制思想空前活跃的年代: 1945年贝塔朗菲的《关于一般系统论》,1948年维纳的《控制论》。 1954年,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发表了同样著名的《工程控制论》一书,主要面向工程应用。 20世纪50-60年代,人类开始征服太空,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9年美国阿波罗载人飞船成功登上月球。在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功中,自动控制起着不可磨灭的作用。产生了“现代控制理论”(动态规划、极大值原理、状态空间法、最优控制理论)。

  18. 3.3 需求与推动 3.3.1 重大工程的需求: 卫星、载人航天、深空探测 3.3.2 科学发展的需求: 生命科学、机器人 3.3.3 前沿课题的推动: 控制理论发展中的一些问题。例如:非线性时变不确定系统、智能控制的理论问题。

  19. 3.4 智能控制是自动控制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 复杂工程系统、社会系统和生物系统等需求。 • 原有控制理论进一步发展的需求。 • 其他科学发展的推动。 3.5 智能控制发展的两个方向 1) 人机结合的智能控制 2) 智能自主控制

  20. 结 束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