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9

貝多芬 - 海利根遺囑

貝多芬 - 海利根遺囑. 家境貧困 父親 = 酒鬼 十歲開始出外工作 十六歲時母親去世,成為經濟支柱 二十來歲成為作曲家, 但同時聽覺逐漸衰退 借遺囑記述痛苦,決心跟過往 悲慘的生活訣別. 《 顯佛未來記 》 背景. 寫作背景. 《 顯佛未來記 》 寫於 1273 年 日蓮大聖人 受到 幕府 迫害 在 龍之口 避過斬首處刑後 大聖人被判 佐渡 流刑 居住在「塚原 三昧堂 」 ( 用作擺放屍首 ) 佐渡氣候寒冷 , 時 風 時 雪 大聖人只得 薄衣 支撐. 同期著作. 《 開目抄 》— 開顯「人本尊」

Download Presentation

貝多芬 - 海利根遺囑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貝多芬 - 海利根遺囑 • 家境貧困 • 父親 = 酒鬼 • 十歲開始出外工作 • 十六歲時母親去世,成為經濟支柱 • 二十來歲成為作曲家, 但同時聽覺逐漸衰退 • 借遺囑記述痛苦,決心跟過往 悲慘的生活訣別

  2. 《顯佛未來記》背景

  3. 寫作背景 • 《顯佛未來記》寫於1273年 • 日蓮大聖人受到幕府迫害 • 在龍之口避過斬首處刑後 • 大聖人被判佐渡流刑 • 居住在「塚原三昧堂」(用作擺放屍首) • 佐渡氣候寒冷, 時風時雪 • 大聖人只得薄衣支撐

  4. 同期著作 • 《開目抄》— 開顯「人本尊」 • 《觀心本尊抄》— 開顯「法本尊」

  5. 《顯佛未來記》簡介 • 寫作年份: 1273年 • 書信形式的御書 • 沒有註明收件人 • 是寫給全體門下弟子

  6. 重點 • 鼓勵弟子 • 為身處於五濁惡世中感到喜悅 • 末法正是廣宣流布的好時機 • 不能令「南無妙法蓮華經」斷絕

  7. 佛法用語

  8. 六難九易

  9. 六難九易 • 《法華經》見寶塔品第十一 • 「諸善男子,各諦思惟,此為難事…… 若能奉持,如斯經典,是則為難」 • 佛滅後受持《法華經》的困難 • 六難 VS 九易

  10. 六難 VS 九易 • 為何六難那麼困難? • 在現實生活中為何難以實行? • 為何九易那麼容易? • 如何能做到?

  11. 六難 • 廣說此經難 • 於佛滅的惡世宣說法華經 • 書持此經難 • 於佛滅後書寫法華經,以及令他人書寫 • 暫讀此經難 • 於佛滅後即使稍有時間也讀誦法華經 • 少說此經難 • 只為一人也好,於佛滅後宣說法華經 • 聽受此經難 • 於佛滅後願意聽講法華經,並探究其義理 • 受持此經難 • (於佛滅後堅毅受持法華經)

  12. 理 教 理 須彌擲置易 (手舉須彌山,擲往他方無數佛國土) 世界足擲易 (用腳趾撥動三千世界,遠擲他國) 把空遊行易 (以手抓住虛空、太空而遊行) 足地昇天易 (把大地置於腳背上,昇至梵天) 大火不燒易 (背著乾草走過大火,也不會燃燒) 餘經說法易 (說《法華經》以外的無量經典) 有頂說法易 (站在有頂天(世界頂點)宣說無量經典) 廣說得通易 (演說八萬四千法門,讓聽眾得六神通) 大眾羅漢易 (令無數眾生符阿羅漢位(修行小乘經所得的領悟),且具備六神通) 跨越「難」的決心 「六難」變「六易」 九易 科技 無難

  13. 三類強敵

  14. 三類強敵 • 《法華經》勸持品第十三 • 妙樂大師 — 《法華文句記》 • 於釋尊滅後,迫害《法華經》行者的三種敵人 • 亦稱「三類怨敵」、「三類敵人」、或略稱「三類」

  15. 三類強敵

  16. 他們是哪一類強敵? 江世孝 李柏翹 鍾立文 Laughing

  17. 三類強敵 • 俗眾增上慢 • 道門增上慢 • 僭聖增上慢 • 增上慢 = • 以為自己獲得增上之法 (悟達) 而起的慢心,認為自己勝過他人

  18. 願兼於業 • 宿命: 前世因,今世果 • 無明: 不明白每個人生命中都有佛性,被困於不幸、迷茫的狀態之中 • 如何打破無明? • 大聖人: 深知自己的使命是要在末法惡世中 弘揚佛法, 所以非常喜悅 • YOU & ME: 自覺使命, 以強盛一念扭轉宿業, 付諸行動實踐使命>> 願兼於業!。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