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9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绪 言. 《 中国古代史 》 是历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每一门学科往往要回答三个 W ,即: what why how ,历史学则要学习 5 个 W : when where who what why 。绪论中也主要 3 个 W ,即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历史?和怎样学习历史三个问题。. 1 、什么是历史?. 许慎 《 说文解字 》 解释 “ 史 ” : “ 史者,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 ” 梁启超在 《 中国历史研究法 》 中说: “ 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 ”. 历史有三层含义:.

Download Presentation

中国古代史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中国古代史

  2. 绪 言 《中国古代史》是历史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每一门学科往往要回答三个W,即:what why how,历史学则要学习5个W:when where who what why。绪论中也主要3个W,即历史是什么?为什么要学历史?和怎样学习历史三个问题。

  3. 1、什么是历史? • 许慎《说文解字》解释“史”:“史者,记事者也,从右,持中;中,正也。” • 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历史者,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公理公例者也。”

  4. 历史有三层含义: • 一是指过去发生的事情,即人类客观的发展历程,是历史的客体。 • 二是指人们的历史认识,或作为历史认识成果的各种历史书,是主观对客观的能动的反映。 • 三是指历史学科,即通过史料中介,在历史记录的基础上,再现还原历史过程,对历史事件作出解释说明,并探寻其发展规律的一门学科。

  5. 2、什么是《中国古代史》 • 中国古代史是指中国的先民在中国土地上繁衍、发展进化的过程,习惯上把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历史称为中国古代史,它占据全部历史的绝大部分,越过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个社会形态的发展、衰亡的历程。 • 主要讲述历代的政治、经济制度,主要的文化成就,重大的历史事件和著名历史人物及其活动,以及社会生活状况、风俗文化等。此外,还要学习掌握基本的史学理论。

  6. 3、为什么要学习《中国古代史》 • 借鉴功能 • 教育功能 历史是爱国主义教育的最好素材,可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的教育,尤其是中国古代灿烂的文明文化更是爱国主义的最好素材。 良好的道德品德的教育。 • 认识功能 。

  7. 4、怎样学习中国古代史 1、要掌握基本的史识、史学理论和史学方法。 郑天挺曾说过:“我们要以时为经,以事为纬,把人物、制度贯穿其间。” 2、要阅读一些史学原著,一些原始史料; 3、要学会使用历史工具书和多媒体技术查找历史资料。 4、要有怀疑和求真的精神。 5、要求尝试进行历史论文的写作。

  8. 中国古代史的参考资料 一、原始资料 1、纪传体史书。计有《史记》130卷,《汉书》120卷 等25史。 2、编年体。即按日月顺序编写的史书。主要有《春秋》、《资治通鉴》等。 3、纪事本末体。以历史事件为纲编写的史书。 4、政书、类书。有“十通”(《通典》、《通志》、《文献通考》为三通) 。

  9. 二、今人著述 1、通史:如范文澜著《中国通史》,郭沫若《中国史稿》,翦伯赞等《中国史纲要》等。 2、古代史:如刘泽华《中国古代史》,朱绍侯《中国古代史》等。 3、断代史:如吕思勉《先秦史》、《秦汉史》,林剑鸣《秦汉史》,王仲荦《魏晋南北朝史》等。 三、史学刊物 主要有《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中国经济史研究》、《史学月刊》,以及重点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等。

  10. 第一章 中国的原始社会(约 200万年前~前2070年) 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世界上文明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拥有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在人类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发现众多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 ( 包括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 ) ,犹如满天星斗分布在祖国的大地上。这些灿烂的石器时代的文化向我们展示了古代先民的聪明才智和他们的意识形态及社会生活。中国先民用他们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古代文明。

  11. 原始社会概述 • 教学要点:中国历史的开端;原始人类的繁衍;母系氏族公社;父系氏族公社。 • 教学内容:盘古开天和女娲造人的传说;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与晚期智人;母系氏族公社的重要遗址、社会组织和经济生活;父系氏族公社的文化遗存、经济生活、社会结构;私有制和阶级的产生。 • 考核要求:要求学生了解我国原始群和氏族公社阶段的基本情况;掌握仰韶文化、半坡遗址、龙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等名词概念;认识北京人的体质特点和智人对人类的贡献;弄清母系氏族公社与父系氏族公社的异同;知道原始社会解体的原因。

  12. 大同世界 “夫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狐独废疾者皆有养,男有份,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已,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已,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同世界

  13. 学习原始社会要掌握的四个要点 1、中国原始先民的生产力状况:从打制的旧石器到磨制的新石器到金石并用的金石时代再到青铜时代以至铁器时代。 2、人类身体形态的演进:在劳动中人类自身体质进化的演变情况,从猿人到早期智人到晚期智人再到新人的演进过程。 3、社会组织形态的演变:从原始群到血缘家族公社到母系氏族公社到父系氏族公社的演变过程。 人类婚姻形态的演变:从杂婚到血缘群婚到族外婚再到对偶婚最后演进成一夫一妻制。

  14. 第一节 原始人群 一、从古猿到猿人 二、猿人遗迹 三、古人及其生活 四、新人的形成

  15. 人的创造说 《旧约圣经·创世记》有“上帝造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鸟兽凡五日,第六日乃照已像,抟土为人,名日亚当,后取亚当之肋骨变为妇人,名日夏娃,现在世界上的一切人类都是亚当夏娃的子孙后代。”

  16. 盘古开天辟地 三国徐整的《三五历记》:天地混沌如鸡子,盘古氏生于其中,以利斧劈开宇宙,清气上升为天,浊气下沉为地,一万八千年后垂死身化,气为风云,声音为雷霆,左眼为日,右眼为月,四肢五体为四极五岳,血液为江河,筋脉为道路,肌肉为田地,发胡为星辰,皮肤为花草树木,齿骨为金石,精髓为珠玉,汗为雨露甘霖,由此而有宇宙万物。

  17. 女娲造人补天 • 《太平御览》和《风俗演义》记载:“俗说天地开辟,未有人氏,女娲抟土作人,剧务力,不暇忙,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

  18. 女娲造人补天 但人类曾蒙受无端的灾祸:“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燗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巨鼇之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翼州,积芦灰以止淫水”(《准南子·览冥训》),使人类有了幸福的生活。

  19. 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阐述了进化论的观点,揭示了生物起源和发展的规律,认为不同的物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达尔文1859年《物种起源》:阐述了进化论的观点,揭示了生物起源和发展的规律,认为不同的物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祖先。 赫胥黎1863年《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阐述了人猿共祖的观点,认为人是由猿转变而来的。 摩尔根1877年《古代社会》:进一步丰富了由猿到人的理论。 恩格斯1876年《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提出“劳动创造人本身的论断”。

  20. 摩尔根模式 1.蒙昧时代初级:人类的童年、分节语        中级:用火、旧石器       高级:弓箭、中石器   2.野蛮时代初级:陶器、新石器、畜牧、农业 中级:青铜器 高级:铁器 3.文明时代:文字

  21. 人类的诞生 …劳动… 古猿 直立人 劳动创造了人

  22. 据北京科技报报道,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是不是中国人的祖先?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争论的一方为古人类学家,他们认为,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而争论的另一方为遗传生物学家,他们认为,北京猿人并不是我们的祖先,中国人的祖先是大约6万年前进入东亚的非洲人。据北京科技报报道,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是不是中国人的祖先?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很大的争议。争论的一方为古人类学家,他们认为,约50万年前的北京猿人是中国人的祖先。而争论的另一方为遗传生物学家,他们认为,北京猿人并不是我们的祖先,中国人的祖先是大约6万年前进入东亚的非洲人。 •   “非洲起源说”的代表人物复旦大学教授金力告诉记者,自从达尔文的进化论问世以来,人类的起源和迁徙一直是科学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话题。八十年代后期,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以艾伦·威尔逊教授为首的研究小组通过对世界各地人群线粒体DNA多态性研究,提出了“走出非洲”的假说。该假说认为,现在生活在世界各地的人群(现代人)均起源于非洲,是单一起源的,拥有相当接近的共同祖先,他们生活在距今约20万年以前。在1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开始从非洲迁出,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完全替代了当地早期的直立人。此假说否定了以前由古人类学家提出并广为接受的“多区起源”假说,即世界上的主要人种均是从当地的直立人经过上百万年漫长的独立演化而形成的。

  23. 金力教授说,遗传物质DNA代代相传,是进化事件的忠实记录者。他们分析了来自全世界的近1000个男性个体Y染色体的19个SNPs。其中,80%的个体来自东亚各国各地人群。研究结果表明,东亚男性的Y染色体单倍型均衍生于目前仅在非洲群体中存在的祖先单倍型。这个研究结果完全支持东亚人非洲起源假说。金力教授说,遗传物质DNA代代相传,是进化事件的忠实记录者。他们分析了来自全世界的近1000个男性个体Y染色体的19个SNPs。其中,80%的个体来自东亚各国各地人群。研究结果表明,东亚男性的Y染色体单倍型均衍生于目前仅在非洲群体中存在的祖先单倍型。这个研究结果完全支持东亚人非洲起源假说。 •   通过计算,他们还指出,我们的祖先从非洲到达东亚的时间大约是6万年以前,首先居住的地方可能包括中国南部在内的东南亚一带,而后逐渐向北迁移,最后跨过长江、黄河,北及西伯利亚。 •   研究发现,非洲直立人对东亚早期直立人的替代是完全的,北京猿人并非我们的祖先。

  24.  金力教授告诉记者,30年代“北京猿人”的发现曾经轰动世界。近年来,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不断有令人振奋的新发现,成为质疑单一起源学说的重要化石证据。然而,在我们仔细地查阅现有化石的年代以后,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断层。这个断层从大约10万年前至4万年前,持续6万年,在这6万年中没有任何人类化石出土,尽管早于10万年或晚于4万年的化石比比皆是,并相当连续。 金力教授告诉记者,30年代“北京猿人”的发现曾经轰动世界。近年来,中国的考古学研究不断有令人振奋的新发现,成为质疑单一起源学说的重要化石证据。然而,在我们仔细地查阅现有化石的年代以后,发现了一个不容忽视的断层。这个断层从大约10万年前至4万年前,持续6万年,在这6万年中没有任何人类化石出土,尽管早于10万年或晚于4万年的化石比比皆是,并相当连续。 •   金力教授说,他们推测,生活于东亚的直立人和早期智人在最近一次的冰川时期,由于恶劣的气候而绝灭。取而代之的是从非洲不远万里迁徙而来的现代人种。“非洲移民”可能首先定居在气候较为温暖的东南亚地区,而后随着冰川的逐渐消融,开始向北扩张 。

  25. 一、从古猿到猿人 ●人由古猿而来 人由古猿演变而来,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共同的祖先。 由始祖猿发展而来的古猿分为两支,一支是发展为森林古猿和现代类人猿的猿科;另一支是中经腊玛古猿、南方古猿、直立人和智人发展为现代人的人科。 ● 历史学家将原始社会的历史分为两个时期,即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制度时期。 ● 考古工作者称这个阶段为石器时代。一般将石器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26. 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 一般认为,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是从猿到人过渡阶段中正在形成的人。 经过现代科学研究,大约300多万年前,人就完全形成了,这就是早期猿人。到约200万年或150万年前时期,又发展为晚期猿人。 云南禄丰古猿下颌骨化石 腊玛古猿可能生存于距今 1400万——800万年间。 考古工作者在云南多次发现发现腊玛古猿化石。

  27. 二、猿人遗迹 ▲元谋人 ▲蓝田人 ▲北京人 巫山人 • 上世纪80年代在四川巫山发现猿人牙齿4枚,下颌骨一块。考古学家将其定名为“巫山猿人”。经测定,“巫山猿人”距今为201——204万年。(《考古工作十年》文物出版社,1990年) • “巫山猿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猿人化石。 宋兆麟等著 林耀华主编

  28. 元谋人 • 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县上那蚌村。 • 关于元谋人化石的地质时代和绝对年代,学术界存在不同看法。 • 一种意见认为属早更新世期,据古地磁测定的年代,在距今170万年左右; • 另一种意见认为,在中更新世,因为古地磁年代不应超过73万年,即可能距今60万~50万年或更晚。 元谋人遗址地貌 元谋人使用石器 元谋人的牙齿化石

  29. 蓝田人 ● 上世纪60年代在陕西省蓝田县的公王岭和陈家窝两地发现的旧石器时代早期的直立人化石。 ● 发现头盖骨和下颌骨。 ● 距今约70万年

  30. “南京猿人”头骨 成功复原 (据新华社2003年2月25日报道)举世瞩目的“南京猿人”一号头骨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揭开面纱。———她竟是一位年仅20多岁的美丽女子! 1993年3月,南京汤山葫芦洞内发现两枚猿人化石。经过专家研究复原,人们终于可以见到这位年仅20多岁的美丽女子。她的生存年代距今约60万年,与“北京猿人”相近。 “南京猿人”复原图 距今约60万年

  31. 北京人 北京猿人的特征 ●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能使用天然火●摆脱了杂交的婚姻形态 ●生活艰苦,寿命比较短暂 ▲北京猿人的化石首次发现于1927 年 ▲1929年12月2日发现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 ▲到1937年,已发现的北京人的头盖骨共有5个。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在几个美国人手里弄得下落不明。 ▲1966年又发现一个残破的头盖骨。 ▲总共发现了属于40多个个体的北京人化石。时间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

  32. 北京人使用过的石器 北京人石器制作法 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33. 三、古人及其生活 又称早期智人,距今二三十万年到 四五万年间 ■大荔人(陕) ■许家窑人(晋) ■马坝人(粤) ■丁村人(晋) ■长阳人(鄂) ■金牛山人(辽)

  34. 大荔人 1978年在陕西大荔县发现,是一个时代较早而又完整的头骨化石。大荔人是由猿人向智人发展的过渡形态。 长阳人 1956和1957年发现于湖北省长阳(今长阳土家族自治县)黄家塘乡下钟家湾的龙洞中。 马坝人 1958年发现于广东省曲江县马坝乡。 马坝人脑量可能较大(估计超过北京人),又具有智人的进步性质。

  35. 石球——许家窑文化中最富特色的器物 许 家 窑 人 山西许家窑人头骨化石 石球 石球是许家窑文化中最富特色的器物,仅在1976年的发掘中,就发现了1059件。粗大的石球可直接投掷野兽,中小型的石球可用作飞石索。有效射程可达50~60米。出土石球的同时,还发现大量动物化石,是许家窑人用石球猎获野马的有力证据。 ▲发现于山西省阳高县许家窑村和河北省阳原县侯家窑村之间。 ▲距今约10万年。

  36. 丁 村 人 中国华北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在山西汾河中游谷地,因靠近襄汾县丁村而得名。人化石属早期智人类型,被称作丁村人。 丁村人顶骨化石 山西丁村人牙齿化石

  37. 金 牛 山 人 金牛山猿人骨架化石 中国的早期智人化石。 1984年发现于辽宁营口金牛山。据测定,其年代为距今31万~16万年。一些研究者曾认为金牛山人是 直立人;另一些研究者 认为它比直立人进步, 属早期智人。 金牛山人头盖骨

  38. 四、新人的形成 ▲ 柳江人 ▲ 资阳人 ▲ 山顶洞人

  39. 柳 江 人 资 阳 人 中国的晚期智人化石。1958年发现于广西柳江通天岩旁的一个山洞中。 柳江人是中国以至整个东亚迄今所发现的最早的晚期智人。 一九五一年在四川资阳发现。人类化石包括一个头盖骨和一块完整骨性硬腭,从石化程度和颜色判断,属于同一个中年以上的女性个体。 柳江人头盖骨

  40. 山顶洞人 ▲距今时间:18000年前 ▲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穴 ▲体形:同现代人大体一样,脑容量: 1300——1500毫升 ▲生产和生活: 开始采用磨制和钻孔技术制造石器、骨器 制造骨针,缝制兽皮衣服   产生了原始宗教仪式 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山 顶 洞 人 头 骨

  41. 第二节 母系氏族公社 一 文化遗址 二 母系氏族公社的经济和生活 三 关于母系氏族的传说

  42. 一 文 化 遗 址 磁 山 文 化 裴李岗文化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河北省武安县境内发现,遗址面积8万平方米。 磁山文化距今年代约在8000——7600年之间。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在河南新郑县西北发现。面积约2万平方米。文化遗物中最突出的也是石磨盘和石磨棒。距今约8000年。 磁山文化出土的石刻人头

  43. 中的劳动和生活用具 裴李岗文化 石镰 裴李岗文化锯齿刃石镰

  44.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的典型代表——半坡遗址 半坡遗址是黄河流域一处典型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距今5600—6700年之间。 ▲遍及黄河中下游地区。 ▲因1921年首次发现于河南渑池县仰韶村而得名。 ▲目前此类文化遗址已逾千余处,其中半坡、姜寨等遗址较为重要。 ▲距今年代约在7000年——5000年间。 ▲彩陶是仰韶文化最有代表性的器物。

  45. 丰富多采的半坡陶器 鱼纹陶器

  46. 精 美 的 彩 陶 半坡遗址

  47. 左一:仰韶文化鱼网纹陶器 右一:半坡遗址彩陶罐左二:猪面纹彩陶壶 右二:葫芦形彩陶瓶

  48. 河姆渡文化 ●1973年在浙江余姚发现 ●距今年代7000年——5000年间 河 姆 渡 人 复 原 图 河姆渡博物馆

  49. 河 姆 渡 出 土 的 文 物 劳动工具 生活用具 耜 骨针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