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愛河風情

愛河風情. 時間: 98.1.17. 愛河介紹.

Download Presentation

愛河風情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愛河風情 時間:98.1.17

  2. 愛河介紹 愛河隨著歲月的流逝,她有著不同的名稱,最早稱為打狗川,高雄因平埔族的馬卡道族的刺竹文化而稱打狗,這條河被稱為打狗川,可見當時就與高雄的住民發生唇齒相依的關係,而後日人佔領高雄後,嫌名不雅,逐轉換為高雄貳字,於是愛河有了第二個名字─高雄川,自1908年基隆到高雄的火車全線通車後,日本政府開始以三期的築港計畫,開發愛河以西一百七十萬平方公尺為市區,也就是現在的鹽埕區,愛河於是進行了第一次的美容瘦身,縮窄了河面,睿深了河床,開發了愛河的運輸功能,愛河中壯觀的原木溯河而上的景象,成為許多老高雄記憶扉冊裡蕩漾的一頁,愛河搖身變為高雄運河,光復後,政府將運河兩岸闢為河畔公園,逐漸吸引市民以及外來的觀光客來此懸賞浪漫,1948年,市民陳江潘在中正橋附近經營划船所,請詩人呂筆命名為愛河游船所,豎立招牌在橋畔營業,某日颱風過境將 愛河的名稱由來:

  3. 招牌中游船所三字吹落,只剩愛河兩字,又巧遇情人於此殉情,留下纏綿緋惻的情書,記者報導時的取景鏡頭後即為愛河二字,一個美麗的錯誤報導“愛河殉情記”,於是成為了高雄人對愛河認知的圖騰,而後,高雄運河之名走入歷史,愛河有了全台灣甚或全世界最美的名字,民國五十七年,楊金虎任市長時,為蔣夫人祝壽再度改名為仁愛河,但高雄人一逕只稱她為愛河,招牌中游船所三字吹落,只剩愛河兩字,又巧遇情人於此殉情,留下纏綿緋惻的情書,記者報導時的取景鏡頭後即為愛河二字,一個美麗的錯誤報導“愛河殉情記”,於是成為了高雄人對愛河認知的圖騰,而後,高雄運河之名走入歷史,愛河有了全台灣甚或全世界最美的名字,民國五十七年,楊金虎任市長時,為蔣夫人祝壽再度改名為仁愛河,但高雄人一逕只稱她為愛河, 民國八十一年,市議員陳武勳在議會提議,終於又要回了愛河的名字,愛河還會有別的名字嗎?這恐怕不是件容易發生的事,因為她已經成為高雄生命記憶的主體。 愛河各河段的舊名稱愛河原本是淺溪,沒有統一名稱,下游水道漫漫,日治時期,乾季時學童可以脫光上衣,赤足從鹽埕區涉水到對岸苓雅寮公學校上學,當時河口寬度兩百公尺以上,現在五福橋長度一百一十公尺,河道最寬一百二十四公尺,上游僅十公尺左右,河口水深有三公尺。

  4. 主流河段舊名稱有: ⊿苓雅寮:河口東岸,原名是苓雅寮,為漁民卜居之地,因用苓仔(竹罟)捕漁得名,河口有沙洲叫苓洲,日治時林賞向日政府建一座木橋,叫苓雅橋,是高雄橋的前身,過橋要收費。⊿頭前港:愛河河口兩岸一帶,今鹽埕區府北里的河段名稱。⊿後璧港:愛河河口分流道的名稱,自今建國橋一帶分出支流,延建國路流向壽山山腳,到哈馬星舊火車站附近入海,後來加蓋稱大溝頂,崛江是其入海地段,崛江的日文意思是壕溝,日人築港時挖取港底泥沙填築而成。填土後在此興建碼頭倉庫,也是日人的宿舍區,後為舶來品市場。⊿七吼橋:今自由橋旁,是清代左營舊城,凹仔底通往灣仔內和鳳山縣城的重要橋樑,傳說是乾隆年間湘軍所建,橋墩有七孔而得名。⊿船仔頭港:天祥路鼎新橋一帶,船仔頭是碼頭的意思,清代先民步行到此搭舢板,水路運輸從這裡開航。⊿寶珠溝:先民認為此段溝水有如甘露,旱季用以灌溉農田,故名。⊿烏魚仔港:於今中央果菜市場旁,農民在此興建土壩,涵蓄雨水,大潮時,海水可以漲到這裡,烏魚汛期來臨,游至寶珠溝處無法再上行,以為烏魚迴游到此,故名。⊿大港溪運河:發源於五塊厝,林德官田野,經三民區灣仔內,在七賢橋旁注入愛河,光復後此河段曾截彎取直。⊿三塊厝港:於雄中前方,清代的帆船可以直接從打狗隙開到這裡停泊,使得這裡十分繁華,僅次於鳳山縣城,各類店舖俱備,成為南北貨中心⊿大港:火車站前河段,過去因盛產鯉魚出名。

  5. 愛河朔源 : 愛河早期還有舟楫之利,以往漢人稱可行船的河流為「港」,愛河流域有頭前港(今愛河出海口一帶)、後璧港(今大灣頂、崛江商場)、三塊厝港(今美術館一帶)、新大港(今高雄醫學院附近)、烏魚港(今博愛路親子公園附近)、田尾港(今凹仔底一帶)等稱呼。日治時代則統稱為 「高雄川」,是愛河第一個正式名稱。 愛河之歷史

  6. 愛河的流域: 愛河的流域,目前源自高雄縣仁武鄉八卦寮附近,流經高雄市左營、三民、鼓山、鹽埕、前金、苓雅等區之後祝入高雄港,昔日的主河道約為今日的兩倍寬,於日治時期因都市開發而逐漸縮減,今長約12公里,支流目前有六條,為:左營地區的葫盧尾圳,文藻外語學院後方的機仔林埤,榮民總醫院附近的七番埤,七賢國中附近的二號運河(三塊厝溪)等,現有部份河道已被加蓋闢建成公園綠地或道路使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