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2

加强沟通与合作 促进可持续共同发展

加强沟通与合作 促进可持续共同发展. 李坤刚. 二 00 八年四月七日. 防办与减灾所关系紧密. 2002 年减灾中心成立以来,合作很好 人员交流、集体活动、考察、帮忙等 项目合作成果显著 (风险图、堤防标准、抗旱等) 防汛抗旱政策支撑、技术支撑效果好. 需注意的问题: 防办注重管理 减灾所理论研究味较浓 防办注重应急 减灾所按计划开展工作. 主要内容. 一、 近期防办关心的问题. 二、 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 三 、 几点意见建议. 一、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raya-chaney
Download Presentation

加强沟通与合作 促进可持续共同发展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加强沟通与合作 促进可持续共同发展 李坤刚 二00八年四月七日

  2. 防办与减灾所关系紧密 • 2002年减灾中心成立以来,合作很好 • 人员交流、集体活动、考察、帮忙等 • 项目合作成果显著(风险图、堤防标准、抗旱等) • 防汛抗旱政策支撑、技术支撑效果好 需注意的问题: • 防办注重管理 减灾所理论研究味较浓 • 防办注重应急 减灾所按计划开展工作

  3. 主要内容 一、近期防办关心的问题 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 三、几点意见建议

  4. 一、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5.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1、完善和发展防汛抗旱“两个转变”理论体系 • 2003年正式提出“两个转变” • 洪水管理: ①、实施风险管理(规避风险、承担风险、分担风险) ②、规范人的活动(给水出路,防止人侵害水) ③、洪水资源化 • 全面抗旱: ①、扩大抗旱领域(扩大到城市,考虑生产、生活、生态等) ②、抗旱手段多元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 ③、变被动抗旱为主动抗旱(规划、预案等)

  6.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洪水管理方面已开展的工作: • 修订洪水调度方案(防御与调度方案、洪水利用、可操作行) • 水库动态汛限水位研究(保安与用水、规范限制等) • 蓄滞洪区利用研究(洪水利用、改善生态等) • 防御山洪灾害(抓“两小”减人员伤亡等) • 依法科学实施调度(2007年淮河等) • 抓防汛抗旱现代化建设(预报、预警、指挥调度等)

  7.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抗旱方面已开展的工作: • 制定抗旱条例(规范抗旱行为) • 制定旱情等级标准(规范旱情划分) • 推动编制抗旱规划(规范抗旱行为、主动抗旱) • 编制抗旱预案(主动抗旱) • 主动实施调水(珠江、太湖、白洋淀等) • 抓旱情分析现代化建设

  8.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仍需发展和完善“两个转变”理论体系: • 总结国内外经验、结合国内情况,发展完 善该理论体系 • 针对国内情况,研究实施方案和计划 • 结合当前,研究优先开展的工作和项目

  9.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2、研究新时期防汛抗旱工作指导方针和原则 • 社经发展新形式对防汛抗旱提出更改要求 中央高度重视,社会和媒体非常关注,科学技术发展 部门争相介入,公众期待很高 • 防汛条例规定的方针和原则 ①、方针: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 ②、原则:团结协作、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 近几年一些新的总结 (要提炼方针、原则和内涵) 以人为本、科学防控、依法防控、群防群控等

  10.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3、抓三项国家法规 ①、出台《抗旱条例》 ②、编制《洪水影响评价管理条例》 ③、起草《蓄滞洪区管理条例》

  11.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4、搞好五项部门规章 ⑤、《防汛抗旱突发险情灾情报告工作考评办法》 ①、 制定《国家防总防汛抗旱应急响应工作规程》 ②、《洪水影响评价分级管理规定》 ③ 、《洪水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④、 在《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试行)》基础 上修订制订《洪水风险图编制技术细则》

  12.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5、开展三项专项规划 ①、《全国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规划》 ②、《抗旱规划指导意见》 ③、《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专项规划》

  13.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6、制定六项技术标准 ①、完成《旱情等级标准》行业标准报审 ②、完成《堤防隐患探测规程》行业标准报审 ③、提出《水利工程基础信息代码》、 《河流代码》、《堤防代码》、 《海堤代码》4个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14.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7、开展三项基础性研究工作 ①、制定《防汛抗旱预案框架体系》 ② 、开展水库汛限水位设计与应用专题研究 ③ 、黄河下游滩区享受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政策 可行性研究

  15.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8、气候变化对我国防汛抗旱的影响及对策 • 全球气候变化叫得很响,很多认为已是不争事实 • 近年来防汛抗旱出现新问题 ①、局部突发暴雨强度大、损失重(济南、煤矿等) ②、城市、工矿企业频繁受淹 ③、南方频繁出现干旱(重庆等),冰雪灾害等 ④、北方原来不旱的也发生干旱(三江平原等) • 目前我国研究不足 ①、气候变化到底对我国防汛抗旱有何影响、有多大 ②、需要采取什么对策,开展哪些工作 ③、当前需要做什么

  16.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9、洪水与干旱灾害的监测与评估方式方法 • 目前掌握洪旱灾情主要是依靠灾情报表和现场核查 • 基本不能准确掌握洪水与干旱灾情 • 很希望能够解决以下问题 ①、低成本准确获取洪水与干旱情况 ②、快速做出洪水与干旱现状与发展程度判断 ③、优选出减轻灾害损失的方案和措施 ④、确定水旱灾害评估指标体系 ⑤、提出水旱灾害评估方案和方法 ⑥、解决水旱灾害评估关键技术

  17.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10、减少山洪灾害人员伤亡的方法和措施 • 山洪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数量约占70%以上 • 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①、减少山洪灾害人员伤亡的有效方法、政策 ②、低成本、免维护、有效获取当地降雨信息的方法和技术 ③、低成本获取准确预报并及时通知下游地区的方法和技术 ④、为达到上述目标的有关设备、仪表、仪器 • 边远水库汛情的远程监测问题与上述类似

  18. 近期防办关心的事项 11、防汛抢险新方法和新技术 • 目前仍基本采用传统方法和技术开展防汛抢险 • 近年来防汛抢险出现很多新情况 ①、防汛抢险队伍的组织难度增大 ②、有防汛抢险经验和技术的人员越来越少 ③、社会机械化水平普遍提高 ④、工程没有经过洪水考验,隐患难以暴露 • 希望解决的问题 ①、防汛抢险队伍的有效组织方式(机动抢险队、技术队?) ②、现代化的新的堵口技术和方法 ③、新的堤岸防护有效措施和方法

  19. 二、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

  20.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 • 1992年开始酝酿 • 1995年完成《项目建议书》 • 1997年提出《可研报告》 • 2000年完成可研报告修订稿 • 2003年6月批准第一期工程可研报告 • 2005年6月批准第一期工程初设 • 2006年开始第二期工程可研准备 • 2007年10月水利部审查了第二期可研

  21. 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工程 • 该工程原计划总投资16亿多元 • 第一期工程投资8.02亿元, 其中,中央5.71亿元,地方2.31亿元 • 省市所需投资中央、地方各50% • 流域机构所需投资中央100%

  22. 防洪指挥系统范围 国家防汛指挥系统覆盖范围 流域机构(7) 直属工程单位(7) 和大型水库(9) 国 家 防 办 信 息 中 心 重点防洪省(市、区)(24) 国家防总调度的蓄滞洪工程(12) 水情分中心(224)工情分中心(228) 中央报汛站(3002)工情采集点(927) 防洪重点城市(31) 省(市、区)(31) 抗旱信 息系统 范围 旱情分中心(267) 旱情采集点(1265)、旱情监测站(1800) 淮、黄天气雷达系统 建设范围和结构

  23. 第一期工程的组成 根据批复意见,一期工程分为5部分: • 信息采集系统 • 通信系统 • 计算机网络系统 • 决策支持系统 • 天气雷达应用系统 一期工程总投资:8.02亿元。工期:3年 (中央:5.71亿元,地方:2.31亿元)

  24. 第一期工程基本情况 1、 信息采集系统 ☆ 改造1884个中央报讯站 ☆ 建设125个水情分中心 ☆ 少量工情和旱情信息采集试点 总投资3.5亿元(中央2.13亿元)

  25. 第一期工程基本情况 2、 通信系统 ☆ 改造海河蓄滞洪区微波干线 ☆ 建设6个蓄滞洪区预警反馈系统 ☆ 建设防总到各委异地会商信道 总投资0.2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0.26亿元

  26. 第一期工程基本情况 3、 计算机网络系统 ☆ 建设计算机骨干网省级以上节点网络中心 ☆ 建设7个流域机构、31个省的地区网 ☆ 建设水利部、流域机构、各省的园区网 ☆ 建设31个省防汛抗旱部门网 总投资1.64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13亿元

  27. 第一期工程基本情况 4、 决策支持系统 ☆ 建设国家防办、流域机构、各省级决策支持系统 ☆ 建设125 个水情分中心、少量工旱情分中心、4个工程管理局决策支持系统 总投资2.33亿元,其中中央投资1.89亿元

  28. 第一期工程基本情况 5、 天气雷达应用系统 ☆ 在水利部、黄委、淮委建设天气雷达信息传输、处理和应用系统 总投资0.156亿元,其中中央投资0.156亿元

  29. 第一期工程建设目标 • 60%中央报汛站信息30分钟内到水利部 • 开发江河精度高、实用的洪水预报系统 • 建设防洪工程数据库并实现快速查询 • 研制洪水调度模型,实现调度方案比选 • 建设防总到各省的异地会商系统 • 开发旱情分析模型,并建设信息采集试点

  30.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可研编报) 1、2006年启动第二期工程可研前期工作 2、2006年6月完成二期可研任务书报水利部 3、 2006年8月水利部批准任务书并下达前期经费 4、2007年9月提出二期工程可研报告报水利部 5、2007年10月水利部组织了审查 6、 正按照审查意见补充完善,基本完成修改稿 总投资12.3亿元(中央投资9.3亿元,地方配套3亿元)

  31.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总体架构) 1、三类信息采集系统(水情、工情、旱情) 2、三类业务应用系统(水情、防汛、抗旱) 3、 二台一库(数据汇集、应用支撑、综合数据库) 4、 二个保障体系(安全体系、标准体系) 5、 一个计算机网络 6、 一个综合信息服务门户 总投资12.3亿元(中央投资9.3亿元,地方配套3亿元)

  32. 综合决策会商环境 综合信息服务门户 抗旱业务应用 水雨情业务应用 防汛业务应用 决策支持系统 • 应用支撑平台 GIS应用支撑 平台资源管理 信息交换共享 数据统一访问 模型软件构件调用 安 全 体 系 及 标 准 体 系 • 数据库系统 防汛抗旱 公共数据库 防汛抗旱 专用数据库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模型库 软件构件库 • 网络(通信)系统 • 数据汇集平台 • 信息采集系统 • 集系统 水情、气象汇集 旱情汇集 灾情汇集 工情汇集 水雨情采集 工情采集 旱情采集 第二期工程总体架构情况

  33. 中 央 系 统 网络 网络 网络 流域水情中心 省级水情中心 网络 网络 网络 网络 未建水情分中心的水文分局 水情分中心 水情分中心 具有信息服务功能的中央报汛站 具有信息服务功能的中央报汛站 中 央 报 汛 站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水情信息采集)

  34. 二期工程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任务 1、 水情信息采集系统 ☆ 改造1001个中央报讯站 ☆ 建设148个水情分中心 ☆ 相应信息传输信道和入网接入设施 ☆ 覆盖3个流域机构、28个省和兵团 3个信息采集系统总投资6.7亿元

  35. 中 央 系 统 网络 网络 网络 流域工情中心 省级工情中心 网络 网络 工情移动采集车 工情分中心 工情分中心 险情移动采集站 险情移动采集站 工情信息采集站 实时工程信息 采集站 实时工程信息 采集站 工情信息采集站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工情信息采集)

  36. 二期工程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任务 2、工水情信息采集系统 ☆ 建设364个工情分中心,地市防办 ☆ 重点省2套、非重点1套移动采集设备 ☆ 相应信息传输信道和入网接入设施 ☆ 覆盖7个流域机构、28个省和兵团 3个信息采集系统总投资6.7亿元

  37. 中 央 系 统 网络 省级水情中心 省级旱情中心 网络 VPN网络 地市级旱情采集站 固定和移动墒情采集 县级旱情采集站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旱情信息采集)

  38. 二期工程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任务 3、旱情信息采集系统 ☆ 建设2048个县信息采集站 ☆ 三北地区每站2套、其它1套采集移动设备 ☆ 在324个地市配备墒情采集标定设备 ☆ 墒情采集信息直接传送省、并网络共享 3个信息采集系统总投资6.7亿元

  39.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应用支撑平台)

  40.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系统三层结构)

  41. 二期工程平台系统建设任务 应用与汇集平台建设 ☆ 完善一期已建汇集平台,扩大范围 ☆ 完善一期意见应用支撑平台 ☆ 完善服务功能、整合资源与系统 ☆ 完善标准和规范,形成统一技术架构体系 数据汇集与应用支撑平台总投资0.8亿元

  42. 业务应用系统 • 应用支撑平台 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 字典 数据库 数据汇集平台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应用支撑平台)

  43. 二期工程数据库系统建设任务 数据库系统 ☆ 扩大工程数据库的覆盖范围 ☆ 完善社经数据库,扩大1:5地图范围 ☆ 补充、建设旱情数据库 ☆ 对蓄滞洪区以乡镇为单元填充、更新数据 数据库系统总投资0.9亿元

  44. 二期工程业务应用系统建设任务 包括水情、防汛、抗旱、综合服务系统: ☆ 补充完善江河断面水情预报方案 ☆ 扩充水利部和流域机构洪水预报系统 ☆ 扩充洪水调度系统的覆盖范围,并完善 ☆扩展抗旱业务应用系统覆盖范围和功能 ☆ 整合资源、完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 业务应用系统总投资2.33亿元

  45.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水情业务应用系统)

  46. 水利部防洪调度系统 指令及信息反馈 防洪形势分析 调度方案定制 调度方案仿真 调度方案评估 调度方案实施 调度成果管理 调度系统管理 数据汇集平台 水雨情、气象、工情、灾情等各类防汛信息汇集 • 应用支撑平台(平台资源管理器) • 信息(系统内部、外部)交换与共享机制、系统内部功能接口、数据存取服务、与相关调度应用系统的信息交换及互操作协议与接口、GIS、GUI等公共支撑服务等 公共数据库 公共数据字典 专用数据库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防洪调度业务应用)

  47. 旱情监视 分析与预测 旱情会商 旱情评估 应用支撑平台(平台资源管理器) 综合信息查询、统计、分析、干旱指标计算模型、数据接口、功能接口、干旱预测计算模型、数据存取服务、应用服务(遥感处理、告警服务、GIS服务)和GIS、GUI等公共支撑服务等 公共数据库 抗旱专用数据库 其他专用数据库 数据汇集平台 水雨情信息 旱情信息 工情信息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抗旱业务应用系统)

  48. 天气雷达业务应用服务 雨量拼图 流域面雨量计算 单部雷达雨量校准 回波强度拼图 质量控制 应用支撑平台 专用数据库 图形库 实时水雨情数据库 数据库 信息接受与预处理 气象雷达探测 自动气象站 中尺度数值预报信息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雷达业务应用系统)

  49. 部机关网络中心 骨干网 省(区、市)网络中心 流域网络中心 备用网络中心 地区网 园区网 水情分中心 工情分中心 旱情分中心 工程管理单位 其它 部门网 部门网 部门网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用户 第二期工程基本情况(计算机网络系统)

  50. 二期工程信息采集系统建设任务 计算机网络: ☆ 扩大水利部与7个流域机构间网络带宽 ☆ 建设流域机构通下属水、工情分中心网 ☆ 建设148个水情、364个工情分中心部门网 ☆建设异地灾备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总投资0.89亿元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