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2

吉林华图微信号:jilinht

吉林华图微信号:jilinht. 吉林华图 · 解析 + 备考. 吉林分校教研校长 刘有珍 新浪微博: @ 华图教育 - 刘有珍 20130814. 时间总表. 公告时间: 7 月 11 日 报名时间: 7 月 17 日 考试时间: 9 月 15 日 调剂时间: 10 月中旬 面试时间: 11 月上旬. 吉林华图: 88408222 新浪微博: @ 华图教育 - 刘有珍 @ 吉林华图招生咨询部. 如何备考,如何考试. 学习五个环节. 讲 练 测 评 考. 效果 = 时间 × 效率. 国考情一览表. 吉林省考考情一览表.

ray-byrd
Download Presentation

吉林华图微信号:jilinht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吉林华图微信号:jilinht

  2. 吉林华图·解析+备考 吉林分校教研校长 刘有珍 新浪微博:@华图教育-刘有珍 20130814

  3. 时间总表 • 公告时间:7月11日 • 报名时间:7月17日 • 考试时间:9月15日 • 调剂时间:10月中旬 • 面试时间:11月上旬

  4. 吉林华图:88408222 新浪微博:@华图教育-刘有珍 @吉林华图招生咨询部

  5. 如何备考,如何考试

  6. 学习五个环节 讲 练 测评 考

  7. 效果=时间×效率

  8. 国考情一览表

  9. 吉林省考考情一览表

  10. 2012吉林省考数量关系(甲卷)

  11. 数量关系(乙卷)

  12. 《资料分析》 资料分析试题着重考察考生对文字、图形、表格三种形式的统计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推理与加工的能力。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考生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理、计算,才能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13. 精细化备考

  14. 精细化备考

  15. 数字推理基本思维导图

  16. 数字推理 1.2/3,3/2 ,4/3 ,3, 8/3,( ) A.8/5 B.16/3 C.6 D.8

  17. 数字推理 2.3,5,22,42,83,()。 A.133 B.156 C.163 D.164

  18. 数字推理 5.1/2,1/2 ,1,3/2 ,(),4 A.2 B.1/2 C.5/2 D.1

  19. 数学运算思维导图

  20. 数学运算 6. 某部门有152名职工,其中100人会开车,71人会游泳,既不会开车又不会游泳的有15人,那么既会开车又会游泳的有多少人?( ) A.34 B.45 C.49 D.137

  21. 数学运算 7. 用1、2、3、4、5、6、7能组成多少个无重复数字的能被5整除的六位数?( ) A.720 B.920 C.1080 D.1280

  22. 数学运算 8. 一个工程队承包了两个工程A.B,工程A的工作量是工程B的工作量的2倍。首先工程队全体人员都投入到A工程中,10天后从中抽出一半人员投入到工程B中,剩下人员继续完成工程A;又过了5天,再从参与A工程的人员中抽出10人投入到B工程中,余下人员继续完成工程A;6天后两个工程同时完工。假设每个人的工作效率相等,问该工程队有多少人?( ) A.40 B.45 C.50 D.60

  23. 数学运算 9. 甲、乙、丙在一环形跑道上进行赛跑,甲的速度比乙慢10%,丙的速度比乙快20%,若甲、乙、丙三人同时同方向从起点出发,则甲跑多少圈后,三人再一次在起点相遇?( ) A.12 B.11 C.10 D.9

  24. 数学运算 10. 用甲、乙两种货车运送46吨物资,甲、乙两种货车的载重量分别为5吨和4吨,安排车辆不超过10辆,则甲种车至少安排多少量?( ) A.4 B.5 C.6 D.7

  25. 言语理解思维导图 常见的题型有:主旨概括、意图判断、 词句理解、语句排序、逻辑填空等。

  26. 一、总—分 1、提出观点—解释说明 2、提出观点—举例论证 二、分—总 1、列举现象—提出观点 2、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三、总—分—总 1、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出观点—解释说明—重申观点 “总”是重点, “分”是辅证

  27. 言语理解 12. 作为一种“先消费、后支付”的信贷工具,信用卡刺激需求、扩大消费的作用毋庸置疑,同时信用卡“存款无息.取款有费”,令人眼花缭乱的美食折扣、刷卡返现.免息分期付款等各种优惠活动,常常只是“看上去很美”。 上述文段中作者对信用卡的态度是()。 A.批判 B.肯定 C.辩证 D.理解

  28. 言语理解 18. 道路命名的乱象,有些是历史遗留的问题。就拿徐家汇地名来说,明代徐光启葬于此,其后裔也多集居于此,地又为肇嘉滨与蒲汇塘二水的交汇处,因而在清初即称为徐家汇。而徐家汇路,则是后来法租界越界辟筑的第一条马路,原路沿肇嘉滨南岸从斜桥至徐家汇,称“法徐家汇路”。清末,打浦桥以东的肇嘉滨被填平,旧河道填平后并入法徐家汇路。解放初,打浦桥西段的肇嘉滨又被填平,筑成肇嘉滨路。原沿滨的法徐家汇路,也并入肇嘉滨路而不复存在。于是,今徐家汇路仅剩斜桥至打浦桥这一段,既不通徐家汇,也不在徐汇区,搞得许多人模摸不着头脑。 上述文段的中心主旨是( )。 A.道路乱命名现象由来已久 B.道路乱命名导致人们迷路 C.徐家汇和徐家汇路的历史 D.道路乱命名现象是历史遗留问题

  29. 言语理解 20. 煤炭大省山西在刚获批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中,首次明确提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应按照“先采气后采煤,先抽后采”的原则,鼓励加快其开发和综合利用。事实上,在石化资源日趋紧张、天然气价格上涨、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的大背景下,煤层气作为热值高.储量大.燃烧清洁的非常规天然气,早已受到中国油气巨头的青睐。然而,这一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一直存在制约性矛盾,亟待政策发力 上述文段作者意在强调( )。 A.煤层气的开采符合国家要求 B.煤层气受到中国石油巨头的青睐 C.煤层气的开发急需相关政策发挥作用 D.煤层气的开发存在很多问题

  30. 言语理解 35. 不抵抗主义我向来很赞成,不过因为有些偏于消极,不敢实行。现在一想,这个见解实在是大谬,为什么?因为不抵抗主义面子上是消极,骨底里是最经济的积极。我们要办事有成效,假使不实行这主义,就不免消费精神于无用之地。我们要保存精神,在正当的地方用,就不得不在可以不必的地方节省些。这就是以消极为积极:没有消极,就没有积极。 以上文字主要告诉我们()。 A.我赞成不抵抗主义的理由 B.不抵抗主义貌似消极,实则积极 C.积极与消极其实只是相对意义上的哲学词汇而已 D.要成功必须把有限的精力集中起来做最重要的事情

  31. 判断推理题型 一、图形推理 二、类比推理 三、定义判断 四、逻辑判断

  32. 图形推理口诀 图形相同,看 位置; 图形相似,看 样式; 图形杂乱,看 数量 ;

  33. 图形推理 43.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34. 图形推理 44.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35. 图形推理 45.请从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合适的一个填入问号处,使之呈现一定的规律性:

  36. 定义判断口诀 特点: • 符合性验证 特别注意: • 一定要用排除法 • 一定不要全都读

  37. 逻辑判断 题型分类: 1、结论类(翻译、真假、分析、日常) 2、论证类(加强、削弱)

  38. 资料分析题型 1、先读材料再做题; 2、资料分析是估算; 3、列式能力最重要; 4、弄清考点是关键;

  39. . 资料分析考点

  40. 资料分析 94. 1981年,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各项项目中,园林绿化投资所占比重是( )。 A.9.7% B.16.7% C.18.2% D.36.1% 2008年,全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801.2亿元,是1981年的334倍。 园林绿化投资649.9亿元,是1981年的722倍;

  41. 资料分析 95. 能够从上述资料中推出的是( )。 A.80年代初期到末期,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约4倍 B.按照“九五”到“十五”的增长速度,“十一五”末期全国环保治理投资总额将达到5644亿元 C.全国环保治理投资逐年上涨,占全国GDP比重稳步上升 D.80年代初期,集中供热投资约是1.6亿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