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1

妇产科血栓的诊断和治疗

妇产科血栓的诊断和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200025) 王鸿利. 妇产科血栓的危险因素. (一)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 年龄:每增长 20 岁, VTE 风险增加 10 倍,> 70 岁尤其多见; 肥胖:体重指数 (BMI) > 30g/m 2 , VTE 风险增加 3 倍; BPC↑ :≥ 350×10 9 /L 、心衰、感染, VTE 风险增加 12~17 倍。. (二)妇科肿瘤的危险因素 多见卵巢瘤、宫颈瘤、子宫内膜瘤,凝血因子水平↑,肿瘤肿大、转移、淋巴结肿大,增加 VTE 的发生。

rex
Download Presentation

妇产科血栓的诊断和治疗

An Image/Link below is provided (as is) to download presentation Download Policy: Content on the Website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and may not be sold / licensed / shared on other websites without getting consent from its author. Content is provided to you AS IS for your information and personal use only. Download presentation by click this link. While downloading, if for some reason you are not able to download a presentation, the publisher may have deleted the file from their server. During download, if you can't get a presentation, the file might be deleted by the publisher.

E N D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1. 妇产科血栓的诊断和治疗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血液学研究所(200025) 王鸿利

  2. 妇产科血栓的危险因素 (一)患者自身的危险因素 • 年龄:每增长20岁,VTE风险增加10倍,>70岁尤其多见; • 肥胖:体重指数(BMI)>30g/m2,VTE风险增加3倍; • BPC↑:≥350×109/L、心衰、感染,VTE风险增加12~17倍。

  3. (二)妇科肿瘤的危险因素 多见卵巢瘤、宫颈瘤、子宫内膜瘤,凝血因子水平↑,肿瘤肿大、转移、淋巴结肿大,增加VTE的发生。 一项妇科95例肿瘤,确诊时45%(43/95)有VTE,肿瘤进展时,55%(52/95)有VTE。

  4. 手术因素: Benedetti等术后发生VTE 6%(10/168);术后3个月发生VTE 38%(28/168);VTE发生于术后2d~2W。 放/化疗因素: Jacobson等,18%(8/48)发生VTE;另有报道放疗3个月发生VTE34%(11/32)。

  5. (三)妊娠的危险因素 分娩前期、分娩后产褥期和妊娠合并症等常伴高凝状态、制动、肥胖、手术或感染,致血流瘀滞,激素改变,促进血栓形成。

  6. (四)口服避孕药和雌激素治疗 • 雌激素可使凝血因子Ⅶ、Ⅹ、Ⅻ、ⅩⅢ水平↑; • 雌激素可使抗凝因子PC、PS、AT水平↓; • 导致高凝状态→血栓形成。

  7. (五)抗磷脂综合症(APS) 患APS妊妇中,血栓发生率为30%~50%,每年复发率为10%~59%。 50%反复流产妊妇与APS有关。

  8. (六)基因缺陷 56%的反复流产/死胎孕妇与PC、PS、AT缺陷症,APC抵抗,高Fg血症,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凝血酶原20210 G→A以及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等有关。

  9. (七)伴发疾病 • 代谢综合征 • 自身免疫病 • 全身性感染 • 肾病综合征 • 心力衰竭 • 创伤/手术

  10. 静脉血栓(VTE)的诊断 (一)DVT的诊断 • 临床表现

  11. 总分:0低度;1~2中度;≥3高度。

  12. 1、D-dimer(D-D)检测:WHO建议用ELISA法测定,临床界值为500μg/L。1、D-dimer(D-D)检测:WHO建议用ELISA法测定,临床界值为500μg/L。 对PTE-DVT,D-D的敏感度高(几乎100%),特异度低(44%),阴性预测值高(>98%),故D-D< 500μg/L,96%的PTE怀疑者可被排除。但是单用D-D>500μg/L不能诊断PTE/DVT. • 辅助诊断

  13. 2、影像诊断,见表: *准确率;△“金标准”;#与造影符合率为93%。

  14. VTE的诊断方案 PTE-DVT,D-D与临床评估结合使用,见图: 临床怀疑PTE/DVT 临床评估 低中度可疑 高度可疑 D-dimer (>500μg/L) D-dimer (<500μg/L) 辅助检查 (+) (-) 排除血栓 无血栓 血栓症 治疗

  15. (二)PTE的诊断 • 临床表现

  16. 总分<2.0低度;2.0~6.0中度;>6.0高度。

  17. 辅助诊断 *准确率;△“金标准”;#与造影符合率为93%。

  18. PTE的诊断方案 PTE-DVT,D-D与临床评估结合使用,见图: 临床怀疑PTE/DVT 临床评估 低中度可疑 高度可疑 D-dimer (>500μg/L) D-dimer (<500μg/L) 辅助检查 (+) (-) 无血栓 血栓症 排除血栓 治疗

  19. (三)静脉血栓(VTE)的防治 目的是防止静脉血栓的发生、扩展、复发和残留血栓后综合征。 1、DVT的治疗 首选抗凝药物。

  20. 1、DVT的治疗 溶栓治疗:时间窗为7~10d;急性髂-股静脉血栓和下腔静脉血栓,病死率从60%→30%。 UK 200u/kg,静滴2h rt-PA 50mg,静滴2h Reteplase 10u/次,静推,30min再用一次 *溶栓前可用uFH,但溶栓日停用; 妊娠期可用溶栓剂,分娩日停用。

  21. 2、PTE的治疗 抗凝治疗:血液动力学稳定者[无休克/BP(收)>90mmHg,血压幅度< 40mmHg] 用LMWH、uFH或磺达肝癸钠等,一般用>5d,后改为VKA维持(INR 2.0~3.0)×6~12个月。

  22. 溶栓治疗:血液动力学不稳定者[休克/BP(收)<90mmHg,血压幅度≥ 40mmHg,持续>15min] 用UK/rt-PA,静脉全身/导管局部溶栓。 合并LMWH,后改为VKA治疗。

  23. 3、抗凝/溶栓治疗的出血风险评估 出血风险:低度0分;中度 1.0~4.0分;高度≥4.0分。

  24. 抗凝/溶栓治疗的实验监测

  25. 过度出血的紧急处理

  26. 抗磷脂综合症(APS) 体内产生针对磷脂蛋白的自身抗体(anti-phospholipid antibody)导致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27. APS的诊断 继发性:发生率47%。 1、病毒 30%;HIV 80%~90%; 梅毒 93%;传淋 39%; 传单 20%;结核 20%; 其他 疟疾、寄生虫、卡氏肺孢虫 1、病因诊断

  28. 2、自身免疫病 SLE 37%,其中10%~20% LA(+),30%~50%ACA(+);干燥综合征、混合结缔组织病、类风关

  29. 3、药物 氯丙嗪、奎尼丁、普鲁卡因酰胺、本妥英纳、干扰素、可卡因、青霉素等 4、其他 肿瘤:黑色素瘤、肺癌、淋巴瘤、白血病、淋巴增生性疾病、浆细胞瘤。

  30. 原发性:发生率 53%。 原发性APS见于60%~80%的妇女,常有家族倾向。 其原因未明,可能与抗凝系统(AT、PC、PS)缺陷/抗磷脂抗体等相关。

  31. 临床表现 1、血栓形成 临床症状取决于血栓的种类、部位、大小及血栓形成的急性/慢性。VTE>ATE。 总发生率:30%,年发生率:1%,年复发率:10%~29%。 抗磷脂抗体伴其他危险因素,占初发血栓的50%

  32. (1)静脉血栓栓塞(VTE) 反复下肢DVT:25%~59%。局部水肿、舯痛、浅静脉扩张、皮色加深。 肺栓塞(PE):50%。肺动脉高压、呼吸困难、胸痛、咯血。 其他部位血栓,腹腔、盆腔等。

  33. (2)动脉血栓栓塞(ATE) 发病率:28% 脑血栓:>50%。脑梗塞、脑卒中、TIA; 冠脉血栓:23%。心肌梗死、心绞痛; 肢体动脉血栓:缺血性坏死;间隙性跛行、肢痛; 其他血栓:肠系膜动脉、上肢动脉、肾动脉、视网膜

  34. 2、产科病变 持续性LA(+)和ACA(+)与流产关系重大。 反复流产伴APA(+)者5%~38%[正常妇女仅为0.5%~2%为APA(+)] 高滴度抗体,持续超过3~4个月,常发生于早期妊娠自发性流产、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先兆子痫、HELLP综合征、早产或死胎。

  35. 3、血小板减少 多有周期性,急性发作的特点。 APS患者中伴PLT↓占40%~50% 很少有临床出血症状, 少数伴溶血、WBC↓

  36. 4、其他症状 神经系统:脑卒中、TIA,偏头痛、舞蹈病,神经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 皮肤表现:皮下出血,多数皮下小血管血栓,紫斑、坏死、溃疡、发绀、结节等。 心瓣膜病变:瓣膜有纤维蛋白和血小板组成的赘生物,甚至发生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 少数有“灾难性/恶性血管阻塞综合征(Catastrophic 综合征)

  37. 实验室检查 主要是检查抗磷脂抗体(APA)。 1、抗心磷脂抗体(ACA):是诊断抗磷脂综合征(APS)的筛选试验。 ACA分为两类: 非β2-GPI依赖性抗体,多见于感染疾病; β2-GPI依赖性抗体,多见于自身免疫病。 ACA分为IgG、IgM、IgA型 IgG型/IgM型与血栓病有关 IgG型与流产有关。

  38. 2、狼疮抗凝物质(LA):是一组能延长凝血试验的抗体,有抑制磷脂依赖性凝血反应的作用,LA包括PT、APTT、KCT、dRVVT延长。磷脂依赖性凝血试验延长,加入正常血浆不能纠正,加入外源磷脂可被纠正。需排除其他抑制物。2、狼疮抗凝物质(LA):是一组能延长凝血试验的抗体,有抑制磷脂依赖性凝血反应的作用,LA包括PT、APTT、KCT、dRVVT延长。磷脂依赖性凝血试验延长,加入正常血浆不能纠正,加入外源磷脂可被纠正。需排除其他抑制物。

  39. 3、抗β2-GPI抗体:抗APA结合的靶抗原是磷脂结合蛋白β2-GPI,而不是磷脂。3、抗β2-GPI抗体:抗APA结合的靶抗原是磷脂结合蛋白β2-GPI,而不是磷脂。 一般认为抗β2-GPI抗体比ACA特异性高,有助于诊断APS,故认为β2-GPI抗体比ACA和LA更贴近于APS。据112例的统计(2007)

  40. 抗磷脂综合征相关抗体 SAPS:继发性抗磷脂综合征;SLE:系统性红斑狼疮

  41. 诊断标准 修正的Sapporo诊断标准(Miyakis,etal.J Thromb Haemost,2006) + 1项 1项

  42. 1、临床标准(Miyakis,etal.2006) (1)血管血栓:≥1任何器官或组织动/静或小血管血栓(必须影象学证实) (2)妊娠病变: ≥妊10周, ≥1次不能解释的形态学正常死胎 ≥妊34周, ≥1次形态学正常的早产儿 ≥妊10周, ≥3次不能解释的自发性流产 某些临床表现:如心瓣膜病、肾脏病、血小板↓等,不特异

  43. 2、实验标准(Miyakis,etal.2006) (1)LA: ≥2次,间隔12周(血浆) 按照ISTH指南测定※ (2)ACA:IgG/IgM,(血清/血浆) 滴度>40GPI(或MPL)或>99th百分滴度 ≥2次,间隔12周 按照ELISA (3)抗β2-GPI:IgG/IgM,(血清/血浆) 滴度>99th百分滴度 ≥2次,间隔12周 标准ELISA

  44. Text1 PTT-LA 3、LA实验流程(ISTH) 筛选试验(敏感性100%) 异常 混合试验 确诊试验(敏感性100%) 正常血浆 患者血浆 不能纠正 Test2 STAstaclot DRWscreen + Test1 Staclot LA (+) LA 孵育混合试验 Test2 DRVV证实 特异性 抑制物 纠正 因子测定 因子缺乏

  45. APS的治疗 1、治疗原则(1)积极治疗原发病 (2)长期抗凝:强调个体化抗凝 治疗 (3)针对血栓发生:部位、反复 性,抗体浓度、持续时间, 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等决定 治疗。 (4)妊娠及分娩期,不用华法林;产 后可用于治疗。

  46. 2、继发性APS治疗 (1)治疗原发病:如SLE、反复流产等 (2)急性期:VTE<72h或ATE<8~12h,外科取栓/血管旁路术作为首选 手术无指证者可考虑溶栓治疗(UK、SK、rt-PA等)时间窗<48h。 溶栓后肝素+华法林ASA治疗,持续时间应长。 (3)慢性期:坚持时间需长:如>8年者复发率0%,坚持2年者复发率50%。

  47. 治疗APS推荐方案(指南)

  48. APS与VTE推荐治疗方案(指南) 应用华法林:靶值INR:2.5(IA级) ×12个月(1C+级) 不需要高靶值INR 针对个体患者:益处/危险性 血栓危险性 其他促血栓危险因素 出血并发症的可能

  49. 预防复发:华法林:INR2.0~3.0 阿司匹林:81~325mg/d 阿司匹林(325mg/d)+华法林 (INR1.4~2.8)

More Related