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2

第六章 糖代谢 (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

第六章 糖代谢 (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 分解 :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单糖分解 ( 重点 ) 单糖合成 ( 略 ) 合成 : 蔗糖合成 多糖 ( 淀粉和糖原 ) 合成 糖 ( 原 ) 异生. 消化吸收 合成 排泄 分解. 第 1 节 新陈代谢 (Concept of metabolism). 新陈代谢: 简称 代谢 ,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维持生物体的生长、繁殖、运动等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 过程: 外界物质 细胞物质 中间代谢. 新陈代谢.

reidar
Download Presentation

第六章 糖代谢 (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第六章 糖代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 分解: 多糖和低聚糖的酶促降解 单糖分解(重点) 单糖合成(略) 合成: 蔗糖合成 多糖(淀粉和糖原)合成 糖(原)异生

  2. 消化吸收 合成 排泄 分解 第1节 新陈代谢 (Concept of metabolism) • 新陈代谢:简称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是维持生物体的生长、繁殖、运动等生命活动过程中化学变化的总称。 • 过程:外界物质 细胞物质 中间代谢

  3. 新陈代谢 物质代谢 第1节 新陈代谢 (Concept of metabolism) • 内容: 合成代谢 小分子生物大分子 消化吸收 (同化作用) 需要能量 中间代谢 能量 排泄 代谢 分解代谢 放出能量 (异化作用) 生物大分子生物小分子 • 特点: • 反应由酶催化,条件温和。 • 反应相互配合,彼此协调。 ----合成与分解是相互制约和统一的,并不截然分开 • 对内外环境具高度适应性和灵敏的自动调节。

  4. 第2节 多糖(polysaccharide)的分解 CO2 + H2O + Energy CO2 + H2O ---- [CH2O]6 +Energy Fat (脂肪) Amino acid (氨基酸) Nucleotide (核苷酸) Polysaccharide (多糖)

  5. 淀粉 (Starch\ Amylum)酶解(水解) -amylase: 内切酶 在随机部位水解 -amylase: 外切酶 从非还原端开始 还原端:末端有自由的半缩醛羟基 (可提供C1位供连接) cf 非还原端 ---- 直链淀粉、支链淀粉 -amylase: 作用于-1, 4 、-1, 6糖苷键 R-enzyme: also called debranching enzyme, 作用于-1, 6糖苷键 - + -amylase + R-enzyme products: malto(bio)se and glucose (a little) 作用于-1, 4糖苷键 水解产物:混合物

  6. 纤维素酶解 Cellulase:(in microbe) 作用于-1, 4糖苷键的外切酶 Cellulose (Cellulase) cellobiose (cellubioase)glucose • 双糖酶解 Disaccharide (enzyme)  Monosaccharide

  7. 淀粉(starch) 的磷酸解 淀粉(磷酸化酶)1-磷酸葡萄糖 (变位酶) 6-磷酸葡萄糖 (磷酸葡萄糖酯酶)葡萄糖 NB 支链淀粉含有-1, 6糖苷键,需要脱支酶。 糖原(hepatin)的磷酸解(略)

  8. 第3节 单糖(monosaccharide)的分解 糖分解的实质是氧化过程,必然放出能量。生物利用氧化产生的能量的效率极高,方式相当复杂。 • Position: cytoplasm • Pathways: 无氧酵解:glycolysis 有氧氧化: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磷酸戊糖途径 (phosophate pentose pathways, PPP) 乙醛酸循环: acetaldehydic acid cycle

  9. 第3节 单糖(monosaccharide)的分解 • 糖的无氧酵解: 在人体组织中,葡萄糖经无氧分解生成乳酸,该过程与酵母菌使葡萄糖发酵生成乙醇过程相似,故称酵解(glycolysis)。 Glucose pyruvic acid  lactic acid (酵解) acetaldehyde  ethanol (生醇发酵)

  10. 1. 糖的无氧酵解: 1) 酵解的四个阶段: (fig.) 己糖磷酸酯生成 磷酸丙糖生成 丙酮酸生成 乳酸生成 2) notes: (see also next slide)

  11. 1. 糖的无氧酵解: 2) notes: • 物质分解前必需先活化:带上-,此过程必须消耗ATP。凡有ATP参与的反应,必需激酶。 • 脱氢酶根据能供氢的底物命名。 • 生物体内物质氧化循最合理利用能量的途径进行。 如-甘油醛 -甘油酸 而是 先脱氢,产生高能键;后合成ATP,贮藏部分能量。 (该酶的活性中心基团含-SH,酶活性受碘乙酸或碘乙酰胺不可逆抑制。AsO43-可与PO43-竞争该反应,无ATP生成。)

  12. 1. 糖的无氧酵解: 2) notes: --cont. • 三个不可逆部位:分别是三种激酶催化的不可逆反应 己糖激酶 G  6--G 磷酸己糖激酶 6--F  1, 6-2-F 丙酮酸激酶 PEP  EPA (phosphoenolpyruvic acid) (enolpyruvic acid) • 无H2O和CO2生成:(Q: How to produce H2O or CO2?) 3--甘油醛脱去2H,又被丙酮酸还原利用;2--甘油酸PEP + H2O,但3--甘油醛1, 3-DPG消耗1 Pi,相当于消耗1 H2O。 没有脱羧过程。

  13. 1. 糖的无氧酵解: 3) Change of energy: • 从葡萄糖开始 G  2 lactic acid 产生 4 ATP,消耗 2 ATP  净得 2 ATP 能量效率 7.3 × 2 / 47 (G0) = 31.06% • 从糖原开始 hepatin (1G)  2 lactic acid 产生4 ATP,消耗 1 ATP  净得 3 ATP 能量效率 7.3 × 3 / 44 (G0) = 49.77% NB  1, 3-DPG  3-PGA; PEP  EPA  G和6--F的活化

  14. 1. 糖的无氧酵解: 4) Biological meaning of glycolysis: • 缺氧时,通过糖酵解获得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 剧烈运动后,为什么会感到肌肉酸痛? Any food- or health-related examples? • 糖酵解产生了许多代谢中间产物,可作为其它物质的生物合成原料。 eg. 6--G, DHAP (dihydroxyacetone phosphate), PEP, PA (pyruvic acid)

  15. 1. 糖的无氧酵解: 5) Regulation of glycolysis: • 调节部位正是三个不可逆反应: 由己糖激酶(G  6--G)、磷酸果糖激酶(6--F  1, 6-2-F)、丙酮酸激酶(PEP  EPA)催化的反应。 • 三个酶都是别构酶(allosteric enzyme)。--Any merits? • 它们都受到能荷水平的影响,即ATP/AMP 会影响这些调节酶的活性。----对己糖激酶为间接影响。 • Phosphofructose kinase (磷酸果糖激酶) is a pacemaker enzyme, which catalyze the committed step (限速步骤) of glycolysis(6--F  1, 6-2-F). 而PA(丙酮酸)、6--G可作其它代谢的底物或中间物。

  16. 2. 糖的有氧分解: 有氧气时,糖将彻底氧化成CO2和H2O。 lactic acid (without oxygen) Glucose pyruvic acid CO2 + H2O (with oxygen) In fact, to discuss the decomposition of glucose is to discuss the oxidation of pyruvic acid, ie, to discuss the subsequent reactions.

  17. 2. 糖的有氧分解: 分为两个阶段: 细胞质氧化阶段 (Glucose pyruvic acid) (前已述) 线粒体氧化阶段 (pyruvic acid CO2 + H2O) 1) Pyruvate dehydrogenase system (丙酮酸脱氢酶系) 存在于线粒体膜上,催化丙酮酸脱羧、脱氢。 乙酰辅酶A 含3 种酶,6 种辅酶: E1:丙酮酸脱羧酶(TPP)----CO2 E2:硫辛酸乙酰转移酶(硫辛酸、CoASH) + Mg2+ E3:二氢硫辛酸脱氢酶(FAD、NAD+) (fig. )

  18. 2)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cycle,三羧酸循环) • Concept: • TCA cycle因其代谢过程中有几个中间产物含三个羧基而得名。而柠檬酸是其中的重要物质之一,又称柠檬酸循环(citric acid cycle) 。对TCAcycle的认识是许多科学家逐步发现,共同研究完成的。其中,Krebs贡献尤其突出,故也称Krebs cycle。 • Course \ process: • (Fig.)

  19. 2)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cycle,三羧酸循环) • Notes: • 此反应中柠檬酸合成酶和-酮戊二酸脱氢酶系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故此循环只能单方向进行。 •  FADH2和NADH +H+经呼吸链传递给氧,生成水,分别生成2 或3 ATP。----氧并不直接参与TCA循环,但FAD和NAD+的再生需氧。故TCA循环是严格需氧的。 • CO2和 H2O的生成: • 4次脱氢:异柠檬酸、 • -酮戊二酸、 • 琥珀酸、苹果酸脱氢 • 2次脱羧:异柠檬酸、 • -酮戊二酸脱羧 • 总反应式:1 Glucose  6 CO2 + 6 H2O + Energy

  20. 2)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cycle,三羧酸循环) • Changes of Energy: •  Glucose: • 消耗: 2 ATP (activation of G) • 生成: G  PA 2 × 2 ATP 1 × 2 NADH +H+ 10 ATP • PAacetyl CoA 1 × 2 NADH +H+ 6 ATP • TCA cycle 1 × 2 GTP 3 ×2 NADH +H+ • 1 × 2 FADH2 •  38 ATP •  Hepatin: 活化仅消耗了1 ATP,故可净生成 39 ATP。 • 能量效率: • Glucose: 38 × 7.3 / 686 = 40.44% • Hepatin: 39 × 7.3 / 686 = 41.50% 24 ATP

  21. 2)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cycle,三羧酸循环) • Biological meaning of TCA cycle: • 产能多,是主要的供能途径。 • TCA循环是物质氧化的最终途径,是糖、脂肪、蛋白质转化的枢纽——乙酰辅酶A。 •  为体内物质合成提供中间产物——没有1个中间产物是被酶完全降解的。

  22. 2) Tricarboxylic acid cycle (TCA cycle,三羧酸循环) • Regulation \ control of TCA cycle: • 底物浓度增大、能量减少 酶活力升高 •  丙酮酸乙酰辅酶A是第1个调节部位。 • 底物(乙酰辅酶A、草酰乙酸)浓度调节。 • 柠檬酸合成酶——限速酶1 •  异柠檬酸脱氢酶——限速酶2 •  -酮戊二酸脱氢酶——限速酶3 •  琥珀酸脱氢酶也是1个调节部位 •  ATP/ADP的调控 •  NADH / NAD+的调控 TCA cycle

  23. 糖的无氧酵解与有氧氧化的比较

  24. 3. 乙醛酸循环:(acetaldehydic acid cycle) • 概念: • 某些微生物能以乙酸为碳源,后从中分离到两种酶:苹果酸合成酶和异柠檬酸裂解酶。研究发现有一循环以乙醛酸为中间产物,与TCA循环有关。 此反应在乙醛酸体内进行,与线粒体无关。 不能看成是TCA循环的支路。 • (Fig.) • 意义:  每一循环相当于 2 乙酰CoA缩合为 1 琥珀酸。 补充TCA、脂肪代谢产生的乙酰CoA可由此转变为糖。  没有TCA循环中的脱羧反应,避免了碳源的损失。

  25. 4.磷酸戊糖途径:(phosphate pentose pathway, PPP) • 概念: • 当酵解途径被(如碘乙酸)抑制时,动物组织、微生物可通过此途径将糖氧化成CO2和H2O。该途径从6--G开始,又称己糖支路。 • 过程: • (Fig.) •  每一循环有6个6--G参与反应,经氧化、脱羧、异构化、基团转移、水合与缩合等,重新合成5个6--G (碳骨架已重组)。生成的CO2仅来自6--G的C1。 •  6--G脱氢酶所催化的反应是不可逆的,为PPP的限速步骤, 该酶的活性受到NADP+调节。

  26. 4.磷酸戊糖途径:(phosphate pentose pathway, PPP) • 意义:  每一循环生成 12 NADPH + H+。 NADPH + H+是十分重要的还原剂,在合成代谢中作为H和 e 供体。  经呼吸链可产生36 ATP。  生成一些重要的中间产物。  核糖与核酸合成有关,4- -赤藓糖与氨基酸合成有关。 转酮酶、转醛酶催化的反应使PPP与Glycolysis联系起来。 两途径相互转变、相互协调。 从酵解、有氧氧化和磷酸戊糖途径可发现:枢纽点在3--甘油醛。三者协调可保证糖的分解,这是生物对环境适应的结果。

  27. 第4节 糖的合成代谢 • 葡萄糖合成 (biosynthesis in plant—phytophysiology) • 蔗糖合成 • 淀粉合成 • 糖原合成 • 糖(原)异生

  28. 1. Synthesis of Glucose——Photosynthesis Glucose biosynthesis in plant 6 CO2 + 6 H2O + Energy 1 Glucose

  29. UTP PPi 6-P-F UDP F UDP H2O Pi 2. 蔗糖的合成: 蔗糖在植物中分布极广,如甘蔗、甜菜、菠菜等。 高等植物合成蔗糖的途径有二: 1) 蔗糖合成酶: G-1-P UDPG sucrose UDPG焦磷酸化酶 蔗糖合成酶 2) 磷酸蔗糖合成酶:活性大,一般认为是主要的途径。 UDPG 磷酸蔗糖sucrose 磷酸蔗糖合成酶 磷酸酯酶

  30. 2. 蔗糖的合成: (续) 在微生物中发现蔗糖磷酸化酶: G-1-P + F sucrose + Pi 蔗糖磷酸化酶

  31. UTP PPi 引物 UDP 3. 淀粉的合成: 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糖大部分以淀粉形式贮存。 如谷、麦、豆、薯类都如此。 1) -1,4-糖苷键的形成 (主要途径——直链淀粉合成) G-1-P UDPG [-1,4-G]n UDPG焦磷酸化酶 UDPG葡萄糖苷转移酶 引物可以是麦芽糖、麦芽三糖、四糖或淀粉分子。 2) -1,6 -糖苷键的形成 (支链淀粉合成) 植物中有Q酶,能将-1,4 -糖苷键转换为-1,6 -糖苷键。 (Fig.) enzyme Q Starch

  32. 4. 糖原的合成: 指葡萄糖在肝脏和肌肉中合成糖原的过程。糖原是动物储备糖和能量的重要物质。 与淀粉合成不同的是,糖原合成时利用动物体内的分支酶催化-1,4 -糖苷键转换为-1,6 -糖苷键。

  33. 5. 糖(原)异生: • 概念:指非糖物质在肝脏中转变成糖原的过程。糖原异生的过程与糖酵解的逆过程相似,但不是其逆反应。  The steps catalyzed by 3 kinases in glycolysis are irreversible reactions. •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取决于血糖浓度:[血糖]高,([ATP]高),表明能量充足,糖原的合成加强(储能);反之,糖原分解,供生命活动之需。 • 此处仅讨论葡萄糖的异生,即从丙酮酸生成葡萄糖的过程。由氨基酸、甘油转化为糖的过程在以后章节讨论。

  34. 5. 糖(原)异生:(续) 葡萄糖的异生:绕过三个不可逆反应步骤 (Fig.) 1) 丙酮酸激酶(PEP  (EPA) EPA先羧化(为草酰乙酸,oxaloacetic acid),后脱羧(为PEP)。 需要丙酮酸羧化酶和PEP羧激酶催化,消耗2个高能键(ATP和GTP)。 2) 磷酸果糖激酶(6--F  1, 6-2-F) 3) 己糖激酶(G  6--G) 以(1, 6-2-F、 6--G)磷酸酯酶水解,脱去 。 这样,PA就能绕过不可逆步骤重新生成G。

  35. 5. 糖(原)异生:(续) NB • [1,6-2-F]高,会抑制激酶的活性,促进糖原合成。 • 1--G合成糖原并非糖原分解成1--G的逆反应。 • 肌肉中无6--G磷酸酶,乳酸、丙酮酸不能在此合成葡萄糖。必须进入血液运输到肝脏细胞这才能进行糖异生作用,合成葡萄糖(Coli cycle)。 • 动物体内的氨基酸、甘油和乳酸一样可通过异生作用转化为糖,但乙酰CoA则不能。 • 在植物、微生物中有乙醛酸循环,故可利用乙酰CoA进行糖异生作用。

More Rela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